技术地测危险源辨识表

合集下载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一览表(用)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一览表(用)

爆炸伤害
1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6 6 6 6 6 6 3 37 7 7 7 7 7 7 7 7 7
90
3

严格执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 要求管理,按照公司《安全管理办法》进行 过程管理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临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临 电方案
砼悬挑构件未按规范的要求强度提前拆 垮塌 模 拆模作业未搭设临时工作平台 支模和拆模作业无跳板及栏杆 模板支撑未经计算或支撑数量少 吊装模板时用单根绳绑扎 拆模时未按安全警界线或无人监护 拆模时无稳妥的立足点 高坠、物体打 击 高处坠落 垮塌、物体打 击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拆模时采用大面积撬落的方法 模板集中堆放在支撑架上 材料堆放在临时平台上 支撑完成后未经设计人员验收 拆模未按施工方案实施
40 240 3 3 3 15 15 18 54 18 45 45
桩头凿除时不慎倒装 支架拆除时部件坠落、倾倒 机体拆除时部件坠落、倾倒

危险源辨识汇总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汇总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汇总与风险评价表
工程处理班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级别划分
危险源的风险分为五个级别:1级:高风险(D=240及以上)2级:较高风险(D=120-239)3级:较低风险(D=90-119)4级:低风险(D=45-89)
5级:轻微风险(D=45以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2
3
2
6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是否是重大 危险源 否 是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23
灯管
物理伤害
现在
正常
2
1
2

24
使用复印机
其它伤害
现在
正常
2
1
2

25
漏电、触电
将来
紧急
3
2
6

179
未按电压等级设置漏电保护器
触电
将来
紧急
3
2
6

180
漏电保护器偏大
漏电、人身伤害
将来
紧急
3
2
6

181
未设重复接地
漏电、人身伤害
将来
紧急
3
2
6

182
一个配电箱多个插座
漏电、人身伤害
将来
紧急
3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砸、碰、挤、机械伤害
6
6
15
540
4
182
没有使用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人身伤害
3
6
7
126
2
183
扶手、爬梯、脚踏板不符合规定
摔伤
3
6
7
126
2
184
没有设置安全防护栏、标志灯等
摔伤
3
6
7
126
2
185
夜间施工照明设备不符合规定
摔、电击伤害
6
6
15
540
4
186
临时设施不符合安全规定搭设
砸伤
3
6
7
126
3
6
40
720
5
4
现场油污
火灾
1
6
3
18
1
5
清理除尘布袋未戴口罩
窒息
3
6
3
54
1
6
上料料车失控或钢丝绳断裂
伤人
1
6
3
18
1
7
导热油管泄漏
烫伤
1
6
1
6
1
8
噪声
噪声聋
6
6
3
108
2
9
检修电路未切断电源
触电、漏电
3
6
3
54
1
10
检修绞卷电源无专人看护
绞伤手
3
6
7
126
2
11
更换拌合器衬板
伤手
3
6
1
18
1
12
砸伤
3
6
40

危险源辨识表1

危险源辨识表1
评价 序号 产品/活动 危险源 伤害类型 L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钢筋制作 39 40 爆破作业 人工挖孔 地质灾害 提升钢绳突然断裂 边坡落石 孔口落物 人员上下爬梯时 坠落 人员从孔口坠落 空压机气缸爆炸 护壁坍塌 有毒有害气体 意外爆炸 飞石 有害气体 切断钢筋时 钢筋回弹 弯曲钢筋时 钢筋回弹 弯曲机、切断机 操作不当 人员触电 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 伤人 伤人 伤人 人员伤亡 人员伤亡 伤人、设备损坏 人员伤亡 人员伤亡 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 伤人 人员伤亡 伤人 伤人 伤人 人员伤亡 1 1 1 1 1 1 0.5 1 1 0.5 1 10 3 3 1 1 E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C 15 3 1 15 15 15 15 7 15 15 7 1 3 3 3 15 D 90 18 6 90 90 90 45 42 90 45 42 60 54 54 18 90 风险 等级 3 1 1 3 3 3 2 2 3 2 2 2 2 2 1 3 是否重大危 险源 是 否 √ √ √ √ √ √ √ √ √ √ √ √ √ √ √ √ 制定专项管理方案,派专人加强观察,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防护,设立标志牌,警示作业人员,佩戴防护用品 在孔口设置挡脚板,经常清理孔口杂物,在井下设置掩体, 人员在掩体下作业 爬梯背向设置防护圈,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设立警示标志,孔口设置护栏,为孔口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 安全绳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经常检查、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空压机摆放 在离人群较远的地方 严把混凝土拌合,保障混凝土强度,严禁人工拌合 每日进行桩孔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配备相应鼓风机等通风设 备,严格控制通风时间,确保安全无误后方可下井。 制定专项管理方案 加强周边警戒,井口设缓冲防护装置,减少炸药使用量 使用鼓风机排除有害气体,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毒防尘面具并 监督其正确使用 进行班前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进行班前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进行班前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制定专项管理方案,安装漏电保护器,对电缆经常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 拟采取的措施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分析记录表(LEC)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分析记录表(LEC)

3
3
9
低风险
5
测试中
MFI
加样和清洗过程中未佩戴耐温手套, 导致烫伤
灼烫
3

3
7
63
低风险
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操作 过程中佩戴耐温手套
1
0.5
1
0.5
低风险
6
测试中
马弗炉
开炉子时由于未佩戴防烫手套导致 灼烫
3
6
7
126
一般风险
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要求 使用耐高温手套
1
0.5
1
0.5
低风险
7
测试中
FPV
1
3
1
3
低风险
中毒和窒 息
6
中毒和窒 息
6
中毒和窒 息
6
3
3
3
3
3
3
54 低风险
人员佩戴防护口罩
54
低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54
低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1
3
1
3
低风险
1
3
1
3
低风险
1
3
1
3
低风险
物体打击 3
10
3
90 一般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1
3
1
3
低风险
22
化学试剂瓶危废 转移
试剂瓶
转移过程中颠簸导致试剂瓶破裂碎裂
中毒和窒 息
3
3
7
63
低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1
3
1
3
低风险
23
开启设备电源
电源开关 设备开关漏电导致触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Ⅲ、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害; Ⅴ、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EC法)
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可能性,E-频繁程度,C-发生后果,D-危险值。

D值为300以上的判定为高度危险源;D值为150-299判定为中度危险源; D值为150以下的判定为低度危险源。

危险源控制措施:a) 控制目标、指标、专项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b) 管理程序、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c) 对已有的一般控制措施的改 进;d) 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e) 现场监测、信息、报告、预警与报警;f) 应急预案;g) 监督与检查;h) 其他。

危险源辨识表

危险源辨识表
及时送风,保证井(槽)内空气流通
船上的钻探设备布置要合理,保持钻探船各部受力基本平衡
钻探船四周要设有安全防护栏杆
1、配备齐全的救生设备 2、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搭设平台的,应保证平台基础和结构的稳固性
提钻时飞溅的泥土对作业场地和周围围观的 闲杂人员造成人员伤害
45
吊起的标贯锤
紧固打松的丝扣时标贯锤下落伤人
46
雷击
雷击引起人员伤害
47
地下带电电缆、压力管线等
钻进过程中钻破地下带电电缆、油气管线触 电、爆炸、火灾等
48
直立靠放的钻杆
钻杆直立靠放时滑落造成的人身伤害
49
运行中的柴油机
柴油机控速异常时设备损坏造成人身伤害
空间使人缺氧、窒息
危险源辨识表
29
压力机
压力机
岩块试样制备时噪音过大伤及耳朵;振动过 大伤及心脏
30
切石机、钻石机、磨石机
岩石钻芯、切石机、压力机保护装置失灵时
造成人员伤广
31
比重计试验
煤油
意外吸入人体引起中毒,意外泄漏时腐蚀人 手
32
通电线路、插座、开关、用电 电线老化、插座、开关、设备损坏导致漏电
1、合规操作2、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进行安 全交底
合规操作现场围挡
1、合规操作2、定时检查
配备防雷设施
1、进场前必须查清地下管道、设施2、勘探作业避开地 下管线
合规操作
1、合规操作2、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进行安 全交底
合规操作,加强检查,及时清理
1、合规操作2、使用防护用品
1、合规操作2、使用防护用品
1、合规操作2、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进行安 全交底 1、安全标识2、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对钻探人员进行安 全交底 配备安全帽、劳保用品,加强对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 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观测后 处理
2.观测仪器未妥 人 仪器损坏 善保管
1.查记出 水时间
出水时间查记错 人 涌水量失控 误或未记录
1.出水点位置控 人 出水位置失控 制不准确 2.记录出 水点位置
1
技术地质测量风险管理表
任务 工序 2.记录出 水点位置 危险源 风 风险评估 险 事故 可 管理 风 风险及后果描述 类 类型 能 损 险 风险 对象 失 等级 型 性 值 水文 水灾 K2 B5 10 中等 地质 事故 工 管理标准 记录出水地点以巷道最近的导线 点控制其位置,突、涌水点填绘在 采掘工程图和充水性图上,并详细 记录出水经过及观测出水的物理 性质,注明观测时间、地点和观测 者姓名。 观测并记录出水层位、厚度、岩 性、出水形式,出水点顶底板围岩 压力的显现变化情况。观测周围 出水和观测孔的水量、水位变化 情况,判断出水水源及影响范围。 管理措施
工具仪器损坏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仪器损坏,观测 其他 流速 要求流速器部件完整,轴成转动灵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机 H5 F1 5 一般 不准确 事故 器 活,水路畅通,流速稳定。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2.涌水量 观测 2.矿井涌 水量观测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矿井涌水量应分水平设站观测, 1.涌水量观测程 观测程序错误, 其他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人 K2 D3 6 一般 地质 观测站进行统一编号,每旬观测1 序错误 致使仪器损害 事故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次。 。 观测时必须两人操作,以减少人为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误差。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 耽误处理时间, 水灾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2.观测不及时 人 K2 B5 10 中等 地质 后,水文地质工应及时观测井下水 诱发水灾事故 事故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量,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发现异 。 常及时汇报 地质副科长要求水文地质工的 水文地质工在观测后对观测数据 水文 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 1.观测数据未及 观测数据失控, 水灾 及时处理并上交成果,不能因观测 人 K2 B5 10 中等 地质 记录在专门的地质原始记录薄 时处理 诱发水灾事故 事故 数据处理的不及时而让涌水量的 工 上并统一编号,上交结果应准 观测失控。 确及时 水文地质工在观测后把观测数据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其他 及时处理好后,及时认真地对仪器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J3 E2 6 一般 地质 事故 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后对其妥善保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管,并及时入库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其他 记录出水时间(年、月、日、时、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K2 D3 6 一般 地质 事故 分)、地点并保证准确有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 记录出水地点以巷道最近的导线 点控制其位置,突、涌水点填绘在 水文 水灾 采掘工程图和充水性图上,并详细 J3 B5 15 中等 地质 事故 记录出水经过及观测出水的物理 工 性质,注明观测时间、地点和观测 者姓名。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岩层失控,处理 其他 L1 D3 3 不及时 事故
2.顶底板岩层变 环 发生顶板事故 化异常
顶板 K2 A6 12 事故
1.描述不准确

岩层失控,处理 其他 K2 D3 6 不及时 事故

岩层失控,处理 其他 2 D3 6 不及时 事故
断层性质及位置 因判断失误而影 其他 人 K2 D3 6 描述错误 响进尺 事故
技术地质测量风险管理表
任务 工序 危险源 风 风险评估 险 事故 可 管理 风 风险及后果描述 类 类型 能 损 险 风险 对象 失 等级 型 性 值 管理标准 管理措施
1.查记本 矿区历年 最高洪水 水位资料 1.地表水 观测与防 治
井口、工业场区 水文 向井下充水,毁 水灾 井口及主要建筑标高要高于历年 内建筑物标高低 环 L1 A6 6 中等 地质 坏地面建筑物 事故 最高洪水位 于最高洪水位 工 造成降雨量观测 雨量计未按标准 水文 错误向井下充 水灾 水文地质工负责把雨量计应设置 安装、设置位置 人 K2 A6 12 中等 地质 水,毁坏地面建 事故 在不受任何建筑物影响的地点 错误 工 筑物 造成领导对降雨 降雨时值班人员 量无判断,发生 水文 水灾 值班人员应对将降雨量认真观测 将降雨量观测错 人 向井下充水,毁 K2 A6 12 中等 地质 事故 准确记录降雨量 误或记录错误 坏地面建筑物事 工 故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值班人员的工作 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标 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2.设置雨 量计
3.统计降 雨量
1.测水工 具仪表检 校
2.突、涌水点采 掘工程平面图填 人 出水位置失控 绘错误 3.井下突 、淋、滴 、渗水点 3.判断水 的观测与 源 防治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其他 K2 C4 8 事故
1.未编制防治措 处理不及时,发 水灾 人 K2 B5 10 施 生水灾事故 事故 5.编制防 治措施 2.措施不完善 人 处理不妥当,发 水灾 K2 B5 10 生水灾事故 事故
1.观测不准确 1.顶底板 观测 4.煤层顶 底板的观 测与描述 2.顶底板 描述 2、未及时绘制 素描图 1.测定断 层性质及 位置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2.断层落差或两 矿井 盘同层位之间的 断层预测失控, 顶板 人 K2 D3 6 一般 地质 距离测量或换算 诱发事故 事故 工 不正确
5.井下揭 露断层的 观测与防 3.测定断 治 层充填胶 结宽度及 力学性质
断层预测失控, 人 发生顶板事故 诱发事故
3
技术地质测量风险管理表
任务 工序 危险源 风 风险评估 险 事故 可 管理 风 风险及后果描述 类 类型 能 损 险 风险 对象 失 等级 型 性 值 管理标准 管理措施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
观测并记录出水层位、厚度、岩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性、出水形式,出水点顶底板围岩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一般 地质 压力的显现变化情况。观测周围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出水和观测孔的水量、水位变化 。 情况,判断出水水源及影响范围。 水文地质工对观测点出水出现异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中等 地质 汇报,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和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防治措施。 。 水文地质工对观测点出水出现异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水文 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中等 地质 汇报,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和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防治措施。 。 矿井地质工要对巷道顶底板的岩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矿井 性,煤层赋存壮态,每月按进度精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一般 地质 确合理地观察三到五次。岩层产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状变化情况在可控范围内。 。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矿井 巷道顶底板的岩性、煤层赋存状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中等 地质 态、岩层产状变化情况在可控范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围内。 。 矿井地质工对岩层的完整性、硬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矿井 度程度、节理发育情况及吸水性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一般 地质 、含导水性根据掘进情况及时正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确地描述。 。 矿井地质工对岩层的完整性、硬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矿井 度程度、节理发育情况及吸水性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一般 地质 、含导水性根据掘进情况及时正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确地描述。 。 矿井地质工对巷道所有揭露的断 地质副科长对水文地质工的工 矿井 层性质以及所处位置做出正确的 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 一般 地质 描述,掌握断层倾角、走向及倾向 标准及时要求水文地质工改正 工 三要素,并将断层及时准确的上图 。
2
技术地质测量风险管理表
任务 工序 危险源 风 风险评估 险 事故 可 管理 风 风险及后果描述 类 类型 能 损 险 风险 对象 失 等级 型 性 值 管理标准 管理措施
2.测定断 层产状及 落差
1、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完整性、 1.断层产状变化 1.断层产状变化 厚度、产状以及层位变化在可控 大、断煤交线显 大、断煤交线显 顶板 范围内;2、断层的含(导)水性在 环 I4 B5 20 重大 断层 现不明显、地层 现不明显、地层 事故 可控范围内;3、断层走向、倾向 出现重叠或缺失 出现重叠或缺失 、倾角以及裂缝发育程度在可控 范围内
水文 出水水源判断不 处理不及时,发 水灾 人 K2 B5 10 中等 地质 准确 生水灾事故 事故 工
1.涌水量观测不 人 涌水量失控 及时 4.测定出 水点涌水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