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部分问题与聂老师问
领导班子包班工作记录表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0月20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0月27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1月3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1月10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1月17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1月24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2月1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2月8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2月15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2月22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4年12月29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5年1月5日
包班领导:所包班级:九(2)班时间:2015年1月12日。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册语文期末真题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三人行王愿坚“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几天来,他一直用这个办法来给自己打气。
这次又是这样,他没有走到既定距离的一半就有些支持不住了。
头开始有些发晕,腿也软绵绵的,脖子因为用力往前探着,扯得脖筋暴跳作痛,真担心再一用力就会“咯蹦”挣断的。
特别是胸前的伤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
里面那条纱布捻子像一把小锉在来回拉动,痛得他艰难地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
好容易走到那棵树底下,王吉文拣块干点儿的地方把小周放下来。
刚弯下身,忽然听见小周喊了声:“喂,同志,哪个单位的?”王吉文这才发现树底下还躺着一个同志。
那同志见有人来,慌忙抹了抹眼睛,却没有说什么。
王吉文连忙凑过去,亲切地问:“怎么,也掉队了?”“不……不行啦!”那同志伸手揭开盖在身上的那块油布,指着小腿肚上一处被水浸坏了的伤口,有气无力地说。
“别泄气,同志,我们想办法走!”王吉文安慰他说。
“不,自己的伤自己明白……”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同志,你为什么这样想?……”他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没说出口。
他只顾发愁:这两个不能行动的同志,可怎么带他们走?他正在想着,忽然看见远处出现了一簇人影。
王吉文仔细一看,原来是师长。
师长向他们三个人看了看,默默地从枪筒上解下已经空了半截的米袋子,抓了一把炒面给王吉文,然后严肃地问:“为什么不走?“这个同志伤很重……”.王吉文指着黄元庆回答。
“背上他走!”“我,我已经背了一个……”“同——志……”师长向前跨了一步,直看着王吉文的脸,话说得又低又慢,声音还有些沙哑。
王吉文看见师长的眼睛里闪过一种焦灼、痛苦的神情。
师长没有把话说下去,突然提高了声音说:“背上他!”说完,师长扭转身,挽起缰绳,扶着伤员,又蹒跚地向前走了。
家长会任课老师发言稿6篇

家长会任课老师发言稿6篇家长会任课老师发言稿6篇家长会任课老师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看出大家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
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鼓励。
开家长会是为了加强家校联系,相互交流孩子们在校和在家的一些情况,以便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希望家长能了解我们的工作安排,有效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家如何开展学习,使孩子们能够在今年的学习中能取得最佳的成绩,以实现家长、孩子、老师三者共同的心愿。
今天我很荣幸,能代表四年级六位英语老师,就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与诸位共同探讨,研究对策,帮助孩子学好英语,用好英语,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更确切地说是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掌握一些最基础的语法。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
一、英语学习的现状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我们孩子外语学习的第一次,是建构外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基础工程。
孩子们通过学习英语,不仅获得相应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且从中可以总结与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整个小学英语的学习分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二年级着重学生基本语音的模仿,三四年级则注重英文的规范书写,(五六年级才是孩子真正开始接触语法。
)那么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年,因为四年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要在三年级良好的基础上让孩子继续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将来升入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喜的是我们老师看到了许多孩子进入四年级以后的进步,芊的“六本英语簿”和涛的“老师我可以在你身边做作业吗?” 洲和婷的兴趣组的英语故事的朗读豪的预习,许多同学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二、如何让孩子喜欢学英语主动学英语本学期牛津英语4a一共10个unit,其中的unit 1到unit 4和unit 6到unit9是新授课,unit 5和10是复习课牛津英语4a的unit 1 2 3 4 和6 7 8 9 单元各由六到七各板块组成, 第一部分是read and say是情景会话板块;第二部分look, read and learn 主要按话题归类和图词结合呈现词汇;第三和第四板块中的句型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一般都要求四会掌握;第五板块read and act板块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朗读习惯;第六板块listen and repeat 是语音训练板块;第七板块fun house是一个活动板块.教材要求教室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书写习惯.努力做到以听说助读写,以读写促听说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复活(节选)》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
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最终他
还是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
”心灵辩证法“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 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他……对她豪无 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 的本性。(段67)
小结: “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档案卡
名人堂档案卡
姓名 出身 职业
聂赫留朵夫 俄国贵族阶级 公爵、军人、陪审员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他曾经是个有着
美好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的贵族青年。但是步入社会和军
形象特点
队后他堕落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人。在节选部分,他 决心拯救玛丝洛娃,要同她结婚,这是他迈出自己精神复
➢ 请从文中找出表现环境背景的文段,并分析小说发生的社会背景。 ①4—8段、13、14段在俩人对话中插入了狱中其他人嘈杂的对话, 场面吵闹,表现俩人第一次见面环境背景的混乱。
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不能顺畅沟 通,才有了下文近距离长凳交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56、59、64段玛丝洛娃担心典狱长会将聂赫留朵夫留给她的钱拿 走,侧面反当时社会官僚阶层的腐化堕落。
精神的人 怜悯诚恳 唤醒他人
?
• 观点辨析:从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请求马丝洛娃原谅的种种 表现看,甚至想与她结婚,你认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有真 正的爱情吗?
• 观点一: 聂赫留朵夫想同玛丝洛娃结婚是真诚的,是真正的爱情。 • 观点二:聂赫留朵夫想同玛丝洛娃结婚并不真诚,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 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63)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69) “我记得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 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 一种粗野可怕、据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70)
授之以渔六年级阅读答案

授之以渔六年级阅读答案【篇一:2015-2016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市统考试卷分析】> 市统考的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成绩来看,让我们发现了我们教师和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现将六年级语文测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特点1、重视课内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分两个模块,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有:古诗的积累、修辞手法、语法知识、说明方法及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贴近生活试题贴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
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本次作文题为多选题,出两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写,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历水平,选材范围贴近学生生活,只要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二、成绩统计此次市统考我校有228人参加考试,平均分:76.67分,及格率:95.2% ,优秀率:45.2%,最高分:94.5分,最低分:28分。
各分数段统计如下:各题得分率如下:三、反思与对策1、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积累多了,基础才能厚实。
2、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3、而积累和运用,均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依赖老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4、重视作文教学,激发习作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这两个方面着手,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2016.1【篇二:给孩子一片空间阅读题】2003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靠翅膀振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复活读后感250字(优秀12篇)

复活读后感250字(优秀12篇)复活读后感250字篇1托尔斯泰的这本小说,就语言风格而言,读起来简明易懂,让我感到简单。
而小说要表达的好处,却不是那么简单,而是很严肃的,并且我认为是多重的。
这本小说就应说有两条主线。
一条是围绕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托娃之间的故事展开的,带有主人公个人的感情色彩。
这是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另一条则围绕着男主人公对于这个社会法制和道德的思考展开,有着普世的好处,作者在此对全人类抛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借主人公只口,给了我们他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当然,除了最重要的这两部分,我认为还有一些穿插于其中的一些关于人类的其他问题的思考(例如人的个性、信仰等问)托尔斯泰为这部杰作起名叫《复活》,书中写到聂赫留朵夫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她的内心在变化,连我都不敢坚信,但是我觉得她就是在复活。
“看到那里,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书名叫做”复活“。
作者指的便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托娃两个人的复活,这是”精神“的复活。
从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托娃,羞愧得回忆起自己做过的无耻的事情,包括发觉自己目前生活圈是多么的卑鄙无耻,决定与之完全断绝关联;从他决定帮她上诉,到最后坚定信念要做”自己就应做的事情“来帮忙她,为她的内心一丝一毫的波动,变化而感到忧虑,到最后明确自己是真的又像当年那样爱着玛丝托娃。
这整整三个月的时刻,他在一点点,一步步地完成自己”复活“的过程。
玛丝托娃的“复活“,也是前而易见的:一开始她痛恨聂赫留朵夫,认为他将她当成玩乐的工具后,又想把她当成救赎自己的工具,但她也在内心里发生变化,她发现他的真诚,便开始愿意做任何一件让他满意的事情----为了他她不再喝酒;去医院里认真工作;不再与男生有任何关联;在监狱里关心,帮忙狱友;在与政治犯同赴西伯利亚的路途中被感动,被影响;她原本的善良纯真又凸显出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不愿意正因自己以前的妓女身份让聂赫留朵夫受苦而最后拒绝与他结婚。
她表现出的一切都说明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卖弄风情,自甘堕落的玛丝托娃。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怀疑与学问》课件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 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 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 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 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举二例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4、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 什么?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 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 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换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 律了。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6、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❶将有无怀疑精神对于学问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 ❷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 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 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深刻、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的作用❶通过将……与……进行对比❷从正反两 面论述了……的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深刻、更全面、 更有说服力。
又经过数年计算,他终于肯定自己,在生命的最后 一刻,他将真理公之于众,发了一场子让革命。
达尔文物种起源论。 达尔文这个被宗教界称为怪物的科学家,冒着生命
危险,大胆质疑上帝造人说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 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
达尔文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 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 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一年级上册《ieüeer》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ie üe er》一等奖说课稿1、一年级上册《ie üe er》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ie ü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第11课的内容。
本课共有五个部分:第一是复韵母ie üe特殊复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与er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插图,用以提示字母的读音;第二是声母与üe的拼音练习;第三是看图拼读音节词语;第四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读句子;第五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本课着重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ie üe与ye yue 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e üe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型,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2、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ie 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 yue的音、形。
难点: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
二、说教法、学法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是儿童的天性,我主要以活动与游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1、复习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2、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二)学习复韵母ie整体认读音节ye1、出示儿歌:《月儿弯弯》教师朗读,指导学生发现“月、街”两字的红色注音。
这两个字的`音节中的韵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两个新的韵母朋友。
(板书课题)请会读的同学读一遍。
2、学习复韵母ie① 出示树叶实物,问:这是什么?(生抢答)把树叶的“叶”读成第一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复韵母朋友“ie”的读音。
②讲解发音要领,生练读③给ie标声调,复习标调歌,请生上黑板标调号,并评议。
④请小老师上台带读ie及其四声⑤编顺口溜记ie的形⑥指导书写ie,生练写两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部分问题与聂老师问
老师,课堂上有部分问题我没能与您探讨明白,为了以防自己“年轻气盛”感情用事,不
能更好的反映问题,我想用书面的方式交流更好些。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看一下我的这些问
题,如蒙回复,不胜感激。
1、民主是一种游戏吗?
您上课说道“这只是一场游戏,不要当真,玩玩就行。
”这本身就与您的理念相悖,您要我们关注政治,却说他是“游戏的话”,那我要不想玩这个游戏,便可以退出嘛!这样大家都想逃离政治的漩涡,谁还想关注政治呢?
您给我们推荐过一本书《民主是一种生活》,我觉得这个更贴切。
因为民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才必须要关注。
不然,我也没必要在班委选举上提出问题,何必要惹得“天怒人怨”呢?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对我们每个个人都有好处,除了这种让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外,我觉得还有更实际的原因值得我自己去关注民主这种生活方式。
我们思政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还是要到基层去当老师的,如果在班级体实行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会给教师减少许多工作量,而对学生管理、思考、提升都具有很大帮助,对于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有帮助。
这样一举三得,不是现代教育也要求的吗?所以我才想冒着被世人唾弃的风险在现在班委选举中表达这个意愿,只有经过实践,才知道到底行不行嘛,但现在,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失望了那!
但终究还是需要去变革的,如果没人去想,那中学政治教育还是老样子,我们的使命感也没有了。
我想要改变,是因为我高中最厌烦政治课了,所以我实在不想让以后自己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所以才想去变革教育。
宿舍有学生说我这是书读多,读疯了,读成书呆子了。
但我觉得青年时期就没有一点激情与梦想,难道等到中年甚至老年吗?这也是为什么说青少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只有这时候才有想法、冲动嘛,才敢想敢做嘛。
2、驳“年轻气盛”说
接上文,您说我的行为是“年轻”,“年轻气盛”便似乎为这种行为添上了贬义的色彩。
宿舍也有人这样说,他们的意思是“还不成熟”,要“戒多言”。
那不是要我们要圆滑一些嘛,这又与当前的社会多么相似啊。
所以我说很多人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是这个原因。
大学时很多人有激情与梦想,到了毕业进入社会便磨灭了棱角,没了个性,都成了“成熟”的“君子”、“绅士”,这便是圆滑吧。
这与您一直教导我们的原则也不大相符吧。
曾有人撰文谈论到“知识分子的幼稚病”,似乎也是谈到知识分子“年轻气盛”的问题。
您研究政治的,知识分子对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应该不可谓不大吧。
所以我不认为这种“年轻气盛”是种缺点。
至于言辞过激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在没有人格攻击、侮辱谩骂的前提下都可以承受,我至少没有说出过刘所谓“你不是个男人”“这不是一个绅士的做法”类似的话。
这当然不算人格侮辱,但却违反了“就事论事”的原则。
我相信当时我虽然言辞过激,但却未有出现人格攻击、侮辱谩骂的话,也一定秉持了“就事论事”的原则,这是辩论的前提嘛。
至于别人能不能接受,这便是他人的想法了。
虽然同学劝我对自己言语的方式道歉,但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过错。
如果硬要这么做,那便又是一种“虚伪”的歉意了,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也
是一种原则嘛。
如果以“年轻气盛”论,那很多人更没有民主实践的机会了。
这个问题上课时我跟您说过。
但我认为这还是那种所谓“知识分子的幼稚病”,如果以这个理由让读书人闭嘴,那与反右、文革又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对班委的质询是一种文革的方式,但我认为我自己更是有一种反右时“知识分子”的悲观了。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是作为政治领袖的品格,如果对所谓的言辞过激也忍受不了,那就不适合当领袖。
不然,又会是一个毛。
反右不是这样吗?
所以我还是不能接受因为言辞过激就应该受到批评的观点。
3、熟人社会必须讲究批评的尺度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一驳,这样又陷入了所谓“成熟”的怪圈,人就变得“圆滑”了。
可能老师步入社会已久,认识问题比较透彻,对熟人的批评也有一种所谓“度”的把握,所以也“成熟”了呢。
这种尺度真的必要吗?熟人社会不也有所谓“诤友”的存在吗?这可能成了一个学术问题、哲学问题,转到了形而上的方面,相信老师应该比我更了解。
至于有人说道性别差异,承受能力等等问题,对政治领袖需要这个要求吗?选择这个岗位,便是选择了承受批评的非议,这还用说吗?古代熟人社会的族长,如果没有这份气量,那便不会成为首领。
所以在班级这个熟人社会中,为什么还要考虑批评的尺度呢?如果因为考虑太多因素,去违背某种原则,那不是又“世故圆滑”了呢?
4、对“不要揣测动机”说法的讨论
哲学界休谟提出过“事实与价值判断”的问题,里面提到过“是与应当”的问题,想来以您的博览群书,应该知道这些,我只想谈谈我的看法,请您批评指正。
对于一件事我们做出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只能从个人的态度出发。
事实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它的好与坏,因此我们怎么可能从事实中作出判断呢?只能是以推测、假设的方式进行。
对人行为的动机,哲学界也争论不休,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相反矛盾的两个方面,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其解释。
但都不能得到证实或证伪,所以只能是一种学说。
但从这两种学说中得到两种人性的起源,那便是“人性善”和“人性恶”。
西方政治传统是人性恶,便产生了三权分立,监督批评的民主法治。
中国认为人性善,所以历史上以德治国,缺少监督,延续至今,才有今日的腐败。
相信您研究民主与监督等问题,也是认为人性恶才会支持人民监督嘛。
既然这样,首先的前提是认为人性本恶,做事情的动机都是“利己为目的”,所以才要去监督,防止他作恶嘛。
不去揣测动机,便没有了监督批评的根本的事实基础与依据。
既然都是为了为班级做贡献,(这本身也是一种动机嘛。
)动机如此纯正,那做的不好的地方、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出呢?我们怎么能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提意见呢?向他学习还来不及呢?所以我认为这与您的初衷有所矛盾。
我认为可以去揣测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因为这个动机只有当事人知道,别人只能靠推测、假设。
假设的基础才产生了西方的民主监督传统嘛。
但我们不能用动机去反对别人,只是这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础,从这种基础上设计政治框架,产生权力监督。
所以我觉得您应该修正自己的说法,不是“不要揣测动机”,而是不能以动机去反对别人,这只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假设,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5、批评权与建议权
这是两种基本政治权利,您却认为我们要提“建设性的意见”,那批评权便没有意义了。
没能想到建议,只是对问题有看法,想提出批评,不也有这种权利吗?您应该不会反对吧?
6、没有自身利益的人便没有责任接受他人的批评吗?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比如班委既没有工资,也没有回报,只有对班级的奉献,那他为什么有责任义务接受批评?我不能相信这种说法,竞选时毕竟每个人也说了为了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这还是一种利己主义的说法嘛。
那种为班级做贡献,为同学服务又与社会上“为人民服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说法多么相近,这种宏大叙事不是应该被批判的对象吗?这又回到了第4个问题,只有坚持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利益做事出发的基本动机,才有理由去去批评监督嘛!这是一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后面的许多事。
如果说没有自身利益的人便没有责任接受他人的批评,那我为什么要去批评建议呢,我也没有责任义务嘛。
所以我认为坚持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是基础,需要推测他人的动机,但不能以动机批评他人,只是作为一种认识问题的指导。
7、提出批评建议的人一定得亲自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吗?
相信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疑问,我跟您的答案也一样。
但更多人却还是那种观点:“你有意见,那你就去自己解决啊。
”或者“没有本事,只提意见,只是说大话。
”敢于提意见批评不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吗?自己没有本事去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要求政治领袖去解决?敢于承担领袖的职务便是承认自己有某种管理能力的,这是不证自明的。
那为什么要求提意见与批评的人去解决?
但更多人的那种想法还是需要老师您去扭转一二。
总之,这次的实践让我很受伤。
可能也会打消我日后工作后班级民主管理建设的使命感。
民主可能真的是“一场游戏”呢?是政治家玩的,不是民众能驾驭得了的。
韦伯在《学术与政
治》不也认为以政治为业的只有两种人吗?所谓“以”和“靠”政治为业,是政治家的事情,是
研究学术政治的应该关心的(因为他们也可以分为“以”和“靠”学术为业),却不认为是民众的
应该关心的。
但我可能还不会轻易放弃,民主可能真的需要一个驯化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更是给我们
了一种使命感,需要从中小学抓起。
没有这种过程,便只能产生暴民民主政治了。
连一个基
本的民主质疑的不证自明的好事情,却还会出现人身攻击、不能就事论事等问题,让提出批
评建议的人承受“道德品质问题”的非议,这不是您近半年来对我们民主思想熏陶的极大讽刺
吗?是不是更应该从更小的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只从理论、书本上的东西研究民主、宪政、
自由、法制等宏大的东西呢?这些东西可能学政治的同学在您的熏陶下,都会去关注、品读。
但班级的一个小小民主实践中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您也需要思考一下嘛,是不
是这种讲课的方式有什么问题?需要从生活实践出发?(如今天这样。
)恕我知识有限,不能给您提出“建设性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