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课件(共49张PPT)

合集下载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

.
10
【研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惊梦》选自明代戏曲家
的传奇作品《牡丹亭》。
2.《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
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3.
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4.良辰美景奈何天,
谁家院!
5.则为你
,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
11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1.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三、文本赏析:《惊梦》
【隔尾】 杜丽娘游园观景后的烦闷心情。
【山坡羊】
这么心烦意乱、春情难排遣,突然伤春、徒怀幽怨。说 是因我天生丽质,有一列列名门仙郎可以从容挑选。那 又是什么良缘?我的青春却被抛得远远!我的春困又有 谁见?只是疏懒腼腆。想我的幽梦飘向哪边?是否和春 光一起运行变迁?徘徊无奈,我这衷情又向谁言?可恶 那剩余的岁月如何熬煎?除非问苍天!
.
16
︻ 惊 梦 ︼
.
1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
2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伟大戏剧家。生 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卒于明神 宗万历四十四年。
临川四梦

玉茗堂四梦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
3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山桃红】
只为了你如花一般娇美的眷属,和那似水一样流逝的华 年,我在这边寻寻觅觅,到处都找遍;你却在深闺里顾 影自怜。(合)是在哪里曾经相见?彼此凝望,俨然相 识,难道我们在这么美好的春光里相逢却默无一言?

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共48张)件

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共48张)件

第三节 其他“三梦”
• (一)《南柯记》(44出) • 1.本事:据唐传奇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改编,而多 有增饰。 • 2.剧情:叙唐淳于棼,罢官还家,常聚众豪饮。一日 醉梦至大槐安国,被选为驸马。国王为防檀萝国入侵, 命淳于镇守重郡南柯。淳于治郡20年,功高还朝,升 为左丞相,却遭人嫉恨。国王也不喜他,遣之还乡。 淳于醒来,向友述及,友称是庭中老槐作怪,挖掘树 根,下有一窟蚂蚁如城垣宫殿,果然是梦中所至槐安 国。淳于往访契玄禅师,请其为槐安国众蚁超度。梦 中又见公主,欲重为夫妻,却被禅师斩断情义。醒来 顿悟人生如蝼蚁一场,一切皆空,遂立地成佛。
第三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பைடு நூலகம்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 若士,又号海若、清 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出身中小地主家庭, 祖、父均无仕宦。
1.不阿权贵,科举坎坷:21岁中举, 文名播天下。次年考进士,因忤名公陈 继儒落第;25岁再赴考,又落第。28岁 三次赴考,因拒绝首相张居正拉拢提携 其子又落第。直到34岁时张居正死后才 及第,宰相张四维、申时行以汤与己子 同年招之,而汤不往,只授南京太常博 士。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 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 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 惊梦》〔皂罗袍〕
四、人物形象:
(一)杜丽娘: 才貌端妍,聪慧过 人。但在这样一位淑静 温顺的娇小姐身上,同 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天 然谐和感以及对美与爱 的强烈追求,还有她心 细如丝的分析能力和独 立识见,以及建立在此 基础之上的酷爱自由与 反叛束缚的精神。
2.疏斥时弊,被贬徐闻:万历19年 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申相专横 挟私,任人唯亲,又指责神宗皇帝, 贬广东雷州徐闻县典史。 3.知县遂昌,政绩卓著:徐闻三年 升遂昌知县,缓赋税,办书院,革刑 政,制裁强霸,廉明拒贿,驱除虎患。 人民拥戴为立生祠、遗爱祠。

大学语文--牡丹亭-教学-PPT课件

大学语文--牡丹亭-教学-PPT课件

垣最 ,撩 元人 来春 春色 心是 无今 处年 不。 飞少 悬什 。么
低 就 高 来 粉 画
-
11
6/15 虏谍
-
12
7/14 写真
得近 日那 常若
傍睹 所梦 ,不
蟾分 适里 谁趁
宫明 之书 知此
客似 夫生 西时
,俨 姓, 蜀自
不然 柳曾 杜行
在, 乎折 丽描
梅远 ?柳 娘画
边观
一 有,
在自
Hale Waihona Puke 枝 如流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汤显祖
-
4
《牡丹亭》剧情
第一出《标目》【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 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传奇以副末开场)
-
5
《牡丹亭》:400年青春之梦
第一出《标目》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 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 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 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 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
6
1/3 训女
光以有你
辉寓架白
。目上日
。图睡
他书眠
日,,
到可是
人何
家道
,理
知?
书假
知如
礼刺
,绣
父余
母闲

-
7
2/7 闺塾
原俺手意师 来且不,父 有问许敷, 这你把演依 等那秋一注 一花千番解 个园索。书 所在拿 , 在那, 学 ,里脚 生 且?不 自 回许会 衙把。 去花但 。园把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中国古代文学:汤显祖与《牡丹亭》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汤显祖与《牡丹亭》课件

第五節 吳江派群體與玉茗堂風格影 響下的劇作家
• 一、
湯沈之爭
• 1、音律上,沈重“合律依腔”讲规矩;汤主 “意趣神色”,顺自然。 • 2、语言上,沈重本色;汤重辞采。 • 3、在对“封建道德”的态度上,沈作是“维 护宣扬”,汤作是“叛逆反抗”。
• ○沈“强调音律”,甚至不惜“因律害 意”: • “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 依腔。”(《二郎神· 论曲》) • “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liè)嗓。” (同上) • ○汤“推崇意趣”,甚至不惜“因意害 律”: •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 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 否?”(《答吕姜山》) • “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玉茗堂派”或者“臨川派”
• 临川派为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 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戏曲史上往 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 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 • 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 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 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 文学性。 • 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三、杜麗娘的形象及其意義
1、苦于幽闺, 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 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 勇于抗争。
第十出 惊夢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 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 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 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 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 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 花闭月花愁颤。 ——[醉扶归]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和奶奶再 不提起。(合)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 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
呂天成的《曲品》說 : “倘能守詞隱先生之矩矱, 而運以清遠道人之才情, 豈非合之雙美者乎?”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
--
杜丽娘个性发展在剧中有两个 契机:
第七出《闺塾》——爱情的觉醒; 第十出《惊梦》——青春的觉醒。 《惊梦》一出由两部分组成,前半 出称“游园”,后半出称“惊梦”。 此选前半出。
青春版牡丹亭
伍:《牡丹亭·游园》的舞台感知
--
--
•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 广西临桂人,回族,当代著名作 家,居台湾。国民党高级将领白 崇禧之子。2004年,白先勇号 召两岸三地的艺术人才,把《牡 丹亭》改编为青春版,重现在舞 台上,在文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 撼。三年以来,青春版《牡丹亭》 已在大陆、港、澳、台和美国等 演出超过一百场,男女主角成为 众多年轻观众的偶像。
--
昆腔新声的影响
1、明末清初的传奇剧昆腔一统天下; 2、影响了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的产生; 3、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
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活化石”。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称号。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三大传奇剧
标志明代传奇剧成熟的是中叶“三大传奇剧” 的出现:
李开先《宝剑记》:忠奸剧 梁辰鱼《浣纱记》:历史剧 无名氏《鸣凤记》:时事剧
--
《宝剑记》
作者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 明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作品取材于中国白 话小说名著《水浒传》而有所改动。林冲参 奏高俅而被高陷害,刺配沧州,最后逼上梁 山。高俅子谋占林妻张贞娘,贞娘出逃,在 白云庵出家。梁山英雄攻打京城,朝廷将高 俅父子送梁山军前处死,并招安梁山军。
牡丹亭小型张(1984年)
--
【商调引子】【绕地游】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 遍。人立小庭深院。(贴)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 关情似去年?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
2019/4/15 6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改编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未完成)
《紫钗记》改写《紫箫记》
《还魂记》即《牡丹亭》 《南柯记》改编自唐传奇《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改编自唐传奇《枕中记》
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2019/4/15
7
明传奇两大流派:
儒、释、道兼有,抨击官场黑暗、政治腐败, 追求个性解放。
王思任 :“《邯郸》,仙也;《南柯》,佛也; 《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至情”论——至情悟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戏曲救世。
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3、方式上,“至情”的感悟方式借戏剧来演绎。
2019/4/15 21
《牡丹亭》的影响
王思任《牡丹亭叙》:“若士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 张琦《衡曲麈谈》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 与实甫《西厢》交胜”。
沈德符《野获编》:“汤义仍《牡丹亭》一出,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黛玉“感慨缠绵”,“不觉心动神摇”,“如醉 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019/4/15
20
《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 ( 1 )以“情教”反對“理教”,对处于正统 地位的程朱理学和压抑僵化的世俗礼法进行批 判,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 ( 2 )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 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 结合。 • ( 3 )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 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汤显祖与牡丹亭》课件

《汤显祖与牡丹亭》课件

汤显祖与《牡丹亭》
• 《牡丹亭》的核心情节及其象征意蕴
–“梦中情”:杜丽娘出生入死 –“人鬼情”:杜丽娘起死回生 –“人间情”:杜丽娘回生之后
• 《西厢记》——青年男女对封建家长、封 建门第、封建礼教的直接抗争
• 《牡丹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与封 建伦理的不和谐
《牡丹亭》爱情描写的特点:
• ①有意刻画“至情者”。 • ②体现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 ③体现浓重的浪漫主义特色。⑴首先
是幻想般的情节设计。⑵其次是强烈 的理想主义表现。⑶再次是幻想中显 示现实之真。
柳梦梅:富于才华、痴于情; 名利心重、 圆滑世俗
杜宝:封建势力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爱民纯吏,清正自持。
杜夫人:礼教的遵从者,贤妻良母 陈最良:迂阔而又顽固的腐儒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 1、《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 • 2、《牡丹亭》是一部抒情诗剧。 • 曲文以绮丽华采而著称。
• (1550—1616)字义仍,号海 若,又号若士,晚年号茧翁, 别署清远道人。所居名玉茗堂、 清远楼。
• a.35岁以前为读书应举阶段。
• b.35——48岁为做官阶段。
• c.49——67岁为辞官归隐,从事文 学创作阶段。
• 文艺思想: • 尊情、抑理、尚奇
• 是非者理也 • 爱恶者情也 •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 《紫钗记》“一点情痴”

爱恋之情
• 《牡丹亭》“生生死死为情多”

情欲追求

• 《南柯记》“一往之情为之摄”

功名欲望和政治理想
• 《邯郸记》“一生耽搁了个情字”

人的利欲之情
情与理
• 情,是指生命欲望、生活活力的自然 与真实的状态,就其本质而言,就是 要求个性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是中 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代。其统治者大力推崇程 朱理学,提倡“女德”,鼓吹“存天理,灭人 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当时“以 理杀人”的情况非常严重,为遵守礼教而丧生的 妇女,有名有姓的就不下万人。
汤显祖写《牡丹亭》就是表现背叛封建礼教 这个主题思想。他有意识地把“情”与“理” 的冲突来贯穿全剧。“情”,就是人们真正的 感情。“理”,就是程朱理学所灾扬的封建道 德观念。杜丽娘出生入死大胆追求纯洁的爱情, 最后死而复生,终成眷属,是青年男女反抗精 神终于要战胜封建礼教的象征。
牡丹亭意象又成了戏剧动作的依托与生发者。 它托物寓情,连连生发剧情,又细针密线前后勾 连,使杜丽娘的内心动作像波澜起伏、绵延不绝, 呈现出一个意象丰满、诗情浓郁、多姿多彩的戏 剧世界。层层叠叠的意象共同构成了这个意蕴丰 富、审美独持的“牡丹亭意象”。
二、结合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想想 《牡丹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牡丹亭意象”是杜丽娘惊梦、与柳梦梅幽会 激发爱情的环境,环境的姹紫焉红、诗情画意烘 托出两人爱情。它又象征与赞美了杜丽娘青春的 美丽与爱情的美丽丰盈、富有生命力。牡丹国色 天香、雍容华贵,芍药娉婷娇娜、风姿绰约,自 唐至明代一直被誉为名花双绝,清香流溢艳压群 芳。亭名牡丹,栏为芍药,正是以其姹紫焉红的 风姿意象让人想像杜丽娘青春的美与丰盈,她的 爱情艳异丰满、富有生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 “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 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
2. 在欣赏过程中,穿插了解中国戏曲在程 式与行当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戏曲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 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 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 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 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 记》。
“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 《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 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 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 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 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 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 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 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 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 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 婚事,强迫她离异,纠 纷闹到皇帝面前,经皇 帝调解,杜丽娘和柳梦 梅二人终成眷属。
作品讲解
四、《牡丹亭》欣赏过后,如何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的理想王国?
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 的旋律。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 起,一往皆非情之至 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 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 放。
而湖山石边,一湾流水,更显风流婀娜多姿。 与牡丹亭、芍药栏同时出现的是柳枝、梅树, 是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信物,也是杜丽娘、柳 梦梅梦中爱情的寄托。柳枝、梅树,同牡丹、 芍药都是历来诗人爱咏之物,这些意象早就浸 润了丰富的诗意诗性 。牡丹、芍药、湖山石、 柳枝、梅树这些意象构成的戏剧总体意象浸润 着丰盈诗意。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 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 表达。汤显祖曾经尝试过以情 施政,在县令任上创建其“至 情”理想国。情之所致,除夕、 元宵所放之囚犯按时归狱,无 一逃逸;情之所感,当他辞官 南下时,遂昌黎民代表在扬州 苦苦挽留。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 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 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 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 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 “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 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 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 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 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 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 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 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一、《牡丹亭》的不朽魅力,在于它创造了 一组“牡丹亭意象”,通过对选段的欣赏,这组 意象该如何理解?
解析:汤显祖以横溢才华、生花妙笔创造了 一组有着丰富内涵与审美意蕴的“牡丹亭意象”。 这组戏曲意象以杜丽娘梦中之“牡丹亭”为主体, 包括杜丽娘梦中之湖山石边、牡丹亭畔、芍药栏 前,柳枝、梅树,以及杜丽娘写真、柳梦梅拾画 玩真之妙笔丹青。
通过对著作的解读,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对“至 情”这一理想王国的追求,懂得珍视人与人之间 的真情至爱。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 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 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 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 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 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 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 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
《牡丹亭》深刻揭露 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 的摧残,热烈歌颂了封 建礼教叛逆者为实现理 想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挠 的斗争,在当时有强烈 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试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 叶》,两者都是言“情”,有何不同之处?
解析:两者都是言“情”,但《罗密欧与朱 丽叶》展开的是“情”与“仇”(家族)的冲突; 而《牡丹亭》则是“情”与“理”的冲突。这个 “理”是封建旧礼教之“理”。“情”在与“理” 的斗争中,突出地表现出了超越生死的顽强和坚 韧。
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
汤显祖大剧院
剧情介绍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 宝的独生女儿,封建礼教 对她管束很严,有一次她 在丫鬟春香的帮助下偷偷 来到后花园,看到春光明 媚,不禁发出虚度青春的 感叹。
杜丽娘游园回来 做了个梦,梦见和书 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 梅树下相会,令其念 念不忘。梦醒后,相 思之情更加炽烈,但 现实与梦境反差太大,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 一病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