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江西师范大学学报_自然科学版_征稿简则_
鄱阳湖平原耕地撂荒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第42卷第1期 2018年1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 f Jiangxi Norm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V o l.42No. 1Jan. 2018文章编号:1000-5862 (2018) 01-0038~07鄱阳湖平原耕地撂荒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张亮、丁明军I2#,殷悦1(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22;2.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摘要: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载体,是粮食综合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撂荒因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而备受关注.当前耕地撂荒研究多集中于山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而在粮食主产区则相对较弱.基于鄱阳湖平原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统计了该地区耕地撂荒状况,同时运用2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了撂荒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21.65%的受访农户存在耕地撂荒行为,这说明该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撂荒;灌溉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产设备、地块质量、病虫害、农户对现有的粮食收购价格的评价、旱灾、家庭规模、务农人数是鄱阳湖平原农户撂荒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鄱阳湖平原耕地撂荒多是区域性和季节性撂荒,大面积的耕地撂荒现象并不明显.关键词:耕地撂荒;驱动因素;Logistic;鄱阳湖平原中图分类号:F 301.2 文献标志码:A D O I:10. 16357/j. cnki. issnlOOO-5862.2018.01.07〇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农民的生计策略也随之变化,由传统农业集约化 向生计多样化转变[1_2].生计策略的改变会导致耕 地利用的变化,农户开始用农业生产设备弥补劳动 力的缺失[3],部分生产力低下或者交通不便利的耕 地会渐渐被撂荒[4_5].而随着撂荒情况的不断加重,国家粮食安全必将受到影响[w°].因此,为了保障我 国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家号召 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5’n_12].作为耕地直接使用者的农户,其撂荒行为成为 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积极探索其撂荒行为的 驱动机制[13_15].这些驱动机制主要表现在4个方 面:1)自然条件.灌溉条件和交通条件差的山区洼 地,以及病虫害、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农 户因产投比过低或者投人要素配置不合理而被迫撂 荒原有耕地[1W9].2)社会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耕地的占用和 污染使得农户被迫撂荒原有耕地[2°_23].另外,非农 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低廉、农资价格上涨等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劳动力转移,使得撂荒成为普 遍现象[24_28].3)农户自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加快,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大量 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持续析出,放弃耕种,投人非农 生产,产生撂荒[29_3°].4)国家政策.目前国家农业补 贴制度不完善,无法真正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使得 农户转而从事非农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撂荒[31_33].然而,目前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山区和非粮 食主产区,较少关注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现象及其 驱动机制[28’34别.鄱阳湖平原作为中国南方双季稻种植优势区之 一,对保障国家及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究选择鄱阳湖平原进行农户撂荒行为研究,基于农 户调查问卷,采用2元L o g is tic回归分析法来分析农 户耕地撂荒行为的驱动因素,以期为保障区域粮食 安全提供借鉴和参考.1研究区域概况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 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 河、修水等5大主要水系,而后由湖口注人长江(见收稿日期:20174)6-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40004),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BAB203041)和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 创新中心(JXS-EW4X))资助项目.通信作者:丁明军(1979-),男,湖北谷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E-m ai l:dingmingjim ll28@ 163. com第6期张亮,等:鄱阳湖平原耕地撂荒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39115°0,E116°0,E117o 0'E 图1研究区示意图及农户调查所在乡镇的空间分布特征2 数据与方法2.1数据来源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夏季,对鄱阳湖平 原部分县市(区)进行了农户调查访问,由于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耕地经营单元为整个农户家 庭,水稻种植决策是全部家庭成员交互作用的结 果[15],因此调查对象随机,不拘泥于户主,家庭成员 之间可互相补充.每户调查时间随机,共获得问卷531份.根据数据的完整性剔除部分样本,最终获得 有效问卷507份,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特征 (家庭规模、务农人数)、经济因素(非农年总收人、 农业生产设备等)、耕地自然特征(地块数、耕地质 量、灌溉条件、交通条件和微地貌类型)、自然灾害图1).受长江和五河影响,属于季节性的吞吐型湖 泊,呈现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特征,对农业生产具有深刻影响[38_39].由5大水系冲积而成的 鄱阳湖滨湖平原,面积约1.5 x 104 km 2,是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平原地处东亚季风 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 ~ 20 T , 年降水量约为1 500 m m ,无霜期为246 ~ 284 d ,雨 热同期,适宜水稻种植.鄱阳湖平原作为中国水稻种 植优势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江西省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的86%,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4142].相 关研究表明:鄱阳湖平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撂荒现 象[41],对区域粮食安全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 此,定量分析鄱阳湖平原撂荒现象及其驱动机制,对 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5°0'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6°0'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 T Q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虫害、旱灾和洪灾)、农业政策(农户对农业补贴 政策的评价、农户对现有的粮食收购价格的评价).2.2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农户撂荒是一个结果为2分变量的问题,因此, 采用 SPSS 21_ 0,通过 Regression 模块中的 BinaryL o g is tic 过程实现对结果变量为2分类的L o g is tic 回归分析.根据L o g is tic 回归建模的要求,某事件在一 组自变量作用下所发生的结果用指示变量表示, 即因变量F ,其反映农户是否撂荒,y = 0表示农户 撂荒,F = 1表示农户未撂荒.在因变量确定后,选取 与农户撂荒行为密切相关的驱动因素,即自变量(务 农人数、非农收人、地块数、灌溉条件、翅条件等).记农户撂荒的概率为P ,则未撂荒的概率为1 -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2 1 来稿应 具有 科学 创新性 或技术 先进性 , 必论点 明确 , . 务 文字 精练 , 据可 靠 . 数 学术 论文 、 综合述 评等稿 件
( 图 、 ) 般不超 过 5个 版面 ; 究简 报 、 含 表 一 研 论坛 交 流等稿 件 ( 图 、 ) 含 表 一般不 超过 3 版 面 . 个 论文包 括 ( 顺 按
大, 宽度一 般不超 过 1 m, 量不用 彩色 , 6e 尽 主线 与辅 助线 精 细 比例 约 为 2 1 照 片要 黑 白清 晰 , 次分 明 , :, 层 表 格 应采用 三线表 , 表格 要有表 序和表 题 . 2 5 参考 文献 只选最 主要 的列入 , . 数量 以不少 于 1 为 宜 , 公 开发 表 的 资料 一般 不 宜 引用 , 0篇 未 参考 文 献著 录本 刊采用顺 序编 码制 的规则 , 文献 序 号 ( 阿 拉 伯数 字外 加 [ ) 其 在正 文 中引用 的先后 顺 序 连续 编 排 . 用 ]按 参考文 献表 中的文 献著 录格 式 如下 :
序 )文 题 、 者姓名 、 : 作 作者单 位及 邮政编 码 、 中文摘 要 、 键词 ( 8个 、 国图书馆分类 号 ( 关 3 ) 中 简称分类 号 )正 、
文 、 考 文献 表 、 文摘 要 和 英 文关 键 词 . 参 英 请在 文 稿 首 页 地 脚 处依 次 注 明该 文属 何 种 基 金 然科学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 目、93 国家重点基础项 目、83 国家高新技术 “7 ” “6”
项 目等 ) 研成果 的 主体部分 为 内容的稿 件 , 科 对有 重 大创 新 的首 发性 稿件 , 一经 确认 , 刊 将通 过绿 色 通道 , 本
以最 快 的速度予 以发表 , 稿酬从 优 . 2 来 稿要求 和注 意事项
江西师范大学国内一类学术期刊目录

江西师范大学一类学术期刊目录(社会科学)期刊名主办单位刊号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ISSN1002-5502CN11-22751F 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ISSN1002-5766CN11-1047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SSN1007-9807CN12-1275/43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ISSN1000-0216 CN11-1140/B哲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ISSN1002-8862 CN11-1141/B道德与文明中国伦理学会ISSN1007-1539CN12-1029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所ISSN1000-4289 CN11-1299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中央编绎局等ISSN1005-6505CN11-3404/D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央编绎局当代马克思研究所ISSN1004-5961 CN11-3040/A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ISSN0511-4683 CN11-1037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ISSN0257-5914 CN11-1009/I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ISSN0578-1949 CN11-1053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所ISSN0257-5876CN11-1672/J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ISSN1001-6368 CN11-1068/I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ISSN1000-0429CN11-1251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ISSN1004-5139CN31-1038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ISSN1003-6105CN44-1165中国翻译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ISSN1000-873X刊CN11-1354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ISSN1002-5529CN11-1248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ISSN1003-0042CN11-1316/J 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家协会ISSN0512-7939CN11-1665/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ISSN1001-9871CN11-1183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ISSN0461-6855CN11-1190/J 美术中国美协ISSN1003-1774CN11-1311装饰清华大学ISSN0412-3662CN11-1392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ISSN0459-1909CN11-1213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等ISSN1004-0013 CN11-2934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ISSN1002-011X CN11-1046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ISSN1002-7963 CN11-1039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ISSN1001-6708 CN11-1215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ISSN1002-8005 CN11-1082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ISSN0577-9154 CN11-1081/F经济学动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ISSN1002-8390CN11-1057/F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ISSN1007-6964 CN31-1048/F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共中央编绎局ISSN1003-3947CN11-159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学会等ISSN1002-9621CN11-1138金融研究金融研究编辑部ISSN1002-7246CN11-1268/F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ISSN1002-8870 CN11-1262/F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ISSN1002-8102 CN11-1166/F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ISSN1006-480X CN11-11262/F经济地理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0-8462CN43-1126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ISSN1000-3355 CN11-1396/D中共党史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ISSN1003-3815CN11-1675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ISSN0452-8832CN11-1054/D 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ISSN1003-1701CN11-1030/D 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ISSN1002-896XCN11-1162/D 中外法学北京大学ISSN1002-4875CN11-2447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ISSN1005-0221CN11-3212/D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ISSN1000-0208CN11-1314/D 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ISSN1005-2577CN11-3320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ISSN1002-7149CN11-3614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ISSN1002-5731CN11-1281/G4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ISSN1000-4203CN42-1024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ISSN1002-4808CN11-2606/G4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ISSN1003-7667CN11-2878/G4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ISSN1003-1553CN62-1022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ISSN0439-755XCN11-1911/1384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ISSN1671-6981CN31-1582/B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ISSN1000-677XCN11-1295/G8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ISSN1000-3612CN11-3785/G8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ISSN1000-6710CN11-1298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ISSN1000-6923CN11-2201农村生态环境国家环境保护局ISSN1001-5906CN32-1122城市规划汇刊同济大学ISSN1000-3363CN31-1360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ISSN1002-4921CN11-1211/C文史中华书局CN11-1678/V求是中共中央主办ISSN1002-4980CN11-1000/D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ISSN1002-5936CN11-1100/C人民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社CN11-0065光明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社CN11-0026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ISSN1001-8867CN11-2746/G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ISSN1002-0209CN11-1514/C武汉大学学报武汉大学ISSN1000-5874CN42-1071/C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ISSN1000-5420CN11-1476/C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大学ISSN1000-5919CN11-1561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ISSN1007-7278CN32-1084/C复旦学报复旦大学ISSN0257-0289CN31-1142/C江西师范大学国内一类学术期刊目录(自然科学)期刊名主办单位刊号数学学报(中、英)中科院ISSN0583-1431CN11-2038(2039)/01数学年刊(中、英)中国教育部ISSN1000-8134CN31-1328(1329)/01应用数学学(中、英)中国数学会ISSN0254-3079CN11-2040(2041)/01数学物理学(中、英)中科院ISSN1003-3998CN42-1226(1227)/0系统科学与数学中科院ISSN1000-0577CN11-2019/01物理学报(中、英)中国物理学会ISSN1000-3290CN11-1958/O4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ISSN0254-6124CN11-1783/v Chinese PhysicsLetter中国物理学会CN11-1959/O4CommunicationsTheoretical Physics中国物理学会CN11-2592/O3半导体学报中国电子学会ISSN0253-4177CN11-1870通信学报中国通信学会ISSN1000-436XCN11-2102/TN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ISSN0253-2239CN31-1252/O4光子学报中国光学学会ISSN1004-4213CN61-1235强激光与粒子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ISSN1001-4322 CN51-1311量子电子学报中国光学学会ISSN1007-5461CN34-1163Chinese J. ofChem.(中国化学)中国化学会ISSN1001-604X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ISSN0567-7351CN31-1320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教育部ISSN0251-0790CN22-1131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ISSN1000-6818CN11-1804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ISSN0253-2786CN31-1321高分子学报中科院化学所ISSN1000-3304CN11-1857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中国计算机学会ISSN1000-9000计算机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ISSN0254-4161 CN11-1826软件学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ISSN1000-9825 CN11-2560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ISSN1000-1239 CN11-1777电子学报(中、英)中国电子学会ISSN0372-2112CN11-2087植物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CN11-1896/Q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SSN0582-9879CN31-1300/Q植物生理学报(即植中国植物生理学会ISSN1671-3877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CN31-1878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ISSN1005-0094 CN11-3247/Q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学会ISSN1000-0933CN11-2031生物工程学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ISSN1000-3061 CN11-1998/Q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ISSN0438-1157CN21-1203/TQ 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学会ISSN0253-2697CN11-2128石油化工中国石化集团等ISSN1000-8144CN11-2361食品科学北京市食品研究所ISSN1002-6630CN11-2206/TS 中草药中国化工学会ISSN0253-2670CN21-1108/R 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主办ISSN0375-5444CN11-1856自然资源学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ISSN1000-3037CN11-1912土壤学报中国土壤学会ISSN0564-3929CN32-1119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ISSN0253-2468CN11-1843遥感学报中国地理学环境遥感分会ISSN1007-4619 CN11-3841建筑结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ISSN1002-848X CN11-2833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ISSN0520-1399CN11-1930测绘学报中国测绘学会ISSN1001-1595CN11-2089园艺学报中国园艺学会ISSN0513-353XCN11-1924力学学报中国力学学会ISSN0459-1879CN11-2062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ISSN0023-074XCN11-1784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大学ISSN0479-8023CN11-2442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高技术通讯科学技术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等ISSN1002-0470 CN11-2770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ISSN1000-0054CN11-2223复旦学报复旦大学ISSN0427-7104CN31-1330浙江大学学报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ISSN1006-2467CN31-1466武汉大学学报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学报中山大学ISSN0529-6579CN44-1241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ISSN0469-5097CN32-1169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ISSN1000-8616 CN42-122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SSN0253-2778CN34-1054自然科学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ISSN1002-008XCN11-3852自动化学报中国自动化学会等ISSN0254-4156CN11-2109。
L-甲硫氨酸-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收稿日期:2018 ̄01 ̄29基金项目:横向课题(5188)和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研基础与创新实验 资助项目.通信作者:汤建萍(1975 ̄)ꎬ男ꎬ江西丰城人ꎬ副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开发与研究.E ̄mail:humantip@163.com文章编号:1000 ̄5862(2018)05 ̄0477 ̄05L ̄甲硫氨酸 ̄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隋雨佳ꎬ汤建萍∗ꎬ刘杨军ꎬ赖丽娟ꎬ袁文松ꎬ邓慧慧ꎬ胡子涛(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ꎬ江西南昌㊀330022)摘要:采用本体聚合法ꎬ以壳聚糖(CTS)为基材ꎬL ̄甲硫氨酸为印迹分子ꎬ聚乙二醇(PEG)2000㊁戊二醛为交联剂ꎬ制备了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聚乙二醇 ̄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PEG ̄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溶胀性和膜清水通量较好ꎬ对氨基酸的渗透量为0.130mmol cm-2和LꎬD ̄甲硫氨酸的分离因子为1.76.FT ̄IR㊁SEM㊁XRD和TGA表征分析显示:分子印迹膜表面平整㊁微观结构规整紧密ꎬ具有较低的结晶度和高热稳定性.关键词:分子印迹膜ꎻ壳聚糖ꎻL ̄甲硫氨酸ꎻ手性拆分中图分类号:TQ317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DOI:10.16357/j.cnki.issn1000 ̄5862.2018.05.080㊀引言分子印迹技术有着许多其他技术所没有的优点ꎬ包括特异识别性㊁构效预订性㊁广泛实用性[1].分子印迹技术主要是由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所形成的自组装结构ꎬ加入交联剂固定得到结构稳定的高聚物ꎬ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ꎬ在聚合物中形成 印迹空穴 ꎬ该空穴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性识别作用.按照不同的需求可以制备所需要的有机分子印迹聚合物(MIP)[2 ̄3].分子印迹膜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ꎬ它兼具MIP对特定印迹分子的专一识别性和膜分离的操作简单㊁易于连续化㊁实验条件温和等优点ꎬ受到广泛关注[4].壳聚糖(CTS)是一种天然多糖ꎬ价格低廉㊁无毒害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㊁生物可降解性㊁部分结晶性和力学性能[5].壳聚糖本身是手性物质ꎬ而且含有氨基和羟基ꎬ能与氨基酸㊁多糖㊁肽㊁DNA㊁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形成大量氢键[6 ̄11]ꎬ因此可将其用于印迹聚合物的合成ꎬ制备具有特定吸附分离功能的天然分子印迹膜[12].L ̄甲硫氨酸是构成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ꎬ参与蛋白质合成ꎬ但其不能在体内自身生成ꎬ如果人体缺乏甲硫氨酸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引起食欲减退㊁生长减缓或不增加体重㊁肾脏肿大和肝脏铁堆积等现象ꎬ最后导致肝坏死或纤维化.DꎬL ̄甲硫氨酸对映体拆分是获得L ̄甲硫氨酸的途径.本文研究了L ̄甲硫氨酸 ̄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合成ꎬ测试了膜的各项性能ꎬ通过渗透实验考察了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对L ̄甲硫氨酸的分子识别性能ꎬ为更好地从外部获得L ̄甲硫氨酸提供技术支持.1㊀实验材料及方法1.1㊀主要原料壳聚糖(CTS):脱乙酰度95%ꎬ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ꎬ生化试剂ꎻ聚乙二醇2000ꎬ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ꎬ分析纯ꎻ硫酸ꎬ南昌鑫光精细化工厂ꎬ分析纯ꎻDꎬL ̄甲硫氨酸壳聚糖㊁茚三酮㊁磷酸二氢钾㊁磷酸氢二钠ꎬ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ꎬ分析纯ꎻ戊二醛ꎬ上海化学试剂厂ꎬ分析纯.1.2㊀仪器与测试红外光谱(FT ̄IR):Nicolet ̄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ꎬ采用薄膜试样法ꎻ扫描电镜(SEM):S ̄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ꎻX ̄射线衍射(XRD):D8第42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42No.52018年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Sep.2018ADVANCE型X ̄射线衍射仪ꎻ热重分析(TGA):采用TG6300型热重差热分析仪ꎬ温度范围20~800ħꎬ升温速率10ħ min-1ꎻ拉伸测试:CMT8102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ꎬ拉伸速度为5mm min-1ꎬT=25ħ.液相色谱分析(HPLC):岛津公司LC ̄20a型高效液相色谱ꎬ美国Regis手性冠醚色谱柱ChirosilSCA(-)(150mmˑ4.6mmꎬ5μm)ꎬ流动相v(甲醇)ʒv(水)=80ʒ20ꎬ+H3PO45mmol L-1ꎬ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1.3㊀膜的制备L ̄甲硫氨酸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分别称取2g壳聚糖和一定量的聚乙二醇(PEG2000)ꎬ加入2%的冰醋酸溶液溶解ꎬ水浴加热ꎬ控制水浴温度35~40ħꎬ充分溶解.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L ̄甲硫氨酸ꎬ充分溶解ꎬ再加入一定量的戊二醛.控制温度在35~40ħ反应12h.聚合反应完成后ꎬ真空抽滤ꎬ滤液静置4h.然后将铸膜液涂覆于硅质玻璃表面ꎬ在35ħ烘箱中干燥12h成膜.采用硫酸交联的方法对膜进行处理ꎬ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溶胀度ꎬ同时印迹膜内识别位点的结构仍得以保持.实验用0.1mol L-1硫酸浸泡24hꎬ取出膜ꎬ用蒸馏水反复冲洗ꎬ直至冲洗液用茚三酮无法检验出氨基酸存在.将膜晾干成型.空白膜的制备:非印迹空白膜的制备方法同上ꎬ只是不加入印迹分子氨基酸.1.4㊀膜的溶胀性测试将制备的各种膜分别置于35ħ烘箱中干燥12hꎬ取出称质量记作mꎬ室温下浸泡于蒸馏水中ꎬ至其质量恒定后将膜夹在2层吸水滤纸之间以拭去膜表面液体ꎬ称其质量记为m1ꎬ膜的溶胀度为Ds=(m1-m)/mˑ100%.2㊀结果与讨论2.1㊀膜的红外光谱分析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PEG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FT ̄IR图谱如图1所示.图1(a)和图1(b)分别是非印迹分子空白膜和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PEG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红外光谱.图1(a)壳聚糖膜在2900~3500cm-1处的宽峰是O H和N H的伸缩振动峰ꎬ说明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ꎻ1600~1700cm-1处的吸收峰是CO的伸缩振动峰(酰胺Ⅰ)ꎬ1533cm-1是壳聚糖中N 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酰胺Ⅱ)ꎻ1260cm-1为C O伸缩振动峰ꎻ1070cm-1是糖苷键C O C的伸缩振动峰.图1(b)中上述特征峰都有微小的偏移ꎬ可能是印迹后形成的特殊 印迹空穴 影响官能团的氢键作用所导致的.综上分析ꎬ实验合成了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PEG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图1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FT ̄IR图谱2.2㊀膜的SEM分析图2是非印迹膜和印迹膜表面的电镜扫描图.图2(a)空白膜具有更为平滑致密的表面ꎬ图2(b)㊁图2(c)㊁图2(d)中L ̄甲硫氨酸分别为0.1㊁0.2㊁0.3gꎬ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PEG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表面致密ꎬ稍显毛糙ꎬ且印迹分子用量越多ꎬ膜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应增加.2.3㊀膜的XRD衍射谱图分析L ̄甲硫氨酸 ̄戊二醛 ̄PEG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XRD衍射谱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看出ꎬL ̄甲硫氨酸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XRD衍射曲线在(11.5ʃ0.5)ʎ有一个弱衍射峰ꎬ在(19.5ʃ0.5)ʎ有一个宽而弱的衍射峰ꎬ这与文献[13]所述相符.分析L ̄甲硫氨酸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XRD衍射谱图可见L ̄甲硫氨酸壳聚糖分子印迹膜具有弱结晶性[14].2.4㊀膜的热重分析在氮气保护下ꎬ以10ħ min-1的升温速率ꎬ样品质量为5~10mgꎬ在20~800ħ的范围内升温ꎬ对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进行热重分析ꎬ结果如图4~图6所示.由图4可看出ꎬ壳聚糖在氮气中的热氧降解分为2步ꎬ在100ħ之前ꎬ有一个小的质量损失过程ꎬ质量损失约为18%ꎬ这是壳聚糖膜所含的结合水和结晶水产生的.在220~300ħꎬ壳聚糖发生强烈降解ꎬ质量损失约为47%ꎻ在300~600ħꎬ降解缓慢ꎬ质量损失约为29%.热降解在600ħ结束ꎬ这表明壳聚糖抗热氧性强ꎬ热稳定性好.在图4中空白膜(a)分解温度是204.9ħꎬ印迹分子(b)㊁(c)㊁(d)L ̄甲硫氨酸用量分别为0.1㊁0.2㊁0.3gꎬ制备的壳聚糖874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膜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92.2ħ㊁200.5ħ和196.4ħꎬ当印迹分子的含量增加时ꎬ壳聚糖膜的热分解温度有所降低.图2㊀分子印迹膜表面的电镜扫描图图3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XRD衍射谱图图4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TG曲线图5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DTA曲线图6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DTG曲线㊀㊀由图5可知ꎬ不同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具有3个质量损失阶段:第1个质量损失阶段在73ħ左974第5期隋雨佳ꎬ等:L ̄甲硫氨酸 ̄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右ꎬ质量损失主要是分子印迹膜中自由水的蒸发而引起的ꎻ250ħ左右的尖峰可能是交联键破坏而形成的ꎻ300ħ后是壳聚糖分子的热解.图6也表现相同的变化过程.2.5㊀膜的溶胀性实验以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溶胀性为指标ꎬ通过二因素(PEG2000用量㊁戊二醛用量)混合水平进行正交实验ꎬ结果如表1所示.表1㊀正交实验表及结果(壳聚糖2g)因素PEG2000/g戊二醛/mL溶胀性/%实验10.40.176实验20.40.27实验30.40.377实验40.40.27实验50.60.168实验60.60.266实验70.60.381实验80.60.266实验90.80.168实验100.80.276实验110.80.375实验120.80.276实验131.00.188实验141.00.282实验151.00.374实验161.00.282均值10.7320.75均值20.7030.735均值30.7380.768均值40.815A2=0.6B2=0.2㊀㊀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㊁羟基以及PEG2000分子中的羟基能够与L ̄甲硫氨酸中的羧基㊁氨基发生氢键作用ꎬ对L ̄甲硫氨酸进行 定位 ꎻ而后加入的戊二醛与壳聚糖㊁PEG交联聚合ꎬ形成印迹穴结构ꎬ从而实现对L ̄甲硫氨酸的分子印迹.壳聚糖是一种亲水性材料ꎬ溶胀度较大ꎬ戊二醛的交联聚合过程同时能够降低膜的溶胀度.由表1的实验数据和极差分析结果可看到在壳聚糖用量为2g㊁PEG2000用量为0.6g㊁戊二醛用量为0.2mL条件下分子印迹膜的溶胀性更好.2.6㊀膜的机械力学性能印迹分子含量是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印迹分子含量高时ꎬ形成的印迹穴越多ꎬ识别点越多ꎬ相应的膜内的物理结构会有所差异.实验研究了使用不同甲硫氨酸用量制备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机械力学性能ꎬ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ꎬ当印迹分子L ̄甲硫氨酸的用量较大时ꎬ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拉伸强度下降.这是因为印迹分子用量越大ꎬ形成的 印迹穴 越多ꎬ相应的壳聚糖膜强度下降.2.7㊀膜的分离性能1)纯水通量㊀实验将制备的L ̄甲硫氨酸 ̄PEG ̄戊二醛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置于真空过滤系统中ꎬ在一定的渗透压力下进行膜过滤ꎬ测定不同印迹分子用量所制备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纯水通量.结果见表3.表2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机械力学性能甲硫氨酸/g试样厚度/μm试样宽度/mm试样原始标距/mm拉伸屈服应力/MPa最大力/N拉伸强度MPa0.127.004.089.34516.914.3039.200.235.003.929.23021.334.9135.910.337.334.198.5124.385.3134.23表3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清水通量实验序号甲硫氨酸/g纯水通量/(kg m-2 h-1)10.1373.820.2159.030.380.0㊀㊀注:这里渗透压力=0.1MPa.在0.1MPa压力下ꎬ测定一定时间内通过膜的纯水体积ꎬ计算出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纯水通量.由表3可知ꎬ当印迹分子L ̄甲硫氨酸的用量为0.1g时ꎬ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纯水通量更优.2)氨基酸渗透量㊀将壳聚糖分子印迹膜固定于2个渗透池(每个池的容积为50mL)之间.先向原料池中加入0.1mol L-1的L ̄甲硫氨酸溶液50mLꎬ再向透过池中加入50mL水ꎬ渗透一定时间取样分析.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图7㊀渗透装置图将不同印迹分子含量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进行氨基酸渗透性能考察ꎬ结果见表4.084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表4㊀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氨基酸渗透量实验序号甲硫氨酸/g渗透量/(mmol cm-2)10.10.12720.20.12730.30.130㊀㊀由表4可知ꎬ在相同的时间内ꎬ对印迹分子含量不同的L ̄甲硫氨酸 ̄PEG ̄戊二醛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来说ꎬ印迹分子含量越多ꎬ渗透量越大.这是因为印迹膜中形成了与印迹分子相匹配的空穴ꎬ印迹分子含量越多ꎬ印迹点位越多ꎬ越多的印迹分子与印迹点位发生相互作用并识别ꎬ不断地扩散到渗透池中.3)选择透过性㊀将膜固定于2个渗透池(每个池的容积为50mL)之间.先向原料池中加入0.1mol L-1的D㊁L ̄甲硫氨酸混合溶液50mLꎬ再向透过池中加入50mL水ꎬ渗透一定时间取样进行HPLC分析.分离手性甲硫氨酸的透过系数P(cm2 s-1)㊁渗透通量J(mol cm-2 s-1)及分离因子αL/D分别计算如下J=KV/AꎬP=Jd/(cF-cR)ꎬαL/D=PL/PDꎬ其中K为透过池中氨基酸浓度 ̄时间透过曲线的斜率ꎻV为原料液体积ꎻA为有效膜面积ꎻd为膜的厚度ꎻcRi为透过池溶液的浓度ꎻcFi/cRi为原料池与透过池溶液的浓度差ꎻi=LꎬD.表5㊀印迹分子用量对膜的分离因子的影响实验序号甲硫氨酸/g分离因子10.11.5320.21.7430.31.76㊀㊀注:膜的组成:壳聚糖2gꎬPEG0.6gꎬ戊二醛0.2mL.从表5可看出ꎬ随着L ̄甲硫氨酸的用量增加ꎬ 印迹穴 增加ꎬ分离因子相应提高ꎻ但当L ̄甲硫氨酸的用量提高到0.3g时ꎬ分离因子提高不多ꎬ考虑到膜的强度和通量等因素ꎬ选择m壳聚糖ʒmL ̄甲硫氨酸=10ʒ1较为适宜.3㊀结论本文完成了L ̄甲硫氨酸 ̄PEG ̄戊二醛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合成ꎬ并研究了各因素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ꎬ实验结果显示:1)实验在壳聚糖2g㊁聚乙二醇20000.6g㊁戊二醛0.2mL条件下制备的L ̄甲硫氨酸壳聚糖分子印迹膜具有更好的溶胀性ꎬ高机械强度ꎻ2)制备的L ̄甲硫氨酸 ̄PEG ̄戊二醛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纯水通量为373.8kg m-2 h-1)ꎬL ̄甲硫氨酸渗透量为0.130mmol cm-2ꎬ对D㊁L ̄甲硫氨酸选择透过性的分离因子为1.76ꎻ3)FT ̄IR表征分析显示L ̄甲硫氨酸与壳聚糖等产生了印迹ꎬ特征吸收峰有所迁移ꎻSEM分析显示壳聚糖分子印迹膜表面平整㊁微观结构规整紧密ꎻXRD分析显示壳聚糖分子印迹膜具有较低的结晶度ꎻTGA分析显示壳聚糖分子印迹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对L ̄甲硫氨酸 ̄PEG ̄戊二醛 ̄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的制备与研究有助于在外部获得L ̄甲硫氨酸.4㊀参考文献[1]ChenLingxinꎬXuShoufangꎬLiJinhua.Recentadvancesinmolecularimprintingtechnology:currentstatusꎬchallengesandhighlightedapplications[J].ChemSocRevꎬ2011ꎬ40(5):2922 ̄2942.[2]WhitcombeMJꎬKirschNꎬNichollsIA.Molecularim ̄printingscienceoftechnology:asurveyoftheliteraturefortheyears2004 ̄2011[J].JMolRecognitꎬ2014ꎬ27(6):297 ̄401.[3]刘亚强ꎬ王大伟.分子印迹原理及其聚合物的合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ꎬ2004ꎬ19(2):30 ̄32. [4]杨座国ꎬ许振良ꎬ邴乃慈.分子印迹膜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ꎬ2006ꎬ25(2):131 ̄135.[5]麻金海ꎬ刘万顺.乳酸 ̄赖氨酸/壳聚糖自组膜的制备[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7ꎬ37(3):449 ̄452.[6]AburtoJꎬBorgneSI.Selectiveadsorptionofdibenzothio ̄phenesulfonebyanimprintedandstimuli ̄responsivechi ̄tosanhydrogel[J].Macromoleculesꎬ2004ꎬ37(8):2938 ̄2943.[7]XiaYongqingꎬGuoTianyingꎬSongMoudaoꎬetal.Hemo ̄globinrecognitionbyimprintinginsemi ̄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hydrogelbasedonpolyacrylamideandchitosan[J].Biomacromoleculesꎬ2005ꎬ6(5):2601 ̄2606.[8]GuoTianyingꎬXiaYongqingꎬWangJinꎬetal.Chitosanbeadsas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matrixforselec ̄tiveseparationofproteins[J].Biomaterialsꎬ2005ꎬ26(28):5737 ̄5745.[9]GuoTianyingꎬXiaYongqingꎬHaoGuangjieꎬetal.Adsorp ̄tiveseparationofhemoglobinbymolecularlyimprintedch ̄itosanbeads[J].Biomaterialsꎬ2004ꎬ25(27):5905 ̄5912.[10]TanTianweiꎬHeXiaojingꎬDuWeixia.Adsorptionbehav ̄iourofmetalionsonimprintedchitosanresin[J].JChemTechnolBiotechnolꎬ2001ꎬ76(2):191 ̄195.(下转第506页)184第5期隋雨佳ꎬ等:L ̄甲硫氨酸 ̄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heAnalysisontheStructureofPhytoplanktonCommunityinQingshanLakeofNanchangCityZHANGYigeꎬXIEJinlinꎬLIShouchun∗(CollegeofLifeScienceꎬJiangxiNormalUniversityꎬNanchangJiangxi330022ꎬChina)Abstract:PhytoplanktoncommunitystructureandwaterpollutioninQingshanLakeofNanchangCityareinvestiga ̄tedonJulyandOctober2015ꎬJanuaryandApril2016.Theresultsshowthatatotalof112speciesbelongingto73generaꎬ7phylumofphytoplanktonareidentified.AmongwhichthemostspeciesareChlorophyta(33generaꎬ56spe ̄cies)ꎬaccountingfor50%ofthetotalspecies.Thecelldensitiesofphytoplanktonareintherangefrom3.4ˑ108cells L-1to7.26ˑ108cells L-1ꎬandCyanobacteriadominatesincellnumber.Theaveragebiomassis8.105mg L-1ꎬwiththedominancebyChlorophytaandBacillariophyta.ThedominantspeciesofcelldensityarePseudoanabaenaꎬMerimopediaminimaꎬAsteriomellaformosaꎬScenedesmusbicaudaandMonoraphidium.ThebiomassdominantspeciesincludeMelosiragranulatavarꎬangustissimaꎬStephanodiscusneoastraeaꎬScenedesmusandOocys ̄tis.TheShannon ̄WienerdiversityindexꎬPielouevennessindexꎬMargalefindexandRichnessindexarecombinedwiththechemicalpropertiesofwatertoevaluatethewaterquality.TheresultsshowthatQingshanLakeisintheconditionofmediumpollution.Keywords:QingshanLakeꎻphytoplanktonꎻdiversityindex(责任编辑:刘显亮)(上接第481页)[11]YuCongꎬMosbachK.Molecularimprintingutilizinganam ̄idefunctionalgroupforhydrogenbondingleadingtohighlyefficientpolymers[J].JOrgChemꎬ1997ꎬ62(12):4057 ̄4064.[12]LiuBingjieꎬWangDongfengꎬYuGuangliꎬetal.Adsorptionofheavymetalionsꎬdyesandproteinsbychitosancompos ̄itesandderivatives:areveiw[J].JournalofOceanUni ̄versityofChinaꎬ2013ꎬ12(3):500 ̄508.[13]孙亮亮.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3:31 ̄32.[14]陈彰旭ꎬ李明春ꎬ辛梅华ꎬ等.N ̄组氨酸壳聚糖/左旋聚乳酸支架的制备及表征[J].功能材料ꎬ2015ꎬ46(5):118 ̄122.The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L ̄Methionine ̄ChitosanMolecularlyImprintedCompositeMembraneSUIYujiaꎬTANGJianping∗ꎬLIUYangjunꎬLAILijuanꎬYUANWensongꎬDENGHuihuiꎬHUZitao(CollegeofChemicalandChemicalEngineeringꎬJiangxiNormalUniversityꎬNanchangJiangxi330022ꎬChina)Abstract:L ̄methionine ̄glutaraldehyde ̄polyethyleneglycol(PEG) ̄chitosanmolecularlyimprintedmembranearepreparedbyontologypolymerizationwithchitosan(CTS)asthebackingmaterialꎬL ̄methionineasimprintingmole ̄culeꎬandpolyethyleneglycol(PEG)2000ꎬglutaraldehydeascrosslinkingagent.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swellingandwaterfluxofchitosancompositemembranearegoodꎬthepermeationcapacityofL ̄methionineisreachedby0.130mmol cm-2ꎬandseparationfactorofLꎬD ̄methionineis1.76.Themolecularlyimprintedcom ̄positemembraneꎬwhichischaracterizedbyFT ̄IRꎬSEMꎬXRDandTGAꎬhascompactmicrostructureꎬlowcrystallin ̄ityandhighthermalstability.Keywords:molecularlyimprintedmembraneꎻchitosanꎻL ̄methionineꎻchiralresolution(责任编辑:刘显亮)605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收稿日期:2018 ̄01 ̄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61005)资助项目.通信作者:李守淳(1965 ̄)ꎬ女ꎬ江西余干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有害藻类生物学研究.E ̄mail:lisc@jxnu.edu.cn文章编号:1000 ̄5862(2018)05 ̄0500 ̄07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张毅鸽ꎬ谢金林ꎬ李守淳∗(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江西南昌㊀330022)摘要:2015年7月㊁10月和2016年1月㊁4月通过对青山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ꎬ鉴定出浮游植物有7门73属112种ꎬ其中绿藻门最多ꎬ共计33属56种ꎬ占总种数的50%.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3.40ˑ108~7.26ˑ108cells L-1ꎬ以蓝藻为主ꎻ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8.105mg L-1ꎬ以硅藻和绿藻为主ꎻ细胞密度优势种为假鱼腥藻㊁细小平裂藻㊁美丽星杆藻㊁二尾栅藻㊁极小单针藻ꎬ生物量优势种包括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㊁新星形冠盘藻㊁栅藻㊁卵囊藻.利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㊁Pielou均匀度指数㊁Margalef指数及丰富度指数(S)与水体的理化性质相结合对水质作出了评价ꎬ结果显示青山湖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关键词:青山湖ꎻ浮游植物ꎻ多样性指数中图分类号:Q949.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DOI:10.16357/j.cnki.issn1000 ̄5862.2018.05.120㊀引言浮游植物作为湖泊的初级生产者[1]ꎬ其种类组成㊁分布及优势种的演替与水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联系[2]ꎬ浮游植物群落的剧烈变化会对水体产生较大的影响[3]ꎬ因此对水环境具有指示作用ꎬ浮游植物的污染指示功能[4 ̄6]和功能类群[7]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水质监测指标.青山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城东ꎬ赣江下游ꎬ属赣抚河流冲积平原地貌ꎬ其海拔高度为18~30m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ꎬ常年平均气温为17.6ħꎬ年平均降水量为1522mmꎬ总面积为4.00km2ꎬ水域面积为3.16km2ꎬ湖面南宽北窄ꎬ近似 弓 型.青山湖经济相对发达ꎬ周边人口密集ꎬ其水环境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自2008年青山湖首次暴发蓝藻水华以来ꎬ连续6年均有蓝藻水华暴发ꎬ尤其在2014年ꎬ蓝藻水华多次暴发且相当严重ꎬ水体呈现绿色且有臭腥味ꎬ严重破坏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青山湖的景观功能.为此ꎬ青山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清淤护坡㊁截污引水等营养源治理ꎬ投放鲢㊁鳙㊁微生物菌和小球藻等生物方法来改变水环境.自2010年起ꎬ财政部㊁环保部提出优先保护水质良好㊁生态脆弱的湖泊ꎬ贯彻落实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的战略部署[8]ꎬ这一决策对保护湖泊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对江河湖泊的研究众多ꎬ但对于城市湖泊的研究及治理政策却相对较少ꎬ尤其对南昌市青山湖浮游藻类的研究更少ꎬ目前只有卢辛宇等[9]和夏润林等[10]对其进行过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青山湖治理后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的生态学特征ꎬ同时与前人研究的青山湖浮游植物种类㊁细胞密度㊁生物量和污染情况进行对比ꎬ确定青山湖治理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ꎬ为青山湖的治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采样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时间为2015年7月㊁10月和2016年1月㊁4月ꎬ根据青山湖的整体水质ꎬ全湖共设置采样点5个ꎬ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1.2㊀采样及处理藻类样品采集:定性采样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ꎬ使其呈现 ɕ 型在水面上来回摆动ꎬ滤去多余的水体ꎬ装入贴有标签的50mL采集瓶中ꎬ用10%的甲醛溶液[11]现场固定.定量采样用有机玻璃采样第42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42No.5㊀2018年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Sep.2018㊀器取1L表层水样ꎬ加入15mL鲁哥氏液现场固定后带回实验室避光㊁静置沉淀48hꎬ用虹吸法抽取上清液ꎬ将底层藻类置于50mL采集瓶ꎬ密封保存.图1㊀南昌市青山湖采样点藻类鉴定计数:充分摇匀浮游藻类定性样品ꎬ取0.1mL的样品于浮游生物计数框内ꎬ盖上盖玻片ꎬ在10ˑ4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选取100个视野计数ꎬ进行计数ꎬ每个样品取样和计数分别2次ꎬ取其平均值.浮游藻类属种鉴定参考淡水浮游生物图谱[12]及中国淡水藻类[13].1.3㊀评价方法选用丰富度指数(S)㊁pielou均匀度指数(Jsw)㊁Shannon ̄Wiener指数(Hᶄ)和Margalef指数来测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ꎬ计算公式为Shannon ̄Wiener指数[14 ̄15]:Hᶄ=-ðPilnPiꎬPi=ni/NꎬPielou均匀度指数[16 ̄17]:Jsw=Hᶄ/HmaxꎬHmax=lnSꎬMargalef指数[18]:R=(S-1)/lnNꎬ其中S为物种数ꎬN为浮游植物总细胞数ꎬni为第i个种的细胞数.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青山湖浮游藻类种类构成青山湖各采样点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3属112种(见表1)ꎬ其中绿藻门最多ꎬ共33属56种ꎬ占总种类数的50%ꎻ硅藻门次之ꎬ共16属24种ꎬ占总种类数的21.4%ꎻ蓝藻门共13属20种ꎬ占总种类数的17.9%ꎻ裸藻门共5属5种ꎬ占总种类数的4.5%ꎻ甲藻门共3属3种ꎬ占总种类数的2.7%ꎻ隐藻门共2属3种ꎬ占总种类数的2.7%ꎻ金藻门最少ꎬ共1属1种ꎬ占总种类数的0.8%.表1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种类构成㊀㊀㊀㊀㊀门㊀㊀㊀㊀㊀目科属种各门所占比例/%蓝藻门Cyanophyta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347颤藻目Osillatoriales35517.86念珠藻目Nostocales148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125无壳缝目Araphidiales147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389管壳缝目Aulonoraphidinales22321.43绿藻门Chlorophyta团藻目Volvocales388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82039鼓藻目Desmidiales147双星藻目Zygnemataceae11250.00裸藻门Euglenophyta裸藻目Euglenales1554.46金藻门Chrysophyta色金藻目Chrysophyceae1110.89甲藻门Dinophyta多甲藻目Peridiniales3332.68隐藻门Cryptophyta隐鞭藻目Cryptomonadales1232.682.2㊀青山湖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见图2)介于3.40ˑ108~7.26ˑ108cell L-1ꎬ平均细胞密度为4.81ˑ108cellL-1ꎬ其中2015年10月的总细胞密度最高ꎬ为7.26ˑ108cell L-1ꎬ2016年4月最低ꎬ为3.4ˑ108cellL-1.从门类看ꎬ2015年7月蓝藻门细胞密度最高ꎬ为2.67ˑ108cell L-1ꎬ占7月总细胞密度的65%ꎬ其次为绿藻门㊁硅藻门ꎬ分别占7月总细胞密度的28%㊁7%ꎻ2015年10月细胞密度最高的是蓝藻门ꎬ105第5期张毅鸽ꎬ等: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为5.14ˑ108cell L-1ꎬ占10月总细胞密度的71%ꎬ其次为绿藻门㊁硅藻门ꎬ分别占10月总细胞密度的21%㊁8%.在2016年1月和4月中蓝藻门的细胞密度也是最高ꎬ分别为1.92ˑ108cell L-1㊁1.76ˑ108cell L-1ꎬ在1月㊁4月中的占比分别为43%㊁52%ꎬ其次为绿藻门ꎬ在1月㊁4月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42%㊁36%ꎬ再次为硅藻门ꎬ在1月㊁4月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14%㊁10%.蓝藻门为全季优势种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见图3)ꎬ2015年10月S3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ꎬ平均细胞密度为5.38ˑ108cell L-1ꎬ依次为S5采样点(5.19ˑ108cell L-1)㊁S4采样点(4.92ˑ108cell L-1)㊁S1采样点(4.43ˑ108cell L-1)㊁S2采样点(4.13ˑ108cell L-1).总体来说ꎬ青山湖北侧的细胞密度大于南侧.图2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各门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2.3㊀青山湖浮游藻类生物量青山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为7.530~8.890mgL-1(见图4)ꎬ平均生物量为8.105mg L-1ꎬ其中2016年1月生物量最大ꎬ2016年4月最小.从门类看ꎬ2015年7月硅藻门的生物量最大ꎬ为3.60mgL-1ꎬ占7月总生物量的47.06%ꎬ其次是绿藻门㊁蓝藻门ꎬ分别占7月总生物量的27.19%㊁22.75%ꎻ2015年10月也是硅藻门的生物量最大ꎬ为3.260mgL-1ꎬ占10月总生物量的39.04%ꎬ其次是绿藻门(34.73%)㊁蓝藻门(18.56%).2016年1月生物量最大的是绿藻门ꎬ为3.450mg L-1ꎬ占1月总生物图3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不同采样点的细胞密度图4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各门生物量的季节变化量的38.31%ꎬ其次是硅藻门(36.78%)㊁蓝藻门(14.17%)ꎻ2016年4月生物量最大的也是绿藻门ꎬ为2.770mg L-1ꎬ占4月总生物量的36.84%ꎬ其次是硅藻门(22.74%)㊁蓝藻门(17.29%).从生物205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量变化规律来看ꎬ硅藻和绿藻的生物量交替占优势ꎬ夏秋季硅藻为第一优势门ꎬ而冬春季绿藻是第一优势门.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见图5)ꎬ青山湖S3采样点的平均生物量最大ꎬ为9.610mg L-1ꎬ依次为S4采样点(9.140mg L-1)㊁S5采样点(8.680mg L-1)㊁S2采样点(6.600mg L-1)㊁S1采样点(6.450mg L-1).总体上ꎬ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ꎬ都是S3采样点最大ꎬS1采样点最小.2.4㊀浮游藻类优势种从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优势种(见表2)来看ꎬ假鱼腥藻㊁细小平裂藻㊁美丽星杆藻㊁二尾栅藻㊁极小单针藻各季都有分布且为主要优势种ꎬ极小单针藻为前3优势种ꎬ微囊藻非全年优势种ꎬ但在多个季节中占优势ꎬ真紧密长孢藻仅在2015年7月占优势.从浮游藻类生物量优势种(见表3)来看ꎬ青山湖全年优势种包括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㊁新星形冠盘藻㊁栅藻㊁卵囊藻ꎬ其中栅藻几乎在各个季节中为前3优势种ꎬ微囊藻㊁长孢藻为非全年优势种ꎬ但在多个季节中占优势ꎬ仅在2015年7月占优势的物种是真紧密长孢藻ꎬ仅在2015年10月占优势的物种有细小平裂藻㊁针杆藻ꎬ仅在2016年1月占优势的物种有纤维藻.图5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不同采样点的生物量表2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变化浮游植物2015年7月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16年4月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海蓝旋藻Glaucospirasp.+++微囊藻Microcystis+++细鞘丝藻Leptolyngbyasp.+++细小平裂藻Merimopediaminima+++++++鱼腥藻Anabaenasp.+真紧密长孢藻Dolichospermumeucompacta+美丽星杆藻Asteriomellaformosa++++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neoastraea++二尾栅藻Scenedesmusbicauda++++极小单针藻Monoraphidiumsp.++++++++㊀㊀++表示当月细胞数前3的种ꎬ+表示当月细胞数前5的种.表3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优势种变化浮游植物2015年7月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16年4月微囊藻Microcystis+++细小平裂藻Merimopediaminima+纤维藻Ankistrodesmus+长孢藻Dolichospermum++++真紧密长孢藻Dolichospermumeucompacta+依沙矛丝藻Cuspidothrixissatschenkoi++颗粒直链藻Melosira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螺旋变种Melosiragranulatavar.angustissima++++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neoastraea++++++针杆藻Synedrasp.+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栅藻Scenedesumsp.+++++++角星鼓藻Staurastrumsp.+305第5期张毅鸽ꎬ等: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3(续)浮游植物2015年7月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16年4月卵囊藻Oocystissp.++++扁裸藻Phacussp.++囊裸藻Trachelomonassp.++梭形裸藻Euglenaacus++多甲藻Peridiniopsissp.+++㊀㊀++表示当月细胞数前3的种ꎬ+表示当月细胞数前5的种.2.5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南昌市青山湖5个采样点不同时间段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9~2.61ꎬ极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10月的S2样点ꎬ2016年4月的S2㊁S3样点ꎬ总均值为2.27(见表4)ꎻMargalef指数范围为1.71~1.95ꎬ极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7月的S1样点ꎬ2016年4月的S4样点ꎬ总均值为1.86ꎻ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55~0.72ꎬ极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10月的S2样点ꎬ2016年4月的S3样点ꎬ总均值为0.62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35.0~40.8ꎬ极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7月的S1样点㊁2015年10月的S4样点ꎬ总均值为38.Margalef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基本一致ꎬ均为2015年10月>2016年4月>2016年1月>2015年7月.综合各种指数总均值ꎬ其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ꎬ秋季水体污染程度更大ꎻ比较各采样点之间数据ꎬ可知S1㊁S2采样点各个指数多样性低于其他采样点ꎬ说明其附近水体污染程度大.表4㊀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采样时间指数多样性采样点S1S2S3S4S5平均值2015 ̄07H1.931.782.002.002.031.95R1.561.821.611.711.841.71J0.560.490.570.570.560.55S32.0037.0033.0035.0038.0035.002015 ̄10H1.811.751.942.041.911.89R1.871.832.002.111.951.95J0.490.480.520.540.510.51S39.0038.0042.0044.0041.0040.802016 ̄01H2.602.592.652.652.542.61R1.871.881.841.841.611.81J0.720.710.730.730.730.72S38.0038.0038.0038.0033.0037.002016 ̄04H2.502.692.692.592.612.61R1.841.931.832.141.991.95J0.690.730.740.690.710.71S37.0039.0037.0043.0040.0039.20㊀㊀H表示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ꎬR表示Margalef指数ꎬJ表示Pielou均匀度指数ꎬS表示丰富度指数.3㊀讨论与结论3.1㊀讨论相比于夏润林等[19]的研究ꎬ本次对青山湖浮游植物调查ꎬ得出浮游植物属种都有所增加ꎬ绿藻门的属种增幅较大.2010年10月~2011年6月ꎬ夏润林等在青山湖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61属110种ꎬ其中绿藻门有20属39种ꎬ占全部种数的35.5%.本次鉴定出浮游植物共有7门73属112种ꎬ绿藻门共计33属56种ꎬ占总种数的50%.夏润林等[21]的调查得出青山湖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2.41ˑ104cell L-1ꎬ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4.81ˑ108cell L-1ꎬ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明显ꎬ同时夏润林等的研究表明在S1采样点(居民区)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较大ꎬ为2.75ˑ104cell L-1ꎬ在S5采样点(赣江入水口)较小ꎬ为2.12ˑ104cell L-1ꎬ本研究结果为S3采样点的细胞密度(5.38ˑ108cell L-1)最大ꎬ为5.38ˑ108cell L-1ꎬS1采样点的细胞密度最低ꎬ为4.43ˑ108cell405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L-1ꎬ且本研究得出细胞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ꎬ从春季到秋季逐渐上升ꎬ秋季趋于最大ꎬ于冬季下降ꎬ基于细胞密度的优势种有假鱼腥藻㊁细小平裂藻㊁美丽星杆藻㊁二尾栅藻㊁极小单针藻.准确地描述浮游植物的组成需细胞密度与生物量相互作用ꎬ青山湖浮游藻类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为7.530~8.890mg L-1ꎬ均值为8.105mg L-1ꎬ其季节性变化为从春季至冬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ꎬ冬季处于峰值.从生物量的角度看ꎬ各个季节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㊁新星形冠盘藻㊁栅藻㊁卵囊藻ꎬ与细胞密度各个季节优势种截然不同.在青山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中ꎬMargalef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基本相似ꎬ且季节变化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ꎬS1采样点物种丰富度最小.综上所述ꎬ青山湖浮游藻类物种组成㊁水环境特征都有所改变ꎬ因此进一步研究青山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3.2㊀结论1)青山湖浮游植物共鉴定有7门73属112种ꎬ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ꎬ占总种类数的50%ꎬ蓝藻门次之ꎻ2)青山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3.4ˑ108~7.26ˑ108cell L-1之间ꎬ细胞平均密度为4.81ˑ108cell L-1ꎬ以蓝藻门为主ꎬS3采样点的细胞密度最大ꎬ为5.38ˑ108cell L-1ꎬS1采样点最小ꎬ为4.43ˑ108cell L-1ꎬ细胞密度全年优势种为假鱼腥藻㊁细小平裂藻㊁美丽星杆藻㊁二尾栅藻㊁极小单针藻ꎻ3)山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为7.530~8.890mg L-1ꎬ生物量平均值为8.105mg L-1ꎬ以绿藻和硅藻为主ꎬS3采样点的生物量最大ꎬ为9.610mg L-1ꎬS1采样点最小ꎬ为6.450mg L-1ꎬ生物量全年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㊁新星形冠盘藻㊁栅藻㊁卵囊藻ꎻ4)山湖物种丰富度为38ꎬShannon ̄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27ꎬMargalef指数范围为1.71~1.95ꎬPielou均匀度为0.55~0.72ꎬ浮游植物多样性规律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ꎬ青山湖处于中度污染状态ꎬ且秋季污染程度严重.4㊀参考文献[1]李守淳ꎬ柴文波ꎬ叶付粥.南昌市艾溪湖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调查与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3ꎬ37(3):316 ̄318.[2]李秋华ꎬ何伟添.澳门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ꎬ2009ꎬ33(4):689 ̄697.[3]杨琳荔ꎬ诌华.小溪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4ꎬ27(9):1016 ̄1063. [4]SládecekV.Systemofwaterqualityfromthebiologicalpointofview[M].SchweizerbartᶄscheVerlagsbuchhand ̄lungꎬ1973.[5]ShitikovVKꎬZinchenkoTDꎬGolovatyukLV.Assessingsurfacewaterqualitybasedonindicatorzoobenthosspecies[J].WaterResourcesꎬ2004ꎬ31(3):323 ̄332. [6]LoboEAꎬBesDꎬTudesqueLꎬetal.Waterqualityassess ̄mentofthePardinhoRiverꎬRSꎬBrazilꎬusingepilithicdia ̄tomassemblagesandfaecalcoliformsasbiologicalindica ̄tors[J].VieetMilieuꎬ2004ꎬ54(2/3):115 ̄125. [7]ReynoldsCSꎬHuszarVꎬKrukCꎬetal.Towardsafunc ̄tionalclassificationofthefreshwaterphytoplankton[J].JournalofPlanktonResearchꎬ2002ꎬ24(5):417 ̄428. [8]LiTaoꎬMaZhongꎬShiLeiꎬetal.EvaluationofthecurrentstatusofthewaterenvironmentofTaipingLake[J].En ̄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ꎬ2014(6):14 ̄18. [9]卢辛宇ꎬ詹健ꎬ韩玉龙ꎬ等.南昌青山湖水环境现状与修复建议[J].中国水运:下半月ꎬ2015(7):146 ̄147. [10]夏润林ꎬ杨竹青ꎬ王自蕊ꎬ等.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ꎬ2011ꎬ33(5):1023 ̄1029.[11]杨平ꎬ蔡文波ꎬ黄静ꎬ等.鄱阳湖微囊藻属形态多样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4ꎬ38(9):496 ̄499.[12]翁建中ꎬ徐恒省.中国常见淡水浮游藻类图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10.[13]章宗涉ꎬ黄祥飞.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91.[14]ShannonEꎬWeaverW.Themathematicaltheoryofcom ̄munication[M].London:UniversityIIIinoisPressꎬ1949:296 ̄297.[15]刘文盈ꎬ张秋良ꎬ高润宏ꎬ等.盐沼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ꎬ2012ꎬ38(1):5 ̄7ꎬ22.[16]PielouEC.Ecologicaldiversity[M].NewYork:Wileyꎬ1975.[17]郝媛媛ꎬ孙国钧ꎬ张立勋ꎬ等.黑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湖泊科学ꎬ2014ꎬ26(1):121 ̄130.[18]MargalefR.Informationtotheoryinecology[J].Gensystꎬ1958ꎬ3:36 ̄71.[19]夏润林ꎬ杨竹青ꎬ王自蕊ꎬ等.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ꎬ2011ꎬ33(5):1023 ̄1029.505第5期张毅鸽ꎬ等:南昌市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TheAnalysisontheStructureofPhytoplanktonCommunityinQingshanLakeofNanchangCityZHANGYigeꎬXIEJinlinꎬLIShouchun∗(CollegeofLifeScienceꎬJiangxiNormalUniversityꎬNanchangJiangxi330022ꎬChina)Abstract:PhytoplanktoncommunitystructureandwaterpollutioninQingshanLakeofNanchangCityareinvestiga ̄tedonJulyandOctober2015ꎬJanuaryandApril2016.Theresultsshowthatatotalof112speciesbelongingto73generaꎬ7phylumofphytoplanktonareidentified.AmongwhichthemostspeciesareChlorophyta(33generaꎬ56spe ̄cies)ꎬaccountingfor50%ofthetotalspecies.Thecelldensitiesofphytoplanktonareintherangefrom3.4ˑ108cells L-1to7.26ˑ108cells L-1ꎬandCyanobacteriadominatesincellnumber.Theaveragebiomassis8.105mg L-1ꎬwiththedominancebyChlorophytaandBacillariophyta.ThedominantspeciesofcelldensityarePseudoanabaenaꎬMerimopediaminimaꎬAsteriomellaformosaꎬScenedesmusbicaudaandMonoraphidium.ThebiomassdominantspeciesincludeMelosiragranulatavarꎬangustissimaꎬStephanodiscusneoastraeaꎬScenedesmusandOocys ̄tis.TheShannon ̄WienerdiversityindexꎬPielouevennessindexꎬMargalefindexandRichnessindexarecombinedwiththechemicalpropertiesofwatertoevaluatethewaterquality.TheresultsshowthatQingshanLakeisintheconditionofmediumpollution.Keywords:QingshanLakeꎻphytoplanktonꎻdiversityindex(责任编辑:刘显亮)(上接第481页)[11]YuCongꎬMosbachK.Molecularimprintingutilizinganam ̄idefunctionalgroupforhydrogenbondingleadingtohighlyefficientpolymers[J].JOrgChemꎬ1997ꎬ62(12):4057 ̄4064.[12]LiuBingjieꎬWangDongfengꎬYuGuangliꎬetal.Adsorptionofheavymetalionsꎬdyesandproteinsbychitosancompos ̄itesandderivatives:areveiw[J].JournalofOceanUni ̄versityofChinaꎬ2013ꎬ12(3):500 ̄508.[13]孙亮亮.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3:31 ̄32.[14]陈彰旭ꎬ李明春ꎬ辛梅华ꎬ等.N ̄组氨酸壳聚糖/左旋聚乳酸支架的制备及表征[J].功能材料ꎬ2015ꎬ46(5):118 ̄122.The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L ̄Methionine ̄ChitosanMolecularlyImprintedCompositeMembraneSUIYujiaꎬTANGJianping∗ꎬLIUYangjunꎬLAILijuanꎬYUANWensongꎬDENGHuihuiꎬHUZitao(CollegeofChemicalandChemicalEngineeringꎬJiangxiNormalUniversityꎬNanchangJiangxi330022ꎬChina)Abstract:L ̄methionine ̄glutaraldehyde ̄polyethyleneglycol(PEG) ̄chitosanmolecularlyimprintedmembranearepreparedbyontologypolymerizationwithchitosan(CTS)asthebackingmaterialꎬL ̄methionineasimprintingmole ̄culeꎬandpolyethyleneglycol(PEG)2000ꎬglutaraldehydeascrosslinkingagent.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swellingandwaterfluxofchitosancompositemembranearegoodꎬthepermeationcapacityofL ̄methionineisreachedby0.130mmol cm-2ꎬandseparationfactorofLꎬD ̄methionineis1.76.Themolecularlyimprintedcom ̄positemembraneꎬwhichischaracterizedbyFT ̄IRꎬSEMꎬXRDandTGAꎬhascompactmicrostructureꎬlowcrystallin ̄ityandhighthermalstability.Keywords:molecularlyimprintedmembraneꎻchitosanꎻL ̄methionineꎻchiralresolution(责任编辑:刘显亮)605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42)3
【摘要】《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与信息、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体育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实验研究和教学研究成果。
欢迎国内外相关科研工作者投稿。
来稿请做到:1.稿件论点明确,文字精练,论据可靠,数据准确。
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按顺序)中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2.《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3.《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4.《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5.《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42)1
【摘要】《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与信息、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体育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实验研究和教学研究成果。
欢迎国内外相关科研工作者投稿。
来稿请做到:1.稿件论点明确,文字精练,论据可靠,数据准确。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2.《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3.《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4.《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5.《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模板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模板题目作者名1,作者名2,作者名3(1.单位全名部门(系)全名,省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2.单位全名部门(系)全名,省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3.单位全名部门(系)全名,省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摘要:*摘要内容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 3~8中图法分类号:NAME Name1, NAME Name2, NAME Name(1.Department of ****, University, City ZipCode, China;2.Department of ****, University, City ZipCode, China;3.Department of ****, University, City ZipCode, China)Abstract:Key words:收稿日期:201X-00-00;修回日期:201X-00-00基金项目:基金1中文完整名称(编号);基金2中文完整名称(编号)作者简介: 作者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或目前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正文部分.*0 引言1一级标题1.1二级标题1.1.1三级标题2 ……引理1[(******)定义1定理1[(******) *定理内容.* [“定义”、“算法”等的排版格式与此相同]证*证明过程.* [“例”等的排版格式相同]推论13 ……4 结语致谢:*致谢内容文章中的图片请做成.tif或.jpg格式;尽量不要使用彩色线条,因为黑白印刷根本无法区别;实验结果图片请提供未作处理的原始结果图片。
参考文献:(在文中按出现的先后以1,2,3……等顺序标注)[1] 作者. 题目[J]. 刊名(全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期刊][2] 作者. 书名[M]. 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非必要项).[书籍][3] 作者. 题目[A].文集实际完整名称[C]//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等)][4] 著者. 题名[D]. 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出版年.[学位论文][5] Author. Title[R]. Technical Report, Report No., Publishing place (city name): Publisher, Year (in Chinesewith English abstract).[科技报告][6] 著者.题名[R].科技报告,报告号,出版地(或单位所在地):出版者(或单位),出版年.[7]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国际、国家标准][8]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9]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注:文献请在文中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1征稿范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量经济学、心理与教育测量、鄱阳湖研究、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特别优先征集和录用以国家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国家重点基础项目、“86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等)科研成果的主体部分为内容的论文,对有重大创新的首发性论文,一经确认,本刊将通过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发表,稿酬从优.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1来稿应具有科学创新性或技术先进性,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 8)个、正文、参考文献表、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附基金号)、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及交稿日期.
2.2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关键词.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2.3本刊接收纸稿,请同时将电子版发至邮箱:lkxb@jxnu.edu.cn.来稿要符合编辑出版标准化要求,论文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1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2.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图应有图序和图题,插图的纵、横坐标的标目(量和单位)要齐全,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18cm,尽量不用彩色,主线与辅助线粗细比例协调,照片图要求分辨率300dpi.
2.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数量以不少于15条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著录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的规则,文献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按其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排.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外国人姓前名后,名缩写,省略缩写点“.”;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题名[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省略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始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引文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或保存地):出版单位(或保存单位),年份:引文页码.
联机文献[序号]作者.题名[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2.6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作者修改,合格后再送审.
2.7来稿时请注明作者或联系人的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
2.8凡投本刊的稿件,均在2个月内告之处理意见(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请勿一稿多投.
3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库或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或全文进入光盘版杂志,作者来稿时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同意这些杂志或数据库摘录转载.
4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对来稿仅做必要的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来稿发表后,按篇向作者支付稿酬并赠送样刊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