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浙江戏曲

合集下载

甬剧相关知识

甬剧相关知识

甬剧相关知识甬剧,浙江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起源与概述甬剧是从宁波的田间地头孕育出来的。

当时,当地人们在劳动之余,会用说唱故事的方式来娱乐。

这些故事通常讲述的是当地发生的事情,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一定情节和唱词的形式,这就是甬剧的雏形。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甬剧在二十世纪初达到了鼎盛期,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重要戏曲剧种之一。

角色与剧目在甬剧中,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五种。

其中,生角是剧中的男主角,而旦角则是女主角。

一些经典剧目如《半把剪刀》、《天要下雨娘要嫁》等,都已成为甬剧的代表作。

这些剧目通常涉及到家庭伦理、民间故事等主题,深受观众喜爱。

表演形式与特点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其唱腔和发音都有一定的特点,尤其是唱腔,有着丰富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充分展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与京剧等其他戏曲剧种相比,甬剧更注重表演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其动作和表情都比较自然。

文化价值与影响力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不仅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如家庭观念、道德伦理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同时,甬剧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戏曲界,它还对其他艺术形式如小说、影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变化,甬剧也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改革。

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引入现代的表演技巧和市场推广策略,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需求。

例如,在一些现代甬剧中,引入了现代化的舞美设计、音乐编配等手段,使其更具观赏性。

此外,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开发衍生品等方式,甬剧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结语了解和传播甬剧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通过欣赏甬剧、学习其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魅力,从而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浙江省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2011年5月23日, 江苏省常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小热昏小热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伴随着梨膏糖产业的兴起而产 生的。
绍兴莲花落表演(4张)据清末绍兴文化人周作人所写日记推测,“绍 兴莲花落”问世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
1906年至1910年间,“下三府”(今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一个 绰号“长手指甲”的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上虞崧厦沈可发、绍兴坡 塘唐茂盛为徒。
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道情演化而来,清 末民初已拥有大量听众,主要流行于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 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
绍兴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浙江绍兴一带的曲艺 种类之一。
绍兴莲花落,形成之初以沿门说唱为主,此后艺人又开始以绍兴方言 说唱长篇书目,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唱词通顺流畅,幽默风趣,有说有 唱,以唱为主。代表性曲目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
绍兴莲花落主要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 浙江省绍兴县申报的“绍兴莲花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23。
2008年6月7日,上海市黄浦区和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独脚戏被国务院 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Ⅴ—68。
杭州评话又称“杭州大书”,是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曲 艺品种。
杭州评话源自南宋时期的古代曲艺,明末清初逐步形成,至清代道光、 咸丰年间进一步成熟。杭州评话由一人采用杭州方言说表,叙事中可不时 插入模拟代言内容,夹叙夹议。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政发〔2005〕26号(共64个)一、民间表演艺术类(36个)(一)民间戏曲(10项)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二)民间曲艺(10项)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三)民间舞蹈(9项)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舟山市定海区(四)民间音乐(7项)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二、民间造型艺术(23项)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彩灯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杭州市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秆贴浦江县三、民俗风情类(5项)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政发〔2007〕33号(共计22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白蛇传传说杭州市2梁祝传说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3西施传说诸暨市4济公传说天台县5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杭州市余杭区6张阁老传说温州市龙湾区7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苍南县8防风神话传说德清县9黄大仙传说金华市10寒山拾得传说天台县11烂柯山传说衢州市12观音传说舟山市13刘伯温传说文成县、青田县14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15钱王传说临安市16西湖民间故事杭州市17徐文长故事绍兴市18绍兴师爷故事绍兴县19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富阳市20越歌绍兴市21畲族叙事歌松阳县22三字经宁波市鄞州区23平阳卖技平阳县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24浙派古琴艺术杭州市25楼塔细十番杭州市萧山区26畲族民歌建德市27鼓亭锣鼓富阳市28山歌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29吹打洞头县、平阳县(洞头龙头龙尾、平阳吹打、苍南县、上虞市、磐安县苍南吹打、上虞吹打、磐安吹打)30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市31塘工号子海盐县32缙云丝竹锣鼓缙云县33遂昌昆曲十番遂昌县34竹溪锣鼓松阳县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35黄沙狮子临海市36余杭滚灯杭州市余杭区37鸬鸟鳌鱼灯杭州市余杭区38神兽花灯临安市39严州虾灯建德市40跳仙鹤富阳市41拼字龙灯温州市龙湾区42贝壳舞洞头县43定位永嘉县44藤牌舞瑞安市45余姚犴舞余姚市46平湖九彩龙平湖市47上舍化龙灯安吉县48跳魁星金华市49九狮图永康市、仙居县50武义花灯花轿武义县51板龙(岭口亭阁花灯、许宅花灯、磐安县、东阳市、临海市、大田板龙、全旺板龙、衢州市衢江区、三门县花桥龙灯、杨家板龙)52断头龙兰溪市、江山市53大奏鼓温岭市54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县55上盘花鼓临海市56江山手狮江山市57硬头狮子龙游县58貔貅龙游县59草龙开化县、淳安县60钢叉舞常山县、缙云县61浦江滚地龙浦江县62林城狮舞长兴县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63昆曲浙江省64越剧浙江省65泰顺药发木偶戏泰顺县66温州南戏温州市67绍兴目连戏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68平阳木偶戏平阳县69侯阳高腔东阳市70醒感戏永康市71哑目连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72单档布袋戏平阳县、苍南县73绍剧绍兴市74瓯剧温州市75甬剧宁波市76姚剧余姚市77湖剧湖州市78婺剧金华市79诸暨西路乱弹诸暨市80泰顺木偶戏泰顺县81武义昆曲武义县82茶灯戏(唱灯)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83菇民戏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84婺剧变脸、耍牙江山市85大石车灯戏临海市五、曲艺(共计1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86武林调杭州市87杭州摊簧杭州市88杭州评词杭州市89杭州评话杭州市90独脚戏杭州市91温州莲花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92嘭嘭咚(渔鼓)苍南县、平阳县93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94唱新闻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95绍兴宣卷绍兴县96绍兴词调绍兴市97绍兴鹦哥戏绍兴市98三跳湖州市、桐乡市99湖州琴书湖州市100金华道情义乌市101路桥莲花台州市路桥区102江山坐唱班江山市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03五常十八般武艺杭州市余杭区104翻九楼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105调吊绍兴市106迎大旗磐安县107问凳景宁畲族自治县108十八罗汉仙居县109罗汉班义乌市110瑶山秋千淳安县111后宅高跷义乌市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12金石篆刻杭州市西泠印社113仙居花灯仙居县114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115西兴竹编灯笼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区)116昌化鸡血石雕临安市117彩石镶嵌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118玻璃银光刻温州市龙湾区119十字花边绣温州市鹿城区120台州刺绣台州市椒江区121临海泥塑临海市122嵊州泥塑嵊州市123米塑温州市鹿城区124绸塑温州市鹿城区125竹丝镶嵌温州市鹿城区126贝雕洞头县127平阳太平钿剪纸平阳县128矾塑苍南县129乐清龙档乐清县130象山竹根雕象山县131绍兴花雕制作工艺绍兴市132根雕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133嘉兴灶画艺术嘉兴市134手工彩色拷花桐乡市135粮食砌兰溪市136郭宅大蜡烛东阳市137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三门县、仙居县138里商仁灯淳安县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39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杭州市140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天台县141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绍兴市142竹纸制作技艺富阳市143金华酒酿造技艺金华市144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建德市145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46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金华市147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衢州市148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义乌市149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金华市150杭帮菜烹饪技艺杭州市151象山晒盐技艺象山县152湖笔制作技艺湖州市153杭罗织造技艺杭州市154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瑞安市155杭州雕版印刷术杭州市西湖区156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157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158杭州铜雕工艺杭州市159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60八都麻绣工艺淳安县161杭州金银饰艺杭州市162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温州市瓯海区163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平阳县164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平阳县165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县、庆元县166首饰龙制作技艺乐清市167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宁波市鄞州区168彩船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169红帮裁缝技艺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170宁波泥金彩漆宁海县171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绍兴市172剔墨纱灯桐乡市173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湖州市174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湖州市南浔区175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金华市176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上虞市177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嵊州市178永康锡艺永康市179蓝花布印染技艺仙居县180枧桥鼓制作技艺临海市181舟山木船建造工艺舟山市普陀区182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嵊泗县183黑陶烧制技艺遂昌县184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景宁畲族自治县185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杭州市186台州玻璃雕刻技艺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87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杭州市188张同泰道地药材杭州市189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杭州市190畲族医药丽水市十、民俗(共计3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91大禹祭典绍兴市192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区)193花朝节杭州市拱墅区194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拱墅区195龙舟胜会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196杭州运河船民习俗杭州市余杭区197九姓渔民婚俗建德市198吴山庙会杭州市199七月十五汤和节温州市龙湾区200蒲城拔五更苍南县201拦街福温州市鹿城区202祭海象山县、岱山县203十里红妆习俗宁海县204绍兴水乡社戏绍兴市205绍兴舜王庙会绍兴县206嘉兴南湖荷花灯会嘉兴市207网船会嘉兴市秀洲区208含山轧蚕花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209新市蚕花庙会德清县210防风氏祭典德清县211金华斗牛金华市212方岩庙会永康市213畲族三月三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214迎大蜡烛武义县215赶茶场磐安县216诸葛后裔祭祖兰溪市217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衢州市柯城区218杨炯出巡衢州市衢江区219畲族婚俗景宁畲族自治县220道惠夫人会松阳县221菇神庙会庆元县222高枧古亭台阁三门县223海游六兽三门县224轩辕氏祭典缙云县225绍兴乌毡帽绍兴市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补名录(共计16项)一、民间美术(1项)226路桥灰雕台州市路桥区二、传统手工技艺(14项)227临海古长城建筑艺术临海市228皤滩盐埠商号和民居建筑艺术仙居县229东阳卢宅建筑艺术东阳市230霞山古建筑群开化县231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嘉善县232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庆元县233诸葛古村落建筑艺术兰溪市234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绍兴市235 松阳县黄家大院传统木雕手工技艺松阳县236浦江“江南第一家”浦江县237廿八都古民居建筑艺术江山市238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缙云县239乌镇水阁桐乡市240俞源建筑艺术武义县三、民俗(1项)241石浦妈祖信仰及迎亲习俗象山县第一批浙江省级非遗名录:64个第二批浙江省级非遗名录:225个第二批浙江省级非遗增补名录:16个共计305项扩展名录:35项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共计246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大禹传说绍兴市2虞舜传说上虞市、余姚市3王羲之传说绍兴市4刘阮传说天台县5叶法善传说松阳县、武义县6陈十四传说丽水市7罗隐传说富阳市8布袋和尚传说奉化市9岳飞传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0苏东坡传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1戚继光抗倭传说台州市椒江区、临海市12赵五娘传说象山县13何文秀传说海宁市14钱塘江传说杭州市江干区15龙泉窑传说龙泉市16射村后羿神话湖州市南浔区17海洋动物故事嵊泗县、洞头县18桐乡蚕歌桐乡市19常山喝彩歌谣常山县20缙云歌谣缙云县21台州府城民谣临海市22开化满山唱开化县23湖州山歌湖州市吴兴区24舟山渔业谚语(渔民看海测气象)岱山县、舟山市普陀区25路桥气象谚语台州市路桥区26宝卷杭州市余杭区27畲语景宁畲族自治县二、民间音乐(共计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渔歌桐庐县、嵊泗县(富春江渔歌、嵊泗渔歌)29越窑青瓷瓯乐慈溪市30竹乐安吉县31道教音乐平阳县、苍南县、松阳县、洞头县(东岳观道教音乐、教正一派科仪音乐、月宫调、洞头海岛道教音乐)32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县33汀洲吹打云和县34独角台场缙云县三、传统舞蹈(共计2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造趺宁波市北仑区36澥浦船鼓宁波市镇海区37宁海狮舞宁海县38木偶摔跤余姚市39龙凤狮子灯泰顺县40碇步龙泰顺县41踏八卦永嘉县42五梅花海盐县、海宁市(海盐五梅花、海宁五梅花)43狴犴龙舞上虞市44武义三狮武义县45麒麟灯龙游县46小儿走马灯龙游县47浦江擂马浦江县48坎门鳌龙鱼灯舞玉环县49马啸滚灯临安市50脱节龙龙游县51竹叶龙安吉县52坎门花龙玉环县53缠足苦三门县54梅溪旱船安吉县55犟驴子安吉县56处州板龙丽水市57马金扛灯开化县58新前采茶舞台州市黄岩区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9和剧平阳县60马灯戏平阳县、永嘉县、衢州市衢江区(南湖马灯戏、溪下马灯戏、衢江马灯戏)61民间八仙戏苍南县62海盐腔海盐县63衢州摊簧戏衢州市64开化目莲戏开化县65包山花鼓戏云和县66东阳傩戏东阳市五、曲艺(共计9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7宁波评话宁波市鄞州区68温州参龙乐清市、平阳县、苍南县69永嘉花鼓永嘉县70海盐牌子海盐县71永康鼓词永康市72青田鼓词青田县73台州道情台州市74三十六行说唱仙居县75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2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6水浒名拳宁波市北仑区77内家拳宁波市鄞州区78岳家拳(岳武穆柔术) 金华市79南拳天台县、乐清市、平阳县、永嘉县(天台皇都南拳、乐清南拳、平阳白鹤拳、永嘉瓯渠上新屋南拳)80常山猷辂拳常山县81武林活拳杭州市拱墅区82舟山船拳舟山市普陀区、岱山县83练市船拳湖州市南浔区84新前武术台州市黄岩区85遂昌茶园武术遂昌县86上宕功夫缙云县87凳花龙泉市88抢头杵金华市婺城区89传统儿童游戏舟山市普陀区90渔民传统竞技舟山市普陀区91大纛旗桐乡市92高杆船杂技桐乡市93叠牌坊磐安县、永康市、缙云县(磐安叠牌坊、永康打罗汉、缙云迎罗汉)94三塔踏白船嘉兴市南湖区95开天门龙泉市96水火流星慈溪市97十五巧板平阳县98嘉兴掼牛嘉兴市南湖区99赶野猪景宁畲族自治县100操石磉景宁畲族自治县七、传统美术(共计1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1龙凤戏服绣袍宁波市江东区102陆埠佛雕余姚市103彩泥塑温州市鹿城区、乐清市(鹿城佛雕彩塑、乐清彩泥塑)104竹壳雕乐清市105木偶头雕刻泰顺县106夹纻漆器苍南县107点色剪纸苍南县108平湖西瓜灯平湖市109桐乡竹刻桐乡市110传统砖雕东阳市111泥水画武义县112普陀船模艺术舟山市普陀区113黄岩漆金木雕台州市黄岩区114殿堂壁画杭州市余杭区115昌化竹编临安市116灰塑桐乡市、嵊州市(桐乡灰塑、嵊州灰塑)117杭州刺绣杭州市118织里刺绣湖州市吴兴区八、传统技艺(共计70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9乐清金漆圆木乐清市120石雕温岭市、缙云县(温岭石雕、缙云石雕)121灰雕宁波市鄞州区122绍兴铜雕绍兴县123香沉木雕仙居县124绍兴锡器制作技艺绍兴市125永康铜艺永康市126崇仁古村落营造技艺嵊州市127嵊州城隍庙建筑技艺嵊州市128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义乌市129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130渔网编织技艺岱山县131草席编织技艺宁波市鄞州区、东阳市(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南马草席编织技艺)132传统纺织技艺余姚市、东阳市、平湖市、天台县(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东阳土布制作技艺、平湖土经布制作技艺、天台苎布制作技艺)133绿茶制作技艺开化县、长兴县、临安市、(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乐清市、临海市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临安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临海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134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安吉县135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36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绍兴县137三伏老油传统酿造技艺兰溪市138丹溪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义乌市139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瑞安市140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诸暨市141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岱山县、温岭市(岱山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142钱塘江板盐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43传统榨油技艺常山县、开化县、青田县(常山传统榨油技艺、开化传统榨油技艺、青田传统榨油技艺)144杭州楼外楼传统菜肴烹制技艺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45杭州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杭州市146状元楼宁波菜烹制技艺宁波市147金华酥饼传统制作技艺金华市148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嘉兴市149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50斜桥榨菜制作技艺海宁市151丁莲芳千张包子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152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153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艺宁波市江北区154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艺嘉善县155龙游发糕制作技艺龙游县156蒋村柿产品传统加工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57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绍兴市158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上虞市、临海市、仙居县、(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遂昌县、富阳市、浦江县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仙居豆腐制作技艺、遂昌豆腐制作技艺、东坞山豆腐皮制作技艺、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159传统造纸技艺诸暨市、龙游县、临安市(青口皮纸制作技艺、开化县、杭州市萧山区龙游宣纸制作技艺、千洪桃花纸与宣纸制作技艺、开化贡纸制作技艺、顾家溪手工造纸技艺)160木杆秤制作技艺常山县、临海市、永康市(常山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利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康钉秤制作技艺)161濮绸织造工艺桐乡市162拷绢手工技艺台州市路桥区163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湖州市南浔区164婺剧戏服制作技艺金华市、义乌市(传统婺剧戏服、婺剧盔帽制作技艺)165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嵊泗县166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杭州市167传统纽扣制作技艺嘉善县168乌金纸制作技艺上虞市169紫砂烧制技艺长兴县、嵊州市170乌篷船制作技艺绍兴市171衢州白瓷烧制技艺衢州市172江山西砚制作技艺江山市173大洲厨刀制作技艺衢州市衢江区174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杭州市175王氏大花灯制作技艺温岭市176金漆造像技艺天台县177卵石镶嵌技艺仙居县178遂昌竹炭烧制技艺遂昌县179京砖烧制技艺嘉善县180木玩具制作技艺云和县181叠镶铜建筑技艺杭州市182瓯江帆船制作技艺云和县183西泠印泥制作技艺杭州市184潘永泰棉花手工弹制技艺杭州市185天竺筷制作技艺杭州市拱墅区186香菇砍花技艺龙泉市、庆元县187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88杭派书画装裱工艺杭州市西湖区九、传统医药(共计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9寿全斋中药文化宁波市海曙区190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瑞安市191越医文化绍兴市192衢州杨继洲针灸衢州市193章氏骨伤科台州市194蒋家山接骨临海市195松阳端午茶松阳县196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杭州市197叶种德堂中药文化杭州市上城区198姚梦兰中医内科杭州市余杭区199张氏中医骨伤科富阳市十、民俗(共计4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00钱江观潮杭州市、海宁市201钱王祭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202孝子祭富阳市203太公祭文成县204杭坪摆祭浦江县205杨家祭冬三门县206百家宴泰顺县207柳市保嗣酒乐清市208径山茶宴杭州市余杭区209普陀山佛茶茶道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210畲族服饰景宁畲族自治县211抬阁乐清市、湖州市吴兴区、武义县(蒲岐抬阁、白雀抬阁、义乌市武义抬阁、义乌抬阁跷)212鳌江划大龙平阳县213莒溪刀轿苍南县214七夕成人节洞头县215石塘小人节温岭市216老佛节(江山老佛节、唐头古佛节)江山市、开化县217衢北重阳节衢州市衢江区218东岙普渡节洞头县219班春劝农遂昌县220喝山节衢州市衢江区221梅源开犁节云和县222抢猪节景宁畲族自治县223青田龙舟节青田县224西湖中秋赏月杭州市225西湖香市杭州市226元宵灯会杭州市拱墅区、萧山区(运河元宵灯会、河上龙灯胜会、德清县乾元龙灯会)227前童元宵行会宁海县228二月二灯会台州市黄岩区229观音香会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230蒙恬会湖州市南浔区231双庙渚蚕花水会桐乡市232清音寺庙会仙居县233元帅庙会海宁市、杭州市余杭区234陈十四信俗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县235妈祖信俗洞头县236东海龙王信俗舟山市普陀区237嘉兴端午习俗嘉兴市238畲族婚俗泰顺县、龙游县239岱山海难特殊葬礼岱山县240石浦三月三象山县241送大暑船台州市椒江区242七夕习俗东阳市、缙云县(东白山七月七、武义县、杭州市萧山区张山寨七七会、七夕接仙女、坎山七夕祭星乞巧)243船饰习俗象山县244菇民习俗景宁畲族自治县245半山立夏习俗杭州市拱墅区246蚕桑生产习俗杭州市余杭区、海宁市(塘栖茧圆与蚕桑生产习俗、德清县、湖州市南浔区云龙蚕桑生产习俗、德清蚕桑生产习俗、南浔传统养蚕习俗)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共计11项)一、传统音乐(共计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渔民号子象山县、玉环县(象山渔民号子、玉环渔民号子)2畲族民歌泰顺县、云和县二、传统舞蹈(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竹马杭州市余杭区、富阳市、开化县(仁和高头竹马、东吴战马、霞山高跷竹马)三、传统戏剧(共计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乱弹丽水市莲都区、永嘉县(处州乱弹、应界坑乱弹)5皮影戏安吉县(项家皮影戏)四、曲艺(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摊簧海宁市7宁波走书(蛟川走书)宁波市北仑区8温州鼓词平阳县9金华道情龙游县五、传统技艺(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蓝夹缬技艺瑞安市、乐清市六、民俗(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炼火云和县、龙泉市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共计24项)一、民间文学(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高机与吴三春传说龙泉市二、传统音乐(共计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山歌温州市龙湾区、临安市(温州撞歌、昌化民歌)3十番锣鼓衢州市衢江区(衢江十番)4吹打淳安县(淳安三吹三打)三、传统舞蹈(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非遗视阈下的戏曲艺术——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

非遗视阈下的戏曲艺术——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

非遗视阈下的戏曲艺术——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摘要:数字手段是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中保存与弘扬中国传统戏曲项目的最主要保障之一,同时也是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在非遗视域下落子数字化保护的问题,并回答了数字化的缺失、公共获取渠道亟待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亟需完善、对继承人管理的电子化机制建立、数字化共享与传承制度的完善等问题,并同时给出了激发继承者的生存能力、引导继承者积极参与数字化保存事业、推进落子数字化保存的实施等具体方案。

关键词:非遗;戏曲艺术;评剧;数字化保护引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被提上日程。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普及,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不断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不断扩大,观光、游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次进一步上升。

所以,想要在未来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生命力,就需要利用数据技术完善与优化,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资源的创新继承。

在此语境下,本章着重探讨在非遗视阈落后子数字化遗产的保护,以期提升落子数字化的综合效率,推动落子的"智能+"发展趋势。

一、非遗视阈下评剧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一)公共共享平台建设有待完善许多网站对评剧的介绍只限于图片和文字,没有视频。

只呈现图片和文字没有任何影响,对继承人的介绍也不全面,缺乏完整性和完整性。

虽然有些领域的介绍比较广泛,有图片、文字和视频,但并不是所有的视频都能在网上找到,必须下载,点击进入,给爱好者和观众带来不便,也不是所有下载的视频都能正常观看,几乎没有作用。

(二)非遗研究成果数字化转化有待加强经过对相关网络资源的检索,能够发现关于评剧的非遗资料还很少。

二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关每年都要开展相关领域的项目,而相关的成果申报却非常少,甚至即使有,也不能按时在相应的网络中公布。

即使有相应的申请,其研究成果也无法有效的在相应的网络或者平台上实现发布,从而达到研究成果的数字化传递。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它不仅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技艺,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宁波木偶戏宁波木偶戏是流传于宁波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它以木偶取代演员,故称为木偶戏。

宁波木偶戏表演形式精湛多样,包括傀儡戏、影戏、绣球戏等。

它在宁波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南周易·传灯录》《南周易·传灯录》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部传记类著作。

它记载了佛教自南朝梁到唐代的六百六十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经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灯录是中国佛教三大祖师传记之一,也是南宗禅宗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而其制作技艺更是非常独特。

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炒青、老熟、拼配等多个环节。

福鼎白茶因其斑驳纹路、茶汤清香、滋味鲜爽而享有盛誉,被誉为“茶中翘楚”。

四、江北木雕江北木雕是宁波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它以木质材料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染色、抛光等工艺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实用品。

江北木雕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宁波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

五、嘉兴南湖龙舟节嘉兴南湖龙舟节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赛事活动之一。

它每年五月初五举行,是中国百姓纪念古代抗击外族入侵英雄屈原的传统节日。

南湖龙舟节是一项集竞技、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融合了龙舟比赛、踩陆地、划船、赏花灯等传统节日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就是宁波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宁波地区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特色非遗项目

浙江省特色非遗项目

乱弹浙江省特色非遗项目
台州
订阅:全国各地邮局高中
《活捉三郎》剧照
台州乱弹经典剧目
《吕布与貂蝉——小宴》剧照
拍摄者:王勤丰
一的地方剧种,
争前,
玉召集流散艺人组建黄岩新芳乱弹剧团(后该称黄岩乱弹剧团
为全国
表一个剧种,
“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
记》《
上散发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一朵兰花”
十分丰富,
徽调、
如“耍牙”
舞台语言以中原音韵结合
满民语乡韵,
台州是南戏
一,其戏曲始于唐代参军戏。

在南戏《张协状元》
少台州方言,并有曲牌歌”。

1987年,黄岩灵石寺塔大修时,发现五代时期戏曲人物砖刻。

这一发现,
长珂先生称为“中国目前最早的戏曲实物史料”。

文化遗产的另类保护——谈戏曲文化在江南传统建筑中的遗存

文化遗产的另类保护——谈戏曲文化在江南传统建筑中的遗存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1 丰富多彩——金华戏曲发展的盛况金华位于浙江中西部,古称婺州,夏时为越地,战国时归楚国,因地处稍偏,发达较晚,开化迟,素行古风。

明清时的金华戏曲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从对神灵的膜拜、祭祀,到祈求风调雨顺的古老民俗礼仪;从劳动的哼号到快乐的渔舟小唱;从爱情的呼唤到山歌对唱;最后走上形态各异的戏曲舞台。

金华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有婺剧、京剧、越剧等。

早期的金华戏曲往往戴面具演戏娱神,在城隍诞日、“三巡会”期间演给神看。

后来逐渐成为民众娱乐的节日,有府城隍庙会、九月九禹王庙会(今小码头)、县城隍庙会(今中山路)等,庙会戏班多达十几个来回赶演。

戏曲演出活动推动了明清商贸集市的发展,也促进了戏剧的繁荣。

戏曲作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项目,随着老艺人去世,曲目失传,曾面临极大忧患。

2 民俗戏台——江南传统建筑的永恒亮点在江南传统建筑及构件、装饰上也发现大量金华戏曲文化的遗存。

有戏曲演出就会有戏台,金华明清古戏台类型丰富,有神庙戏台、宗祠戏台、市井(会馆)戏台、私家景观建筑戏台。

神庙戏台:有庙就有神,有神就要酬神。

城隍庙是其中最为普遍的庙宇。

汤溪城隍庙由汤溪第一任知县宋约亲督建于明成化七至十年(1471-1474)。

现存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建筑规模宏伟,头门正殿、寝殿器宇轩昂,头门有门三,中门内左右有楼,中设戏台,为酬神演戏之用。

汤溪城隍庙的戏台在明间的中间,戏台上方为天花藻井,藻井穹窿顶用24攒凤头昂斗拱盘旋而上,层层收缩,外观乃歇山顶,戏台的撑拱、雀替等木构件上都有精致的雕刻,还有花鸟、戏曲故事等内容。

柱上有与戏相关的柱联。

创建于宋治平六年(1064)重建于清的金华府城隍庙戏台最为著名,现存为清代建筑,共三进,戏台设在第二进天井,与二进后檐相连,单檐歇山顶,结构严谨,四柱通体石质,戏台的穹窿为球形鸡笼顶藻井,近二百凤头昂首盘旋而上,极符合声学原理,音韵十足,效果真切。

浙江丽水区域戏曲剧种探索

浙江丽水区域戏曲剧种探索

浙江丽水区域戏曲剧种探索发布时间:2021-01-21T07:10:45.09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期作者:留敏平[导读] 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处州乱弹、二都戏、包山花鼓戏等,可谓是戏曲之乡。

浙江青田县文化馆摘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采风,对浙江丽水市区域的部分戏曲剧种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流传发展、艺术形态和当前保护传承等状况,以为专家和同行提供确凿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丽水区域;戏曲剧种浙江丽水市区域的戏曲剧种丰富,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松阳高腔,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处州乱弹、二都戏、包山花鼓戏等,可谓是戏曲之乡。

本文正是通过对上述丽水区域戏曲剧种的调研、分析、探索,了解其流传发展、艺术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当前保护传承状况的评估,推动人们能更广泛深入掌握,并传承区域的戏曲艺术,使丽水区域戏曲剧种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一、丽水区域人文环境丽水市,山川毓秀、风光旖旎、气候舒适、物产丰富、人文深厚。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勤劳智慧的丽水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其中的戏曲剧种就是具有独特地方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奇葩。

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丽水,人杰地灵,文化艺术积淀丰厚,人文环境优势。

据《处州府志·杂志》、《丽水县志·古迹》记载:“元至正时,永嘉人高则诚在处州任职期间曾寓域西‘悬藜阁’撰写《琵琶记》。

清康熙处州府尹刘廷玑咏藜阁诗中有句:琵琶一曲写幽怀,自是千秋绝妙才。

歌舞场中传故事,蔡邕真个状元来。

这些均说明了处州(今丽水)不但是古今戏曲艺术家和研究家们推崇的“南曲之首”或“戏曲之祖”的《琵琶记》的撰写之地之一,而且也是自古以来戏曲的盛演之地。

由此可以了解丽水区域的戏曲艺术活动历史久远。

而这些戏曲活动中,主要是由丽水区域的戏曲剧种如松阳高腔、处州乱弹、二都戏、包山花鼓戏等剧种主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 i k,gvn u lpa oi tn i l u t rlh rtg e e v to e e rh b s si h olg s ioo sy ii gf l ly t n a gb ec lu a e i eprs r ain r s a c a e n t e c le e ,vg r u l a d v lp n h rv t ru e .a d s n hrn zn “ rgn l a d ‘fs in” . e eo i g t e p iae to p s n y c o iig o i a ” n ‘a ho i
df rn lc s rm edv ri atr f h j n p r ,tep p r usfr ads g et n f a iee t a e .F o t ies yp t n o ei go ea h a e t ow r u g si s v - f p h t e Z a p o oa
K y wo d e rs:itn il utrlh r aepe ev t n;o ea h j n na gbec l a ei g rsrai u t o p r ;Z ei g a
浙 江在 中国戏 曲史上具 有突 出的地位 ,被誉 为 “ 中国戏 曲 的摇篮 ” 。这 不仅 仅是 因为 中 国戏 曲正式
t n s o l o l w h e e o m e tl w o p r n t e c n e to e i t n i l u t r lh rt g e e v - i h udfl o o t ed v lp n a fo e a i h o t x ft n a g b e c l a e i e pr s r a h u a
的 多样格 局 出发 提 出 了多样格局 下 的多样 保护 、以传统 节 日为纽带 营造戏 曲生态环境 、充 分发 挥 高校 非遗研 究基地 的作 用、大力发展 民 营剧 团、“ 生态 ” 与 “ 尚化 ” 同步 走等建议 。 原 时
关 键 词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 戏 曲 ;浙 江 中 图分 类 号 :G 2 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形 成 的 标 志 — — 宋 元 “ 戏 ” 诞 生 于 浙 江 ,而 且 浙 江 这 片 拥 有 悠 久 的 历 史 文 化 积 淀 ,又 敢 于 不 断 突 破 、 南
寻求 发展 的土地 上也诞 生 了一 大批 的作 家 、戏 曲理 论 家及大 量 的作 品。高 则诚 、徐 渭 、王 骥德 、李 渔 、
《 山记 》 约 3 0年 间 ,剧作 2 4种 ,共 有作家 1 5人 ,就 连 昆山腔杰 出代 表作 汤显祖 的 《 骊 0 9 2 牡丹 亭》 也 诞 生于汤显 祖在浙 江遂 昌为官期 间 。特 殊 的地 理环 境造 就 了特 殊 的人 文 性格 ,特殊 的 时代 背景 催 生 了 特 殊 的地域 文化 ,浙江 的戏 曲之花 从 “ 戏 ” 一直 开 到今 天 ,在 其 声 腔基 础 上流 变催 生 的 四大声 腔有 南
第 4期
文 章 编 号 :17 -7 5 (0 9)0 -1 3 8 6 22 9 2 0 40 - 10
沈 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 下的浙江戏 曲
摘要 :本文从 浙江戏 曲历 史与现 状 出发 ,提 出在 当今 非物质遗 产保护语 境 下戏 曲保 护应 当遵循
戏 曲发 展 的规 律 、 根 据 剧 种 现 状 与 各 地 不 同 的 实 际 情 况 对 戏 曲 采 取 针 对 性 的保 护 。从 浙 江 戏 曲
20 0 9年 l 2月
浙 江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u a f hj n c t n l a e fAt o r l ei gVoai a d myo r n oZ a o Ac
De e e , 2 0 c mb r 09 V0 No 4 L7 .
第 7卷
t n,a d p oe to ea i c od n e wi h tt sq o o e r s o r ma a d t e a t a i ain i i o n r tc p r n a c r a c t t e sau u fg n e fd a n h cu lst to n h u
王 国维 等一批杰 出的 浙 江籍 剧 作 家 、戏 曲理 论 家 ,如 巨星 闪耀 ,彪 炳 史 册 ;四大 南 戏 “ 刘 拜 杀 ” 荆 、
《 琵琶 记》 长 生殿》 等 一批不朽 的传世 之作至今 仍流播 舞 台 ,幽香袭人 。在剧本 创作 上 ,仅从 明后 期 、《 到 明亡 ,10余 年 间 ,浙 江 的作 家达 19人 ,剧 作 3 5种 ;清 代从 李 渔 的 《 0 0 0 十种 曲》 到 德 清人 俞 樾 的
reyo rtci n , c e tn n e oo ia n io me fo e a b a i g t e r d t n lh l a s a it fp oe t s r ai g a c lgc l e vr n nto p r y tk n h ta ii a oi y a o o d
Z ein e ai h ne t fP eev t no hja gOp r nt eCo tx rsr ai f o o
t nt ng b e Cu t a e iag he I a i l lur lH rt e
SHEN n Yo g
Ab t c :F o tehsoya dsau u fZ ein p r ,tep p rp t fr adta p r rtc sr t rm h i r n ttsq oo h j go ea h a e us ow r h to eap oe— a t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