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5篇精选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分享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分享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分享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家!高二历史知识点1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2)强调人的价值.(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高二历史知识点2一.时间:_._世纪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五.主要人物:(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2.洛克修正霍布斯观点:(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二)法国地位:启蒙运动中心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代表: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六.影响:(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高二历史知识点3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_.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_.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高二历史知识点4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高二历史知识点5一.〝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主张: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2.晚期维新派:(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主张: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实践:_98年发动戊戌变法,但最后结果失败.(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分享。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最新5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最新5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最新5篇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高二历史知识点1一、背景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3、资本条件:大机器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4、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的进展。

5、市场条件: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一)最突出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发明: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2、影响:(1)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产生新兴工业——电力工业。

(3)有利净化工业环境。

(二)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发明:(1)70、80年代出现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3)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4)飞机。

2、影响:(1)缩短原料、商品运转周期。

(2)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3)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化工业的产生。

(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发明:(1)19世纪7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2)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2、影响: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方便.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1、发明、发现:(1)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

(2)1867年诺贝尔炸药;(3)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2、影响:大大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三、特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数国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四、影响一、对发生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生产力极大发展(二)垄断组织的形成[1、时间:19世纪晚期2、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发展;2、自由竞争推动。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整合分享五篇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整合分享五篇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整合分享五篇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1.英法关系(1)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

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3)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4)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7)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8)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9)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10)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11)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

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2.英德关系(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发展历程:(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1、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高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5篇精选

高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5篇精选

高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5篇精选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新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新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新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一、秦朝的统一与特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统一过程主要包括战国时期的秦国逐渐崛起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

1. 秦国的崛起秦国是战国时期六个强国之一,由秦穆公打开疆土,秦孝公积攒兵力,到秦昭襄王实施连横和秦政变,秦国逐渐崛起为战国时期的霸主。

2.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始皇嬴政发动了一系列征战,成功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他采取了改革措施来巩固统一,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法律等。

3. 秦朝的特点秦朝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例如建立郡县制、设置三公九卿等来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还修筑了万里长城等防御工程,重视军事力量。

此外,秦朝还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措施。

二、汉朝的兴盛和经济文化繁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其历经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盛世的朝代之一。

1. 西汉的兴盛刘邦建立了西汉,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和稳定社会,如开展代县制、推行察举制等。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迅速发展,铁器和纺织品产量大幅增加。

同时,汉武帝还兴修水利和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2. 东汉的经济繁荣东汉时期,由于长期战争和政治腐败,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但东汉中后期经济有所恢复,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繁荣。

同时,东汉还对海外贸易进行了积极开拓,与西域、南洋等地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

3. 文化繁荣汉朝的文化繁荣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在社会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如汉朝出现了两汉文化的繁荣,兴起了儒家学说,撰写了大量的史书和文学作品等。

三、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演变和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和能力。

唐朝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历史高二大题必背知识点

历史高二大题必背知识点

历史高二大题必背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为了更好地应对高中历史考试,大家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以下是历史高二大题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古代中国秦汉时期1. 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7年。

- 秦始皇嬴政是秦朝的建立者,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例如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 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兵马俑和秦朝的宫殿等,对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汉朝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02年,终于公元220年。

-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建立者,他实行了察举制度、减免赋税、取消苛耗等一系列政策,为国家带来了长久的稳定和繁荣。

-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治理有序,文化繁荣,被称为文景之治。

3. 西汉的兴亡与王莽新朝的建立- 西汉是汉朝的重要时期,世袭皇帝、辅佐皇帝、丞相大将等权臣相继出现,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 公元8年,汉成帝死后,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即王莽新朝。

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均田制、改革货币制度等,但大部分改革未能有效落实,王莽新朝不久即被推翻。

二、唐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 唐朝的盛世与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89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 755年至763年,安史之乱爆发,是唐朝最大规模的内战之一,对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2.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始于960年,终于1279年。

- 宋朝采用了律令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高峰,为社会选拔有才干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思潮。

- 宋代文人墨客追求“词”和“理”,宋徽宗更是有“南渡文人”的美称,文化繁荣。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说到高二历史必修三,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梳理】一、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5篇精选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
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3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