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早已注定 文脉延绵无尽

合集下载

《不死的真爱》歌词 郑少秋

《不死的真爱》歌词 郑少秋

不死的真爱
歌名:不死的真爱
演唱:容祖儿
专辑:香港迪士尼乐园之奇妙音乐旅程作曲:Alan Menken 填词:郑国光地老天荒爱从来没变改
情缘是你的不管多曲折
始终都会来
貌有一些变情浓没有改
苦困中相顾劫难里相扶
不死的真爱
情重互爱惜情谊同珍惜
银河月与星光照这段情
至死不变改
动听的歌韵常留在我心
最苦亦最甘恋爱最动人
欢欣苦里寻不死的真爱
日向东方挂从来没变改
传奇天般老更迈向将来
不死的真爱
以上就是关于不死的真爱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最美的红尘情缘句子

最美的红尘情缘句子

最美的红尘情缘句子
1. 最美的红尘情缘,不就是那偶然的相遇,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绚烂无比。

比如我和他在那个街角的不期而遇,哇,那瞬间的感觉,妙不可言!
2. 红尘中的情缘啊,有时就像一杯温暖的茶,让人从心底感到慰藉。

就像她每次给我递上的那杯茶,满满的都是爱呀!
3. 最美的红尘情缘难道不是一起经历风雨后的不离不弃吗?就像我们一起面对困难时,始终紧紧握住彼此的手。

4. 红尘情缘,恰似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美丽而充满生机。

好比那次我们在花园里看到的花海,真的太美啦!
5. 真正的红尘情缘不就是无论距离有多远,心都始终在一起吗?像我和远方的他,虽然相隔千里,但爱从未减少。

6. 最美的红尘情缘大概就是一个眼神就能懂对方的默契吧。

就像我和她,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多神奇!
7. 红尘中的情缘有时如同阳光穿透云层,带来无尽的温暖。

像他给我的拥抱,哇,那温暖简直要把我融化了!
8. 最美的红尘情缘不就是吵吵闹闹却依然分不开吗?就像我们俩,经常拌嘴,但谁也离不开谁。

9. 红尘情缘是那细水长流的陪伴,平平淡淡却最是珍贵。

就如同父母多年来的相互陪伴,让人好生羡慕!
10. 最美的红尘情缘难道不是即使岁月流逝,感情依然如初吗?像爷爷奶奶那样,走过了那么多年,还是那么恩爱。

我觉得红尘情缘就是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动、让人温暖、让人幸福的情感纽带,它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边远][你是永远]歌词

[边远][你是永远]歌词

你是永远
2019-03-04
作曲 : 边远
作词 : 边远
编曲:边远与乐队
吉他:张哲轩
贝司:司云阁
鼓:李楠
录音:张璐
混音:张璐
你是不可及的谜
穿梭着光年世纪
看尽星尘的奥义
深藏在你的眼底
轻挥指尖的魔力
抛出隽永的诗句
在丝绒般时间里
刻下不灭印记
这星光漫天怎比你绚烂亦真又亦幻多叫人迷恋可曲终人散你一去不返任沧桑变迁我爱你依然这黯淡世间因你而斑斓似梦又如烟曾繁华万千愿此景不变愿此情无限看星移斗转唯你是永远一切转瞬成追忆
化作迷离的传奇
仰目欲寻你踪迹
你已乘星而去
每当歌声又响起
唤醒长眠的思绪
回首无尽虚空里
隐约望你在天际
这星光漫天怎比你绚烂亦真又亦幻多叫人迷恋可曲终人散你一去不返任沧桑变迁我爱你依然这黯淡世间因你而斑斓似梦又如烟曾繁华万千愿此景不变愿此情无限看星移斗转唯你是永远这星光漫天怎比你绚烂亦真又亦幻多叫人迷恋可曲终人散你一去不返任沧桑变迁我爱你依然这黯淡世间因你而斑斓似梦又如烟曾繁华万千愿此景不变愿此情无限看星移斗转唯你是永远这星光漫天怎比你绚烂亦真又亦幻多叫人迷恋可曲终人散你一去不返任沧桑变迁我爱你依然。

郭旭升的诗

郭旭升的诗

115郭旭升的诗郭旭升的诗郭旭升(土族)郭旭升,1998年5月生,土族,青海化隆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青海省作协会员。

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诗刊》《北京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中华辞赋》《作品》《青海湖》《草原》《诗歌月刊》《延安文学》《六盘山》等,入选《青年诗歌年鉴(2021卷)》《2021中国诗歌年选(花城年选)》等多种选本。

此刻青唐忘记了奔跑的月光和湟水陷入失眠肯定罪有应得四周的阴影向我呼啸而来将一束光彻底击碎人与车流的拉锯战就此停歇而一场雪的独唱刚刚拉开序幕如果午夜眩晕破门而入我一定跳出版图,吞咽刀子独自训练肌肉颤动对鬓角疯长的野草熟视无睹为夸下的海口缴清税款替散落的诗行包扎伤口岗什卡雪岭高峻,阳光瞄准眼瞳风使劲扽走云,扽来旷野一遍遍削割脆弱的风景一次次呼唤明亮的回声这是一座色彩匹配迷失的宫殿这是一座寂静怀念忧伤的寺庙谁的悲喜蜿蜒如山在回忆面前,遗憾密集一寸寸雪原映照沉重的负荷一块块石头静止古老的寒冷多年来,悲凉枯萎灯火河水俯身,流向源头祁连记祁连,祁连你必须相信沉默浓重喧嚣肿胀像饱满的乳房火焰析出岁月的凝脂阳光刺入骨质又全身而退116诗人自选祁连,祁连比沉默更浓重的是梦境鸟鸣吞吐月光,雪夜突然明亮牦牛的眼睛如同一盏酥油灯在一瞬间映射洁净的星宇祁连,祁连比梦境更浓重的是寂静雪诞生在草原的尽头光的锈蚀让血脉和经络更加有力风啊,吹动庙宇,吹白少年头祁连,祁连我在寂静中孤苦一人春天和回忆趋于黯淡在我之上,天朗气清,万物悲悯我在这里,你在哪里夜行海西于无声的风中濒临寂静的内核方圆百十公里的无人区成为幽暗的焦点没有比夜晚更巨大的影子没有比孤独更昏暗的夜幕望向窗外,只有苍茫的戈壁,率性地裸露天际有星,一颗,像一盏将灭的马灯月光依旧平静,漫不经心地听车驶过刺眼的远光灯透过玻璃将车厢照亮酥油一般的凝固,只为沉默人们彼此挨坐,却屏蔽了话语这辆车行驶在午夜的血管中只有沙土不时击打车窗,有轻微破碎即景:隆务河隆务格曲念经诵咒你只听得到河水穿过峡谷夏德日山爬升抻高你只看得见石头持续沉默飒飒风声泼洒人间你只嗅得出月光依旧轻盈清油灯盏倦卧昏暗你只尝得到扬尘突然辛辣一个明亮的清晨让隆务河灌入我的身体一页雪白的纸张让隆务河潜游我的诗句我站在河边望向对岸静静地等鸟飞过结古久居草木,而内心葳蕤孤月高悬,草原的夜加重失眠在月光抵达结古之前,雪已经抵达在雪落之前,风早已吹过古老的山川风熟悉月亮的忧郁、熟悉石头的命运熟悉土地最温柔的心事也熟悉如何治疗怀乡病旷野里,牧羊人独自熬煮酥油茶他习惯对着石头叙述往事习惯独自流泪,又擦干眼泪有些事过去就让它过去有些话就只能放在心里他告诉我失散在梦境中的黎明想找就再也找不到了还告诉我那天煮茶的黑陶毫无征兆地破裂责任编辑:段爱松。

《三千年的留言》歌词 周渝民

《三千年的留言》歌词 周渝民

三千年的留言==三千年的留言==演唱:周渝民made by 青春献给了党前奏ing君子也好逑关关睢鸠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在神州里遨游但愿人长久让爱蔓延永不朽...想你的温柔梦寐以求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让指头再紧扣但愿人长久思念蔓延永不休...三千年前的留言国文课的诗篇陌生字眼但今天我却全新的体验君子也好逑关关睢鸠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在神州里遨游但愿人长久让爱蔓延永不朽...如今在你的侧脸我的世界终点吻你的眉间说一句人类最古老誓言想你的温柔梦寐以求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让指头再紧扣但愿人长久思念蔓延永不休...在你的耳边:我爱你永远不变那些宫阙已烟灭长城不见狼烟可是再隔几千年我们也要再见恋人单纯心愿我要再说一遍:「我爱你永远不变」不管明天怎麼变和你分开多远我们的心也重叠就像在你身边爱的永恒留言我要再说一遍:「我爱你永远不变」君子也好逑关关睢鸠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在神州里遨游但愿人长久让爱蔓延永不朽... 想你的温柔梦寐以求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让指头再紧扣但愿人长久思念蔓延永不休...三千年前的留言国文课的诗篇陌生字眼但今天我却全新的体验君子也好逑关关睢鸠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在神州里遨游但愿人长久让爱蔓延永不朽...如今在你的侧脸我的世界终点吻你的眉间说一句人类最古老誓言想你的温柔梦寐以求在长河之洲执子之手让指头再紧扣但愿人长久思念蔓延永不休...在你的耳边:我爱你永远不变那些宫阙已烟灭长城不见狼烟可是再隔几千年我们也要再见恋人单纯心愿我要再说一遍:「我爱你永远不变」不管明天怎麼变和你分开多远我们的心也重叠就像在你身边爱的永恒留言我要再说一遍那些宫阙已烟灭长城不见狼烟可是再隔几千年我们也要再见恋人单纯心愿我要再说一遍:「我爱你永远不变」不管明天怎麼变和你分开多远我们的心也重叠就像在你身边爱的永恒留言我要再说一遍....。

谢谢made by wangqing(苏大) 以上就是关于三千年的留言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献天缘歌词下载,贾卿卿抖音热门歌曲献天缘LRC歌词

献天缘歌词下载,贾卿卿抖音热门歌曲献天缘LRC歌词

献天缘歌词完整版下载,贾卿卿抖音热门歌曲献天缘LRC歌词 = = = = = = = = = =献天缘歌词完整版如下= = = = = = = = = = = =《献天缘》-贾卿W/Vivian Wang女:一笑拈花让恩怨倦—念灭尘世化成天一恋成痴心爰恨纠结心痛离别那是缘男:渡千年箫声远意绵绵眼泪滴成莲等你我相约挥情剑合:谁能够破茧看穿恩怨仙逍遥在人间叹世事妄言绝千恋若被谣言迷了眼愿化作云烟晓梦托蝴蝶烟火阑珊倚人间男:渡千年箫声远意绵绵眼泪滴成莲等你我相约挥情剑合:谁能够破茧看穿恩怨仙逍遥在人间叹世事妄言绝千恋若被谣言迷了眼愿化作云烟晓梦托蝴蝶烟火阑珊倚人间叹世事妄言绝千恋若被谣言迷了眼愿化作云烟晓梦托蝴蝶烟火阑珊倚人间叹世事妄言绝千恋若被谣言迷了眼愿化作云烟晓梦托蝴蝶烟火阑珊倚人间《献天缘》-贾卿卿/Vivian Wang贾卿卿、Vivian Wang -献天缘词:何晓露曲:李东城= = = === = = = = = = = = =献天缘歌词部分结束End== = = = = = = = = = = = = = = = = = = = = = =抖音热门歌曲献天缘文本LRC歌词如下=== ⑻:贾卿卿/Vivian Wang][ti:献天缘(《八仙全传之八仙过海》电视剧主题曲)][00:00.00]贾卿卿、Vivian Wang -献天缘[00:00.02]词:何晓露[00:00.03] ffi :李东城[00:27.45]女:一笑拈花让恩畴[00:32.38]—念灭尘世化成天[00:36.83]—恋成痴心[00:39.68废恨纠结心痛离别那是缘[00:46.55]男:渡干年箫声远[00:51.33]意绵绵眼泪滴成莲[00:56.03]等你我相约挥情剑[01:00.61]合:谁能昨茧[01:02.06]看穿恩怨[01:03.23]仙逍遥在人间[01:05.79]叹世事妄言绝干恋[01:10.00]若被谣言迷了眼[01:14.15]愿化作云烟[0上16.24]晓梦托蝴蝶[01:19.06]®火阑珊倚人间[01:40.54]男:渡干年箫声远[01:45.65]意绵绵眼泪滴成莲[01:50.35]等你我相约挥情剑[01:55.02]合:谁能昨茧[01:56.37]看穿恩怨[01:57.56]仙逍遥在人间[02:00.08]叹世事妄言绝干恋[02:04.34]若被谣言迷了眼[02:08.46]愿化作云烟[02:10.64]晓梦托蝴蝶[02:13.44]®火阑珊倚人间[02:34.25]叹世事妄言绝干恋[02:38.29]若被谣言迷了眼[02:42.44]愿化作云烟[02:44.54]晓梦托蝴蝶[02:47.35]®火阑珊倚人间[02:54.65]叹世事妄言绝干恋[02:58.69]若被谣言迷了眼[03:02.70]愿化作云烟[03:04.85]晓梦托蝴蝶[03:07.70]烟火阑珊倚人间。

忘川 《沉香如屑》- 成毅

忘川 《沉香如屑》- 成毅

忘川《沉香如屑》- 成毅
你望着四季我望着你的身影
轻轻地岁月如星喘息
狂澜与云霓纷纷惊过了天地
短暂的失去不需提
置身你眼里我该如何走向你
这长路回一眸少一景
我会在此相迎无论幸或不幸
倥偬人世唤你名
记忆就像是一片海
载着过去摸着未来
心摊开以蔚蓝紧拥着黑暗
当你泛滥的等待
不再想爱我愿意靠岸
温柔掩盖人间百态你会身无尘埃做一叶舟楫安然乘风每个你
凭涟漪解开一生芥蒂
痛陈的歉意引渡难表的情意
相逢不惋惜我努力
循日月轨迹我该如何守护你
再几次依然选择搏命
忘川没有秘密叫人好生聆听
一盏长灯万事清
记忆就像是一片海
载着过去摸着未来
心摊开以蔚蓝紧拥着黑暗
当你泛滥的等待
不再想爱我愿意靠岸
温柔掩盖人间百态你会身无尘埃为你心里的宁静海
升起一抹微光摇摆
只身在外也要双双徘徊
你可以憎那天意
安忍之怀赠与我悲哀
待雾散开我还是会带着秘密而来。

印象深刻的古诗词

印象深刻的古诗词

印象深刻的古诗词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许多作品都令人印象深刻,总有那么一首或多首触动人心的......以下是对我印象深刻的古诗词,大家一起鉴赏。

1、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李商隐的这首代表作,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悼亡之作,一说爱国之篇,一说自伤之论。

如此情怀,岂是今朝回忆,才开始感慨无限惆怅,早在当时,就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2、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最美不过初相见,一切都明媚美好。

过了多久的后来,谁让故事苍老了心,相离又相弃。

早知如此结局,相见不如不见。

世上最难懂的是人心,最容易变的是人心。

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时光的流逝,距离的遥远,可以使人淡忘很多往事,但彼此间的爱意,却永远都不会磨灭。

正是在不尽的思念中,人的感情才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暮春时节,一夜风雨。

想来窗外定是残红满地。

不忍亲见狼藉,试问卷帘人。

却得到意外回答:海棠依旧。

知道吗?知道吗?风雨无情,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经雨而繁茂,红花不堪雨打而凋零了。

5、《击鼓》先秦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LUMN专栏028不仅没有衰减,而且是与日俱增。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之所以吸引了广大观众,并且有一种震撼感,在于这个展览具有三个弥足珍贵的特点:一是采取高仿真技术,不仅将敦煌的一批经典壁画和雕塑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还按1:1的比例仿造了8个重要的洞窟,让观众走进现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二是将敦煌作为一个聚焦点,同时从全国50多个博物馆调集了200余件与敦煌相关与佛教和佛教艺术在中国传播相关的其他区域的文物,给观众清晰地展示出佛教文化艺术在中国的传播线路及各区域佛教文化艺术的相互关系,可以说为观众提供了佛教艺术传播的形象教科书;三是分专题展出了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连接点四川与敦煌的关联性文物,让观众知晓敦煌在大漠深处,但是在文化血脉上与数千里之外的四川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三个特点使得这个展览显得更加特别更富有魅力。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去一趟敦煌并非易事,即便是去了敦煌,也只可能跟随旅行团看10余个洞窟。

可在这个展览上,基本可领略敦煌的整体面貌与精华了。

再就是,这个展览不仅让观众感受了敦煌的风采,还可以以“缩略图”的方式观览佛教文化艺术在中国传播的整体情况。

正因为如此,凡参观了展览的人,都有一种被震撼感,可谓足一出户,便可品尝文化大餐,触摸延绵深厚的文脉。

关于敦煌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宗教史、艺术史上的意义与价值,长久以来在国内国外已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了。

经近百年的发展推进,“敦煌学”在国际学术界也算得上是一门显学了。

在这里我再来谈论敦煌的历史,阐述敦煌艺术的成就与价值,实属赘述了。

在此我只想简单地谈谈,敦煌与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关系,特别是“敦煌学”的建构与四川和四川人的关系。

众所周知,五四前后,延绵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长河,被中国人强烈的求变呼喊和来势凶猛的外来文化搅动得失去了往日的平和。

新文化运动及“美术革命”,虽然并未彻底地全盘地否定传统,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人对元代以降文人画的抨击,也并非是“虚无主义”态度的呈现,其旨意在以他山之石来敲击沉厚的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使其转换生机,与欧、日艺术并驾齐驱。

但是“爱之切,言必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膜拜与信仰,生发出了对西方艺术观念和形态崇尚的意识,并把西方学院写实主义视为拯救“衰败极矣”的中国艺术的妙方良药。

至三十年代,民族矛盾加剧,特别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全民参与“救亡图存”战争的同时,中国文化人开始了一场对五四反传统运动的反思。

在当时许多文化人看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捍卫民族文化的尊严是救亡图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维护民族的尊严,就不能不维护民族文化艺术的尊严,就不能不体认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

在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主义心态的支配下,人们在批评一些中国画家固守传统、漠视现实的同时,也对五四以来在对待中国传统艺术的态度上较为普遍存在的“数典忘祖地全作洋人尾巴”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正视与尊重民族传统艺术的价值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中形成了共识。

中国文化人面临着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行扬弃与重构的双重任务。

何以重构?是重拾文人画传统,抑或另寻传统之脉?战争中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延续了五四以来对文人传统进行批判的精神,但与此同时,对明清已经式微的汉唐艺术传统给予充分肯定,因此,中国艺术界发起了一场向西北汉唐艺术遗迹和敦煌艺术等非文人画传统的回归运动。

无论是张大千、董希文、关山月等艺术家的西北敦煌之行,还是王子云率领的西北文物考察团西北寻宝、探源的行为,都是这种文化回归与文化自觉的表现。

他们的西北、敦煌的旅行与考察,不仅让世人体味了中国汉唐艺术的辉煌与雄大,从而生发出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尊严感,并且使他们自己的艺术超越文人传统与意趣,而获得新的艺术的养料。

从而摆脱了五四以来对文人艺术传统的质疑与批判所带来的“无源之水”的尴尬。

在救亡图存的艰苦岁月中,中国许多著名的文人和艺术家都迁徙于成都、重庆等四川各地,四川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洞天乐土”。

在向文化传统回归的“本土西行”运动中,许多艺术家就是从成都-四川出发,走向敦煌、走进中国博大辉煌的传统的。

从此,四川或者说四川人与客居于四川的人为敦煌的“重见天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在敦煌的辉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艺术和学术的新坐标与新天地,更为中国艺COLUMN 专栏029术的现代转型厘清了一条延绵厚重而又清新的文脉。

率先走进敦煌的就是川人张大千。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张大千率弟子、友人奔赴深藏大漠深处的敦煌,克服生活上的艰难困苦,开始了敦煌艺术的考察、临摹与研究,并第一个为敦煌石窟编号,标志着敦煌石窟开始进入了四川人--中国人的学术研究的视野。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考察近三载,旨在超越文人画领地,探究博大精深的绘画传统,他在自撰的《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序言》中写到:“盖大千平生流连画选,倾慕古人,自宋元以来真迹,其播于人间者,尝窥见十九矣。

欲求所谓六朝隋唐之作,世且笑为诞妄。

独石室画壁,简籍所不载,往哲所未闻,千堵丹青,瞬光莫曜,灵踪既闷,颓波愈腾,盛衰之理,吁其极矣!今者何幸,遍观所遗,上自元魏,下迄西夏,绵历千祀,杰构纷如,实六法之神皋,先民之榘榘。

……俾吾国二千年来 画苑艺林,瑰玮奇宝,得稍流布于人间;而欲知宗流派别之正者,亦屹然当有所归!”[1]敦煌之行,无疑加深了张大千对中国绘画宗流派别的理解,他的人物画风格也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谢稚柳所曰:“大千的人物画本来画得很好,自到敦煌后,他认为唐代的人物画,那种豪迈而雍容的气度是最高的艺术。

所以当他临摹了大量壁画之后,他自己的人物画风,已完全舍去了原有格调。

他后期的人物画格,正是从此而来。

”[2]张大千的敦煌之行,特别是他先后在兰州、成都、重庆举办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对于中国文化界,特别是美术界无异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使民族情绪高涨的画家们对中国艺术传统的范畴,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当时的报纸称张大千将敦煌壁画之精华“择要临摹,……公之于世,匪独其本身有极大之成就,于中国绘画之起衰救弊,亦有莫大之功绩”。

[3]继张大千之后,谢稚柳、吴作人、关山月、关良、黎雄才、孙宗慰、董希文、关良、常书鸿、司徒乔等一批寓居四川重庆、成都的艺术家家先后走向了大西北、走进了莫高窟。

这是一次对传统再认识的活动,这是一次向传统的伟大复归。

在这种复归之中,画家们开拓了眼界,对中国艺术传统和美学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寻找到了滋养自己艺术生命的新的养料。

中国艺术界自美术革命以来呈现出一种既承扬传统又极具创新精神的景象。

吴作人在40年代初,先后两次到川西高原和甘肃、青海藏区写生,也同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一同去了敦煌。

西北之行结束后,吴作人根据大量写生画稿加工整理出一百多幅油画、水彩、速写作品,先后在成都、重庆举办两次个人画展,受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徐悲鸿对吴作人坚守写实作风并走向西北地区以求新拓展的精神大加赞赏,他认为吴作人“三十二年春,乃走西北,朝敦煌,赴青海,及康藏腹地。

摹写中国高原居民生活,作品既富,而作风亦变,光彩焕发,益游行自在,所谓中国文艺复兴者,将于是乎征之夫。

”[4]从此,吴作人与西方学院主义分道扬镳,而执着于明朗简略,追求韵律的民族现实主义画风的建构之中。

凡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的艺术家无不被精湛而瑰丽的传统壁画所折服,也为西北壮美的景色和各族人民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所感动。

丰厚的传统诱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使他们的创作都具有了新的面貌。

尽管他们的画风仍保持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但是,他们都在实践上为创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主义艺术作着有益的尝试。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开山之作,其实在抗战中,他在深入西南与西北民族地区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就开始自觉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了,40年代中期他创作的《哈萨克牧羊女》更多地吸取了敦煌壁画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其图式、色彩、线条和物像造型显示出浓郁的东方艺术情调。

可以说这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油画的经典之作。

正因为有张大千的敦煌之行,有不少艺术家从四川走进莫高窟,使中国文化界学术界对敦煌有了足够的重视和全新的认识,也吸引了更多青年学者和艺术家,特别是四川的青年艺术家奔赴遥远的莫高窟,开始了他们学术与人生的新历程。

在张大千之后,担负起敦煌研究重任,并为之付出毕生心血和经历的是常书鸿和他的多个四川弟子。

张大千考察敦煌之举,引起了国民政府中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于右任上书国民政府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该所成立后,年轻的艺术家常书鸿任所长,他带领全家及他的几个四川弟子段文杰、史苇湘等从四COLUMN专栏030川出发,经过千辛万苦奔赴莫高窟,从此,他们再也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他们把青春、热情、智慧乃至生命都献给了敦煌。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敦煌学”不再仅仅属于西方,而开始植根于自己的空气与土壤中。

在今天的莫高窟对面的一片戈壁滩墓地上就葬着段文杰等多位四川著名敦煌学研究者,他们长眠于大漠深处,与敦煌永恒相依,其实他们的人生早已全部融入了敦煌,也将四川人的敦煌情怀深深的种植下了。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我,与两位年轻同事怀着“朝圣”之心踏上敦煌之行的旅程。

为了拜见,看望四川老乡——时任敦煌研究所所长的著名学者段文杰先生,我们买了几斤四川人喜欢的嫩生姜,想见面时作为家乡的礼物相赠。

在炎热的夏天随我们几天的火车旅程,在莫高窟见到德高望重的段文杰先生时,那几斤嫩生姜已经坏了。

但是,段先生被几个四川小老乡的心意所感动,我们更是被先生儒雅的气质与对敦煌挚爱情感所折服,更为他在敦煌艺术研究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段先生为照顾远道而来的四川小老乡,专门给我们安排了所里一位年轻学者做“导游”。

“导游”屁股上揣了一大串钥匙,带着我们在莫高窟里穿梭,想看哪个就看哪个,然后如数家珍式地给我们介绍每一个细节,“导游”灵气十足、才华横溢、学养丰厚,并且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在交谈过程中,我们知道他是刚刚不久从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乐山人。

他本可以选择大城市的文物部门,可是出乎大家的预料,他选择了远在大漠深处的敦煌研究所。

当我们问他为何做这种选择,他调侃到:“这里醒来可以感受阳光,而在成都每天我常常分不清楚是哪个时间”。

后来小伙子在敦煌一待就是数年,再后来他从敦煌走向了国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敦煌学研究者,他就是今天依然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蜀人---宁强。

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再到宁强,一代代四川人或者从四川出发的学人,与敦煌接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血气方刚的年龄走出四川,走向敦煌,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敦煌人”。

从上个世纪40年代早期起,先后有张大千、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孙如鐧、李其琼、张伯年、牛忠贵、宁强、罗庆华等四川籍学者在敦煌从事学术研究,并是敦煌学的知名学者,所以,新中国以来直到80年代,在学术界都有[1]转引自李永翘:《张大千年谱》第169页,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7年12月版[2]转引自《张大千生平和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3]罗文谟:《敦煌壁画之艺术价值》,载1944年2月14日《新新新闻》[4]徐悲鸿:《吴作人画展》,载1945年12月中旬《中央日报》一句玩笑话:“敦煌在甘肃,研究在四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