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教学资料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基因突交的原因。
【重、难点]2. 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殂和特点。
3. 解释基因重组的实质和类塑。
滩点】 【学习过程】一、基因突变 K 实例:縑刀形细胞贫血症(1)发病机理⑵原因分析① 直接廉因:谷氨酸怦② 根本原因:基因中戒基对 2. 基因突变的概念(1)(2)结果: _________ 的改变。
O 点拨 基因突交有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几种类型。
基因突萸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交。
3. 对生物的彩响⑴若发生在 ________ 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 _______ 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交,可通过无性棗殖传递。
4. 原因⑴外因:物理因亲、化学因亲和 ____________ °(2)内因: _______ 僵尔发生错误、DNA 的緘基组成发生改交等。
[重点]蛋门质 氨基酸mRNA DNA GAA 空突变. GAA异常缄抵酸 GUA * * • CAT(GTA) T 鲁换为 == ) A缺失红细胞形状t 正常 t 谷氨酸 对基 碱三种类型5・婷点: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VJ一般是冇害的A ___________ _____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产牛•新性状•以适应6 •意义改变的环境【要点一】完善下面基因片段复制过程,探究以下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夾变可间接引起改变,最终表现为餐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形响生物性状,如镣刀形细胞贫血症。
(2)基因突巫并非必然导致性状改交,其原因罡:①一种氨基酸可以由__________ 决定,当突庚后的DNA转录成的密码子仍然决定___________ 氨基酸时,这种突交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交。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页 共4页【学以致用】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多时定向的D.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2.基因突变发生在()A.DNA→RNA的过程中B.DNA→DNA的过程中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D.RNA→氨基酸的过程中3.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C.增添一小段DNAD.缺失一小段DNA4.一个碱基对可加到DNA分子或从DNA分子上除去,这种生物体DNA碱基顺序的变化是一种()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不遗传的变异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生活条件改变6.下列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组是()A.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B.人类的白化病和矮杆水稻C.无籽西瓜和人类镰刀型贫血症D.无籽番茄和果蝇残翅7.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给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互换8.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外祖母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C.纯种红眼果蝇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9.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则这种变化叫()A.遗传性变化B.遗传信息变化C.遗传密码变化D.遗传规律变化第 3 页共 4 页第 4页共4页NO.10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习目标】1.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特点和意义,能分析突变的原因。
2.合作探究,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3. 探索遗传奥秘,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1.docx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产关系。
(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
(4)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学习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发生原因、特点及意义。
(2)基因重组的概念、发生时期及意义。
(3)说明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3 .学习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⑶说明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生物变异的来源,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重组DNA技术自然重组随机尊组交换害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I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NA亘组技术(详见第夫•章第二节內容)知识经纬基因工程“导” 一自主预习第4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 __________ 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 的改变。
实例:例如镰刀型贫血症是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2.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________ 的变化。
3.时期:在DNA复制—期一一即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______ o4.基因突变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_ 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 ____________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 。
6.突变分类:(1)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0(2)人工诱变:是指利用_________ 因素或__________ 因素來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此方法优点是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育优良品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普通班)考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考点一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定义,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3)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因:内因、外因(5)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果:产生新基因,出现新性状(7)意义①____________产生的途径②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8)应用:_______________“思考一”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趁热打铁一1.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2.果蝇某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是( )A.所属基因变成其等位基因B.基因内部的碱基配对原则改变C.DNA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考点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类型2、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趁热打铁二1.如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
导学案: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第2课时

第二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二)基因重组1.观点: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不一样性状的基因的从头组合。
2.根源:和。
3.实现门路:有性生殖(减数分裂)4.意义:①为生物变异供给极其丰富的根源②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由之一③对于生物进化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作研究1.基因重组的种类?2.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差别?怀疑讲析1.基因重组的种类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类的重组型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时间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发生体之间交错交换致使染色体制单体上的基因从头组合1.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差别项目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人为致使的基因重组(DNA 重组 )因间的重组体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导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合,致使非同源染色体上非胞,致使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基因重组基因分子构造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改变原有基因的从头组合,产生了新的实质基因的“质” ,出现了新性状,但未改变基因基因型,使性状从头组合。
但未改区的“量”变基因的“质”和“量”别在必定的外界或内部要素的作用下,因为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原由复制时碱基种类、数量、摆列次序发生改变,姐妹染色单体间交错交换或非同源使基因构造发生突变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期间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期间,主假如有丝分裂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期间和减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一样个体之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外界条件巨变和内部要素的互相作用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或外源基因导入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门路,生物变异的根本根源,也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源之一,是生是生物进化的原资料物进化的重要要素之一应用经过诱变育种培养新品种经过杂交育种,使性状重组,可培育优秀品种;基因工程发生可能性可能性很小,突变频次低特别广泛,产生的变异种类多合用范围全部生物均可发生 (包含病毒 ),拥有广泛性合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遗传①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②在长久进化过程中,经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联系为基因重组供给大批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二者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反应检测1.基因突变发生在以下哪一过程中()A. DNA→ DNA B. DNA→ RNA C . RNA→蛋白质D.蛋白质→性状2. 假如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的血液,输给一个血型同样的正常人,则正常人()A.基因产生突变,生病B.无基因突变,不生病C.发生基因重组,遗传此病D.无基因重组,无病,后来辈生病3.生物变异的根本根源是()A.基因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 .生活环境的改变4.引发突变与自然突变对比,正确的选项是(A.都是有益的B.都是定向的C 5.以下对于基因突变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都是隐性突变)D.引发突变频次高A.基因突变发生的期间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可以传达给后辈的C.突变就是指基因突变,它包含自然突变和引发突变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计常常是有害的6.对于基因重组,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致使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根源7.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老是存在着必定差别的主要原由是A.基因重组 B .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 D .生活条件改变 8. 以下图是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请回答:()(1)过程②称为 ________,是以 ________为模板在细胞的 ________长进行的,翻译者是________。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成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闻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细胞癌变的意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2.基因重组的概念、方式及意义3.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进行比较。
导入:DNA分子在进行复制的过程中,每一个DNA要完成数以百万计的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也会出现配错的可能?导学问题一:基因突变1.镰状细胞贫血(1)形成原因: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的模板链上一个碱基被替换成了,从而导致密码子由变为,进而导致血红蛋白分子中变为,引起了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最终导致性状的改变。
(2)致病机理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而引起的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1)若发生在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遗传。
导学问题二、细胞癌变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2)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3)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或者,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2.癌细胞特征:a. b.c. 。
导学问题三、基因突变的原因类型举例原因外因物理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影响宿主细胞的内因(1) :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 :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
(4) :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_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备课时间]:2012年5月10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点。
[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课[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什么是基因重组二.预习内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时间: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DNA复制时期。
(二)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所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会发生基因重组。
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
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时期;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期。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1)症状: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第五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概念。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基因重组概念及类型。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学习过程】学习目标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1.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1)症状: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 ,易发生红细胞 ,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阅读课本80页的内容以及观察81页的图5—2可知,出现该病的直接原因是组成正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不同,差别在 。
(2)成因 ①图解血红蛋白 正常 异常↑ ↑氨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mRNAGAA GUADNA由上图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2.概念:基因突变是指 : ,图示如下:由图示可知,基因突变前后,基因的数量 ,但基因的结构一定改变得跟原来不同,即产生了新的基因。
3.基因突变的影响:(1)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①若发生在 中,可以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 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CTT GAA C T G ACTTGGCCAA GAACCGGTT CTTGGCCA GAACCGGT CTTGGCCAG GAACCGGTC 碱基对缺失 碱基对改变突变后的基因 突变前的基因 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对自身的影响:基因突变对生物一般是。
4.基因突变的原因(1)外因:①物理因素。
如: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②化学因素。
如:________、 _______ ③生物因素。
如:_________________(2)内因:_________________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DNA分子具有稳定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但也有“脆弱”的时候,根据基因突变的内外因分析,可知DNA“脆弱”从而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导学案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1、基因突变的特征 2 、基因重组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症状: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2)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的多肽链上一个谷氨酸变成了结氨酸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上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时间、原因、特点及意义
(1)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①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②自然突变(内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特点:
①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③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④ 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 始材料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1、 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合。
2、 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2)交叉组合型: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等位基 因交换。
(3)基因工程:外源基因的导入。
3、 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有利于生物进化
探究案
、基因突变概念图解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概念图解
A A T T C C G
j J 1
1 _ 1 _ ± Illi I t T T \ A G G C C
TTAATGGCC
TT AAG G 2、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1)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如某些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部分氨基酸改变,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 功能,从而引
起生物性状改变。
(2)未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① 碱基对替换前后所对应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
正當复制 替换 A A T T A C Ci G
TTAATGCC
A A T T C C
菲因结构改蛮
A AT I C G G
②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
3、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1)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典例】(2011 •北京西城二模)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
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 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 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 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 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要
检测案
1、(2011 •安徽高考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
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1对人体会产
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 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 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2、(2011 •江苏高考)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3 、( 11年上海卷)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
是
A. A 基因突变为a 基因,a 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 基因
B. A 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
C.
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D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
基因频率 4、 (2010 •新课标咼考)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 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 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 .花色基因的DNA 序列 C.细胞的DNA 含量 D .细胞的RNA 含量
5、 ( 2010 •福建高考)下图为人WNK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 部分氨
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 WNK 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 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谷氨酰胺:CAG CAA A. ①处插入碱基对
谷氨酸:GAA GAG
G- C
B. ②处碱基对A — T 替换为G-C
C. ③处缺失碱基对A — T
A T c G C ③
- ・A T ②- ■ A T G c G c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正常蛋白质…甘氨酸-赖氨酸-谷氨旣脸…
1168 1169 1170
D. ④处碱基对G- C替换为A—T
6、(2010 •天津高考)U. (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
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 SS基因型频率分别
为4唏口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9
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环
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____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
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
型是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6分)
n(12 分)
(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
(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7、(2009 •北京高考)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 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8、( 2009 •福建高考)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
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9、( 2009 •江苏高考)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
(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 T对。
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突变。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
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 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
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 、_______ <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O
【答案】
(1)显性(2)基因突变频率不定向性
(3) 结构和数目
(4) 自交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
(5) 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