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四

合集下载

2017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选择题一、 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裁是A. 五言古诗B. 五言律诗 C. 五言绝句 D. 杂言诗2.沈从文《边城》表现的地域风情是A. 闽东风情B. 湘西风情C. 赣南风情D. 北平风情3.下列诗人中,诗风苍凉悲壮的是A. 曹操 B. 陶渊明C. 李白 D. 王维4.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一组是A. 李白《行路难》、杜甫《蜀相》B. 陆游《关山月》、李白《行路难》C.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D. 王昌龄《从军行》、白居易《杜陵叟》5.下列作品中,同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 《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 B. 《五代史伶官传序》《马伶传》C. 《李将军列传》《冯谖客孟尝君》 D. 《李将军列传》《马伶传》6. 《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 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 B. 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 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 D. 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7.下列关于作品、作者、体裁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 《报刘一丈书》——侯方域——书信体议论文B. 《论毅力》——梁实秋——议论文C.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书信体驳论文D. 《陈情表》——李斯——奏章8.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篇文赋B. 文章的语言骈散相间,音韵和谐C. 文章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主客问答、伸客抑主的方法D. 文章对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9.关于《陌上桑》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首汉乐府民歌B. 是一首叙事诗C. 诗中主人公是罗敷D. 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10.下列作品中,属于记事散文的是A. 曹禺《日出》 B. 郁达夫《故都的秋》C. 茅盾《香市》 D. 鲁迅《灯下漫笔》11.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A. 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B. 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C.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D. 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12.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词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B.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C. 词有词牌,不同词牌有不同的押韵规则D. 词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并以“豪放派”为正宗13. “天下为公”“狡兔三窟”两个成语依次出自A. 《礼记·大同》《冯谖客孟尝君》 B. 《季氏将伐颛臾》《李将军列传》C. 《冯谖客孟尝君》《季氏将伐颛臾》 D. 《李将军列传》《礼记·大同》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B. “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柳宗元C.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王维、白居易D.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15.下列各句中,同时采用了对偶、夸张的是A.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知识点

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知识点

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知识点
一、诗词鉴赏
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考试中,对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各代的代表诗人、诗词的特点等。

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古代诗词的鉴赏题目,考生需要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把握,来达到正确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
三、鸿篇巨制
鸿篇巨制是指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考试中要求考生写作一篇较长的文章,这是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通过对给定的话题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结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古籍名篇
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古籍名篇的试题。

考生需要熟悉《论语》、《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并能够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古籍名篇和注解,来提升自己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在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考试中的必备技能。

考生需要理解古文的基本语法、词义和句法结构,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意图,从而能够准确地回答文言文阅读题目。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考试的知识点较多,并且涉及面广。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重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理解,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1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

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

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2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2017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

2017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秋天,无沦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泡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鞯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2017成考语文(高升专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

2017成考语文(高升专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

28
方法导航
近义词辨析——五“看”: 1、看相异语素 2、看使用对象(区分范围大小 区分谦辞 与敬辞)) 3、看词义轻重 4、看词语色彩(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5、看语法功能(对应搭配 区分词性 区 分个体与集体)

29
(一)选用近义词,辨析是前提。 辨析近义词,可从词的意义、色彩、功能三个 角度入手。
24
其他: 潮汐、琥珀、琵琶、玛瑙、玫瑰 惭愧、 坎坷、呜呼、蜥蜴、琉璃 锁链、娉婷、 芬芳、冶炼、偏僻 玻璃、琳琅、喧哗、 芦荟、哽咽 糟糠 尴尬、篱笆、踌躇、 憧憬、峥嵘、伎俩、缤纷、彷徨、踟蹰 踊跃、暧昧、忸怩、扭捏、踯躅、朦胧、 缥缈、伶俐、玲珑、踉跄 注意:这个规律不是绝对的,如脉络、玷污、 宣泄、皱纹,就不能写作“脉胳、沾污、 渲泄、绉纹”
4.音同、音近字误读 指读音相同相近而字形却不一定相近的字。 例如“融”和“溶”,都读róng,“蹈”(dǎo)和“韬 ”(tāo)。再如: “挑衅(xì n)/抚恤(xù )”、 “车辙(zhé)/折(zhé )戟沉沙”、“蹩 (bí e)脚/别(bì e)扭”、“干涸(hé )/ 曲高和寡”等。要把音、形、义联系起来理解 记忆。





1、意义方面。(理性意义,反映事物本质特点。) (1)侧重点不同。 如: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 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2)轻重程度不同。 如:妨碍:指对人或物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30
(3)使用范围、对象不同。 例如:场所:指单纯的地点。 场合:时间、地点的总合。 再如: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较 小。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4)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例如:船:具体的,可以说有多少只船。 船只:是概括的,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点资料【五篇】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点资料【五篇】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任你飞。

愿你信⼼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花,谱下锦绣⽂章;冷静细⼼,发挥如鱼得⽔;⼼想事成,努⼒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7年成考专升本《语⽂》考点资料【五篇】》供您查阅。

【第⼀篇】《⾹市》 茅盾 课⽂知识要点提⽰ 1、作家作品 本⽂选⾃茅盾散⽂集《话匣⼦》,是⼀篇记事散⽂。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五四”运动时期,茅盾是⽂学研究会的发起⼈之⼀,曾担任《⼩说⽉报》的主编。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部长篇⼩说《幻灭》时开始⽤的笔名。

1928年6⽉因发表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他在⽂坛上崭露头⾓。

20世纪30年代,因发表长篇⼩说《⼦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短篇⼩说《林家铺⼦》,茅盾⽽成为“左翼”⽂学的重要代表。

茅盾的散⽂名篇有《⾹市》《风景谈》和《⽩杨礼赞》等。

2、主题思想 本⽂通过写“⾹市”昔盛今衰的现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农村、市镇⾯貌的变化,揭⽰了*以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军阀反动势⼒深⼊农村和⼩商⼈转嫁危机造成了中国农村⾃然经济⽇益凋敝的现实,展⽰了旧中国由封建⾃然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反⽽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破产这⼀悲剧。

3、对⽐⼿法 全⽂共分两部分,分别写“⾹市”的昔盛今衰的场⾯和⽓氛,昔⽇的“⾹市”是农民为祈神赐福、借佛游春⽽⾃发组织的。

农民和⼉童是这狂欢节的主⾓。

昔⽇民间的“⾹市”到处洋溢着欢快的节⽇⽓氛。

⽽⾰命后,重兴“⾹市”是由⼩商⼈发起的,呈现出萧条、冷清的景象;作者在描述重兴“⾹市”时运⽤了反衬⼿法。

这是本⽂总体上的对⽐。

此外,还有场⾯对⽐、⽓氛对⽐、节⽇内容的对⽐等各⽅⾯的对⽐。

4、暗⽰意义 ⽂中写⾰命后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后社庙的左偏殿上⼜挂起了“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这⾥“公安分局”象征着军阀势⼒统治已深⼊了农村;⽽“蚕种改良所”则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完整)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推荐文档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成人高考专升本 4大学语文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记叙文)

成人高考专升本 4大学语文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记叙文)

二、学习要点
1.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 观点 作者认为:在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了材料后,如何 选择和安排。强调形式技巧的重要性,具体指出了人们在 选材和安排结构上容易出现的毛病,也阐述了正确的方法 和要求。 2.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3.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类比推理是将两个特征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 而突出要说明的道理。一般用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喻比较 陌生的事物,以比较具体的道理来说明比较抽象的道理。 本文作者把用兵打仗与写作类比,指出两者的相似之处,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择与安排的重要性。
13.《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着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一、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谈写作经验的议论文,文章认为,在作文运思时, 最重要的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材料之后, 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他们一个完整有生 命的形式。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 理。 2.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3.掌握本文阐述“快乐”的角度: 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快”乐,无法永远; 快乐在人生中的地位——快乐是人生永远的诱惑和希 望; 快乐的属性——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由快乐的属性引申——人生可以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 保持乐观,超越痛苦。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 第二段:人生必遇顺逆两境,事无大小必有阻力。 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正反对比 论证;层递手法的运用,说明没有毅力不会成功,毅 力不强不会成功,只有毅力至强者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段,顺逆两境之间可以转化,有毅力,可能变逆 境为顺境(正反对比论证;层递手法,从反面说明没 有至强的毅力就不能取得成功;比喻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四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四
字形
(一)命题思路:
命题人主要以人们写错别字的种种情况为依据,选择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义近易混淆字、多音多义字,来考查考生掌握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二)考查方式:
(1)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找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
(4)找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三)解题思路
(1)注意同音字:如:安装--按装,抱负--报负,首屈一指--手屈一指,一筹莫展--一愁莫展(后者错误)
(2)辨认形近字:如:迁徙--迁徒,殴打--欧打,修葺--修茸。

辨析字形的方法:
1、依义辨形: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如“陨石”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搓揉”,“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

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则是因为不懂字的本义写了别字。

2、依形析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

“插科打
诨”的“诨”跟言语有关。

“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

“眼花缭乱”的“缭”与丝织品的缠绕有关。

将“通牒”写成“通谍”,就写错了。

“牒”,从“片”为文书;“谍”从“言”为谍报。

3、依据词语结构析字:“谈笑风生”“风声鹤唳”。

“人情事故”的“事”不正确,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惹事生非”的“事”不正确,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而“事”与“非”,是不能对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