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5.借助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安慰》 《记一次游戏》
1.培养学生主动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有交际的信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 并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1.能把游戏的过程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清楚。
《语文园地》
1.巩固本单元学过的批注方法。2.识记关于蔬菜的字词, 激发学生积累、运用三字成语的兴趣。3.能用动作描写来 表现心情。4.积累名言警句。5.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人文主题:童年生活
语文要素
一、单元教材解读—人文主题
我与牛和鹅之间
童
发生的难忘的故事。
年
童年时渴望上台表演,
生
结果演砸了的窝囊。
活
童年时玩陀螺的悲伤与快乐。
一、单元教材解读—人文主题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真实的童年生活
一、单元教材解读—人文主题
四年级上
三年级下 童年生活的喜
童年生活的 纯真和美好。
,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 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话?
(2)师总结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五、拓展迁移,补充阅读
阅读链接:李汉荣 的《牛的写意》
①试着用这节课学到的 方法做批注。
②借助学生的批注引导 学生了解牛的美好品质。
板书设计
18、牛和鹅
欺负 不欺负
害怕 不害怕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4)交流“我”对鹅表现的 句子,谈感受。
(5)通过具体的词语感受对 鹅的害怕。
对待鹅 我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 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 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害怕
三、结合批注,理解内容 2 对牛和对鹅态度的对比鲜明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统整备课 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统整备课
单元内容概说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
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变化,可读性强,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言文二则》赞美了古代少年勤勉学习、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我们家的男子汉》是王安忆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男孩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努力学会独立、敢于挑战自己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芦花鞋》的作者是曹文轩,描写了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芦花鞋的故事,刻画了勤劳、纯朴的少年形象。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
核心素养要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通过五个篇目:《灰雀》、《小珊迪》、《手术台就是阵地》、《麻雀》、《茶馆》讲述了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引导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写作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成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课文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和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一、教学分析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围绕“亲爱的老师”展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识到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并懂得珍惜老师。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表达; 2. 掌握生字词和课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 3. 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设备2. 教学环境•教室整洁,黑板干净•学生桌椅摆放整齐3. 教学准备•备好课件、故事书籍、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检查学生用书和笔具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在黑板上写上“亲爱的老师”,引出本单元主题,并通过图片展示老师形象,唤起学生对老师的认知。
2.课文初读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教师指导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课文分析分段诵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分析,解释生字词和标点符号用法。
第二课时1.课文讲解老师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强调尊师重道的道理。
2.词语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做词语搭配练习,加深词语理解。
3.词语记忆帮助学生记忆本单元核心词语,提升词汇量。
第三课时1.课文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交流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进行情感引导。
3.背诵练习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话2.完成课后习题3.写一篇感谢老师的小作文五、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多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文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共6份教案)

(一)抓住“我”与“鹅”的不同态度。
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品读课文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在那难忘的经历中,“我”对鹅抱有怎样的态度呢?(怕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课件出示生字:
摸 甚 跪 捶 绕 顽 脖 脱
概 惹 昏 握 摔 凭 掐
①找同学读生字,及时评价、纠正读音。
预设:“甚、捶、摔”是翘舌音,“凭”是后鼻音。
②同学之间说一下哪些字容易写错,应该怎么记。
预设:“捶”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提手旁加“垂”,注意:“捶”的右边“垂”有四横,每个横的长短不一,末横最短。“掐”注意右边下面“臼”的写法。
预设:课文先记叙“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接着写了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再也不怕鹅的故事。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词语:
甚至 顽皮 故意 脖子 扑打
忙乱 大概 助威 昏乱 结实
汉子 可笑 无缘无故 平白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主题单元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认识7个多音字。会写相应的词语。
2.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4、口语交际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习作部分能把游戏写清楚,并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自己的感受。学会用修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说课稿

在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备课说课稿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单元备课说课稿中,我将从内容、结构和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讲授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内容1. 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和重点在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中,主要内容包括古诗词欣赏、作文、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其中,古诗词欣赏是该单元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2. 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进行有效的作文表达。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二、结构1. 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目标需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作文表达。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在备课说课稿中,需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组织,包括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多个环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备课说课稿中,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 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要在备课说课稿中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合作、个性化扩展等。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备课说课稿在教学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充分准备和详细规划,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能够更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单元第六单元主备课人教学内容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一主题选入了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里朋友间真挚的爱。
《搭石》通过对“搭石”这一乡间平凡事物的描写,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歌颂了其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
一位台湾青年和一名医学博士,为了挽救一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不顾自身安危,在地震中沉着冷静地抽取骨髓,最终让大陆青年重焕生命的光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示了爱的奇迹。
一名十多岁的小男孩不幸失去了亲爱的母亲,当他来到学校后,他的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父母,都给了他无心的关爱。
《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小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爱的哲理:《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教材分析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一主题选入了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2、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教学措施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5篇我们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1《自由路漫漫》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2、学生交流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7、交流:洗洗衣物------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0、教师:虽然这样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还是“想方设法”找寻,能使生活充实“一些”,从中你却感受到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啊?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一)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2、曼德拉对菜园的情有独钟是课文第六小节描写的,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节,其他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对菜园的情有独钟?3、朗读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5、是的,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搭石》总课时数:教学时间:11月日——日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预习问题与方法:
生:1、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流畅的熟读课文。
师:2、打印练习题卡发给学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21搭石,生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问:搭石是什么?搭石是怎样搭的?搭石是谁搭的?搭石搭在哪里?为什么要搭?)(师梳理出主要问题并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搭?谁搭?在哪?作用?)
二、合作交流
教师导学:1、一口气提出这么多问题,我想你还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能解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字典。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词义。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
2、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①看看,这是新的词语,自由读读。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指名学生领读。
这些词语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如果你还有哪些词语不太懂,一会儿我们深入读课文再解决。
②初读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
你觉得这些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
③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分小节再来读一读课文。
(分组读)
三、品读体验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生再读)“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
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
①“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3、读到这里,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巩固延伸
①这篇课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请你再默默地浏览一遍,看看读着读着,哪些画面浮现在你的眼前?
(指名说一说)
②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当我们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着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蕴含着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去品味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美的意境。
学习下课时预习问题与方法: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次来到小溪旁。
(出示课件)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
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来介绍一下搭石?
3、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
如此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明确要求:(师深情提示)孩子们,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让我们一起去寻觅吧!(板书:寻找美)2.生深情读文,师个别指导。
3.寻找美。
师:孩子们,你找到乡亲们怎样美的画面呢?找生说句子,并出示。
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尽管急于赶路,只要发现搭石不稳,都会及时调整,满意方去。
(板书:---------美)
句2:上下工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如一幅活的画。
(板书:---------美)
句3:两人相向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板书:---------美)
句4:遇上老人则伏身背负。
(板书:---------美)
三、品读体验
(一)师:孩子们真棒,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句子取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起来吧,你可以坐着读、站着读,找你的好伙伴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美吧!(板书:感悟美)
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多形式读句,多角度感悟
1.你喜欢哪一处美呢?请你说说好吗?
抽生说一处,师引导生悟一处,并反复朗读(可指名读、找好朋友读、齐读),并相机深入理解。
A“摆搭石”句子
①生找句子,并自读后,说它美在哪里。
(悟美),生补充说美。
②画出词“无论......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才肯......”
抽生找好伙伴齐读,师读关键词,生接句读
③师:此时我不由得对老人肃然起敬,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
a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他不由停下匆匆的脚步,()深情地想:“()”。
抽生填空,
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这样地做着
b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④你从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抽生说,(板书:奉献美)
⑤师范读句子,生配乐朗读。
B“走搭石”句子
①指名读句子。
②师:(抓听觉、视觉之美)这句话给了我们艺术上的美感,我们用什么部位感悟到的呢?(耳、眼)
(听觉美:踏踏视觉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③生齐读感悟。
④师:这是多么和谐的美啊!(师板书:和谐美)
C“相互礼让”句子
①指名读句子。
②师: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
(谦让美)
③女生读句子。
D“敬老美”句子
①指名读句子。
②师:是啊,老人的眼中涌满泪花,心中泛起阵阵涟漪,然后,可爱而纯朴的乡民们啊,并不止于此。
假如遇上怀抱小孩的大嫂,()
假如遇上身体孱弱的病人,()
假如()。
抽生自由发言,补充。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生说,师相机板书:(助人美)
③师:是啊,这一切本该发生在亲人身上的事,却被乡民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你对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想说点什么呢?
抽生发言,谈对“理所当然”的理解:
a词义:认为应当这样,这么做是很正常的事。
b引申;可以看出乡民们对助人为乐已日常化了,并不以为奇。
(三)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齐读。
师: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四)师:乡亲们是多么相亲相爱啊,你一定从文中还感悟到了他们许许多多的美吧,你能上台把它抒发出来吗?
(生上台自由写﹍﹍﹍美)
四、巩固延伸
1、是啊,孩子们边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中发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2.你打算如何创造美呢?抽生自由说
五、总结:
美是什么?美是寒夜中点亮的萤萤之火!
美是什么?美是饥饿中赠予的淡饭一盂!
美是什么?美是面对难题时,同学讲解的执着!
美是什么?美是伤痛中父母轻轻的揉搓!
美是什么?美是世界上一切真善的因果!
宛如含苞的花蕊,绽放出红霞朵朵!
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去付诸行动,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人生如此美妙!
六、作业设计:
1、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2、课外寻找美的事例,写一篇有关”美“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
21 搭石
寻找美感悟美
奉献美和谐美
谦让美助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