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种前母猪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配种前的饲养管理】母猪在配种前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发情和排卵,因此应加强配种前的饲养管理,使它能迅速达到正常繁殖体况和性机能,并做到适时配种,力争全配全准,多胎多产。

1、母猪的繁殖潜力:成年母猪每次发情平均能排卵20个左右,但每胎的实际产仔数仅在10头左右。

这主要是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部分卵子不能受精或受精后中途死亡。

2、初配年龄和体重:我国地方品种一般性成熟比较早,初配年龄小,母猪在出生后6~8个月龄,体重达50公斤以上。

国外品种和培育品种的小母猪一般在出生后8~10月龄,体重达110~120公斤比较适宜。

3、母猪空怀期的饲养管理:母猪从仔猪断奶到再次发情配种这段时间,称为空怀期。

加强这个时期母猪的管理,就为多胎、高产打下了基础:①短期优饲:增加排卵数,提高配种准胎率。

除配母猪在配种前10~14天加料,增加能量和蛋白,注意按营养需要供给全价优质饲料。

对断奶比较瘦弱的母猪,可采取“配种优饲法”,即在配种前喂高能高蛋白饲料。

②空怀母猪可分单栏饲养和合群饲养两种方式:单栏饲养空怀母猪是小型猪场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即一猪一栏。

小群饲养是将4~6头同时断奶的猪,放在同一栏内可以自由运动,运动范围较大,促使母猪同期发情配种,便于管理。

③调控母猪同时发情方法:配种前增加运动,遛达母猪,用公猪诱情,合群并圈,改善饲养方法,同期断奶,按摩乳房,注射催情药物催情等。

【发情和配种】母猪配种时间是否适时,是决定母猪能否受胎与产仔数多少的关键,也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最关键的环节。

要做到适时配种,必须正确掌握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和适宜的配种时间。

1、母猪的发情规律:母猪在刚达到性成熟时,发情不太规律,经过3次发情后,就比较有规律了。

①发情周期:母猪一般每18~23天发情一次,平均21天。

地方品种一般为18~19天,杂种为19~20天,国外品种如约克夏为20~23天,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②发情持续期:母猪发情持续期为2~5天,平均2.5天。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作者:何冬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2期 1 后备母猪体型的选择要选择品种好、母性好、产仔多的母猪,最好是2~4胎,断奶体重大,外观正常的母猪;与商品猪混养,淘汰生长慢的母猪;65~75kg时淘汰过肥的母猪;100kg时用公猪试情,淘汰2周内不发情母猪。

2 母猪饲养程序的特点2.1 第一阶段:配种前(断奶~配种),断奶后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率,需要增加饲喂量2.6~3.6kg;配种前(促进排卵)其目的是提高排卵率;能起到预防哺乳期母猪体重下降;减少应激;保持合适的温度;保证充足的光照(300~350勒克斯);增量饲喂怀孕母猪浓缩料使血中FSH、LH、Insulin浓度增加;断奶当天要绝食且不绝水。

2.2 第二阶段:妊娠前期(配种~妊娠30日受精卵存活率极大,此时间段要减量饲喂,喂食量大约在1.9~2.3kg。

(见表1)2.3 第三阶段2.3.1 妊娠前期(着床)目的:受精卵存活率极大化;过多的能量摄取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高,降低子宫内能量的利用率,导致受精卵的存活率下降;母猪过瘦时,一定要要想到维护母猪的体形。

2.3.2 妊娠中期(妊娠30日~75日)整个妊娠期管理的核心是调节母猪体形,注意饲喂量控制在1.9~2.6kg,因受精卵着床,妊娠前期很难做到调节体形,所以妊娠中期(妊娠30日~75日)重点调节母猪体形,根据体形调节饲料,最好使用专用怀孕母猪浓缩料进行喂食,还有要注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趾蹄发育。

2.3.3 妊娠中期(75至95)母猪乳腺发育极大化,饲喂量在1.9~2.5kg。

这阶段饲喂量过多引起母猪过肥,导致乳腺发育不良乳腺细胞数 = 泌乳量,禁止过肥(禁止增加饲喂量)2.3.4 妊娠后期(妊娠95日~110日)胎儿体重极大化,母猪食量会加大,饲喂量控制在2.5~3.5kg,出生体重与存活率密切相关,仔猪体重的2/3生长在妊娠后期(妊娠95日~110日),用高脂肪、高营养的哺乳母猪浓缩饲料增量饲喂,改善乳量与乳质,预防难产。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探讨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探讨

1112023年40卷第12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生产管理PRODUCING AND MANAGEMENT0 引言规模化猪场种猪群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最常见的原因是种猪因疾病死亡,或生产效能下降淘汰。

为了满足种猪场批次化生产要求,养殖设备利用最大化,后备母猪常作为整个种猪群的重要补充,保证了猪场的胎次组成处于合理状态。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其终生产仔成绩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

本文论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以期在临床生产实践中提供参考。

1 后备猪饲养目标整批后备猪的配种率90%以上,参加配种的后备猪在7~8月龄,体重120~130 kg ,背膘在18~20 mm ,配种时第二或三次发情。

满足以上条件,后备猪的第一次产仔数量,可达到一个较理想水平。

2 隔离舍准备后备母猪在进入隔离舍之前,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探讨石爱华(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重庆 405200)作者简介:石爱华,女,高级兽医师,在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确保隔离舍已经处于空栏状态。

饲养员工要及时清理上一批后备母猪残留的饲料、粪污等,并对整个隔离舍高压冲洗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清洗完成以后,检查运行设备正常,及时维修。

目前养殖环境下,饲养员工往往同引入回来的后备种猪一同隔离。

因此,备好隔离期间的人、猪用物资。

3 选种3.1 场内选育从自繁自养猪场培育后备母猪,要权衡父母代生产性能进行筛选,包括产仔率、健仔率、断奶成活率、断奶重、泌乳性、母性等。

后备母猪第一次初选是在断奶时,选择同窝生长速度快,没有明显身体缺陷的仔猪;第二次筛选一般在4~5月龄、50~70 kg 时进行。

选择品种特征明显,体型匀称,背平臀大,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在6对以上,无副乳或瞎乳;后备母猪无传染病,无肢蹄病。

选留好后,后备母猪单独饲养,饲喂专用后备母猪料。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第一篇:《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第三节:种猪生产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课时:10 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

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

”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

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

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 2.营养需要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生猪由于饲养条件有限,多圈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

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

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

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

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

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

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

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

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

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

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母猪人工配种是现代猪场常用的繁殖方式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猪的繁殖效率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母猪人工配种的操作流程,帮助饲养员掌握正确的配种技巧。

一、准备工作1.选取合适的配种时间:一般来说,母猪在发情期间被配种效果最佳,一般为下崽后的第3-4天。

此时母猪对公猪的反应最强烈,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左右。

2.选择合适的公猪:公猪应选取健康、精神状态良好、配种能力强的个体进行配种。

同时,公猪的遗传背景和繁殖性能也要考虑,选择良好的血统和优质的猪种。

二、猪舍准备1.消毒猪舍:为了减少配种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需要提前对猪舍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饲喂合适的饲料:在配种前的几天,可以给母猪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饲料,提高配种的成功率和崽猪的质量。

三、配种操作1.安排好配种顺序:根据母猪的发情顺序,按照到场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配种,确保每头母猪都能及时完成配种。

2.引导母猪进入配种栏:将发情的母猪引导至配种栏中,与公猪相隔适当距离,保证安全。

3.选择适当的配种姿势:母猪摆放姿势应为站立姿势,将后腿固定。

公猪需正确站立、插入配种栏,适当加压实现配种。

4.控制配种时间:配种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配种效果。

5.记录相关信息:在完成一次配种后,及时记录母猪的编号、配种时间和公猪的编号,便于后续的繁殖管理。

四、配种后的管理1.观察母猪的状态:配种后应仔细观察母猪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严格控制饲养和管理:要确保母猪的营养充足、环境舒适,同时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防止疾病和感染的发生。

3.确定妊娠情况:约30天后进行妊娠检查,可通过B超或触诊等方式确定母猪是否妊娠。

4.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根据妊娠情况合理调整母猪的饲养计划和饲料配方,确保母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妊娠。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如上所述,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轻缓、技术熟练,以确保配种的顺利进行。

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后备、配种、妊娠舍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 、引种的重要性:(1)、重视引进种猪的健康水平,要求比本场种猪的健康水平高,不能低于本场种猪的健康水平。

(2)、重视其繁殖能力,如产仔数、泌乳力、母性等(3)、重视种猪的形体。

2、引种的体重范围后备母猪引种体重最好在40-70kg,体型未固定,体型的缺陷会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

体重大于70kg,不利于配种前隔离适应,而且引种的运输途中应急过大,瘫痪、肢蹄病、跛腿、脱肛等现象严重。

3、饲养要求(1)、100kg 以前,要求自由采食,这个阶段是母猪体格发育完善的时期,100kg 至配种,要求限饲料 2.5~3.0kg/d 摆布来控制膘情,防止过肥过瘦,否则影响发情及排卵数等。

(2)、后备母猪70kg 以前,饲喂中猪育成料;70kg 至配种,要求饲喂后备料,最次也要用哺乳料,不要用育肥料或者妊娠料。

因育肥料、妊娠料在营养方面满足不了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繁殖系统的发育。

后备母猪更需要一些特定的营养成份,特殊是氨基酸、钙、磷、生物素、叶酸、生育酚等。

4、进行正确的隔离适应在隔离适应阶段,进行正确的隔离、感染、接种等至关重要,隔离时间最好是8 周,不能少于4 周。

严格的隔离能缓解后备母猪长途的应急,让后备母猪逐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饲养管理模式。

5、后备母猪的催/诱情(1)、杂交后备母猪开始于公猪接触的最佳时间为150~170 日龄。

纯种及晚熟品种开始于公猪接触的最佳时间为170~190 日龄。

(2)、公猪的选择:分泌唾液多、性欲强且稳定的公猪作为催情公猪。

(3)、每天定时把公猪赶入后备母猪栏内刺激 2 次。

(4)、最好能够每天或者定期地使用不同的公猪,更有利于后备母猪诱情。

6、后备母猪达到配种条件的标准(1)、发情期:最好在第3 个发情期配种,不要早于第2 个发情期,不要迟于第4 个发情期。

(2)、背膘:最好在背膘达16~18mm 时配种,不要小于12mm,不要大于22mm (背膘以p2=3.0 3.5 英寸为准)。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资料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猪起源及进化(一)家猪的起源家猪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猪种。

家猪的祖先即是野猪。

(二)猪的驯化1.人类定居生活是驯化野猪的先决条件。

2.禁锢是驯化野猪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4.人工选择。

二、猪生物学特性1.繁殖力高,世代间隔短2.食性广,饲料报酬高3.生长迅速,周转快,积脂力强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5.适应性强,分布广,但耐热性较差6.喜清洁,易调教7.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三、猪行为学特点(一)采食行为1.好拱土、探究2.嗜甜食3.料型的选择(二)排泄行为猪多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排粪尿。

(三)群居行为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

(四)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等活动。

(五)性行为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

(六)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七)活动与睡眠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大部分活动在白昼,夜间有少量活动和采食。

(八)后效行为后效行为也称条件反射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第二章猪经济类型与品种一、猪的经济类型1.依培育程度分:原始品种、培育品种、过渡品种;2.依产地或来源分:国外品种、中国品种;3.依成熟早晚分:早熟型、晚熟型;4.依经济用途分:脂肪型、瘦肉型、兼用型。

1)脂肪型脂肪型的特点是生产脂肪多,体躯短、宽而深,头颈重,体躯丰圆,皮薄毛稀,体质细致,耐粗抗热。

典型代表:广西陆川猪2)瘦肉型瘦肉型猪的特点是产瘦肉多,脂肪少,体躯长,头颈比例小,后躯腿臀发达,背线、腹线基本平直,四肢长而粗壮,生长速度快,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

典型代表:大约克、长白、杜洛克。

3)兼用型各项指标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猪之间。

二、我国地方猪品种类型(一)我国地方猪品种的特点我国具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其共同特点是:繁殖力强,肉质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但也存在着生长速度较慢,屠宰率偏低,膘较厚,瘦肉率偏低等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