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合集下载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心血管内科患者因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和病理生理变化,坠床跌倒风险较高。

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可通过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来实现。

本文从预防性护理的角度探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一、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坠床跌倒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疾病状态、用药情况、行为习惯和环境等。

患者年龄较大、有认知障碍、肢体不适,身体虚弱等因素均增加了坠床跌倒风险。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用药物如抗凝剂等,也会增加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的风险。

患者行为习惯不良也是影响风险的因素,如体位不当、走动时不稳等。

创造恰当的环境可以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如滑膜护理、防滑垫、床栏和便盆等设施。

二、预防性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评估风险、教育患者、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营造安全环境和加强护理等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1. 评估风险。

评估患者的坠床跌倒风险是实施护理措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疾病情况、用药情况、行为习惯、认知功能、体力状况等。

2. 教育患者。

风险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包括让患者了解坠床跌倒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教育患者正确的行为习惯,如起床、走动时的安全方法等。

3.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让其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状态和身体状况。

鼓励患者有意识地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和睡眠等方面的保健,以提高身体素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4. 营造安全环境。

在病房内加一些防滑垫、床边警示标志等设施,使患者感觉更为安全;床栏的使用应该尽可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医护人员应将安全提示挂在患者的床头,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5. 加强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患者提供关爱和安全性的服务,确保患者在病房内的安全。

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预防性护理应用,不仅可以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减少意外事故并节约医疗资源。

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林媛媛【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针对跌倒和坠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比例,并统计两组整天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

结论针对老年心内科患者跌倒及坠床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显著减少跌倒和坠床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the falls and falling out of bed in elderly patients of cardiology. Methods 2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10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falls and falling out of be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mplemented without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 were the proportion of falls and fall-bed incident rate and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incidents of falls and falling out of bed propor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satisfaction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0%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the falls and falling out of bed in elderly patients of cardi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falls and falling out of bed, it can improve care and satisfaction, so it is worthy of atten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护理;心内科;老年;跌倒;坠床【作者】林媛媛【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1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跌倒是指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自身或无意的倒在地上,但不包括受到外力冲击、失去意识和突发癫痫等原因引发的倒地[1]。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中的运用效果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中的运用效果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中的运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防性护理。

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4.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落;运用效果、冠心病归属心脏类疾病的范畴,心绞痛是冠心病的表现形式之一,该病早期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当患者因胸痛、胸闷、胸慌等等各种不适症状去医院就诊时,病情大都已严重恶化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则是临床上常用的医治手段[1]。

冠心病患者在住院之后,由于自身行动不便,如果护理不当会发生坠床跌落的危险。

已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手段对于预防冠心病患者坠床跌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的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冠心病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0例,年龄30~57岁,平均(40.24±3.11)岁;对照组50例,年龄29~62岁,平均(42.12±3.21)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具体说明如下:(1)预防性心理护理。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要多多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不适,一旦有任何异常,立刻让医师过来查看;护理人员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安抚患者,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卧床治疗的注意事项。

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问题日益严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本文通过介绍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危害,阐述了护理干预的定义和作用。

重点分析了护理干预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中的应用以及具体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强调了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护理干预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为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内科、跌倒、坠床、护理干预、预防、价值、危害、定义、作用、具体措施、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患者是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群跌倒及坠床的事件也日益频繁。

跌倒及坠床不仅给老年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

心内科患者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疾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更容易发生跌倒及坠床的情况。

对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及坠床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护理模式。

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跌倒及坠床的风险。

深入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中的应用意义,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而跌倒及坠床危害也日益凸显。

跌倒及坠床不仅会导致老年患者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抑郁,甚至加重原有的疾病。

对于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护理策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摘要】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引入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目的,然后详细解释预防性护理的定义、其在降低患者坠床跌倒中的重要性、预防性护理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坠床跌倒风险,并提出未来展望。

结论中强调了预防性护理的价值,总结了文章内容,强调了降低患者坠床跌倒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预防措施、实施效果、影响因素、价值、未来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预防性护理的概念和作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特点以及坠床跌倒事件对患者的危害。

预防性护理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措施和干预措施,预防患者在接受医疗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由于病情复杂、年龄大、疾病危重等因素,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情况。

开展预防性护理对这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在发生坠床跌倒后,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骨折、脑部损伤等。

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预防性护理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危害,对于后续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

1.2 研究意义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坠床跌倒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导致患者骨折、出血等严重后果,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度和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身心困扰。

有效预防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预防跌倒与坠床护理在我院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跌倒与坠床护理在我院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跌倒与坠床护理在我院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沈晓霞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22)0z2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36例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
素评估。

结果:通过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保证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达到了安全目标。

结论:经过入院评估高危患者、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护理干预,制订出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总页数】1页(P154-154)
【作者】沈晓霞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PDCA理论在预防跌倒及坠床护理中的运用 [J], 杨琳
2.思维导图在儿科预防跌倒/坠床宣教中的应用 [J], 杨梅;吴清翠
3."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J], 田婧;段燕
4.品管圈在提高癫痫住院患儿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知晓率中的应用 [J], 霍光研;战艳;王玉平;李瑞;石丽东;刘瑾;安宁;刘慧蕊
5.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多学科实践活动在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中的应用 [J], 张朋佳;赵思佳;姜金霞;赵刚;陆云霞;陶银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2-01-20T01:46:13.9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潘艳[导读] 通过观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发生的坠床跌倒事件发生率。

潘艳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发生的坠床跌倒事件发生率。

方法: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7月,在这期间共选择了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了观察组(预防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的划分。

比较护理结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0%,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了坠床跌倒事件,对照组有6例发生了风险事件,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凸显,(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模式应在未来的心血管护理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多为慢性疾病,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逐渐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表现为心律衰竭、行动不便等。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预防性护理有助于减少其坠床跌倒的风险,坠床不仅给患者带来创伤,还会发展成骨折,影响患者的康复,造成身心压力。

相关报告显示,如果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则有助于增加病人信心,改善工作品质,加速患者康复。

为此,本文将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了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血管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方式的比较,总结患者追偿跌倒事件的发生率。

下文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结果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7月,在这期间共选择了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了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的划分。

其中,对照组患者为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05±2.06)岁。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事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同时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方面的应用。

了解为什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更容易坠床跌倒是非常重要的。

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走动不稳甚至摔倒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本身也会对患者的步态和姿势造成影响,使其更容易坠床跌倒。

针对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护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有哪些具体应用?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状况、步态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是预防性护理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协助患者站立、行走或进行必要的理疗训练,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等。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与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变化,再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干预,有效降低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

建立多学科联合护理团队也是预防性护理的一大特点。

通过心脏内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的联合配合,全面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实现更全面的预防性护理。

在实际工作中,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多项研究证实,通过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率。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步态和平衡能力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坠床跌倒的风险。

建立多学科联合护理团队可以更全面地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防止坠床跌倒事件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年 7月 C 第 7 卷第 21 期
Jul. C 2019 V ol. 7 No. 21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邸西翠
(商河县沙河镇卫生院,山东济南 251609)
【摘要】目的 探讨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35例。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则联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坠床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预防性护理;坠床跌倒;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1.124.01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
且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使得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比重越来越高。

由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受到视力、用药以及身体各项机能的影响,临床上坠床跌倒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坠床跌倒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病情,甚至发生外伤及骨折,影响护患关系。

鉴于此,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联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35例。

其中,护理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2.45±6.3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3±1.5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7例;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7~90岁,平均年龄(74.39±6.54)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74±2.0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心血管疾病;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②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③沟通与意识障碍;④住院时间<3 d;⑤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护及健康教育等;护理组则联合预防性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坠床跌倒风险评估:通过《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记录单》评估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

②健康教育:于卫生间、病区以及走廊等公共区域设置预防跌倒标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护理及治疗的依从性。

③加强管理:若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则需要立刻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具体如下:评估患者伤情与生命体征、报告值班医师、通知家属、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④指导用药:用药前详细说明药物副作用,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情况,服用降糖药物及降压药物者需卧床休息;服用利尿剂者则需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状况;服用镇静安眠药患者则需保持充足睡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100分满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跌倒发生率 [n(%)]护理满意度(x±s,分)护理组(n=35)1(2.86)92.45±3.36
参照组(n=35)9(25.71)80.33±7.08 x2/t值10.05789.1495
P0.00150.0000
3讨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身体机能下降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因素成为坠床跌倒的高危人群。

预防性护理措施是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优化住院环境等,使其意识到跌倒可能带来的后果,尽可能地降低跌倒发生概率。

同时针对坠床跌倒高危人群提出预防方案,加强用药护理,避免护患坠床跌倒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预防性护理模式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具有较好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出院。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坠床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文婷,罗何婷,刘燕妮.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
坠床跌倒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23-25. [2] 马志瑞.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心内科住院患者坠床和跌倒的效果
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1071-107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