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层目标教学导学稿素材(新人教必修4)1

合集下载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矛盾的定义和分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

矛盾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的表现。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的矛盾实例,让学生感受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实例,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矛盾的普遍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矛盾普遍性的定义和表现。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与区别。

矛盾普遍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普遍性的定义和表现,引导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的矛盾实例,让学生感受矛盾普遍性的存在和作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矛盾普遍性的实例,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矛盾的特殊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矛盾特殊性的定义和表现。

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与区别。

矛盾特殊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特殊性的定义和表现,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的矛盾实例,让学生感受矛盾特殊性的存在和作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矛盾特殊性的实例,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矛盾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相互作用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矛盾相互作用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案学习指导即时感悟【课标要求】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培养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大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求【学习方法指导】1.依据该学案通读教材,梳理知识点;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完成相关题目2.在预习过程中熟记课前预习知识。

方法是指导3.记出自己的疑问。

【课前预习】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即即方法论: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一是二是三是方法论: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基础知识要夯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

反之,。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有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精髓,是哲学基础,是理论依据。

【我的疑问】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自主合作探究】探究一:1、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

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探究探究二:在2010年福州发展的主题词中,“地铁”无疑是最闪亮的一个。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二政治课件(人教版必修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二政治课件(人教版必修4)
如此领导
5、(2019江苏卷)16.图3漫画《忧心忡忡》给我们的启迪与
B 下列选项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6、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 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 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 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精华版: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 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 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 有的。
共性:都是四边形
个性: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平
行 长方形:有一个角为90度的平行 四边形 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共性 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以转化的。
苹 果
水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植 物
生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区别的。我们认 识了普遍性不等于认识了该事物的各个特殊性。 (如,白马非马)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四9.1.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四9.1.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说课稿

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教材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矛盾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又是矛盾论的精髓。

本课紧扣此问题依次说明“是什么”、剖析“怎么样”和探讨“怎么办”,线条清晰、内容丰实、逻辑严密。

由于矛盾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本课内容必然涉及到前面所学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后面所学相关内容作思想理论与方法的铺垫,这就奠定了本课内容在第三单元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教师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需更具宏观视野。

二、学情分析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非常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重从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本框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对第九课的要求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分析,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素养:初步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并据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

能力:通过对相关原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在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基础上,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教材内容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通过分析矛盾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回避矛盾。

并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节课主要讲三个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三、学习目标识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视频《贯中故里,水浒东平》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东平经济发展落后,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东平开始走上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体验东平发展的过程。

进入新课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一,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发展路上的难题东平县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一些原因,东平县发展依然落后,在东平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需严重不足,外需紧缩,生产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落后;人才储备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等等。

高中政治第九课矛盾知识点归纳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九课矛盾知识点归纳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8
1 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 2 矛盾双方( )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2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 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2020/12/18
13
10 “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体现的 哲理是:
A、矛盾双方具有对立性,他们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B、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他们互相依存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
2020/12/18
11
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表现在 A.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C.普遍件是特殊性的总和 D.普通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8 阶级矛盾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是矛盾的特殊性,但对于阶级社会来说,则是矛盾的普遍性。 这说明了
A.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一致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C.普遍件是特殊性的总和 D.普通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发展的观点 C.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020/12/18
15
13 《反分裂国家法》,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台湾当局误导、 裹胁一部分台湾民众假冒“民意”与祖国人民对抗,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也改变不了代表 中国根本利益的主流民意。其哲学依据是( )
高中政治第九课矛盾知识点归纳课 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新人教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新人教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简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关注人类发展命运,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努力;(2)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中,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二、重点、难点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2、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三、教学方法:时政讲演与讨论相结合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主题:关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一)热点聚焦(15分钟):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视点一:在这场被誉为二战以来最重要的全球会议上,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和各国的自身利益合成了一盘棋。

人们共同关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原因是什么?视点二:丹麦的哥本哈根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了,在气候大会的场外,是公众此起彼伏的环保的呼声,而在场内则是不断互相指责的吵闹声。

对气象和环境为什么呼吁和争吵不断?(二)哲学透视(25分钟):第一,视点材料体现的哲理1.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时时有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

(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1)含义: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二者相互联结A、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高二政治导学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导学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2、课堂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重难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自主预习一】阅读教材72-73页完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者关系如何?2.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关系如何?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决定的。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矛盾复杂事物两点论又要看()矛盾要全面既要看()方面一种事物又要看()方面复杂事物——把握()矛盾重点论抓重点每种事物——把握()方面【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在学校工作中,主要有三项工作任务,一是教学,二是后勤供应,三是行政管理。

思考:(1)以上三个方面工作中,哪个方面是主要方面?为什么?(2)学校工作能否只注重教学,忽视其他问题?为什么?探究二:下列作法体现或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要求A、眉毛胡子一把抓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C、十个指头按跳蚤D、一个好汉三个帮E、擒贼先擒王探究三: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等优越性,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又有一定的担心。

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

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

思考:(1)磁悬浮列车该不该投入使用?为什么?(2)磁悬浮列车尽管存在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

这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启示是什么?(3)对于磁悬浮列车存在的风险性,人们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良加以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分层目标教学导学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分层目标:
(1)、识记和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概念,并掌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A)
(2)、初步学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二、重点、难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问题引导,自我探究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


之,。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精髓,是
哲学基础,是理论依据。

四、当堂检测
1、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杂乱无章,毫无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
3、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
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4、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
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

这表明(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
5、背景材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味道不上佳肴,一种颜色构不成绚丽,一种事物形不成丰富。

辨题:万物莫不相异,任何两个事物不可能有共同之处。

(1)“万物莫不相异”的说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道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
各有其特点,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背景材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2)“任何两个事物不可能有共同之处”的说法是错误的,它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3)由此可见,题中观点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