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伟大设计——称职的道德天尊

合集下载

《老子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

《老子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

《老子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李,名耳,留世五千言,名为《老子》。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典籍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今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老子的故事》1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的故事》2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前470 年左右,时值春秋时期。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哲学家中的神仙——被尊为道德天尊的老子

哲学家中的神仙——被尊为道德天尊的老子

哲学家中的神仙——被尊为道德天尊的老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翩然于下。

他是谁?他又为何可以如此呢?但,在此后的几千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乃至于世界都被他至高无上的哲学思想所倾倒。

他,从云中来;来时紫气漫空。

他,从云中去,;去时仙鹤排空。

他就是中国圣人——老子。

传说老子是他的母亲在涡河岸边吃了一颗李子而诞生了他,因此赐姓为李。

并传,老子一生下来就好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头发和胡子都是一片雪白,而更让人难过的是他的母亲一生下老子便驾鹤西去了。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历史中的老子是何方神圣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求学问道吧。

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又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天尊,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地位至高无上。

老子曾经是周朝柱下史,掌管周王朝的图书典籍,对礼研究颇深。

因此,孔子曾几度拜访老子,求问礼的知识。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彻夜长谈之后,带孔丘访大夫苌弘。

但最后一次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已经背道而驰,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平天下。

而老子此时获得大道,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但即便如此,孔子依然对他尊为老师,称其为犹龙也!谈到老子就不得不说说老子故里鹿邑了。

emmm……怪不好意思嘞。

老子,鹿邑的。

(没骂人)老子是谁你不知道?!太上老君知道不?道德天尊知道不?一个钢圈把猴哥撂倒的知道不?啥?说老是吹老子?好!换人!不对不对!换神!陈抟老祖,睡仙,一睡八百年!好吧,这是神话,但陈抟根据冬眠习性并集众家之长,创立了高超的睡功。

并有“锁鼻术”和“蛰龙法”。

这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神仙,既然说到了历史,那就再说一位鹿邑牛人(说多了你们记不住)虞诩,这位可不得了。

那可真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史书云是东汉名将,可俺这老乡还有代表作流传于世嘞。

《荐左雄疏》《上疏谏输义钱》鹿邑环境咋样啊?咋样?!环境那是相当好啊!空气质量地区第一,水多树多,GDP地区第一,你懂得。

惠济河、涡河、黑河、清水河、鹿辛运河、星水闫沟河、护城河、那真是“河南威尼斯”。

凤凰卫视7月6日《文化大观园》文字实录

凤凰卫视7月6日《文化大观园》文字实录

凤凰卫视7月6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道教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追求长生久视,追求率真自然,追求福地洞天,《文化大观园》回顾七年问道之路,《迷恋青春的宗教—返璞篇》正在播出。
任法融:有教主。
王鲁湘:我们道教的教主到底是黄帝还是老子?
任法融:最早的教主现在就算老子。
王鲁湘:不是算黄帝。
任法融:是黄老之道,黄帝孕育,已经是胚胎于黄帝,已经孕育,还没诞生,到老子就诞生了,现在还要说教主就是老子。
解说:面对乱世,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远走高飞,给世人留下的是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和一个远去的背影,之后老子到底去了哪里?无证可考,但可以确认的是在道教文化中,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被奉为教主之后,成为了道教地位最高的三清之首,道德天尊,也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太上老君。
而在《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却被塑造成了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老臣,玉皇都可对他颐指气使,这实在让人不禁为道祖一叹。
张继禹:这就是传说这个老祖天师炼丹的时候在这里取水的炼丹井。
王鲁湘:就是张道陵。
张继禹:张道陵天师,最早,最早的。
王鲁湘:在这个地方挖造了一眼井。
张继禹:对,这个井后人一直把这个井就保存了。
张继禹:他是用正一盟威之道去整合原有的流落民间的这种巫术,整合的方式第一就是用老子的道,用老子的道来做这样一个整合,第二个就是说包括青城山那个故事,说他与六天魔王来进行斗法,其实这个斗法就是有一种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王鲁湘:也是整合。
张继禹:整合的过程就是一部分我是让你来接收,一部分我是要通过我的方式要改变你。
张继禹: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更加强调的一个道德化的过程,就你说的其实道教的形成就是因为它更加强调以道德的思想去统领方仙和鬼神的信仰,就说那个是作为内涵的东西,根本的东西,所以包括从老祖天师开始立教,立教的时候他就说你要达到长生,就要守一,这是一种方法,第二个更重要的是你能使你的精神,心身不很累,所以他说人家给你东西你用不着感谢,拿走你的东西你也不要恨人家,就是你要做到这么一个才达到了合道的这样一个境界。

《老子》四章课件

《老子》四章课件

①形容词,容易 ②动词,改变 ③动词,轻视 ④动词,交换
①复.众人之所过 (2)复 ② ③不 复.行 敢数 出十 一步 言以复.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①动词,弥补,补救 ②动词,回答 ③副词,又 ④动词,重复
3.古今异义 (1)强. 行. 者有志
古义: 强劲奋进。
.
今义: 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
(2)民之从. 事.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 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哲人,而且他的以“无为”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已传播到了这个星球上的各个角落,老子是中国的,更是世 界的。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 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四章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常识
道教始祖——老子
老子,字聃,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生 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曾长期在东周都城洛阳工作,担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学而闻名, 鲁国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问礼。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
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 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

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

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

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本文将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并分析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背景介绍首先,对于不熟悉《老子》的读者来说,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

《老子》,全名为《道德经》,是中国战国时期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所著,共有81章。

它以深刻简洁、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关于自然、道德和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

道德思想1. 道的观念在《老子》中,"道"是核心概念。

它被描述为无形无物却包含万物的根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道"主张非强制性引导而不是命令式的规范行为方式。

2. 德行与自律《老子》强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

个体应当追求简朴、谦逊和节制,并以内在的自律取代外部的权威规范。

3. 和谐与平衡道家思想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争不抢,使个人生活与周围环境相处融洽。

哲学思想1. 法力无边论《老子》中提出了法力无边论,认为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温和而非过度行动。

相信通过保持内心平静和冷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 非抵抗主义《老子》反对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它主张以柔软、耐心和包容的方式去回应外界挑战,从而实现真正的胜利。

3. 虚无主义观点《老子》中还有虚无主义观点,认为事物本质上是空虚且没有永久性。

它教导人们放下欲望,摆脱对物质和名利的执着,寻求真正的精神自由。

意义与影响《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具有深远影响。

它教导人们尊重自然、遵循道德,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中的道德理念,提升自我修养,塑造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发展中,以《老子》为指导原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平衡。

总结起来,《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体现了一种谦逊、顺应自然和自我反省等价值观念,并对于我们每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结语通过本文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在自身修行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关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

关于《老子》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

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

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分析有无相生老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对老子专门的介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的思想,与咱们前面所学的一些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不一样,到底是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老子的这篇文章,来作一些了解。

一、注音。

毂()埏埴()户牖()自矜者不长()赘()枯槁()(答案提示:gǔ、shān、zhí、yǒu、jīn、zhǎng、zhuì、gǎo)二、解词。

2023年洛阳老君山景区导游词

2023年洛阳老君山景区导游词

2023年洛阳老君山景区导游词2023年洛阳老君山景区导游词1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二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书上说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传说太上老君是玄妙玉女贞静自守,受气于天,怀胎八十一年所降生。

据经书载:玉女梦见天开数丈,又真人捧日而出,对日凝想良久,日精渐小,从天坠下,化为流星,如五色珠,飞至口边,玉女吞下后,从左肋下诞生一子,初降即能行九步,且步生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道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动植物众生,位登太极,无上神仙。

”复趺坐李树下,指树说:“以此为吾姓”至六岁,自谓耳大,取名重耳。

人门因其生而白首,而称为老子,又以其耳曼无轮,耳门三漏,化后缢为聃,所以又称老聃。

太上老君手持太极神扇,象征三才定位,万物化生,阴阳分明,阳中又阴,阴中又阳,老子的诞辰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大多数道观中都有供奉。

孙思邈道教里有四大神医,他们分别是:战国初期医药家扁鹊,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唐代医学家孙思邈。

在老君庙里供奉的是在道教里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传说他是京兆华原(现在陕西省耀县)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孙思邈7岁时开始就学,博闻强记,每天都能背诵上千字的__,不到20岁,已成为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又兼通佛学经典的人。

被称“圣童”。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区,先隐居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

后来又到终南山隐居,终身不仕。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徽宗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给后人留下许多医学理论与药方,被后世中医们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他的许多医药方法和理论被广泛流传,如公元625年写成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千金要方》,655年写成的《千金翼方》以及《摄生论》、《太清丹经要决》、《枕中方》等著作。

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

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

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老子的经典《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在陕西写成,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在这里写出了这部凝结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

《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

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

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长孔子20余岁。

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国学油画RSD组合—刘念创作的《老子归来》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河南鹿邑县。

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楚简老子道德经》窦中亮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

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

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伟大设计——称职的道德天尊
作者:张龙元张莉鑫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 ; 要:老子的“无名”指宏观宇宙创生之前,宇宙万物处于“不可见”状态——黑洞类暗物质状态。

“有名”指的是“大爆炸后宇宙万物呈现“可见”状态——太极、元气、弦粒子状态。

《易经》中的“太极”,《道德经》中的“玄”“一”“有名”和现代科学中的“弦粒子”指的都是同一种物质粒子。

老子的“天下”和“自然万物”指的是仅占2%的创生宇宙及其所占有的空间。

并不包括创生宇宙之外的另类物质和空间。

宇宙是循环演化的,没有始,也没有端。

具有圆的性质。

“天下有使,以为天下母”指的是创生宇宙的诞生有始。

始于“大爆炸”产生的“弦粒子”。

弦粒子是创生宇宙之母。

关键词:无名;不可见;有名;可见;弦粒子;循环论
中图分类号:G41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127-02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或字伯阳。

华夏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

大约生活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71-471年)。

据说生于殷商二十二年岁次庚辰二月二十五月卯时。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道教三祖之道祖(姬姓轩辕黄帝为始祖,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尊老子为道德真君、道德天尊。

在世人心目中老子是被“天帝” 委派掌管“人教” 的道德天尊。

与开天辟地元始天尊盘古齐名[道教三清:元始天尊(盘古)、道德天尊(老子)、灵宝天尊〕。

老子在人民心目中的“官衔”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人类)的“教育部长” 。

《道德经》就是老子制定的“教育大纲”。

唐朝皇帝姓李,自称是老子的后裔。

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真元皇帝”。

则天皇后封老子为“太上老君”。

大中洋符六年(1013年)又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天上德皇帝”。

霍金认为:自然万物的“如何”是一种“伟大设计”。

则这个“伟大设计” 的设计者就是老子的“道”。

老子潜心修道,道行高深,道法齐天。

穷毕生精力,凭超凡脱俗的高超智慧,成就了毫无遐遐疵的人类教育的“教学大纲”——《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在古今中外哲学名著中排名榜首。

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早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老子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名人。

老子的《道德经》自古以来的中文译本达数千种之多。

解读、导读、评论专著不计其数。

世界各国的外文译文版本也达到了近百种。

在世界各国相继兴起了“老子热”。

全世界(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学者、哲学家、科学家都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经》并有专著、专论问世。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辯作为他的特性。

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 ,这就是理性。

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的《道德经》像
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滿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苏联的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的” 。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说:“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英国科学史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颗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还说:“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了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

老年时他干脆自称“名誉道家” ,自名“十宿道人” 。

李约瑟一个英国人,一个世界级科学家、科学史家,头顶上的光环已经足够世人炫目了。

但是他还是要以名“道”而自居,以明“道”而自荣。

足可证明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教育的杰作,是人类教育的最合格的“教学大纲”。

足可证明老子是名副其实的人类教育的“教育部长”——称职的道德天尊。

《道德经》与自然科学
一、用天文学导读《道经》
《道德经》内容言简意赅,言之凿凿且奥妙无穷。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在潜心研读,评价圣高。

都一致认为《道德经》是古今中外名著中排行榜首的绝作。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少的批判式看法。

本文从自然科学角度阐述一点自己的观点。

从自然科学角度解读老子的《道德经》,必须首先要弄清楚几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常识、概念。

需要了解一点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1)老子的“天下”和“自然万物”的应用范围是:人类认知的仅占宇宙约2%的创生宇宙(老子所在的时代还尚未发现人类认知的宇宙仅占整个宇宙的2%);(2)道是支配、掌控自然万物“如何”运动、演化的自然规律(法则、定律);(3)道是自然万物由与生俱来的能量(电荷能、光能、热能、引力能)作用而体现出来的。

能量是非物质的,由能量体现出来的道也是非物质的;(4)宇宙是循环演化的,自然万物都是循环演化的,无始无端。

老子的“始”系指创生宇宙(2%)的“诞生”。

二、道的内涵、
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的概念,并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道” 是自然万物奥妙变化的总门径(众妙之门)。

“道” 是支配、掌控“无名创生有名”和“有名创生自然万物”的主宰者。

“道”是自然万物自身存在的自然规律(法则、定律)。

道和物是共存共生的。

有物就有道,无物也无道。

物是道的载体,道是物的精神,是物的灵魂。

有的大师级学者认为老子的“道” 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

认为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

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 是永恒存在的。

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 而产生。

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

“逻各斯” 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

老子的“道” 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确实有些相似之处。

都具有创生自然万物(万事万物)的功能。

但是老子认为“道” 是虚体的,是非物质的。

是无形无状,无影无象,视而不
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人们的意识去感知的一种支配、掌控自然万物创生的自然法则、规律、定律。

而不是创生自然万物的“种子”(以太)——物质粒子。

是与任何“物质粒子” 共存共生的一种“客观存在” 。

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 是创造世界(自然万物)的种子。

是一种“以太”的物体。

是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物质。

这是老子的“道” 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的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之处。

这也是老子的洞察天机的高明之处。

这就是老子所具备的,而其它所有哲学家学们所不具备的,只有自然科学家才具备的,超凡脱俗的睿智和胆识。

因此可以说老子不仅是一位超凡脱俗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道”的研究范畴是自然万物运动、演化的“如何”,并非“为何”。

“为何” 是与生具来的不需研究。

牛顿研究发现了“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真可谓成就卓著。

但是在研究“第一推动力”时却无能为力。

临死前却憾道:也许是上帝推动的吧!其实很简单——与生具来的(动能、电荷能、热能、引力能都是与生俱来的)!谁要是刻意研究“道”的“为何”肯定会重犯牛顿的错误,陷入不可知论的泥坑。

“道” 有两个层次。

相对于“非常道”的是“常道”。

“ 常道” 是用直观层面、形象思维方式来认知、研究的道。

“非常道” 是用超越直观层面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方式来认识、研究的道。

例如太阳系中各星系运动的“如何”是由万有引力定律所掌控的。

万有引力定律(定性)就是“常道” 。

由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的定理及数理关系(数学公式)就是“非常道” 。

领悟“ 常道” 可认知自然万物的“如何” 。

领悟“非常道” 可推演未知世界及未来将怎样发展。

(定理:任意两个物质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的力相互吸引。

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他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公式: ;F==G×M1×M2/R2)
“名可名” ,第一个名,名词的名指道。

第二个名,动词的(可)名指对自然万物进行探索推理(悟)的过程。

用“名” 进行研究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及程序谓之“可名” 。

“可名” 也分两个层次,相对于“非常名”的是“常名” 。

“常名” 是指常规的、直观层面的思维方式。

“非常名” 是指超越常规的、直观层面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方式。

“常名” 可领悟“ 常道” ,“非常名” 可领悟“非常道”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五十二章)。

天地有始,始于无名。

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理解为:宇宙是从“无中生有”而形成的。

有的学者把老子的科科学思想概括为“无——有——自然万物”的公式。

把老子的科学思想变成了唯心主义的神话。

创生宇宙的创生(宇宙的起源)与四、宇宙是循环演化的(不加“色采”的循环论)接下来会给一些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