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共31页文档
犯罪心理学课件

03
犯罪心理类型与特征
不同类型犯罪心理分析
暴力型犯罪心理
以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具有冲动性、攻击性和
残忍性。
财产型犯罪心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 有贪婪性、自私性和侥
幸心理。
性犯罪心理
以满足性欲为目的,具 有变态性、扭曲性和强
迫性。
毒品犯罪心理
以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为目的,具有依赖性 、冒险性和反社会性。
分析犯罪情节
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分析犯罪情节、手段等,辅助法庭对案件的 定罪和量刑。
判断犯罪人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鉴定等手段,判断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况,为法庭判 决提供依据。
矫正阶段:指导改造和再社会化过程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根据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犯罪原因,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促进犯罪人再社会化
02
03
揭示犯罪心理机制
有助于深入了解犯罪行为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预 防和控制犯罪提供科学依 据。
指导刑事司法实践
为司法机关提供心理评估 、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等 方面的支持,促进刑事司 法的公正和效率。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 学,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 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缺乏关 爱等可能导致儿童形成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
教育背景
社会经济地位
贫困、失业、社会不平等等因素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绝望感、愤怒情绪和犯 罪动机。
教育质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可能导致个体缺乏道德观念、法律意 识和社交技能。
犯罪心理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PPT文档共33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1.一个人真正的惊讶表情只会短暂出现,超过一秒钟就会显得假装了。
2.撒谎者通常不会回避对方的眼神,相反他们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们所说的话。
3.当被问到“你去过她家吗?”时,生硬地重复问题是典型的撒谎行为。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时,编造的故事通常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
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述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当人感到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因此手的表面温度会下降。
10.当眉毛微微上扬时,通常是对明知故问的问题的回答。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时,极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
当你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这样可以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是典型的模棱两可表现。
16.双手抱胸、退一步,是肢体抗议的表现,说明他们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地反驳说谎者,他们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提问通常会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
他们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们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们。
第一集:1、如果一个人的吃惊表情持续超过1秒,那么他可能在装,真正的吃惊表情只会短暂出现。
2、眨眼睛可以表现出真情。
3、瞳孔放大可能代表有。
4、男人摸鼻子可能代表想要掩饰。
犯罪心理学

玛丽将这些犯罪人的情况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假定这些犯罪是由一个尚 没被发现的单个人干的。并且找出两个相互之间距离最远的犯罪的位置 。用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作直径,可以画一个包括所有犯罪的圆周。 这时她发现,这个犯罪人就居住在这个圆周里面,可能就在靠近圆周中 心的地方。
圆周假设提出后,得到一些研究的证实。有研究发现,80%的强奸犯样
➢ 我国的发展状况。
2021/4/9
10
犯罪心理实质
犯罪心理成因
主要的 研究内容
不同主体的犯罪 心理分析
不同犯罪类型的 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的 预测和矫治
2021/4/9
1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困难
犯罪心理具有隐蔽性 犯罪人不愿积极配合 难以试验或不可试验性
2021/4/9
12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对于测验结果的解释应当谨慎,切不可过 分夸大其科学性
2021/4/9
17
2021/4/9
18
➢心理分析法
根据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依据个体内 、外各种因素与心理形成之间的关系,通 过外部刺激情境与犯罪行为的表现及结果 ,去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心理发 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2021/4/9
2021/4/9
3
犯罪人
一般违法 者
虞犯
研究对象 涉及的行 为人范围
刑满释放 解除劳教 人员
揭露惩治犯 罪有关的人
员
监管矫治罪 犯的人员
2021/4/9
4
犯罪和犯罪人
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是 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罚处 罚的行为。
犯罪人:因实施了具有违法性、危害性、依 照刑法应受处罚行为并被法院判定为有罪的 人
犯罪心理学

暗示 作用
抑制解 除作用
攻击行为的 启动机制
教导性 启动 妄想性 启动
示范性 启动
情绪唤 起作用
助长 作用
攻击行为的保持机制
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攻击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
自我观察 自我判断 自我反应
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本能论 意识和潜意识 人格结构 人格的发展 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三)人格结构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本我: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结构,是本能和欲 望的储藏库,完全处在潜意识中,受快乐原则支 配 自我:由本我分化而来,其能量也来自本我。它 一部分位于意识,一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遵循 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个体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包括良 心和自我理想,遵循完美原则行事
调查法的种类
个别访谈:研究者事先拟定 结构访谈:依据一定结构 一定的问题,通过与犯罪人 的提纲进行的比较正式的 、犯罪人的亲属或办案人员 访谈。其中对访谈对象的 等进行交谈以搜集有关犯罪 选择、访谈中提出的问题 人的资料 以及访谈记录的方式等都 有统一的要求 有利于挖掘犯罪人较深层 次的思想和心理活动 非结构访谈:则只是有一 个大体的访谈提纲,访谈 费时、费力、费财,所得 者可以围绕访谈主题,根 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分析和 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询 定量分析 问和交谈 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研究者 自身素质的影响
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犯罪心理成因
主要的 研究课题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对策的
心理学问题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 主要理论
条件反射 学说
操作性条件 反射学说
模仿学习 理论
犯罪的行为 主义和学习 理论
犯罪心理学

CREATE TOGETHER
DOCSBiblioteka DOCS SMART CREATE
犯罪心理学: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 机
0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与心理活动关系的学科
• 探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动机和心理演变过程 • 分析不同类型的犯罪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 为司法实践提供心理学支持和建议
• 财产犯罪的心理特点包括: • 贪婪性:对财物有强烈的占有欲,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 狡诈性:善于利用他人和社会规范中的漏洞,实施犯罪行为 • 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寻求心理上 的安慰和满足
• 财产犯罪的预防和矫治需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性犯罪与心理分析
• 性犯罪的心理特点包括: • 性欲望:对性行为有强烈的欲望,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 权力欲:通过性行为来展示自己的权力和控制欲 • 反社会性:对他人和社会规范持有敌意和抗拒心理
05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前沿与动态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包括:
• 犯罪心理预测: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预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 犯罪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减少犯罪的发生 • 犯罪心理康复:通过心理康复措施,帮助犯罪者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动态包括: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
•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如个性、认知、情感等 • 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场所等 • 犯罪者的心理演变过程:如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等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观察法:对犯罪者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犯罪者的心理信息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探讨犯罪心理现象
《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
挑战
犯罪现象日益复杂,犯 罪心理学需不断更新理 论和方法以应对挑战。
机遇
科技进步为犯罪心理学 研究提供新手段,如虚 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
等。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融合,共同推动犯罪心
理学的发展。
社会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 治理、犯罪预防等领域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THANKS.
效果评估指标
包括犯罪行为的减少、心理状态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等。
定期评估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康复期管理与支持
康复期管理计划
制定详细的康复期管理计划,包括日常生活安排、社交活动、职 业规划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犯罪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其重新 融入社会。
暴力型犯罪心理
1 2
暴力型犯罪心理特征
具有攻击性、冲动性、冷酷性和残忍性等特点, 往往因情绪失控或极端思想而实施暴力行为。
暴力型犯罪动机
可能包括报复、满足控制欲、显示力量等,这些 动机驱使犯罪者采取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
3
暴力型犯罪案例分析
如杀人、抢劫、绑架等案件,通过分析犯罪者的 心理特征和动机,揭示暴力型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
05
疗
干预策略与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犯罪者识别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动机访谈技术
激发犯罪者的内在动机,促使其自愿参与治疗和 改变。
家庭治疗
针对犯罪者的家庭环境和关系进行治疗,改善家 庭功能,减少犯罪行为的诱因。
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犯罪心理学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不断向多样化、智能化,犯罪类型也多种多样。
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同时,也将影响着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只有不断从犯罪心理角度研究分析犯罪动机,从发案特点寻求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才能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新路子。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个特点:1、团伙犯罪增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团伙犯罪(如流氓斗殴、结伙偷盗、抢劫等),他们往往模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结伙成帮,结帮成派,共同进行犯罪活动。
2、暴力犯罪突出,并带有偶发性和凶残性。
因为青少年时期认识水平较低,对其行为和后果没有很好的认知能力,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象成年人犯罪有较长的预谋期,而这时期生理机能发展迅速,活动能量高于认知水平,遇到偶然事件想干就干,说打就打,“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像俗话说的那样“黄混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例子:三轮车社凶杀案)。
还有一个小孩13岁,新买了一把三角刀,他把它磨得很快,出门遇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就捅了一刀,被抓到派出所时,他对警察说:“叔叔,放了我吧,我没想杀他,就想试一试刀快不快。
”很令人难以置信,但这是客观事实。
未成年人好多事没有经历过就没有感受。
这是犯罪人的心理上的冷漠感和精神上的无知觉感决定的。
3、犯罪类型多种多样。
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类型也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等传统型犯罪外,一些新型的案件如绑架、勒索、吸毒贩毒、性犯罪、网络犯罪等都有涉足。
二、犯罪心理剖析:1、好奇心理。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的未成年人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
由于好奇心引发的犯罪类型主要有吸毒、色情犯罪,网络犯罪等。
2、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家庭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的“高压政策”不堪忍受,易产生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