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物质推断专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物质推断专题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推断。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物质推断的基本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等,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演示。
2.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物质推断专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运用物质性质的规律进行物质推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性质及用途,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掌握物质推断的基本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等,并能灵活运用。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等,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物质推断的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物质性质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基本概念、性质规律的理解需要巩固。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物质推断的基本方法的应用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道物质推断问题,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学生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内容包括:对物质推断方法的理解,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如何确定某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能熟练完成推断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推断题难点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四、教学环节预设:导入1′-自主学习15′—合作攻关15′--小结8′---巩固5′学习过程导语:从两次适应性训练和平时练习,可以看出每次都有物质推断题,它具有条件隐蔽,变化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这一节课我们复习推断题。

(一)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知识储备以具有颜色特征的物质1、红色固体:2、黑色固体:3、红褐色固体:4、蓝色固体:5、白色固体:6、黄色溶液:7、浅绿色溶液:8、蓝色溶液:9: 银白色(二)反应特有现象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3、与酸放产生(CO2)的是4、与碱产生气体(NH3)的是5、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是6、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是7、白色固体遇水变蓝的是8、能使黑色CuO变成红色(使红色的Fe2O3变成黑色)的气体固体:9、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10、空气中燃烧能生成CO2和H2O的物质:11、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1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13、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物质14、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的物质(三)物质之最1、密度最小的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2、常压下为液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中和反应必有的产物是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其次是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其次为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6、质子数最少的元素7、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8、使用最广泛的金属锋芒初露1.(2010河南)某种矿石中的主要成分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能够做干燥剂。

初中化学推断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推断,掌握一定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或产物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推断。

三、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铁片和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

2.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和稀铜盐溶液,观察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

3.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氯化银溶液,观察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数据
1. 铁片在稀盐酸中的反应产生了气体,并生成了淡绿色的铁(II) 氯化物。

2. 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和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沉淀。

3. 氯化银溶液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铁片是活泼金属、铁(II)氯化物是铁的盐、蓝色的沉淀是碱性氢氧化铁、白色沉淀是氯化银。

七、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根据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和产物性质来推断物质的性质。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专题教案科目:化学年级:初中主题:物质推断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特征。

3. 训练学生观察、实验、推断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2. 熟练运用实验方法推断化学物质。

教学难点:1. 学会如何从实验中获得可靠的结论。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试管架等。

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铁、溴水等。

3. 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入物质推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物质推断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实验特征来推断化学物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推断物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实验作业并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质推断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他们运用物质推断的方法推断化学物质。

3. 实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推断过程,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交流。

4.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新知识点。

第三课时1. 复习: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 新知:介绍更复杂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推断。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更具挑战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4. 实验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推断过程和结论的可靠性。

5.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质推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他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物质推断的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实例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实例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实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化学物质推断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化学物质推断的方法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
化学物质推断的实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简要介绍今天的实验内容。

2.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2)将未知物质A加入试管中。

(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4)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5)根据观察结果,推断未知物质A的性质。

3.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一定要戴好实验眼镜,注意安全。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反应过程的变化。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他们思考如何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

5. 拓展:让学生思考其他化学物质推断的方法,并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观察仔细、操作熟练、推断正确。

2.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化学物质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化学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下一步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物质推断的更多方法和应用。

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案

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案

“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提高推断题解题能力。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归纳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1.归纳与推断题的解答相关的重要化学基础知识。

2.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几次考试、练习,我们推断题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什么原因?接下来我们用2节课的时间来共同来分析、归纳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物质推断题是指依据题中给定的条件,联系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现象以及化学计算等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某种物质的名称或在给定的范围内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的一类试题。

这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即“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复习:一、有关的知识网络二.考点梳理初中化学推断题有多种题型,不管哪种类型,在解题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到“突破口”。

化学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1. 以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为突破口:(1)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HCl、。

(2)常见的有色固体:①黑色固体主要有C、Fe粉、、MnO2、。

②红色光亮固体一般是;红棕色固体一般是。

③有色沉淀:蓝色沉淀是;红褐色沉淀是。

(3)有色溶液:①蓝色溶液:溶液、CuCl2溶液。

②浅绿色溶液:溶液、FeSO4溶液。

③黄色溶液:FeCl3溶液、溶液。

(4)六种白色沉淀有CaCO3、、AgCl、BaSO4、Mg(OH)2、Al(OH)3。

①白色沉淀溶于酸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有CaCO3、。

②白色沉淀溶于酸但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有Mg(OH)2、。

初中化学推断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专题复习教案一、认识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2. 化学反应的类型(1)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3)置换反应:两种元素或离子中的一种与另一种单质或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

(4)双替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相互交换,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放出的热能称为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时,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释放出热能。

三、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 定性分析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判断物质的种类。

2. 定量分析通过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定量参数,求解物质的质量、摩尔数等问题。

四、实验推断化学反应的方法1. 气体的推断通过酸碱反应或者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利用气体的性质进行推断。

2. 溶液的推断通过沉淀反应、颜色反应等实验进行溶液的推断。

五、常见化学反应的推断方法1. 金属离子的推断通过金属离子和NH4Cl、NaOH等试剂进行反应,根据沉淀物的颜色进行推断。

2. 碳酸盐的推断通过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根据气体的性质和试纸变化进行推断。

六、测定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1. 测定物质的化学成分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2. 测定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质量、体积等物理参数的测定,确定物质的物理性质。

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1. 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化学知识,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2. 资源利用通过化学技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以上内容为初中化学推断专题复习教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业有成!。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教学设计博乐市第二中学凌长海前言:推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一种题型,它能很好地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存在畏难、记忆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此课题的教学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对于“物质的推断”解题方法专题复习教学所做的思考与尝试。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巩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根据实验现象或有关物质的性质解推断题的方法;(3)熟记化学推断题常见“题眼”,简单了解推断的常见类型。

2、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推断让学生感悟事物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推断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小组竞赛法; 1、自主学习;2、对比讨论法; 2、合作学习。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编印学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1、要求教学班级学生级按化学学习小组做好预习。

2、完成学案“课前准备”部分,并记忆相关知识。

3、准备好相关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游戏激趣〗以物质王国发生刑事案件后,罪犯的抓捕为本课的导入情景。

学生的游戏规则为:当屏幕上给出一个提示后,学生可不举手直接起立回答,每人只能有一个答案,答完后保持站立,等待第二个提示;第二个提示出现后,如果该生的答案不符合条件则坐下,自己或其它同学说明理由,如果有同学有新的答案可起立回答;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投影]某日,物质王国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王国的刑警迅速展开调查…有目击者称:它是一种黑色固体现场痕迹分析证明:它是一种化合物据知情者透露:它能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审问同案犯得知:它能与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学生答题]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推断的解答思路与之类似,即根据条件做出多种猜想,再逐个分析排除,直至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课型
复习课
四、教学过程:
【板书】一、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
(1)找准“题眼”: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顺藤摸瓜”: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尽量先写在题目上,进而全面解
答。

(3)自我验证:把推出的答案放回原题去进行检验,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二、推断题常见的“题眼”——基础知识梳理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①黑色固体:铁粉、C、______、MnO2、________;②红色固体:_________;③红棕色固体:__________
(2)三种溶液颜色:
①蓝色溶液:CuCl2、________;②浅绿色溶液:________、FeSO4;③黄色溶液:________、Fe2(SO4)3。

(3)火焰颜色:S 在O2中燃烧(________);H2、CO 、CH4在O2中燃烧(________)。

(4)沉淀颜色:
①蓝色沉淀_________ ;②白色沉淀__________。

2.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1)点燃:有________参加的反应。

(2)高温,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高温煅烧CaCO3 分解:________________ ___;②C高温还原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和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O、Fe2O3高温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CO、Fe3O4高温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KClO3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KMnO4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u和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电,写出化学方程式:
电解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Al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催化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KClO3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2O2分解制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反应的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______。

(2)能使黑色CuO 变红( 或红棕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________,固体是________。

(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是_____ ___,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CO2或______ 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 ____。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____ __。

(5)在O2 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__ __。

(6)在O2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物质是__ __。

(7)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 的物质是___ ___,如CH4、C2H5OH 等。

(8)溶于水呈碱性,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______ ______。

4.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 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_。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 ___。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 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 ___。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____ 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 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 _。

(9)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 _______。

(11)全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

5.以物质俗称或特征或用途为突破口
(1)物质的俗称:
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___ ;食盐(主要成分):___ ;
铁锈、赤铁矿(主要成分):___ ;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___ ;
草木灰(主要成分):___ ;纯碱、苏打:___ ;烧碱、火碱、苛性钠:___ ;小苏打:___ ;生石灰:___ ;熟石灰:___ ;干冰:______ 。

(2)物质的特征或用途:
被磁铁吸引、双吸剂(可吸收氧气和水):_________ ;助燃剂:___ ;
灭火剂、温室气体:___ ___ ;有毒性的非金属氧化物:___ ;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_________ ;除铁锈:______ ___ ;
发酵粉:______ ;盐类,但溶液显碱性:______ 。

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固体;液体。

6.熟记六种物质
(1)酸的代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的代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的代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
酸碱指示剂
三、推断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1、叙述型推断题
【解题指引】叙述型推断题,就是题中的实验内容和现象通过文字描述出来,解这类推断题一定要找准实验现象中的关键性字眼,如是否生成沉淀,是否溶解于酸,溶液是否有色等。

15.(10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 + B →C + D。

(1)若A是硫酸,B是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2)若A、C均是含同种元素的非金属氧化物,且A有毒性,D能被磁铁吸引。

①C的化学式是,其固体俗称;
②D的合金可用于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它的性。

(3)若A、C是都是金属单质,B、D都是盐,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等,该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A (选填“<”或“>”)C。

2、框图型推断题
【解题指引】框图型推断题是将所要推断的物质,通过一定的符号、文字加方框形成前后连贯的一种推断题。

一般一定有规律,关键找出突破口。

突破口往往是从特征反应或典型现象、重要物质等找到,可用顺推法、逆推法、中间一点突破法,或综合运用以上方法。

这是中考历年考查最多的一种形式,也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

主要考查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联系。

(2014年泉州中考)15.(10分)下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
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写卡片中的化学式)。

(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选填“酸”、“碱”或“盐”)。

(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四、综合应用
1、复习指南P78-15题
15.(10分)下图实线“——”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填物质名称)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CuSO4属于(选填“酸”“碱”或“盐”);反应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小明同学认为加入铜粉可实现图中虚线所示的物质转化,小华同学予以否认,理由是。

若要实现图中虚线所示的物质转化需要另一种反应物的化学为。

2.复习指南P83-15题
(11分)如右图所示,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相连的物质在溶液体系中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A的水溶液呈蓝色;含B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是一种比B活泼的金属;D是酸,其浓溶液可做干燥剂;E、F都是碱,G是氧化物,G和F的水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请回答:
(1)C可能是,D的化学式是。

(2)F的俗名是,
G的用途(写一种)。

(3)将一小块B放入A的水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
象是。

(4)D与E反应的类型是反应。

(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5)请任写上述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
一、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
(1)找准“题眼” (2)“顺藤摸瓜”(3)自我验证
二、推断题常见的“题眼”——基础知识梳理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