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六 古代货币的演变 新人教版 精品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六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第48讲中国历史上:货币的演进历程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六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第48讲中国历史上:货币的演进历程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材料 下图是某位老师授课时的板书内容:
依据如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板书内容的主题并表述成文。(要求:表述 成文,叙述完整;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主题: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唐朝两税法为 标志,征税时间分夏秋两次征收,征税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两税法征 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过渡,清代的摊丁入亩更 是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 渐减弱。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把人头税和徭役以及其他杂征统一以 银两的形式进行征收,反映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地租逐渐向 货币地租转变,税种也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1)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 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2)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 化建设。 (3)1987年,颁布《_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海__关__法__》,重新修订发布 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注:田赋指征收土地税;关税指对进出口商品贸易征税;厘金指1853年始
征的商业税。——摘编自《清代财政收入结构、政策的变动》
(1)提取清朝财政收入变化的信息。
答案 田赋绝对额(数额)上升不大,但相对额(比重)下降巨大;关税、厘 金商业贸易绝对额(数额)、相对额(比重)增加显著;盐税及杂税项收入绝 对额(数额)增加、相对额(比重)下降;财政收入总额增加显著。
2.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变
时期
表现
晚清
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六 古代货币的演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六 古代货币的演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经济文明史专题六古代货币的演变新人教版●复习提示1、掌握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情况及发展规律。

2、分析货币演变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3、联系中国近现代外国列强及中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及金融政策。

4、链接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

●知识梳理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2、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3、两汉: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

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4、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

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5、隋: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6、唐: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

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7、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8、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升华认识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圆形方孔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6讲 课题15 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6讲 课题15 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

课题15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链接·选择性必修1·P86-87]一、货币的演进历程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时间表现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1)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2)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1)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1)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2)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2·P38-39]2.世界古代货币的发展(1)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2)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货币诞生的意义(1)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2)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知识拓展交子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二、信贷1.世界地区时间概况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借贷有利息规定,也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较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2.中国(1)先秦:《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纵向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2018·济南一模)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

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C[题干论述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晋文公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还需要把周襄王召去,说明晋文公并不能直接控制诸侯,故B项错误;晋文公成为霸主之后,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说明周襄王还是有一定的权威的,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二、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朝时期: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时期: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理论。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针对训练]2.(2018·北京延庆一模)刘邦认为,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子弟为王是失策,致有“孤立之败”。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商业发展1.先秦(1)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4.宋元(1)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5.宋代(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3)“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1)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2)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2)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2)《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3)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复习主题6货币与赋税制度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复习主题6货币与赋税制度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选必1复习主题6:货币与赋税制度(第五单元)姓名:班级:【知识梳理】一、货币演变(一)中国货币的使用1.古代货币的演进2.近现代货币的演进(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趋势:使文书重量这种金属重量单位向通宝、元宝这种货币符号演变,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补充2: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原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铁钱笨重不便流通;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四川地区特殊的贸易和货币环境;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补充3: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原因:铜钱铸造困难,纸币易贬值;白银价值高、便于贮存交易,得到民间广泛认可;明代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大;政府税制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补充4: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补充5: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原因、影响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各国黄金储备锐减;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一战后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影响: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关税壁垒、汇兑不稳);对英国:英镑地位下降。

补充6: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何建立?其实质?有何意义?瓦解原因?(1)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大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须建立有效机制,重构秩序;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主观原因: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意义:积极: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

局限: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4)瓦解原因:①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缺陷;②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越战、石油危机、滞胀危机);③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④单一的货币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多元化趋势,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五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五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经济文明史专题五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复习提示1、掌握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概况及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2、掌握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影响。

3、分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发展缓慢的原因。

4、比较中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5、链接中国农村城镇化和世界城市化浪潮。

●知识梳理1、战国时期:封建城市兴起,商业兴盛,但此时城市基本上是依附于政治中心的,商业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

2、西汉前期: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

3、隋唐时期:封建国家长期统一,政治安定,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

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唐都长安的城市建设表现出极高的水平。

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4、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

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

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5、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进玉米和甘薯,清代广泛推广;6、清朝前期:商业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大批城市产生。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认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4货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4货币

考点34货币一、选择题1.汉武帝初,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形状为圆形龙纹币、方形马纹币、椭圆形龟纹币,分别等值于在市面上流通的三千、五百、三百铜钱,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

朝廷这种做法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使中央垄断了铸币权D.保障了商品市场稳定“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可知中央用不等值的金属货币换取等值的货币,属于中央对财富的掠夺,故选A项;“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无法体现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反映了地方也有铸币权,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排除。

2.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

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

这一变化说明()A.交通迅速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金融元素”到“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变化反映的是信用体系的变化,且由题干材料“商业发达城市”“交子”“会子”等,可知是在商业领域,因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故选C项;“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交通迅速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并未完成,排除B项;唐宋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排除D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代货币的演变
●复习提示
1、掌握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情况及发展规律。

2、分析货币演变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3、联系中国近现代外国列强及中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及金融政策。

4、链接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

●知识梳理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2、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3、两汉: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

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4、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

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5、隋: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6、唐: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

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7、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8、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升华认识
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圆形方孔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末出现机制货币,货币的铸造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流通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