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式演进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六、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特点古钱币发展特点:1.夏代是有货币的。
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等,说明夏朝先民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了。
2.商代时,使用的货币是贝类。
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3.周代时,出现了铲形钱币,是最早的金属硬币。
但是周代钱币是圆币多,铲币少。
钱币上的字体有大篆体、小篆体。
周景王时,开始铸造大型钱币和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
4.春秋战国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有布币(铲币)、刀币、圜钱(环钱)和蚁鼻钱(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四种。
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比较混乱。
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照布币形状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战国的环形钱币,有圆孔,便于清点和携带,被普遍采用。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
秦代结束了货币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代把民间的铜收集起来改造成重钱,但文字改成了“半两”,俗称为秦半两。
而且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货币,秦代统一货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代规定:全国的钱币都由朝廷统一集中地铸造,民间不允许私铸。
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不仅铸造了半两钱还铸造了少量的秦权钱。
6.西汉成立后,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制度。
五铢钱在两汉直到唐高祖时才罢废,期间盛行了700余年。
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7.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造五铢钱,与东汉时期的五铢比较相似。
8.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
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
东晋,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的五铢钱称为“沈郎五铢”。
从中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对货币的管理是放松的状态。
9.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币制管理十分混乱。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
称为“当两五铢钱”。
南朝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
南朝梁国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南朝陈国铸币不是很多,仅有陈五铢和太货六铢两种货币形式。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
一、货币的起源与初期
1. 原始货币:原始社会采用一定物品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换,如贝壳、
兽牙、兽皮等。
2. 货币符号:商代开始出现青铜器上的“贝”、“印”等符号作为货币代替实物货币。
3. 刀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铁刀作为货币的现象,此类货币
被称为刀币。
4. 钱币:秦朝时期,开始使用以铜为材料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刀钱”或“布币”。
汉朝时期继续使用“刀钱”,还将“布币”改进为“五铢钱”。
二、货币的发展与壮大
1. 钱币大量发行:唐朝时期,铸造钱币的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钱
币数量大幅度增加,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
2. 钞票的兴起:十七世纪明朝时期,出现了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币,这
是人类货币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 钞局体制的建立:清朝时期,钞局体制得到了完善和规范,各地方
的钞局都收归财政部管理。
三、货币的走向现代化
1. 加入国际金融体系:1912年,中国加入了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
2. 新式货币的铸造: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铸造新式银元、贯、角、分等货币。
3. 国民党时期货币统一:1948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货币统一
政策,统一发行新的国民党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
进行货币改革,建立了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货币体系。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是,货币从最初的原始货币到青
铜器上的货币符号,再到以铁刀、铜钱、纸币等多种形式存在,货币
的数量和流通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最终建立起现代化的货
币体系。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的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的特点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换和储藏财富。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十分漫长,从最早的贝壳、布帛、铜钱,到后来的纸币、金银币等,中间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一、货币的起源和初期演进中国最早的货币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货币主要是贝壳、布帛等物品。
贝壳是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因为它在当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可以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
布帛则是另一种常见的货币形式,因为它在当时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只有上层社会才能够拥有。
这些早期的货币形式虽然存在,但其局限性也很大,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换需求。
二、铜钱的盛行和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铜钱这种货币形式。
铜钱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它的盛行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铜钱的发行使得交换更加便捷,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铜钱的发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铸造质量不稳定、数量过多等。
因此,历代政府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比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元宝”等,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铜钱存在的问题。
三、纸币的出现和普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纸币这种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并得到普及。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称为“交子”,它是由商人私自发行的,但是因为其便利性和广泛流通,逐渐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宋代时期,官方开始发行纸币,这标志着纸币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通货膨胀、假币泛滥等。
因此,历代政府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比如明代的“宝钞”和清代的“宝泉钞”等,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纸币存在的问题。
四、金银币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金银币这种货币形式也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
金银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更加稳定,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金银币的发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量有限、流通范围狭窄等。
货币形式演进观后感

货币形式演进观后感
货币形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和交流方式的变迁。
观看了有关货币形式演进的内容后,我深刻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和不断演进的必然性。
首先,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易活动。
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货币的出现,我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得生活所需,无论是食物、衣物还是住房,都可以通过货币来购买和交换。
这种交换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货币的不断演进也反映出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从最初的贝壳、金属货币,到纸币、电子货币的出现,每一种货币形式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这也说明了货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地适应人们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货币形式的演进还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纸币到电子支付的普及,无论在线购物、移动支付还是虚拟货币,都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易方式。
这种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跨境交易的发展。
总的来说,观看了货币形式演进的内容,我对货币的重要性和不断演进的必然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货币不仅是人们交换和存储财富的工具,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我深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货币形式将继续演进,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支持。
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1.天然贝币: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然海贝已经被用作货币,如商代的琥珀
金币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无文铜贝。
2.夏代至秦朝:中国的货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朝。
夏商时
期主要使用实物货币,即天然贝。
西周晚期除了贝币外,还流通了一些无固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3.先秦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推动了金属铸币的使用,货币形态多样化,
如空首布、铲布(农具铲的演变)、蚁鼻钱(铜贝的高级形式)、刀币等。
这一时期,货币体系因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4.秦朝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以秦半两为主,但由于政策问题
导致货币减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汉朝初期,刘邦为了筹集军需自行铸钱,并在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了五铢钱作为官方货币。
5.货币文化的演进:随后的朝代,如唐朝、明朝、清朝等,都在货币文化和铸造技术上进
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唐朝的开通元宝、宋朝的交子、元朝的纸钞等,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性货币。
6.货币体系的完善:中国古代货币体系非常完善,包括多种形态和用途的货币,如布币、
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圆钱等。
这些货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融学简答修改

第二章1、货币的形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1、(1)货币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
商品的数量和种类总在不断增加,导致货币的价值总是赶不上商品总价值的需要。
从而导致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实际的需求。
(2)货币形式经历的演进过程大体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2、阐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2)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4、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4、(1)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M=流通中现金M 1=M+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 2= 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M 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第三章1.何为信誉的基础要素,如何理解其在信用活动中的基础作用1.信用的基础要素:品德、能力和资本。
品德能体现货反映借款人过去旅行偿债承诺的记录及个人声誉的所有信息和有关资料。
能力主要是借款人通过对所借资金的有效使用,善加管理,获取利益,一边能按时偿付本息的能力。
资本是指债务人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
1、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1、(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
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
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详细解释说明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是一个广泛而有趣的研究领域,它呈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发展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货币媒介形式的变迁,更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然而,由于物物交换所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最初,贝壳、石器、布匹等具有价值和易于携带的物品被作为交换媒介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金属的使用逐渐成为了交换媒介的主要形式。
从最早使用的贝壳货币到后来的铜、银、金等金属货币,中国古代货币的形态逐渐演变。
铸币技术的进步和交易活动的频繁发生,推动了古代货币的发展与多样化。
例如,战国时期的铜铁钱、秦朝的铜贝、隋唐时期的银元宝等,都是古代货币形态丰富多样的代表。
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革,也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紧密相关。
例如,随着玉石的珍视,玉币逐渐成为了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钱币上的铭文和图案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文化特色。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赋予了古代货币一种独特的艺术价值。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是一个持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
它不仅是经济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的见证。
通过研究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对现代货币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性和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引出了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趋势的需求。
接下来,文章结构部分会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思维导向。
最后,在目的部分,明确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并总结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从中寻求对现代货币发展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参观银行博物馆。
学习者可在参观后网上提交一份不限字数的观感,要求与货币理论的某个方面结合即可。
Ps:家里的孩子看到我在浏览网上银行博物馆,便问,在看什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于是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小朋友说出我对货币演进的粗浅、片面的理解。
货币形式演进
打猎的:我是个打猎的,每天穿梭在丛林里,耐心地寻找着猎物,今天运气好,打到了一头大猪。
可以吃好几天了。
是不是可以用肉跟庄稼汉换点谷子吃,他还有谷子吗?他会想跟我换吗?还是跟果果妹换水果吃,她还有水果吗?她会想跟我换吗?
庄稼汉:我是个庄稼汉,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忙着,还好今年年景好是个丰收年,谷子比往年多得多。
是不是可以用谷子跟打猎的换点肉吃,他还有肉吗?他会想跟我换吗?果果妹:我是果果妹,擅长上窜下跳,森林里的水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果好好吃,天天吃也不腻!
后来找打猎的跟庄稼汉交换了食物。
1货币的起源
首先,人们基于生活的需要,以物易物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只不过要交换就得满足两者都有着彼此想获得的物品,且愿意交换的条件。
过了一段时间
打猎的:好想吃水果,我有肉,找果果妹换水果去。
庄稼汉:想吃肉,我有谷子,找打猎的换肉去。
果果妹:天天吃水果也腻啊!要找点别的东西吃了。
我有水果,找庄稼汉换谷子去。
打猎的:果果妹不想吃肉不跟我换,咋办啊?
庄稼汉:打猎的不想吃谷子了,不跟我换,这咋办啊?
果果妹:庄稼汉不想吃水果不跟我换,这咋办啊?
2.物物交交换的困难
只有一方愿意交换,交易就不能完成。
有一天他们三人聚在了一起
庄稼汉:我们都换不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要想个办法啊!
果果妹:是啊!我都晕水果了!
打猎的:我有个想法,你们看行不行,我们上次不是找到的那些漂亮的贝壳吗,我们不是都觉得很珍贵,我们把它拿出来当食物的代替品,像我想换水果,而果果妹不想跟我换肉,我可以先用贝壳跟果果妹换水果。
果果妹可以用贝壳跟庄稼汉换谷子。
然后庄稼汉用贝壳跟我换肉。
果果妹:这个主意好,我赞成!
庄稼汉:我也赞成!我们就用贝壳当作“货币”吧!
3.实物货币
人们以自然界存在的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充当货币,但这个物品要罕见或相对珍贵而被人们广泛接受,且容易转让。
后来随着人们的足迹向外扩张,他们来到了海边,才发现贝壳并不是珍贵的物品,他们也发现了黄金、白银,并了解到黄金白银的稀缺性珍贵性,于是他们用黄金做为了货币。
4.金属货币
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合充当货币。
再后来他们手上的黄金不够用了,便尝试用没有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
5.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