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爱莲说 陋室铭 复习课课件

爱莲说 陋室铭 复习课课件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课件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课件

写作特点:
一、托物言志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内外的情景的描写, 论证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操和高洁傲岸的道德品质。 《爱莲说》通过对莲可贵品质的赞美,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 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 二、运用了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 《陋室铭》运用了类比、对偶、反问等手法。 《爱莲说》则由始至终以“菊之爱”正面衬托 “莲之爱”;以“牡丹之爱”反面衬托“莲之爱”。
香远益清 益 精益求精 受益匪浅 宜乎众矣 宜 因地制宜 权宜之计 事不宜迟
更加 更加 好处
应该、应当 适合 适合 应该、应当
内容梳理:
(一) 引出中心: 正 面 实 写
陋室铭
设喻类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环境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交友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
2.读《爱莲说》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 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 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ຫໍສະໝຸດ 揭示中心 (二) 陋室不陋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傲 岸
反面虚写:
(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 引古贤自况: (三) 总结全文 反问点题: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这两句话是文章的核心 ,表达了作者对于品德的重视,而非 外在的物质条件。
艺术手法
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 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和人生理想。同时,文章语言优美, 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爱莲说》解析
主题思想
《爱莲说》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 和高雅,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品
陋室中的高雅情趣。
借物言志,寓意深远
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刘禹锡 表达出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的生活态度,寓意深远。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陋室与豪宅,刘禹锡 突出了陋室的优点,使主题更 加鲜明。
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整首诗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 朗上口,易于记忆。
《爱莲说》艺术特色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03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观 念、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对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清水,“妖”是指妖艳、艳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 却不显得妖艳。
01
主题思想分析
《陋室铭》主题思想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01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文章展现了居住者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对清高隐逸人格的肯定与赞美
《陋室铭》、《爱莲 说》复习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重点字词解释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特色鉴赏 • 对比阅读分析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课件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课件

背景链接
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 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 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临 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 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 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 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 ,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 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 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 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 去听听贤者的心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刘禹锡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 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反向立意的写法。 4、理解陋室不陋,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情 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 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 士,后迁监察御史。他支持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 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 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 《刘宾客集》。一些诗歌很有进步 思想,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 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西塞山怀古》等,有“诗豪”之称 。
课文翻译
出名,
就 有名
灵验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只 德行美好 长上
映入
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大 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 白丁。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 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 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无3、案古牍今之异劳义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 ②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 ③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 雁,书信) ④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 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 竹子)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ppt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ppt课件
(14)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 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 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宾语前 置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赞美, 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 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 的高尚节操。
我认 为菊,是 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 陶后鲜Xiǎ有n少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应众当 矣。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当然很多了。
托物
言志
的表现手法,借赞美
三、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 唐朝 刘。禹锡
2、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赞美,抒发了
作者身居陋室却的安思贫想乐感道情,表现了 不慕富贵,不与世俗的同高流尚合节污操。
3、全文可分为 三 层,
第一层段意: 陋室不陋 ,因为自己。品德高尚 第二层段意: 描 揭写示居自室己“环德境馨、”来的往内客。涵人。、日常生活, 第三层段意: 运用类比 ,表现自己。的情趣 4、作者以 山、水喻“室” ,以 仙、喻龙“室主”,
二、句子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闻不名在;于水高不, 在有 于神 深仙 ,就 有能 了天 蛟下 龙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显得灵异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觉简陋 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
水陆草木 之花,可爱者 甚蕃。fá晋n多陶渊 明独唐爱代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张PPT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张PPT课件

完成相关练习题
总结词:拓展应用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完成与《陋室铭》和《爱莲说》相关的练习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回答问题等,以检验对课文的 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与分享
总结词:交流互动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心得体 会,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06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本节课的收获
掌握了《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基 本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会了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 语言特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理解能 力。
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加强对个别词语和句子的解 释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
03 爱莲说复习
CHAPTER
文章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爱莲说创作于明朝,当时 社会风气浮华,人们追求 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主 张“无极而太极”,强调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周敦颐因不满当时社会风 气,创作《爱莲说》以表 达自己崇尚清廉、不慕名 利的志向。
重点字词解释
01

荷花的古称,也称为莲花。
02

茂盛。
03
04

洗涤,这里指莲叶上的露水如 洗涤过一般清新。

艳丽,这里指莲花的美丽。
文章主旨解析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美丽 和清廉,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品德的追求和崇尚。
艺术手法
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 和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志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亵玩( xiâ ) xiǎn 鲜有闻( )
噫(


颐( yí )
yì 隐逸( )
爱莲说
助词,的 值得
多 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而,连词, 我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很 助词,放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表转折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淤泥( yū ) 蔓( wàn ) 濯( zhuó )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沾染(污秽)

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更加 竖立 连词, 表转折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 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多 应当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蔓延到
映入
指佛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受到扰 乱
使„„劳累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短文两篇复习课(共15张PPT)

短文两篇复习课(共15张PPT)

❖ B. 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 C. 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绿潭
第13页,共15页。
请用你本节课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红色字。 鲜为人知 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2、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A、她虽然在娱乐场工作,但出淤泥而不染,极为自爱。 B、这篇作文,写得简洁流畅,不蔓不枝,中心突出,堪称范文。
短文两篇(复习)
《陋室铭》《爱莲说》
第1页,共15页。
❖复习目标:
❖ 1、能够正确地背诵和默写课文。 ❖ 2、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学会迁移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 (判断句式;虚词“之”) ❖ 3、学习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第2页,共15页。
自学指导(5分钟)
❖ 1、快速背诵一遍课文。(1分钟) ❖ 2、读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语,同桌口头互提。(3分钟) ❖ 3、回顾笔记,理解本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1分钟)
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3、《爱莲说》还写到了菊和牡丹,是为了
莲的高
洁。
第5页,共15页。
二、默写
1、斯是陋室,

2、无丝竹之乱耳,

3、予谓菊,
;莲,

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居室环境清幽的句子
是: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5、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第6页,共15页。
出淤泥而不染: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真。 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第14页,共15页。
我易人也易,我比别人不大意, 我难人也难,我比别人不畏难。 六月的中考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爱》以“爱”贯穿始终。
填空
1、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爱莲说》以莲喻人赞美(表现)君子洁身自
好、清雅庄重 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和 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 界?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 沉的品质。周敦颐的这句话是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 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 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 环境,依然能保持己身;哪怕风风雨雨,依然纯洁如 初。
文言复习
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3、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四、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刘禹锡 刘禹锡
托物言志:
•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 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山 设喻引题 水
(点明题旨) 陋室

龙 比喻起兴 德馨
环境优美 景 幽雅
安 贫 乐 道
室 铭
陋室不陋
(具体描述)
交友不俗

儒雅

生活情趣 事 高雅 洁
引古贤以自况
(总结全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傲 岸



(托物言志)
菊 敬重 隐逸者
莲 (鲜)
(正衬)
, 牡丹 厌恶 富贵者
花 之 君 子
(众)

(独)
赞美
(反衬)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君子
清高风节(突出)
志向高洁 隐居避世
贪慕荣华 追名逐利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托物
言志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 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中心
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贵 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愿像陶 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 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 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 守和正直的品德。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说 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大
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 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 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的杂文颇相似。
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相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 同 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点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不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爱》则 同 以散句为主; 点 3、线索:《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
之:助词,的。 可爱:值得喜爱 甚蕃:十分多
独:唯独
自:从
予:我
染:沾染
濯:洗
清涟:这里指清水
益:更加
植:竖立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玩弄
焉:语气助词,“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谓:认为
题目含义:
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通过对 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 以表达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 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 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 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能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他要像莲那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 同流合污,不随波浊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 他洁身自好、质朴、庄重、清逸、卓然挺立、纯正无 邪、庄重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被人敬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应该是很多了!
之:结构助词,的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闻:听到
宜乎:当然 。
宜:应当
众:众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 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 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 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