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附答案《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4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3】(1)赞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莲,花之君子者也【小题4】B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最新《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

最新《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

最新《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4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参考答案】1.D2.(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1)赞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莲,花之君子者也4.B【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第一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一、翻译句子(11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陋室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作品B.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C. 《陋室铭》采用了对仗工整的骈文形式D. 《陋室铭》主要描绘了作者在陋室中的奢华生活2.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作品B.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C. 《爱莲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D.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二、填空题1. 《陋室铭》中,“山不在高,______;水不在深,______。

”2.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陋室铭》的主题思想。

2.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品质的赞美。

四、翻译题五、分析题1. 请分析《陋室铭》中作者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

2. 请分析《爱莲说》中作者如何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自己对君子品质的向往。

六、拓展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谈谈你对“安贫乐道”的理解。

2. 请结合《爱莲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品质的认识。

七、对比分析题1. 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在表达作者情操和理想方面有哪些异同。

2. 请分析《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与《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句在表现作者品质方面的共通之处。

八、仿写题1. 请仿照《陋室铭》的结构,写一段关于“书房”的铭文。

2. 请仿照《爱莲说》的风格,写一段赞美“竹子”的文字。

九、名句默写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十、应用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给出一些建议,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安贫乐道”的境界。

2. 请以《爱莲说》中的莲花品质为参照,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保持高洁的品格。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16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写莲花:,。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通外直通情达理政通人和阡陌交通B.斯是陋室如是而已各行其是是非曲直C.香远益清精益求精老当益壮相得益彰D.花之君子何陋之有醉翁之意持之以恒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丝弦竹影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写弹古琴、读佛经,远离嘈杂世俗与公务缠身的生活,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莲洁净雅致的形象,而且高度概括出莲具有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气质与品格。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牡丹艳丽,喻富贵俗人。

作者通过衬托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3.下面材料中的柳公权和杜甫,哪个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哪个属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 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 《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 莲,花之君子者也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濯清涟/而不妖B. 可爱者/甚蕃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同予者/何人4.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孔子云: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春冬之时D. 观之正浓7.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A. 借景抒情B. 借物抒情C. 运用象征D. 动静结合8.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
德馨()淤()泥洗濯()清涟()
隐逸()亵()玩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3分)
(1)(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

(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2)上联:银羊摇尾去下联:下联:(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

(5分)
①妖:②益:③植:
④鲜:⑤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3分)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2、衣冠()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4、徒见金()
2、选出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淤濯涟逸鲜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唐代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
(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2)金猴驾云来
(二)1、(1)多(2)洗涤(3)沾染(污秽)(4)美丽而不端庄
(5)更加(6)立(7)很少(8)应当
2、(1)的(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3)这件事(4)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说明: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

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

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

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

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