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考试卷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古代作家被称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班门弄斧B. 画蛇添足C. 对牛弹琴D. 杯弓蛇影3. 下列哪篇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呐喊》D. 《彷徨》4. 下列哪个作品是古代小说的代表作?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5. 下列哪个节日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 愚人节B. 感恩节C. 圣诞节D. 春节6.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是“知错就改”?A. 知难而进B. 知错能改C. 知足常乐D. 知足不辱7. 下列哪部作品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巴黎圣母院》C. 《九三年》D. 《笑面人》8. 下列哪个作品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哈姆雷特》C. 《奥赛罗》D. 《麦克白》9. 下列哪个作品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A. 《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复活》D.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10.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是“有条不紊”?A. 有条有理B. 有条不紊C. 有条有章D. 有条有节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属于唐诗?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春望》C. 白居易《琵琶行》D. 李清照《如梦令》2. 下列哪些属于宋词?A.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 李清照《如梦令》C. 辛弃疾《破阵子》D. 姜夔《扬州慢》3. 下列哪些属于明清小说?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4. 下列哪些属于外国文学作品?A. 《悲惨世界》B. 《战争与和平》C. 《安娜·卡列尼娜》D. 《罗密欧与朱丽叶》5.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诗的四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024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2. 工具性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能力、()能力、()能力。

4. 语文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5. 阅读是学生的()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6.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

7.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的紧密结合。

8.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资源。

9.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10.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在阅读中了解()、()、()等表达方式。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写简单的()和(),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 以上都是2.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知识与能力目标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训练B. 过程与方法目标侧重于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D. 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3.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B. 甄别和选拔学生C. 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D. 对学生进行排名4. 下列关于阅读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C.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D. 阅读教学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5. 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A. 重视立意,忽略选材B. 注重模仿优秀作文C.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D. 为创新而创新,忽视传统写作规范6.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A. 参与态度B. 探究精神C. 创新意识D. 以上都是7. 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是()A. 自然风光B. 网络资源C. 数学教材D. 社区文化8.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A. 以量化评价为主B. 以定性评价为主C. 单一评价主体D. 只关注学习结果9.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合初中语文课堂()A. 讲授法B. 讨论法C. 题海战术D. 情境教学法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析(三科)

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析(三科)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解析(完整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与评分。

一、单填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敬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答案: A。

2.关于图 I 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 B3.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

”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答案:A。

解析: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4.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答案:D。

5.某中学非法招生获利 80 多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可以对该校采取的措施是( )。

A.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民事责任B.责令其退回所招学生并退还所收费用C.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D.没收其非法所得的财物答案:B。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卷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卷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卷(样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饥”和“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 语法功能不同:“饥”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饿”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饥”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饿”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饥”侧重于内在感受;“饿”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初中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初中数学中,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二次根式的定义?A. √4B. √(-1)C. √9D. √16答案:B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B.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D. 让学生只学习语法答案:D3. 初中物理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D. 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只能保持静止状态答案:B4. 初中化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B. 二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C.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金属钠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A5. 初中生物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B. 植物没有细胞结构C. 病毒是单细胞生物D. 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6. 初中历史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B.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C.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D. 长城是清朝时期建造的答案:C7. 初中地理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年B.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C. 地球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D.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只有热带和寒带答案:B8. 初中政治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法律是道德的替代品D.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唯一手段答案:B9. 初中信息技术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生物病毒B.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的一部分C. 网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D. 计算机不能进行图形处理答案:C10. 初中美术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 素描是使用颜色的绘画形式C. 油画是使用水彩的绘画形式D. 速写是一种快速的绘画技巧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卷

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

B.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提高,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从不放松。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她的勤奋和努力。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B. 今天的天气真冷,就像冬天一样。

C. 他的笑声像春天的泉水一样清脆。

D.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轻松,就像在散步一样。

4.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 精神抖擞B. 画龙点睛C. 井井有条D. 滔滔不绝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花儿盛开。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B. 月亮像一个银盘挂在夜空中。

C. 老师的话语像春风一样温暖我们的心。

D. 雪花像鹅毛一样纷纷扬扬。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B. 学习对于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C. 老师问:“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D. 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得像一座宝库。

B. 他的歌声高亢得能震破云霄。

C. 这个湖的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石。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一)1.【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作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袍穿在外面,以示不(江南博哥)忘刘备旧恩(《三国演义》)B. 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扇骨子跌断了,遭到宝玉抢白,可是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

晚上宝玉叫晴雯去拿果子,晴雯很不情愿地照办了。

宝玉又说如果你想出气,将扇子撕了也无妨。

她接过宝玉递过的扇子便撕起来(《红楼梦》)C. 拉斯蒂涅张罗着高老头的丧事,两个女儿、女婿只派了两驾空车跟在灵柩后面。

棺木是由一个大学生向医院廉价买来的,送葬费由拉斯蒂涅卖掉金表支付的。

拉斯蒂涅目睹这一幕幕悲剧,随着高老头的埋葬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他决心向社会挑战(《高老头》)D. 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巴黎圣母院》)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晴雯很不情愿地照办了”错,晴雯并未答应为宝玉去拿果子。

2.【单项选择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慷慨细腻美不胜收炯乎不同B. 嘹亮孕育尽态极妍各得其所C. 拮据斑斓一泄千里锐不可当D. 祈祷推祟物竞天择随机应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中“炯乎不同”应为“迥乎不同”;C项中“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D项中“推祟”应为“推崇”。

3.【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四书”:《论语》《周易》《大学》《中庸》B. “乐府三绝”:《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C.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D.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4.【单项选择题】以下对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2024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积累言语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3.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4.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5.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6.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7.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8.综合性学习应贴近,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

9.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两大类。

1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12.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3.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14.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

15.语文课程应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6.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7.语文课程应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18.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19.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
试卷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卷(样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
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
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
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饥”和“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 语法功能不同:“饥”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饿”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饥”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饿”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饥”侧重于内在感受;“饿”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着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8.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

(6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

(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易卜生是挪威着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

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

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

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

”我国着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吴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

(8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

(10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着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17.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

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

(6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

当年杭州二中的着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

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

由于
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

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

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

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

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

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

这一项最有价值。

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

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4分)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

(8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
堂课设计一份板书。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