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doc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我们的父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德国电视剧,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五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命运的无常。
这部剧没有过多的英雄主义渲染,也没有刻意的美化或丑化,只是真实而又冷静地讲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经历和选择,让我在观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剧中的五个年轻人,他们原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生活。
哥哥威廉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为祖国争光;弟弟弗里德海姆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对战争充满了怀疑和厌恶;夏洛特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格雷塔梦想成为一名歌星;维克多是一名犹太人,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然而,战争的浪潮无情地将他们卷入其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战争的残酷是这部剧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战场上,子弹横飞,尸横遍野,生命在瞬间消逝。
士兵们在泥泞中挣扎,在寒冷中挨饿,在恐惧中战斗。
每一次冲锋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
这种残酷不仅体现在肉体上的伤痛,更体现在心灵上的创伤。
威廉从一个坚定的战士逐渐变得麻木和迷茫,弗里德海姆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冷酷的杀人机器。
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性的温暖。
人性的复杂在剧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的环境让人们面临着极端的选择,有人选择坚守善良和正义,有人则选择了堕落和背叛。
夏洛特在医院中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和伤痛,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尽力拯救每一个生命。
而格雷塔为了自己的明星梦,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与纳粹军官勾结。
这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人感叹在极端环境下,人的选择是多么的艰难和无奈。
命运的无常更是让我感到唏嘘不已。
五个年轻人原本充满希望的未来被战争彻底粉碎。
维克多在逃亡中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弗里德海姆最终在战争的尾声选择了自我牺牲;格雷塔因为与纳粹的关系而被送上了断头台。
他们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无法挣脱。
这种对命运的无力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痛苦,更是对未来的绝望和毁灭。
德国人的性格

严肃认真,不尚浮夸
•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 言笑,显得呆板、沉重。相处久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 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如果你在街上 向 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 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 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 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 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 际圈中,德国人也会无拘无束地与朋友聚会,他们可以丢 开自己经理、官员的身份,用小名称呼朋友,与朋友坦率 地谈论生活中的烦恼。
德国人-性格特点
严谨而热烈(甚至狂热)
踏实.认真.勤奋
讲整洁和清洁
遵纪守法 守时
呆板
宽容有大爱
一位德国教授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 1,表达个人观点
• 2,守时
• 3,人际关系
• 4,表达愤怒的方式
• 5,排队
• 自我
• 星期日街景 我深有体会
• 聚会
• 餐厅里
• 胃痛时的饮品
• 旅游时
仔细
• 德国人办事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 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 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 分 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 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 冷峻。他们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 不尚浮夸。居家住室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各种生活用品 ,如门、锁、开关、衣架、玻璃、灯罩等都牢固结实,注 重实用,宁肯失之笨重,决不虚有其表。 对一座建筑、 一件家具、一套设备都讲究百年大计,讲究内在质量,就 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实实在在、远离浮华。
德意志论文

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点院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U201114890姓名:上官赢摘要:提起德国,世人往往思绪多端:褒贬毁誉、掺杂各种感情。
的确,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独具一格,有许多他国没有的特色。
最近两个多世纪,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顶尖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比比皆是。
它有不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雄踞世界前列,广泛造福于整个人类;同时,它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动者,给人类造成了旷古未闻的浩劫。
它屡屡大分大合,大起大落,兴风作浪而又为风浪所摧挫。
但它败而不馁,衰而不朽,依旧是当今世界一个超群出众的强国。
举世公认,德国曾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抹杀不掉的痕迹。
当代德国作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欧洲联盟支柱成员和联合国重要成员之一,行为,动态仍然相当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德国人的性格,应该对此有着全方面,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性格形成,文化交汇,宗教改革,割据与集权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发生、发展的。
德意志学者约翰·哥特弗里德·赫德尔说,“历史是置于特定地理中的运动”。
人们只要看一看世界那些文明古国的今昔,看一看各个国家的状况,便知其言不假。
近代德意志民族是以古代日耳曼人的若干支系为基础,融合一些斯拉夫人及其他民族而逐步形成的。
千余年来,德意志人的许多岁月都是在南征北战、左冲右突、内争外斗的急风暴雨中度过的。
公元4至5世纪,北匈奴西迁,强化了日耳曼人的大举南移。
日耳曼人剽悍骁勇,所向披靡,在南欧、西欧、北非建立了一些蛮族王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促进了欧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
八、九世纪,罗马贵族起事,将教皇利奥三世撵出罗马。
教皇向查理求救。
查理率部进入意大利,扶持教皇复位。
利奥三世感恩不尽,给查理戴上皇冠,宣布他是“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
德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的性格特点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姓名王广学号u201111421摘要:俾斯麦曾经说过:“德意志帝国处于中心和无屏障的地理位置,国防线伸向四面八方,反德联盟很容易形成……”“德国倒霉的地理位置使她在战略上永远面临一场噩梦:在欧洲的腹地上打一场争夺中欧的多条战线的战争。
”关键词:服从、勤劳、不安、一丝不苟1文化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性格,德国人也不例外。
在世人的眼中,德国人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其实这就是德国人所标榜的服从性。
德国人是一向崇拜和服从权威的。
这起源于古时条顿人作战养成的习惯。
奥托·冯·俾斯麦就不无得意地称赞普鲁士的这种“美德”——“荣誉、忠诚、顺从、和勇敢贯穿于从军官到年轻新兵的整个队伍”。
可见,从军队到人民 “服从”已成为德国人的主要性格之一,这也是条顿人所特有的性格。
德国人的另一个性格就是不安全感,德国统一前由三百多个小国组成。
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导致外来入侵。
因此统一之前的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德国人,即使是统一后亦不例外。
这种不安全感在希特勒身上得以体现,由此找到了发动二战的借口,即利用“民族主义”发动战争,挑战世界,达到主宰世界的目的。
德国人讲究秩序,沉稳勤劳。
十八世纪初叶,德国在各方面还是非常落后,在文学、国家行政、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各方面都还没有脱离未开化的状态,农业简陋,工业与一切大规模商业都奄无生气,国家缺乏团结一致的力量,与外国发生交涉时处处显得软弱无能,毫无威信。
只有一件东西德国人是保持着的,这就是他们固有的品质沉稳勤劳。
现在德国人依然保持着其讲究秩序沉稳勤劳的品质。
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打扫庭院,起居室整理的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在德国大到空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的井井有条。
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不擅长幽默。
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与谨慎,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
但在私人交际圈中,德国人也会无拘无束地与朋友聚会。
德国人性格及其文化的影响

德国人性格及其文化的影响院系新闻传播学院姓名周晓磊学号20104655德国人的性格及其文化影响上了《德国文化史导论》,了解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性格,德国人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性格多元化的民族,服从中不缺少浪漫,残酷中又带温柔。
德国的文化因素到底对德国人影响多大呢?德国人的服从性和不安全感使德国人引爆了两次世界大战。
在世人的眼中,德国让你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其实这就是德国人所标榜的服从性。
德国人是一向崇拜和服从权威的,这起源于古时条顿人作战养成的习惯。
奥托.冯.俾斯麦就不无得地称赞普鲁士的这种“美德”-“荣誉、忠诚、顺从、和勇敢贯穿于从军官到年轻新兵的整个队伍”路得维希在《德国人》中说到:“由于好战的传统和严格的训练,服从性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可见,从军队到人民,“服从”已成为德国人的主要性格之一,这也是条顿人所特有的性格。
这种性格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因为“服从,责任感,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保证了德国人能迅速的发展工业和进行战争。
”德国人的绝对服从,包括下级对上级、人民对领袖的顶礼膜拜使得希特勒能够利用这种性格迅速发动战争。
还有英法在二战前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为什么不仅未能阻止德国发动战争,反而导致二战的加快爆发?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德国人的性格所致。
路德维希在《德国人》中指出,“德国习惯于服从,他们甚至对征服者得冷酷无情,严厉苛刻也感动钦佩。
德国人具有神经质的性格,他们往往屈服于对手的威胁,而对对手所采取的和解态度,却认为这是软弱和胆怯的表现。
那种认为如果采取温和的和平方式可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传奇式说法,只能出于从来没有研究过德国人性格的人之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会提前十年爆发。
”因而一战后英法等国对德国采取温和和措施加上德国人的欺软怕硬性格,导致二战的爆发。
德国人的另一个性格就是有三百多个小国组成。
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导致外来入侵。
因此统一之前的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德国人,即使是统一后亦不例外。
不得不了解的德国人性格

不得不了解的德国人性格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
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
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和德国人交往首先,千万不要瞧不起德国人:德国人很认真,和过于认真而带来的貌似死板。
你可以把这些见闻当做笑话,只是不要试图利用这些,比如做假或者用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以说,由于一些中国人先期的不好表现,让部分德国人已经对中国人有着不太好的印象。
而欺骗正是这个民族最不能容忍的品格之一。
所以也许你有机会欺骗他们十次,但是一旦有一次被他们发现了,保证你不会再有下一次的机会。
你在德国的损失会远远大于你的所得。
其次,也不要太瞧得起德国人。
这个措辞是为了让朋友们容易接受。
我的本意可以用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1)不要轻易对德国人说ja(中文:是):在我看到的中国朋友中,有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语言初期阶段,由于自己的听力不过关,和德国人聊天的时候比较紧张。
自己又往往在想着:我这是在和德国人用德语聊天!于是就在似懂非懂或者根本听不明白的时候连连微笑点头,口中不停地ja,ja,好象自己明白了一样。
虽然由于有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的配合,让你认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比纯粹的听力练习要多明白很多,但这不代表着你以为猜懂的地方就都对了。
应该说来,大部分时候你是根本没有理解。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首先德国人对你会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即使想照顾你的德语,也不可避免地用了一些俗语,他们本身在说完之后就知道你根本听不懂。
这时却看到你的点头和ja,那么他们会觉得你有些可笑。
然后就是在你急于和德国人交流的时候,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现阶段的交流是为了掌握语言,而你似是而非地ja了一百句,却连一句都没有抓住;相反,如果你在不懂的地方就是实事求是地摇头,那么德国人会用另外更容易地方式对你解释多次,那么最后你在彻底明白之后,除了掌握了这种说法,还会了解到相关类似的用法。
对德国二战反思电影的评价

对德国二战反思电影的评价《观德国二战反思电影有感》最近,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德国二战反思电影,叫《我们的父辈》。
看完之后,我的心情特别沉重。
电影里,好多人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家人。
那些画面让我觉得战争太可怕啦!本来好好的城市,变得破破烂烂,到处都是废墟。
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担惊受怕。
有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去打仗了,就再也没回来。
他每天都盼着爸爸能回家,可是一直盼不到。
看到这里,我心里好难过。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呀,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这都是因为没有战争。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好好学习,让世界一直和平下去。
作文二、《德国二战反思电影让我明白的事》前几天看了一部德国的电影,是关于二战的。
这电影可让我想了好多好多。
电影里的人们都很可怜,他们的房子被炸毁了,只能到处流浪。
有个小姐姐,她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可是因为战争,她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觉得战争就像一个大怪兽,把大家的幸福都吃掉了。
我们不能随便打仗,要和别的国家友好相处,不然会有很多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
我要做一个热爱和平的孩子,也要告诉身边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守护和平。
作文三、《从德国二战反思电影想到的》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德国的二战电影,这让我心里有了很多想法。
电影中的士兵们在战场上拼命,他们也很害怕,也想回家。
可是战争不让他们回家,他们只能一直打仗。
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吃好吃的,能去好玩的地方。
这都是因为没有战争。
我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的国家,不让战争发生,这样大家才能一直开开心心地生活。
作文四、《看德国二战电影的感受》我看了一部德国关于二战的电影,感受特别深。
电影里的画面太惨啦,到处都是哭声和喊声。
有一家人本来过得很快乐,可是战争一来,什么都没有了。
我觉得我们要记住这些历史,不能让战争再发生。
我们要友好地对待其他国家的人,大家一起和平共处。
我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像我一样,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没有战争的烦恼。
简叙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点

简叙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点院系: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学号:u201110900姓名:熊孟瑛璟摘要: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但是一提起德国人的特点,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严谨认真。
对于工作忠于职守、对于时间的精准把握、周全的计划等等。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共同的性格特点的形成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的。
对于许多欧洲人来说或许觉得德国人过于死板,但我觉得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来说是应该向德国人学习的。
关键词:计划、严谨、勤奋、忠于职守、准时正文:1 德意志从二战结束时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到今天的世界经济强国并与昔日的战胜国比肩而立。
离不开德国人的团结统一,也得益于德国人那勤奋敬业的民族特性。
在工作上追求效率,尽善尽美。
浮士德身上永无休止的渴求精神,是德国人最大的动力。
德国人正是以这种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精神,攀登人类文化的高峰。
①2 德国人在工作中是相当敬业,忠于职守的。
在工作上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就算是家人都是统一看待。
德国人工作起来确实克尽职守、兢兢业业。
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
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
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
②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在忠于职守这方面似乎有点欠缺。
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官员把私事公事混为一谈,长久而来似乎没有了公正这一说,甚至在某些小城市一些政府机构变成了家族垄断。
正是如此很多中国人会觉得说德国人过于冷血没有人情味可言。
殊不知,是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过于看重人情这个词,以至于现在的人们根本分不清何时应讲人情何时要放开。
相反德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之好,上班时严谨公正,下班时朋友之间不仅可以对酒当歌,甚至还可以开开善意的玩笑。
前后相比盼若两人。
从对比中,更能看出德国人的克尽职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轻人渴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劳,他们幻想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然而事与愿违,勇敢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小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纯真的夏洛特目睹太多生死后变得老练而麻木,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因为政治煽动罪而被纳粹枪毙,提心吊胆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之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藏身幕后的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
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影片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影片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基于大量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如在影片第一集,德军的配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配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配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武器配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体现在了影片中,尤其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明显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 公司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量庞大,很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fn生产的毛瑟步枪。
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
为基础,在细节上进行不同武器的更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者影片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者节省开支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藏于影片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当然影片是不可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展现,毕竟真正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并不排除影片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内容。
但这些情况都是少之又少,本片在整体上都是严格遵循史实的,以幕后影片制作者为代表的德国人在实际走访和对细节标准化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性格里的
严谨与认真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二、从五大主角身上看德国人性格
欧洲有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将德国人描述为“天堂里的机械师,地狱里的警察”,这一评价跟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是密切相关的。
而哥哥威尔海姆在剧中就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德国人的这一性格。
威尔海姆原本是一位骁勇的上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枪法精准,做事谨慎,深受上级喜爱,在当时称得上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人物。
而他获得的这一切荣誉皆受益于性格中的精确性,战争前期的威尔海姆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优秀军人,行事作风都极具条理性,部队在在他的指挥下井井有条,衣食住行,战士心理他皆能全面地照顾到。
战斗之前进行精确布局,多种方案设想,各种结果都在他的意料之内。
然而当这一切触碰到了原则,就会有别样的变化。
第一次威尔海姆的原则被触碰是上级给他下达枪毙苏联战俘的命令,此时的威尔海姆是不解和反对的,不杀战俘是国际公认的人道主义,然而自己却被派去执行这样的命令,习惯了服从的威尔海姆虽然不大情
愿,却仍旧照做了,但心中已有了怒火的种子。
接下来威尔海姆又亲眼目睹了纳粹突击队长杀害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犹太女孩事件,此时他的原则又一次被触犯,心中的怒火再次升级,在最后一次被命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打一场注定失败,要全军陪葬的战役时,威尔海姆心中的人道主义原则彻底被击破,怒火升到顶级,因此在劫后余生时,他毅然决定远离战场,做个逃兵。
哥哥威尔海姆从优秀指挥官变成怯懦的逃兵,从对希特勒的推崇到鄙弃,彻彻底底地将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