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合集下载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我们的父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德国电视剧,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五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命运的无常。

这部剧没有过多的英雄主义渲染,也没有刻意的美化或丑化,只是真实而又冷静地讲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经历和选择,让我在观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剧中的五个年轻人,他们原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生活。

哥哥威廉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为祖国争光;弟弟弗里德海姆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对战争充满了怀疑和厌恶;夏洛特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格雷塔梦想成为一名歌星;维克多是一名犹太人,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然而,战争的浪潮无情地将他们卷入其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战争的残酷是这部剧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战场上,子弹横飞,尸横遍野,生命在瞬间消逝。

士兵们在泥泞中挣扎,在寒冷中挨饿,在恐惧中战斗。

每一次冲锋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

这种残酷不仅体现在肉体上的伤痛,更体现在心灵上的创伤。

威廉从一个坚定的战士逐渐变得麻木和迷茫,弗里德海姆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冷酷的杀人机器。

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性的温暖。

人性的复杂在剧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的环境让人们面临着极端的选择,有人选择坚守善良和正义,有人则选择了堕落和背叛。

夏洛特在医院中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和伤痛,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尽力拯救每一个生命。

而格雷塔为了自己的明星梦,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与纳粹军官勾结。

这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人感叹在极端环境下,人的选择是多么的艰难和无奈。

命运的无常更是让我感到唏嘘不已。

五个年轻人原本充满希望的未来被战争彻底粉碎。

维克多在逃亡中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弗里德海姆最终在战争的尾声选择了自我牺牲;格雷塔因为与纳粹的关系而被送上了断头台。

他们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无法挣脱。

这种对命运的无力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痛苦,更是对未来的绝望和毁灭。

德国人的优秀品质

德国人的优秀品质

德国人的优秀品质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

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

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种,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

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严谨、实在、勤奋、认真、整洁、俭朴、周密、准时。

国内某家医院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信中称该医院大楼是德国建筑师在1919年设计建成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7年,现在已经到了设计年限,要注意该建筑的修缮和安全。

之后过了几天,德国方面又打电话提醒该医院,让那家医院的人惊讶之余,很是感动。

1911年4月,云南滇池螳螂川上的石龙坝电站建成发电。

100年过去了,它仍然在为邻近的村寨提供所需的电力。

这座水电站所用水轮机、发电机和变压柜全部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

同样是建筑,德国人的周全、精密、严谨让人不得不叹服。

20世纪初期,我国的青岛曾经被德国人占据,留下了大量的德国式建筑。

几年前,青岛连日暴雨,国人建造的新城区,下水系统全面瘫痪。

而在老城区,德国建筑师一百年前修造的排水系统,却运作正常。

这是因为,百年前德国建筑师在修建城市下水道系统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青岛的地势和天气因素。

同样是指路,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态度不禁不让人折服。

我曾经在德国乡村马路上问路,得到了德国人十分认真的解答,距离精确到米,方向精确到路,严格按照他们指的方向行进,目的地还真的就在前面。

而在中国问路,最常听到的回答是“往前走不远再向右一拐就到了”这类的回答,让你不清楚向前要走两百米还是两公里,也不知道在哪条横路上向右一拐?同样是赴约,德国人会把时间精确到分钟,而不是我们习惯的小时。

我们父辈德国人性格浅析范文

我们父辈德国人性格浅析范文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当时苏德战争还没有迸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青人盼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绩,他们想象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但是适得其反,英勇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怯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单纯的夏洛特目击太多存亡后变得干练而麻痹,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由于政治煽惑罪而被纳粹枪毙,担惊受怕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以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安身幕后的德国人的慎重与仔细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电影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电影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加电影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鉴于大批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方在电影第一集,德军的装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装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装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着手枪。

可是跟着战事的持续,二战期间德国人的武器装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表此刻了电影中,特别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显然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 企业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目宏大,好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fn生产的毛瑟步枪。

电影跟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长进行不一样武器的改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整忽视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许电影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许节俭开销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蔽于电影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自然电影是不行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显现,毕竟真实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仍是存在着差距的,所以其实不清除电影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符合的内容。

但这些状况都是少之又少,本片在整体上都是严格按照史实的,以幕后电影制作者为代表的德国人在实质走访和对细节标准化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性格里的慎重与仔细近乎完满地表现了出来。

漫谈德国人的性格

漫谈德国人的性格

漫谈德国人的性格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种,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作为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尽管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突出的:严谨、实在、勤奋、准时。

(一)讲究秩序的民族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

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德国观光访问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

在德国大到庆典、展会,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

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

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下午6时关门。

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现也有些大型超市延至下午4点),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

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

高速公路旁的蓝色路标夜间在路灯的反射下,很远就可见到。

标志地铁的蓝色大型字母U (U-Bahn) 的标志牌高悬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了然。

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认识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说一句德语,就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

这些标志牌已经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

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著称,不光是飞机,火车也以安全正点闻名于世,连公共汽车也有自己的运行时刻表,必须按点行驶。

居民只须在家里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必提前到站候车。

公共汽车司机可称得上是守时的模范,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

作为乘客必须按规定购票乘车,如果违反,将受到严厉的罚款惩处。

德国公共汽车都无人售票,乘客要按汽车交通图上指示的票价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

买票时,一定要弄准所乘车的票价,否则一不留心,在自动检票机上少打一个票孔,一经查出,要交数十欧元的罚款。

德国人对于法规执行起来说一不二,其原则性是最强的,讲不得半点情面。

(二) 严肃认真,不尚浮夸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沉重。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们的父辈》的德国电视剧,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这部剧从五个德国年轻人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命运沉浮。

故事一开始,五个年轻人充满了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在柏林的一个小酒馆里聚会,欢歌笑语,仿佛世界就在他们的脚下。

那时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即将到来的战争会把他们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

弗里德汉姆,一开始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对战争充满了怀疑和反感。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他渐渐变得冷漠和麻木,仿佛灵魂被战争一点点地吞噬。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清澈变得浑浊,那种变化让人心疼。

我还记得有一个场景,他独自坐在战壕里,周围是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枪炮声。

他默默地抽着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那空洞的眼神却透露出他内心的绝望。

他手中的烟明明灭灭,就像他那随时可能熄灭的生命之火。

威廉,作为哥哥,一心想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家族争光。

他坚信着纳粹的那一套说辞,满怀热情地奔赴前线。

然而,战争的残酷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死亡,看到了无辜百姓在战火中的惨状。

他开始反思自己所坚信的一切,那份内心的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有一次,他带领着部队冲锋,结果遭遇了敌人的猛烈反击。

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躺在血泊中的他,望着天空,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悔恨,那一刻,他仿佛明白了这场战争的荒谬。

夏洛特,一个年轻美丽的护士,满怀热情地投身到战争救护中。

她原本以为自己能够拯救生命,能够为战争做出贡献。

但在那充满血腥和痛苦的战地医院里,她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和伤残,她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画面,她疲惫地坐在一堆伤员中间,双手沾满了鲜血,眼神中透露出无助和恐惧。

她努力地想要救助每一个人,但面对源源不断的伤者,她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格雷塔,梦想成为歌星,却被纳粹的宣传机器所利用。

她以为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声能够在乱世中获得一席之地,却不曾想最终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每周五的晚上我都会看一场电影,这似乎是我生活的仪式感,它让我在每周都期待周五的到来,今天看到了《我们的父辈》,这是一个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的故事,作为俄罗斯的友邦,其实不应该对德国纳粹有任何同情,可这部电影却从普通士兵的角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

作为一名普通的德国兄弟俩,也许本应该在这个年纪徜徉在大学的海洋里或者在跟心爱的姑娘谈情说爱,可是他们以及另外3个好朋友都因为这场战争,命运彻底被改变了,战争把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给展现出来了,虽然我暂时还没看到结局,但是深知出生在和平时代的人是多么的幸运。

被迫杀人,因为自己的浅陋无知导致别人因我而死,被军人领导玩弄于手掌之中,因为自己的种族而面临灭顶之灾,越来越搞不明白打仗的意义,以至于面临被卖命的国家枪毙。

这部电影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友情、爱情、亲情在战争面前的无力与挣扎最后绝望。

其实经常搞不明白战争的价值,不过是个别人的野心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流血牺牲,这样的人生不值得。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编号: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甲方:乙方:签订日期:年月日X X公司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轻人渴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劳,他们幻想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然而事与愿违,勇敢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小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纯真的夏洛特目睹太多生死后变得老练而麻木,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因为政治煽动罪而被纳粹枪毙,提心吊胆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之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藏身幕后的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影片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影片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基于大量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如在影片第一集,德军的配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配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配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武器配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体现在了影片中,尤其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明显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量庞大,很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fn生产的毛瑟步枪。

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上进行不同武器的更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者影片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者节省开支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藏于影片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当然影片是不可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展现,毕竟真正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并不排除影片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内容。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影评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影评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影评《我们的父辈》是一部来自德国的电视剧,该剧剧情丰富曲折,画面震撼,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很高,一起去看看吧!01这是一部德国出品的“二战”迷你剧。

德国人站在他们的角度,深入骨髓地反思“二战”给他们的国家、民族带来的一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任何其他国家拍的战争片都更真实,也更震撼。

1941年,德军正在紧张地准备入侵苏联。

此时,五位德国年轻人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当中,有人曾是满腔热血的报国者,有人曾是坚定的反战者。

然而,当他们真正投入到这场战争后,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跟他们想象中不一样……这部剧一共三集,将近4个半小时。

你将会近距离地看到,战争是如何拷问着那些脆弱的人性。

唯有正视这些历史,才能将“父辈的苦难”,变成后代人的财富。

02手机上没库存但是突然在角落里翻到早已下好的想看的电视剧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还有三天放假回家幸福E01哥哥也是善良的只是为了国家作战不想杀平民战俘。

弟弟是文弱浪漫型。

格里塔有魅力为了犹太爱人舍身。

最小的女孩和大哥两个人一直深深爱着对方但都没说明。

五个人各有各的特点也因此走上不用道路。

其中有一段,在树林沼泽中,德国士兵逼迫一群俄国农民人肉扫雷,走慢的或逃跑的格杀勿论。

自己的生命在一步一步走向尽头,可能下一秒就是死亡,或者眼睁睁看到同伴被炸飞自己还要前进,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03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很少有自己的二战电影,对他们来说,这是悔恨和屈辱,是恐惧和悲凉。

很多人只有通过对法西斯的无情批判来使自己努力忘记那段历史。

《我的父辈》就是这么一部德国人自己的视角剖析二战的连续剧。

通过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阳光少年,在经历二战的蹂躏洗礼后,对自己对祖国的反思。

片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四个主角的人性觉醒和转变,通过东线战争的起始作为时间线,通过几个主要时间点上的战役来描写角色的价值观转变。

处理最好的就是兄弟两个,尤其是文艺青年的弟弟,作为最先看透这一切的他,由反战到刽子手,他让整部影片感受到了战争中人性的脆弱和无奈,那个巨大的漩涡让人们变得麻木和疯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轻人渴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劳,他们幻想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然而事与愿违,勇敢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小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纯真的夏洛特目睹太多生死后变得老练而麻木,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因为政治煽动罪而被纳粹枪毙,提心吊胆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之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藏身幕后的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
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影片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影片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基于大量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如在影片第一集,德军的配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配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配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武器配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体现在了影片中,尤其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明显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量庞大,很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
fn生产的毛瑟步枪。

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上进行不同武器的更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者影片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者节省开支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藏于影片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当然影片是不可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展现,毕竟真正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并不排除影片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内容。

但这些情况都是少之又少,本片在整体上都是严格遵循史实的,以幕后影片制作者为代表的德国人在实际走访和对细节标准化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性格里的严谨与认真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二、从五大主角身上看德国人性格
欧洲有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将德国人描述为“天堂里的机械师,地狱里的警察”,这一评价跟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是密切相关的。

而哥哥威尔海姆在剧中就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德国人的这一性格。

威尔海姆原本是一位骁勇的上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枪法精准,做事谨慎,深受上级喜爱,在当时称得上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人物。

而他获得的这一切荣誉皆受益于性格中的精确性,战争前期的威尔海姆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优秀军人,行事作风都极具条理性,部队在在他的指挥下井井有条,衣食住行,战士心理他皆能全面地照顾到。

战斗之前进行精确布局,多种方案设想,各种结果都在他的意料之内。

然而当这一切触碰到了原则,就会有别样的变化。

第一次威尔海姆的原则被触碰是上级给他下达枪毙苏联战俘的命令,此时的威尔海姆是不
解和反对的,不杀战俘是国际公认的人道主义,然而自己却被派去执行这样的命令,习惯了服从的威尔海姆虽然不大情愿,却仍旧照做了,但心中已有了怒火的种子。

接下来威尔海姆又亲眼目睹了纳粹突击队长杀害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犹太女孩事件,此时他的原则又一次被触犯,心中的怒火再次升级,在最后一次被命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打一场注定失败,要全军陪葬的战役时,威尔海姆心中的人道主义原则彻底被击破,怒火升到顶级,因此在劫后余生时,他毅然决定远离战场,做个逃兵。

哥哥威尔海姆从优秀指挥官变成怯懦的逃兵,从对希特勒的推崇到鄙弃,彻彻底底地将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体现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