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政治1-3课阶段测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4课考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4课考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历届世乒赛的领奖台上,都留下了中国乒乓球健儿的身影,但是,在成功光环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陪练”随练人员,他们()A.并没有为队友的胜利作出贡献B.具有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团队精神C.只懂得合作,不懂得竞争D.不是团队当中的一员2、你对漫画《公私一家》中的主人公说的是()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②我们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③个人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④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小丽爱好演唱,善于组织,她负责班上的文艺活动;小玲学习好,爱帮助同学,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小华书法好,爱动脑筋,他负责板报…这说明: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②只有当班干部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③每个同学都应该把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的建设④如果自己没有特长就不能给班级做贡献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4、如下图:两个球靠在一起,看似很紧,其实接触的只是一个点;如果两球都削去一片,接触的就是一个面。
这启示我们()A.善于团结合作B.敢于直面竞争C.互不相让、相互抵触D.公平分享成果5、对学校我们应该持的正确态度是()A.热爱我们的学校,努力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B.学校的好与坏与我无关,我即不爱我们的学校,也不关心我们学校的事物C.我来学校是来读书学习而不是来建设学校的,因此没必要为学校尽什么义务D.学校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必须有好的教室才能学习6、在美国电影《修女也疯狂》续集中,记述了一个原来纪律性极差、责任心皆无的班集体,经过师生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并在全美学校歌唱比赛中夺得金奖的先进班集体。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 -3单元复习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单元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
下列做法不能正确体现感受社会生活的是()A.多关注社会中一些假恶丑现象,让我们对社会失去信心B.参加义务献血、爱心捐赠活动C.参观科技馆D.参观学农社会实践活动2.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有很多。
下列分类排列对应正确的是①纺纱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②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③电影院里,人们安静地观看电影A.社会管理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B.生产秩序社会管理秩序交通秩序C.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管理秩序D,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3.下列关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B.承担责任时要对回报与代价进行正确的评估,如果物质利益少可以选择不承担C.担任班委可以服务同学,锻炼自己D.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4.学生小明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下列能帮助他走出困境的建议有()①学会“信息节食”②参加学校社团活动③投身社会实践活动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行为与故事主题相符的是()A.小东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B.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C.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D.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准时赴约6.每天上班高峰期,湖北荆州一公交车站旁,汪长荣老人都会手举简易木牌,提醒老年朋友错峰出行,为上班族和学生让出出行空间。
这一做法体现了他()A,迁就别人,委屈自己B,是非不分,爱憎不明C.学会独立,我行我素D.关爱他人,与人为善7.网上看新闻、查阅资料、购买物品、寻医问药等不用舟车劳顿,不用费事周折。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网络可以实现我们的一切愿望8.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C.网络交往可以代替现实交往D.网络交往是把双刃剑8.2023年春节,“冰墩墩”成为新晋“顶流”,谁不想拥有一个可爱的“冰墩墩”呢?可是官方“一墩难求”,于是中学生小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了一个“冰墩墩”。
八年级政治下1-3课测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1-3课测试题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四月份月考试卷(1—3课)年班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两会”是指()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人民代表大会③④2、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2008年()A、3月3日B、3月4日C、3月5日D、3月6日3、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③所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④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在我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A、公民B、人民C、工人和干部D、爱国者5、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所建立的权利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是()①立法保障②司法保障③社会保障④家庭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A、宪法和法律规定的B、宪法确认的C、所有法律规定的D、基本法律确认的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A、开除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学生B、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积极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D、积极参加美化绿化环境活动8、下列选项中,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B、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C、生命健康权是从格权的核心权利D、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9、对待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的()A、每个人都应该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B、故意或者过失造成分阶段受伤、生病不用负法律责任C 、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D、每个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10、公民有言论自由,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言论自由就是绝对自由B、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C、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D、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教唆、煽动他人干坏事11、“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表明()A、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B、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C、权利之中有义务,义务之中有权利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12、唐某家阳台上的花盆被风刮倒掉下来,正好把路过的邻居张某砸伤,唐某当时不在家,对此唐某是否应负法律责任。
八年级上册月考政治试卷(第1-3课)

八年级思想品德月考试卷(第1—3课)1.2003春节晚会中,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
”可见作者认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A、成员间的血缘关系 B、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C、平安和快乐D、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2.观看下面的漫画《凭啥说我不孝顺你们》,说说漫画中的孩子的行为体现了()A、子女对父母的孝敬B、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C、子女理解了父母的心意D、能够很好的体贴父母3.小明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
长大后,小明通过诉讼要求父母支付了教育、抚养费。
这个案例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A、亲情的自然流露B、传统美德的彰显与发扬C、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D、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不同的颜色之间能相互污染B、交友是需要有一定原则的C、我们应乐交诤友,不交损友D、我们应少交朋友5.当朋友与别人打架的时候,我们应当()A、不顾一切的帮他打人B、朋友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C、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友谊D、为了朋友只能做些违心的事6.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孔子认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A、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要衣食B、帮助父母做事C、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D、敬重和爱戴父母在学校组织的“孝敬父母”的系列活动中,学校提对父母感恩的要求,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感知、感动、感激、感谢”。
据此回答7----8题。
7.下面四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感恩是一种美德,需要从对身边的人感恩开始B、长大后孝敬父母就行了,现在不用感恩C、如果父母对我不好,我就不必对父母感恩D、父母教育和抚养我们是法定的义务,不需要感恩8.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①懂得父母赋予生命之恩、抚养教育之恩②关心父母、理解父母③从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④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男女生正常交往有利于()A、发挥性别优势,使个性充分发挥B、青少年身体提早发育C、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培养健康心理D、班集体的团结10.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A、父母不能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B、子女观点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关爱C、青春期和更年期闹战争,什么道理也讲不清D、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11.新学期开始,在分配一些劳动任务时,老师常让女生擦桌椅、打扫教室卫生,而让男生搬桌椅、搬运新书。
八年级思品测试题1-4课

号考名姓级班八年级思品测试题(1-4 课)题号12345678910选项一、选择题:( 4*10 分)1.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这样孝顺父亲母亲:()①遵从父亲母亲的教诲,不随意顶嘴父亲母亲②在父亲母亲有困难时,全力去关怀和照料父亲母亲,辅助父亲母亲③在学校勤苦学习,努力争知,不辜负父亲母亲的希望④在离家出门时,应实时向父亲母亲报告状况⑤出外打工挣钱奉养父亲母亲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2.有一首诗写道:“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同的时候 / 老是千万次叮嘱你要多穿衣服 /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 你感觉很烦 / 却也感觉很暖和 / 缺钱的时候 / 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 / 边训你 / 边钱给你 / 这类人 / 叫父亲母亲。
”这首小诗包含着 ( )A.父亲母亲的爱是千万次的叮嘱,平增儿女的烦忧。
B.父亲母亲的爱是一种絮叨,让儿女倍感罗嗦C.父亲母亲的爱是一种教训,让儿女到处尴尬 D .父亲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培育我们成长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A.孝顺父亲母亲要在物质上保证父亲母亲的基本生活B.孝顺父亲母亲就是不要让父亲母亲感觉辱没。
C.孝顺父亲母亲不单要在物质上赐予奉养,精神上还要赐予宽慰。
D.孝顺父亲母亲的同时也会获取回报。
4.多半状况下,逆反心理睬造成与父亲母亲的矛盾,其结果是A处罚了自己,但没有对父亲母亲组成损害B.既没有处罚自己,也没有对父亲母亲组成损害C 既处罚了自己,又对父亲母亲组成了损害D.没有处罚自己,却对父亲母亲组成了损害5.为了除去与父亲母亲之间的矛盾和矛盾,我们应当()A.不时到处坚持自己的见解,决不退步B.只假如父亲母亲的话,不论对错都要无条件地接受C.多从父亲母亲的角度进行思虑,增强相互的理解D.坚持让父亲母亲遵从自己的建议6.新式的师生关系成立的基础是()A .学生胆大B .民主同等C .老师庄严D .规章制度7.化解与老师的矛盾、误会,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全部从主动交流开始。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1--3课测试卷

八年级思想品德1--3测题月考(满分50分3013.10.2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有一句古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子女关系B、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C、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D、明理者不嫌父母丑,不嫌家里穷2、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A、以强硬的态度顶撞B、以粗暴的举止反抗C、不理不睬,冷淡相对D、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3、文艺委员肖玲玲接到初三的一位男同学的来信,对于这封交朋友的信,肖玲玲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具体做法是A、不予理睬,遇到他时臭骂他一顿B、悄悄写封信告诉他,我们既然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C、告诉好朋友,让他们出面教训他一倾D、把信交给他们班主任,让他在同学、老师们面前抬不起头4、孝敬父母A、是道德义务,但不是法律义务B、是法律义务,但不是道德义务C、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D、既不是道德义务,也不是法律义务5、有人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映与父母有代沟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等方面的分歧,这表明A、严也是一种爱B、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C、我们要努力克服逆反心理D、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6.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孔子的认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A、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要衣食B、帮助父母做事C、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D、敬重和爱戴父母7、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这孟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A、我年老后也像别人一样老,我年幼时与别人一样不懂事B、从我家的老人知道别的老人,从我家的孩子知道别的孩子C、用对待自己父母、子女的爱心,去爱世界上其他的老人,孩子D、把爱心先给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然后才能爱其他的老人、孩子8、下列行为中属于孝敬父母行为的是①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②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从父母的教诲③正确理解与对待父母的“唠叨”④体贴父母的辛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D ②③9、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优愁。
八年级政治下册1--3课考题

班级考号姓名八年级政治下册1—3课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6×3=48分(请把答案填入上表中)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是国家的主人()A.公民人民B.人民公民C.人民人民D.人民公民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①归国华侨方先生②回国探亲的美籍华人张女士③现定居在我国,已加入我国国籍的美国人杰克④在广东经商的台胞王小姐⑤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刑的某省副省长刘某某⑥我国超计划生育的“黑娃”张某某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⑤⑥3.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②它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③宪法是其确认书和保障书④它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四川省某县中学6名学生家长为让孩子每月拿到460元工资,给他们在一家乡镇企业报了名,让他们辍学务工。
6名中学生在多次要求父母同意其回校继续读书遭到拒绝后,联名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部门对这6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送子女回校读书。
据此回答4-6题。
4.家长的行为侵犯了子女的()A.政治自由和权利B.劳动权C.人格尊严D.受教育权5.当地执法部门作出责令6名家长送子女回校读书的判决,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具有()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C.宪法保障D.国家保障6.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利剑②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③法律是制裁犯罪行为的工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7.以下属于我国法律鼓励公民做的有()①依法纳税②植树造林③拾金不昧④不得携带管制刀具⑤讲普通话A.①②③⑤B.②⑤C.③④⑤D.①②④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B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能维权了C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D凡是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都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9.关于我国法律和道德说法正确的有()①凡是我国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②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③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没有相同之处④我国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行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课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课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下列能够成为我们青少年作为的是( )①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发展②只关注学习和个人的事③关注社区治理和服务,积极提建议④在政府网站上参与“最美环卫工”投票活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2. 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A.网上的一个结点B.漏网之鱼C.互不相干的个体D.一条线3. 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社区主动担任卫生监督员。
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4. 在郁郁葱葱、石壁林立的会昌汉仙岩景区中,坐落着一处凉爽的免费茶摊。
这便是由80岁当地老人周文荣经营的茶摊。
23年来,周文荣几乎每天都往返于汉仙岩崎岖的山路。
这位身体硬朗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生过大病,而只要自己走得动,就会继续来这坚持经营茶摊。
周文荣的事迹启示我们()A.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公民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B. 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C.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D.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5. 2017年元宵节,服役于福建莆田武警支队的江西遂川籍“兵哥哥”赖洪福,在执勤时,捡到一个无人认领的黑色双肩包。
经查看,包内有现金41104.1元,经过多方联络,终于将这些“救命钱”物归原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 B.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人利益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D.传递了爱岗敬业的正能量6.在中国社会,中国身份制就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处理人们长期反复出现的基本问题形成的行为制约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思想品德1-3课阶段测试
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一、情境选择(本部分共45分,每题3分)
1、()央视春节晚会有一首歌《让爱驻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和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感谢,不计任何代价,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A、家就是房子 B、家是住所C、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D、家是生活场所
2、()上例中所提到的家,从结构上看,属于:A、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D、普通家庭
3、()中学生小莉放学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忙着做家庭作业,因为她最好的朋友今天过生日,写完作业她得去参加朋友的生日PARTY。
父母知道后,就对她说:“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事情就少参与,再说,一个女孩子家的,参与那种场合也不好,而且现在外面也很乱……”,小莉因此非常生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和父母说话。
你认为 A、小莉的父母做得对,参与和学习无关的事会影响学习B、小莉的父母做得过分,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学会换位思考C、小莉的父母做错了,因为小莉有自己的交往圈子,交往是她的自由D、小莉做的对,她和父母之间很难沟通,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4、()“得不到友情的人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而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只有孤独才能尽享人间温情 B、世态炎凉,要学会面对现实C、友谊之树常青,人生才会绚丽多彩D、友谊是短暂的,人生是孤独的
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句话告诉我们:A.交友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了 B.交友要慎重,交诤友不交损友C.朋友之间相互理解,要能宽容对方的缺点D.人无完人,只要能真心待我,就是好朋友
6、()一个人不受欢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受欢迎的人则具有一些共同的品质。
这些品质有:A、尖刻、自私、粗鲁 B、冷酷、说谎、不守信C、真诚、友好、善良D、学习好、自高自大、嫉妒
7、()人与人之间不会自然地产生友情,正如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
这说明真挈的友情:A、是用真心浇灌的结果B、是为了利益而结成的C、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D、不可强求,来之不拒,去之不留
8、同学之间的友谊是人生中很特别的一种友情,许多人把学生时代建立起来的友情一直延续到成年。
这说明()A、友情具有选择性B、友情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 C、友情会被时间冲淡
D、同学之间容易产生友情
9、()教材第10页正文第一段中讲道:“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是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据此判断,下面事例中包含错误做法的有A、秀怡父母嫌她是女孩儿,出生后将她寄养到外婆家,外婆去逝后,秀怡刚上小学三年级,生活无依无靠,无法继续学习,而她的父母以家庭困难为由,不肯让她回家。
B、张磊同学讲究吃穿,花钱大方,本学期开学后,向父母要好记星英语学习机一台,父母因为手头紧张,答应缓一段时间再给买。
张磊为此和父母呕气,几天不回家。
C、罗娟同学上初二了,父母为供其上学外出打工已有半年,让她和姥姥生活在一起。
D、小明生病了,父母在医院照顾他,几夜没合眼,十分疲劳。
小明想吃水果,发现父母爬在病床边睡着了,就大喊大叫,非常生气。
为此父母很是伤心。
小明却说:你们生我养我是应该的,有什么委屈?
10、()小妮在日记中写道:“上小学时,‘我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们亲亲昵昵,无话不谈,非常融洽。
上中学后我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因为我和妈妈在许多事情上都出现了分歧,我觉得妈妈越来越不理解我了,对我管得越来越多,我们很难达成共识……”你对此的认识是:A、小妮和妈妈出现的这种沟通上的困难,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B、小妮和妈妈之间出现的这种沟通上的困难就是代沟C、只要和父母多沟通,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还是可以与父母溶洽相处的D、父母思想观念保守,不理解我们,所以才产生代沟
11、()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会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会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A、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依靠
B、朋友是巨浪,可以让你热情高涨C友情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在于奉献D.友谊带给我们快乐和信心12、()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男生的性格多以“愉快、活泼、开朗、爽快”为明显,而女生则具备“温柔、热情、细心”性格特点。
因此,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A、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 B、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C、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D、完善自己的性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3、()青春美丽又危险,男女同学应
A避免交往B亲密交往C适度交往D断绝交往
14、()在与异性交往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是A社会的法律、道德B社会的良好习俗、健康的文化环境C学校的纪律、守则D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
15.()一个懂得宽容的人,面对别人的嘲笑,虽然心里难受,他会
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②反唇相讥,发一通牢骚
③不断学习,让自己做事更周到更完善④找机会也来嘲讽对方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二、体验与反思题(共25分)
16.请分别写出母亲节、父亲节分别在哪一天?(4分)
17、考试时,你的好朋友要你给他看答案,你会怎么做?(4分)
18、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有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吗?说说理由。
(5分)
19、2004年,天津希望之星儿童研究中心调查报告表明: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
在长期听到母亲的唠叨之后,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出现夜不归宿,甚至离家出走的情况。
你认为本例所述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1)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2分)(2)这种现象有哪些表现?(3分)(3)一种心理必然会表现为某种行为,上述心理产生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后果?(3分)(4)与父母沟通,相互的理解和彼此的尊重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讲究艺术,你认为怎样才能很好地与父母交往呢?(4分)
三、理解感悟(本部分20分)
20、家庭的建立由爱而始:夫妻共筑爱巢,出生的孩子成了爱的果实,并在爱的滋养下成长;孩子长大成人,赡养年迈的父母,使其老有所养,人类藉此繁衍生息,社会文明藉此延续发展……
歌曲《常回家看看》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常回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该尽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如下任务:
(1)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并举例说明你的做法。
(6分)(2)75岁的吴大妈育有三儿两女,孩子都已经成年立家,却不肯赡养老人,吴大妈只好以捡破烂为生,生活极其艰难。
街道办同志得知此事,要找吴大妈的子女做工作,由你负责此事,你打算从那些方面说服他们?(6分)(3)中学生小李的父亲外出打工,加入了非法传销组织,小李的叔叔,舅舅先后被骗入伙,乡亲听小李说父亲在外面“挣了大钱”,纷纷打听此事,要小李帮助联系加入传销组织,小李很得意,觉得自己能帮父亲做事,是孝敬父母。
你怎样看待小李的行为?(2分)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6分)
四、情境探究:
21、回顾你的交友经历,认真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我与同学的友谊是这样产生的:(2分)
(2)朋友是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感到:(4分)
快乐时,
伤心时,
骄傲时
失败时,
(3)我认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做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