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试验机工业会规格
JIS K 6251:2004

JIS K 6251:2004JIS K 6251:2004 版本号:1硫化橡胶和热可塑性橡胶—拉伸特性的试验方法序文本标准是对翻译的1994年第3版发行的ISO 37:1994,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stress—strain propertics进行技术性内容的修改而制定的日本工业标准。
说明:本标准加有下划虚线的地方是修改了的原国际标准事项。
变更一览表及其说明见附件。
警告本标准的使用者必须是熟悉一般试验室作业的人员。
本标准并未就其使用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所以,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必须按照各自的责任对安全和健康采取适宜的措施。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硫化橡胶和热可塑性橡胶(下称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断裂时的延伸率、屈服点延伸率和拉伸应力的证明方法。
备注本标准的采用国际标准如下:说明:采用程度的记号源自ISO/IEC Guide 21,IDT(等同)、MOD(修改)、NEQ(非等效)。
ISO 37:1994,Rubber,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stress-strain properties(MOD)2.引用标准以下所列是本标准的引用标准,是构成本标准规定的一部分。
在这些引用标准中,注有发行年份的,表示只有这个年份的版本才是本标准的构成部分,其后所有的修订版和补充都不适用。
未注生效年份的引用标准,则表示适用其最新版(包括补充)。
JIS K 6200 橡胶术语JIS K 6250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通则备注 JIS K 6250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通则的各个项目等同于以下国际标准的各个项目。
1JIS K 6251:2004 版本号:1ISO 471:1995 Rubber—Temperatures, humidities and times forconditioning and testingISO 3383:1985 Rubber—General directions for achieving elevated or subnormal temperatures for test purposesISO 4648:1991 Rubber,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dimensions of test pieces and products for testpurposesISO 4661-1:1993 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Preparation of samples and test pieces—Part 1: Physical tests JIS K 6272 橡胶—拉伸、弯曲及压缩试验机(定速)—规格要求备注 ISO 5893:2002 Rubber and plastics test equipment—Tensileflexural and compression types (constant rate of traverse)—Description引用的事项等同于本标准的相应事项。
JIS D4411(日标准)

5 . 1试 在1 ℃ 下 村 合,接 面 5 以 用 度。 1 千 尺 量 片 . 4 片 0 以 进 磨 至 触 达9 上。 精 . m的 分 测 试 厚 3. 0 % 0m
度, 厚度测定应待试片冷至室温后进行。每个试片测 5 个点, 取其算术平均值。 5342 在试验温度 10 .. 0℃时, 533 按 .. 条件测定圆盘旋转 5 转期间的摩擦力, 00 0 或将 5 转分成 00 0
G / 93-8 9 8 灰铸铁件 BT 4
J / 79-9 8 4 砂纸 B T 4
3 分类
衬片按用途分为四类, 见表 1 .
表 1 衬片分类
「 乓J A MA i一 2 J I ft I cB . A f 二 A I h 4 } 二A A A P J j M
5344 在最高试验温度测定结束后, .-. 从最高试验温度起每降5℃ 测定圆盘1 转期间的摩擦 0 时, 50 0
力, 一直测至 10 。但温度下降至下一阶段时应在 50 0' C 0 转以内。 5345 试验后试片和圆盘摩擦面的外观用目测。 .. 535 计算 .. 5351 各个试验温度时的摩擦系数按式() .-. 1计算.
徽 1 } 理 一 } 熹 . 布
5 试验方法
表 6 类摩擦性能 4
51 外观质量用目测、 . 敲音方法. 52 宽度和厚度尺寸用精度 00 m . . m游标卡尺测量, 2 其他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 53 摩擦性能试验 .
A d 一d ,
. . ・ ・ ・ ・ ・ ・ … … (2) .. ・・・ ・・ ・ .. ・・ ・・ ・・
n Jm
Gs 7 3 19 56 一 98
5333 试片的压力为 09 MP , .-. . a 8 5334 摩擦方向与衬片的摩擦方向相同。 .-.
试验机术语

试验机术语试验机是进行强度试验的设备。
一般情况下、被称作强度试验机、拉伸试验机、万能试验机载荷传感器[Load Cell]是测定试验力的部件。
根据其能测试的最大试验力(加载容量)的不同、载荷传感器也分50N用、5kN用等不同种类。
十字头[Cross Head]是试验时上下移动将试验片拉伸和压缩的部件。
如图所示、十字头上安装载荷传感器和夹住试验片用的夹具、进行试验。
横梁[Yoke]是指试验机最顶部的金属薄板。
也有在横梁上安装载荷传感器和夹住试验片用的部件、让十字头向下移动、从而进行拉伸试验的时候。
(称之为下拉伸试验。
)伺服马达[Servo Motor]十字头的移动是通过转动马达来实现的。
伺服马达是能控制旋转速度的高性能电机。
丝杠[Ball Screw]和马达直接连接、随着马达的转动丝杠也转动。
丝杠跟十字头也直接相接、随着丝杠的转动十字头也上下移动。
限位开关、紧急停止开关[Limit SW, Emergency SW]是防止事故的安全装置。
限位开关作用是当十字头移动至要超越正常的位置时、自动停止十字头移动。
紧急停止开关的作用是试验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操作员手动强制性地停止试验机工作。
精度[Accuracy]它是表示测试出来的试验力、变位等的值跟实际值相比较符合程度多大的指标。
是表现试验机性能的数值。
例如「指示值的1%」是表示测定值和实际值的偏差在±1%以内的意思。
试验力的精度必须由国家机关认可的计量单位定期检定而得到保证。
校准(校正)[Calibration]为了满足试验力和变位等的规定精度要求、对试验机进行调整。
用事先已知重量的砝码(配重)进行调整叫做「F校准」电气性地进行调整叫做「E 校准」。
分辨率[Resolution]是试验力、变位等的数据精细程度的测定能力指标。
「分辨率:0.001mm」是指以mm为单位、在小数点后面3位为止能表示其数字、小数点后面的第4位不能表示数字。
例如:「123.456mmm」等。
jis l0849摩擦色牢度等级标准

jis l0849摩擦色牢度等级标准一、概述JIS L0849是日本工业标准对摩擦色牢度测试的规格和等级规定。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的测试,包括纤维、针织物、织物等。
该标准定义了几个不同的等级,以便对纺织品的耐擦性能进行评估。
二、测试方法JIS L0849标准规定使用特定型号的摩擦试验机进行测试。
测试样品需要至少3块,以备测试和评估。
测试前,样品应清洗干净并彻底干燥。
测试过程中,样品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然后观察颜色的脱落情况。
三、等级划分1. 5级:表示颜色几乎不会脱落,摩擦对纺织品颜色几乎没有影响。
2. 4级:表示颜色轻微脱落,但很少能看到残留的颜色。
3. 3级:表示颜色中度脱落,可以看到少量残留的颜色。
4. 2级:表示颜色重度脱落,可以看到大量残留的颜色。
5. 1级:表示颜色极度脱落,几乎看不到原来的颜色。
四、特殊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使用特殊染料或处理工艺,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可能高于标准规定的等级。
此时,需要按照实际测试结果进行评级。
另外,对于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纺织品,如蕾丝、镂空等,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测试方法进行评估。
五、应用范围JIS L0849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评估摩擦色牢度的纺织品,包括但不限于衣物、毛巾、窗帘、床单等。
该标准为纺织品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六、结论JIS L0849摩擦色牢度等级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中对纺织品耐擦性能的重要评估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和等级划分,为纺织品生产、销售和消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测试和评级,以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三点弯曲标准

三点弯曲标准
三点弯曲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
以下是三点弯曲试验的一些标准:
1. ASTM D790:这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标准,用于测试塑料材料的弯曲性能。
2. ISO 178: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用于测试塑料材料的弯曲性能。
3. JIS K7171:这是日本工业标准(JIS)制定的标准,用于测试塑料材料的弯曲性能。
4. GB/T 9341-2008:这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测试塑料材料的弯曲性能。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试验设备:包括试验机、加载装置、支撑装置等。
2. 试样制备:包括试样的形状、尺寸、制备方法等。
3. 试验条件:包括加载速度、温度、湿度等。
4. 试验程序:包括加载、测量、记录等。
5. 试验结果:包括弯曲强度、弹性模量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测试方法和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
JIS试验方法(瓷漆铜线)

Wiree
1.适用范目 本 规袼规定 了各种瓷漆铜线及瓷漆钼线的试验方法 。 备考 本 规油 中带伽 示的单位及数值与原来单位规格值相符合 。
⒉试驻的种类 试 验的种类见表 1.
种 类
试验方法使用项 目
虫 ⒌ ⒍ ⒎ ⒏ ⒐ ⒑ ⒒ ⒓ ⒔
外 观 尺 寸 针 孔 均一 性 可绕佳 密苦挂 时磨耗 绝缘皲坏 辟软化 耐热冲击
zs-以 lO。 叶谙耗 耐 磨耗对于导体径 0。
直地安装在试验 进行。 清洁的布或纸轻拭约 1%伸 长,笔 从同一线轴上取适当长庋的 2个 试料,用 台上 。 搽后,把Ⅱs G35z2(钼 琴线 )规 定地直径 0.23±0.01mm的 表面平滑无污损的钼琴线女装在 一 0%),摩 耗头无冲击的地降低到嚣漆线, 库耗头上,进 步加载至物 (初期重物为规定重物的 θ
J1sB75⑿
浏定器具测定 。但是,对于指定尺寸是 y1∞ mm时 也可以使用
gfl,。
(外径浏傲仪 )规 定的测傲仪 (测 定压力为 8,θ 2~5。BBN÷ 00~铷
完成外径或完成 尺寸 ,导体径或导体尺寸以及皮膜的厚度的测定规定如下: (1)口 线 完 成外径 ,取长约 1氏 m试 料在与导体线垂直的 同一水平面几乎相等的角庋在直径方向职 8点 测定D用测定的平均值表示。其次,导 体径是在完成外径测定 后的部位用不伤导体的方法除去 按完成外径同样的方法测定 ,取 皮膜 氵 平均值表示 。还有,皮膜厚皮是用完成外径与导体径差的 1/z表 示。 (2)方 线 (订 货范围外咯 )
径 o种
1种
虫物质Ⅰ g
2种
g ‘
储
8种
s 5 τ
一 _ 一 一 一
Os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m
JIS-Z-2241:201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

JIS-Z-2241:201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目次1 适用范围............................................................................... ........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3术语和定义............................................................................... ................................................ 14 符号和说明............................................................................... .. (2)5原理............................................................................... ......................................... ............. . (8)6 试样............................................................................... . (18)6.1形状及尺寸............................................................................... ...................... .. (18)6.2试样种类............................................................................... ................ ......... . (18)6.3试样加工............................................................................... ...................... .. (19)7 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 . (21)8 原始标距的标记............................................................................... (21)9 试验设备的准确度............................................................................... .. (22)9.1试验机............................................................................... . (22)9.2延伸计............................................................................... .. (22)10 试验条件............................................................................... .. (22)10.1试验零点的设定............................................................................... (22)10.2试样夹持方法............................................................................... . (22)10.3试验速度............................................................................... .. (23)11 上屈服强度的测定............................................................................... . (24)12 下屈服强度的测定............................................................................... . (25)13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 .. (25)14 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 (25)15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的验证和测定............................................................................... .. (25)16 屈服点延伸率的测定............................................................................... .. (26)17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的测定............................................................................... (26)18 最大力总延伸率的测定............................................................................... (26)19 断裂总延伸率的测定............................................................................... . (26)20 断后伸长率的测定............................................................................... . (27)21 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 (28)22试验报告............................................................................... .. (28)23测量不确定度............................................................................... . (29)23.1一般............................................................................... .. (29)23.2试验条件............................................................................... (29)23.3试验结果............................................................................... . (29)附录A(参考附录)计算机控制拉伸试验机使用的建议 (30)附录B(规范性附录)厚度0.1mm~<3mm 薄板和薄带使用的试样类型 (31)附录C(规范性附录)直径或厚度小于4mm 线材、棒材和型材使用的试样类型 (34)附录D(规范性附录)厚度等于或大于3mm 板材和扁材以及直径或厚度等于或大于4mm 线材、棒材和型材使用的试样类型............................................................................... . (35)附录E (规范性附录)管材使用的试样类型............................................................................... (43)附录F(参考附录)考虑试验机柔度估计的横梁分离速率 (46)附录G(参考附录)断后伸长率低于5%的测定方法 (47)附录H(参考附录)移位法测定断后伸长率............................................................................... (48)附录I((参考附录)棒材、线材和条材等长产品的无缩颈塑性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50)附录JA(参考附录)............................................................................. (51)附录JB(参考附录)........................................................................... . (52)附录JC(参考附录)JIS与国标对照表 (55)日本工业规格Z2241:201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 -Tensile testing -Method of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序文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6892-1:2009《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日本工业规格jis e 7105

日本工业规格jis e 7105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静载荷试验方法 E 7105—1989 TestMethodsforStaticLoadofBodyStructuresofRailwayRollingStork1.适用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电气列车,内燃机车及客车的车体的强度、刚度的静载荷试验(以下称试验)方法。
备注:此规范中带有{}的单位及数字,是用旧单位得来,记于此作为参考。
2.试验的种类试验的种类如下:(1)垂向载荷试验(2)纵向压缩载荷试验(3)扭转载荷试验(4)3点支承试验(5)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测定试验(6)扭转固有振动频率测定试验(7)气密强度试验(1)注(1)仅适用于气密构造的车辆3.供试车体的状态供试车体为台架,侧构体、端构体、顶部构体(对应国内用的术语:底架、侧墙、司机室、顶棚—译者)等主要构体和其他对车体强度、刚度有影响的部件,处于装配状态。
但对于气密强度试验[2.(7)],为使测量中气密室内部全体维持同一规定压力,要使用正规部件和密封材料,使开口部处于密封状态。
引用规范:JIS B 7505布尔登压力计JIS B 7516金属制直尺JIS E 4001铁道车辆术语JIS E 4208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载荷试验方法JIS Z 2273金属材料的疲劳试验方法通则4.试验方法4.1测量项目各类试验的测量项目如表1所示4.2测量仪器各测量项目的计测器的一例如表2所示:备注:应变仪的使用方法,是由JISE4208(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载荷试验方法)的3.3应变仪的使用方法所规定的。
4.3测点的选择方法测点的选择方法如下(1)应力的测点应力的测点如下:(a)强度计算的结果预测发生高应力的部分。
(b)形状及断面的急变化部分、焊缝等可以预测的应力集中的部分。
(c)制作车体时,对焊接,加工等需要注意的部分。
(2)位移量的测定点位移量的测定点如下所示:(2.1)车辆沿着纵向的垂直位移量(2)(a)车体支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試驗機工業會規格恆溫恆濕的性能標準JTM K 03 -19881、適用範圍:這個規格是適用於溫度及濕度的環境試驗室,簡稱「恆溫恆濕室」的性能表示及試驗相關規定。
2、用語的意義:此規格的主要用語和以下相同。
(1)恆濕室:溫度和濕度的氣體用人工條件制成,人員能夠控制這樣的裝置。
但是以下所列的條件是我們談的性能以外的。
(沒有關係)(a)腐蝕性瓦斯、壓力、光線、振動等等。
(b)試驗室的地面面積20平方米以上。
(c)超過80℃的高溫及低於零下40℃的低溫。
(d)其它提供特殊用途的全部東西。
(2)濕度:此規格所用的濕度統稱為相對濕度表示。
單位是( %RH )表示。
(3)試驗室:能滿足期待的溫度和濕度及切換條件的空間。
(4)恆濕室的溫度及濕度:恆濕室的幾何學中心的溫度及濕度統稱試驗室中心(5)安定狀態:溫度及濕度能滿足下列的狀態。
(a)試驗室中心,2次間隔30分鐘所測的平均溫度差,要在0.5℃以下。
(b)試驗室中心,2次間隔30分鐘所測的平均濕度差,要在3%RH以下。
(6)有效內容積:構成試驗室的各個牆壁,其和相對牆壁間的距離的1/6(最大500mm)扣除後所剩的容積。
(長、寬、高….等於4/6長╳4/6寬╳4/6高)(7)平均最高溫度(濕度):在安定狀態之下,在一定的點和時間所量測溫度(濕度)最高值的算術平圴值。
(8)平均最低溫度(濕度) :在安定狀態之下,在一定的點和時間所量測溫度(濕度)最低值的算術平圴值。
(9) 冷凍裝置:構成冷凍週程的所有的壓縮機、凝縮器,蒸發器及膨脹機構全部都是。
3、標準條件:恆濕室的性能表示是,在下列的條件下運轉所得特性值的表示。
3.1外圍條件:溫度在15~35℃,濕度在45~75%RH。
其它沒有特別規定。
3.2電源條件:電壓的變動值是在定格電壓±5%以內,週波變動容許值是在定格週波±1%以下。
3.3運轉條件:(1)試驗室內無試料或有試料的性能,有種種的不同條件,這個是由製造者和使用者之間自己決定。
(2)如果是水冷式冷凍裝置的恆濕室設備,凝縮器入口水溫要在32℃以下,出口水溫37℃以下。
(3)如果是空冷式冷凍裝置的恆濕室設備,凝縮器進入的空氣溫度要符合3.1外圍條件的內容。
(4)在水平的地面設置。
(5)恆濕室不可有日光直射。
(6)恆濕室對於外圍不能有幅射。
(7)設置的場所不能有振動。
4、性能表示:性能的表示,下列被認為必要的項目有所表示。
但是電的週波數要明記,除標準條件以外的條件要明記。
(1)溫度控制範圍:在沒有控制濕度下運轉,溫度也能維持在控制的範圍以內。
(2)溫濕度控制範圍:溫濕度有在運轉的話,溫濕度能維持控制的範圍,這個範圍用縱軸的刻度表示濕度,橫軸的刻度表示溫度,用這個刻度取得的數據表示溫濕度控制的範圍是所期待的值。
(3)可以運轉條件:標準條件以外的條件運轉的話,恆濕室不能故障,可以運轉的外圍條件及電源條件。
(4)溫度(濕度)變動幅(寬度):在試驗室幾何中心所量測平均最高溫度(濕度)和最低平均溫度(濕度)的差所言。
(5)溫度(濕度)分佈:試驗室中心的溫度(濕度)和有效容積內的其他任意點所測得溫度(濕度)的差。
(6)溫度上昇(或下降):試驗室中心的溫度到達外圍最高溫度(或最低)所需時間。
(7)消費電力:溫度及濕度已經到達控制的範圍,在運轉的冷凍裝置,加熱器,加濕器….等。
單位時間內消耗最大總電力,這個值單位是(千瓦)。
(8)負荷電流:溫度及濕度已經到達控制範圍內的運轉,送到恆濕室的電源供給線電流最大值,這個值的表示在三相電源的話為其中一線最大電流值,單位是(安培)。
(9)消費水量:溫度及濕度已經到達控制的範圍,冷凍裝置冷卻水,加濕用水….等等。
在單位時間消耗的最大用水量。
5、性能試驗方法5.1準備全部試驗用溫度(濕度)檢出端(1)溫度檢出端:檢出端是經過校正,電阻式或熱電隅都可以,檢出端的顯示速度以時間定數,單位為秒表示。
最小10秒,最大60秒。
(2)檢出端的位置和數量:檢出端的數量是在試驗室中心1個及有效容積內8個頂點(長方形、正方形)共9個地方設置。
(3)濕度檢出端:乾濕球溫度檢出端的使用。
試驗室中心以外,5.1(1)的溫度檢出端代用是可以的。
這樣的話根據試驗中心室設置的乾濕球檢出端所測出的相對濕度,可算出絕對濕度。
在試驗室中以外的點計算出相對濕度。
濕度檢出端要確定是通風式,在設置的點要風速2.5米/秒以上才可以。
5.2全部測定溫濕度的點,在於標準條件下運轉,溫濕度在控制範圍。
如以下的4點:(1) 在最高溫度時的最高濕度。
(2) 在最高溫度時的最低濕度。
(3) 在最低溫度時的最高濕度。
(4) 在最低溫度時的最低濕度。
備註:濕度的測定是可以用露點溫度的測定代替。
5.3溫度(濕度)分佈的計算方法,5.2相關各點在確認到達安定狀態後,進行以下的測定:(1) 在5.1(2)出示的檢出端,各個每隔1分鐘以上的時間間隔,10次以上作30分鐘的測定。
(2) 求取試驗室中心溫度(濕度)的平均值。
(3) 各測定溫度(濕度)【試驗室中心溫度(濕度)除外】和中心溫度(濕度)的平均值的比較,高的一方、低的一方分開,求取各個平均值。
(4) 這個平均值的差,就是溫度(濕度)的分佈。
5.4溫度(濕度)變動的幅度:檢出端根據5.1(1)的規定在試驗室的中心設置,確認到達安定狀態後,間隔1分鐘以上,10次以上作30分鐘的測定。
從這個值來求得最高平均溫度(濕度)和最低平均溫度(濕度),這兩個值的差就是溫度(濕度)變動幅度。
5.5溫度上昇(或下降)時間:試驗室中心溫度在標準條件之下,從外圍溫度開始到達可控制的最高溫度(或最低溫度)止,所必要的時間測定之。
恆溫恆濕室的性能基準解說前言:因為在標題上使用“性能基準”的名稱的關係,性能這個東西的基準,有被接受嗎?被同意嗎?這個規格是講恆濕室的試驗條件,規定了關於“方法”的內容。
這個規格著眼點想法是「恆濕室的性能到底是指什麼,沒有那些條件(規定)是不可以的」。
這個規格是要廣範圍、多目的被使用。
通常就必要的性能(恆濕室)的規格。
不是用於多量生產(輸送帶生產)及檢定機構的認證用的。
過程:本規格是日本試驗機工業會,在昭和61年7月根據恆溫恆濕標準化委員會所設立的…………2、用語的意思(1)恆濕室:因為(a)~(d)排除在本規格的適用,因為如果包含了的話,這個規格沒有再校對過是不行的,而且規格要擴大的關係,雖然排除在外,本規格還是照著它的基準期望作。
像規定試驗室地面面積20平方米以下,超出-40℃未到80℃…..等被排除在外是為了試驗室能合格標準化。
提供特殊用途特殊物品話,是指乾淨房室恆溫恆濕室,溫濕度一定室外設置式,付瓦斯切換裝置的恆濕室等。
還有,築造式(恆溫室的地面,天井及牆壁的全面,和另一設置場所的壁面間有施行斷熱的使用總稱)是包含在本規格。
(2)試驗室:恆濕室是為“被期待的溫度濕度條件能滿足”和被期待的溫濕度條件能被一些已設裝置作出來。
前者是稱作試驗室,後者是空調室、空氣調合室。
(3)恆濕室的溫度及濕度:恆濕室的溫濕度通常都是從出風口及試驗室的幾何學中心扱取,但是基於以下的理由,所以改作1處而已。
(a)一般的試料都放置在試驗室的中心附近。
(b)國際規格IEC及英國規格BS等都是採用試驗室的幾何中心。
(c)安定狀態:2次各別30分鐘間隔的平均值差是用以下方法求得的值。
T1T1=T2=30分鐘X1、X2:測定時間的平均溫度(或濕度)在T1(30分鐘)的平均溫度(或濕度) X1,和在T2的平均溫度(或濕度)X2之間的差,如果在標準之內的話,就是已到達安定狀態。
條件:T1和T2不可有重疊(重複)的地方。
濕度的安定狀態的判定基準不可超出3%RH的理由,是依據以下原因:濕球溫度的變化和它的濕度的換算值的關係是─在20℃、80℃這些點的低濕、高濕的事例在下列解說表1中可以見到。
解說表1備註:1、根據溫濕度表這樣算出的值,有效位數無法剛剛好。
2、恆濕室使用最多的乾濕球溫度計(濕球溫度換算)的精度通常都會超0.3℃,而且到達設定溫度後經過一些時間,更會有約0.3℃的變動。
因而,相當於0.3℃的濕度3%RH就被設定了。
(d)有效內容積:試驗室的形狀,一般都是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的設計,這樣的話有效內容積就像解說圖2中的陰影面包圍的容積。
解說圖2試驗室的各相對面之間六分之一(但是最大不能超過500厘米)從有效內容積中除去,是因為要確保氣流及作業的平順。
(e)平均最高溫度(濕度)平均最低溫度(濕度):控制恆濕室溫度(濕度)的調節器的調節動作的話,除了PID、PI、P等等也採其它的二個位置。
這樣控制的結果,不管有多大多小的大小差是會週期性碰到的,在於商用電源它的最大值比實效值更有用,同樣的,在環境試驗的時候,恆溫(濕)室可以控制的最大或最小的溫(濕)度值,比這個實效值的對應,平均最高溫(濕) 度或平均最低溫(濕)度的抓緊更有效。
實際的算出的方法,在解說圖3解說圖3▼▲X1,X2………Xn-1,Xn連續30分鐘每間隔1分鐘以上測試一次。
求取試驗中心之平均溫(濕)度值,與平圴最高溫(濕)度比較。
同樣χ1、χ2…..χm-1、χm 求取中心平均最低溫(濕)度值,與試驗中心之平均值比較。
X1+X2+………Xn-1+Xn平均最高溫度(濕度)=nχ1+χ2+…..χm-1+χm平均最低溫度(濕度)=mX1+X2+………Xn-1+Xn+χ1+χ2+…..χm-1+χm 平均溫度(濕度)=n+m但是n+m≦303、標準條件:標準條件的意思,是在於表示能“保證性能”的試驗條件。
3.1外圍條件:本規格採用值是根據IEC PUB. 160─1963(試驗的標準空氣狀態)。
“值”這個東西的話是在JIS Z8703─1983(試驗場所的標準狀態)….等被規定好作為前提。
考慮到可以對應國際化的潮流。
濕度在45~75%RH 也可以被補正的想法,這個是空冷式的冷卻能力或除濕能力和水冷式的不同,因為很容易受到周圍溫度的影響的關係,所以必頇想好的對策。
本外圍條件是:一部份框(主件)分離,和本體分別在不同地方設置也適用的條件。
3.2運轉條件:(1)試驗室內,雖然沒有試料,但被試驗體及發熱負荷都被明記很多。
有發熱負荷的話,在室內氣流會往下,這樣和被給予的條件就不能保持(不能保持給予的條件)。
因此,這樣的話,要合上流域的條件。
(2)水冷式冷凍裝置的凝縮器的入口及出口水溫是取JIS B8623─1986“變壓分組件“的試驗方法的能力表示為標準。
凝縮器入口32℃出口37℃參考的值。
4、性能表示(1)溫度控制範圍及(2)溫濕度控制範圍在條文中“可以維持”的說法是可以維持6小時是一種大概的值而已,但是如果含除霜進出室,換氣等動作的話,要維持這個時間就更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