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PPT或黑板。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2)准备课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适时讲解和示范。

3. 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内容,分析寓言的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寓言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3. 家庭作业:和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讨论寓意和做人的道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背诵情况。

3. 寓言故事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和做人体会的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寓言两则》。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复述和解释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寓言两则》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

2. 互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寓言两则》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

3.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 课堂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合作学习。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并准备进行分享。

(2)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设计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比鲜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崩识量挝模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庇兄鞫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弊婀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卑迨榭翁猓涸⒀粤皆颉=柚拼音读课题。

3痹⒀允峭ü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泵教宄鍪荆(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鼻嗤芎托∧窦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生字。

2苯柚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毙∽榻涣鳎核邓的阌檬裁捶椒ㄊ都巧字。

4苯淌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敝傅际樾础按恕薄ⅰ翱省(可让学生交流)。

6惫闯鑫闹猩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笔吞猓鹤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逼攵量挝模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毙∽樘致郏(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被惚ń涣鳌5泵教宄鍪厩嗤芎托∧裾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蹦闳衔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笔导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倍亮苏飧龉适拢你明白了什么?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1狈纸巧表演《坐井观天》。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和所蕴含的道理。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揭示寓意的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帮助学生体会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如“掩耳盗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寓言的概念。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寓言,让他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2、初读寓言(1)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则寓言,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学生再次朗读寓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精读寓言(1)引导学生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思考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所反映出的性格特点。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的技巧。

(2)学生模仿朗读,体会寓言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5、学习第二则寓言(1)按照初读、精读、朗读指导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则寓言。

(2)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点,如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

6、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寓言中的人物和行为。

(2)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则简单的寓言,分享给大家。

7、课堂小结(1)回顾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强调学习寓言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8、布置作业(1)让学生把两则寓言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一起探讨其中的道理。

(2)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理解寓言的内涵。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对话平台回顾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初读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研读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

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

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

如: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引导学生体会。

白字。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AB案)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AB案)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AB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能够分析并概括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寓言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并概括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思考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并概括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寓言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扮演中的表达和创新。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农谚两则》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农谚两则》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农谚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

3.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

4.学习《看云识天气》。

教学重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看云识天气》。

教学难点1.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

2.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节气歌》,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看云识天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学习《看云识天气》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

(1)指名读。

(2)分小组读。

(3)齐读,分组读。

(4)小老师带读。

2.自己说一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小组内分别说一说。

3.理解“朝霞”“晚霞”,结合图片理解。

4.指名说,评议。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

5.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二)识字、写字指导1.识字。

(1)读生字卡片,看谁先认识这些生字娃娃。

(2)和云朵一起做找伙伴游戏。

这些生字娃娃非常调皮,从诗句中跑了出来,由这些云朵帮你陪着他们,你想请哪朵云帮助你请他做你的手拉手小伙伴呢?谁来和云朵一起找小伙伴。

找到小伙伴后告诉同学们你伙伴的名字,并教大家一起念两遍,组个词。

(3)读卡片上的词语。

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试着说说每个字的笔画、笔顺。

(2)观察每个字的各个笔画都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3)边说笔画边描一描田字格的生字。

(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说说这些字怎样写才漂亮。

(6)学生练习生字的书写,教师进行讲评。

(三)练习熟读背诵1.听录音读。

2.分男女生读。

3.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流利。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三、练习把课文读熟,再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方法
交流识字阅读感悟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读课题。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让我们来读课文解决问题。

5.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过渡:请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把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1.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

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2.这些新朋友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来,一起读读。

3.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哪个容易念错,细心的孩子来给大家提个醒儿。

4.生字娃娃带上他的好朋友,咱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全班齐读。

)5.认熟了生字娃娃,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掉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


6.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2.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原因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原因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3.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4.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5)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三、练习
1.引导学生发现写好字的关键。

2.学生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娃娃。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四、总结
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2.想象: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六、板书
19.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