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基本路线

合集下载

最新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案

最新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易混、易错点归纳分析易混易错点一: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区别。

分析: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是原始社会出现的社会组织,由于名称的相似会造成学生的困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分析两者的区别,明确两者的各自特点。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占据主导地位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父系氏族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2、农业、畜牧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3、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支配社会例题1:美国梦工厂年度动画巨制《疯狂的原始人》(右图)讲述了一个原始人家庭离开山洞的冒险旅行经历。

其中,女孩小伊有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且她爸爸处于家庭主导地位,那么你能判断那是处于哪个社会组织时期吗?()A.半坡氏族时期B.河姆渡时期C.母系氏族社会D.父系氏族社会【解析】:本题以《疯狂的原始人》创设问题意境,抓住题干中的“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同时“爸爸处于家庭主导地位”就可以判断出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所以答案为D。

易混易错点二: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

分析:古代的文明古国属于东方的大河文明,这四个文明古国虽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在文明出现的时间、文明成果以及影响方面存在各自的特色。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古国名河流文明初现统一时间文明成果影响古埃及尼罗河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3000年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是古代埃及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统治者压迫、奴役人民的见证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古印度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古中国黄河约公元前2070年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例题2:下面分别是古代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的图片,请你选出图片与文字搭配错误的一组()。

邓三理论考研辅导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邓三理论考研辅导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答案 C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不定向选择
1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 一论断的含义是指(01问题)
A 改革与第一次改革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 BCDE
答案 C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
A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 富裕 C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3 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 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 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 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规定了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 务的立足之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
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 基本途径。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1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 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3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 的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文化纲领的基本目标与文化纲领的基本政策:
⑴文化纲领的基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分析题 [试分析“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⑴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
⑵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
+原则4+原则5即可
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而达到社会安全的一种制度。党中央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制度保障,努力维护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千方百计满足困难群众,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是+原则4+原则5即可。
注: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可以不看)01年考过多选题
★分析题 [分析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或者是:
★分析题 [如何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居民宪法知识点总结

居民宪法知识点总结

居民宪法知识点总结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制度和组织的基本法律文件,其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任何其他法律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作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了解宪法知识,具备宪法意识,对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国家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居民宪法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宪法的含义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根本价值观念,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具有全面的调整和统一作用。

宪法的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国家政治权力的机构和运作方式,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规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2.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性质、原则和基本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领土、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职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地位。

3.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基本法律的性质,是最高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以国家的根本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具有其他法律文件不可逾越的优先效力和约束效力。

第二章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宪法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中国是人民民主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各级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制度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3.国家奉行统一的基本制度宪法规定,国家奉行统一的基本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

国家奉行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

4.国家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宪法规定,国家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本章课时:4课时第一部分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过程特征、长期性和主要矛盾;认清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教学环节:讲课,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认识这一点的重要意义;2、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部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由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不同时期对社 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是不同的。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

毛泽东:“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 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 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 把中心任务忘记了 ”。
1956年党的八大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 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 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 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 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 的根本指导方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党曾制定过哪些基本路线?
新民主 主义总 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 化国家
建设目标四位一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和谐”与“富强民 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原因: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初级阶 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6、1987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1987年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核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物质保证―坚持改革开放 ♦ 根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生产力 发展水平
地理 状况
国情的突出特点
人 口 多 底 子 薄 人均资源占有量确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资源占有量确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 产 水 力 平 低
2000年底:祖国大陆126,83万 2000年底:祖国大陆126,83万, 年底 126 香港678 678万 澳门44 44万 台湾2228 2228万 香港678万,澳门44万,台湾2228万。 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 12.9533亿 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亿。 2005.1全国总人口达13亿 2005.1全国总人口达13亿。 全国总人口达13
十四大 ♦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 十五大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国情的重新认识
阶级 状况 国际 环境 历史 特点 人口 因素 自然 资源
民族构成及 传统
文 化教 育 政治 制度 经济 制度
5、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
建国三十周年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 段。”
1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思考题:
请同学们议一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理论根据、 历史根据、国情根 据和时代根据何在
4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思考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纲领
4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 治、文化的关系
2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二至第八条则分别从经济现代化程度、经
济市场化程度、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人民 生活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体制完善以及精神 文明建设等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特征和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5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的精神 文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发 展方向。这是凝聚和激励全国 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 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5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正确理解最低纲领和最高 纲领的内在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 效果
表2 政治方面 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策 国体
政体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生 产 力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过渡时期 资本社会
社/初级阶段
生产关系
十五大:“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制度还需要一个 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我们几代人、 十几代人,甚至 几十代人坚持不 懈地奋斗。”
“七一”讲话江泽民: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 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 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 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比较肤浅、简单。”
1949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同国外比较
钢产量15.8万吨,是美国的0.2%、日本的5%、 不到世界的1%o; 煤、铁、电等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差距大体 为100年——200年左右,与英国相差250年。
以上就是新中国的物质基础。说明说明:49 年的中国,仍是传统、落后的农业国。用毛 泽东的话说就是“一穷二白’,这是决定 全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长期阶段 的根本原因。
(二) 特征
1.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不完善。
2.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不能包容一切领域,
需要发展其它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健全。
5.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市
民习惯势力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基本 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改革 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 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 我们制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 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社会主义 再认识的理论成果,是我党对社会主义 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 第二阶段:1957——1977
忽左:1958年,认为很快进入共产主义。 忽右:1959以后重提阶级斗争,认为整个社会 主义都处于过渡时期。
• 第三阶段:78年以后
逐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做了 全面阐述。
“十三大”邓小平: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00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
1956
2056
【图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 • • • •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6%; 全国人均每天占有粮食0.57公斤;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10%; 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低于1800年的英 国、1890年的法国、接近于1910年的 俄国。
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意义
(一) 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未经过资本主义发 展阶段,直接从半半社会过渡而来),而非泛 指(任何社会主义进入的阶段)。 2.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3.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 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 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早期:马克思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848年:未来社会既称社会主义又称共产主义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 共产主义 高级阶段—按需分配
低级阶段—按劳分配Fra bibliotek过渡时期
【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 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 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 的革命专政。
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战时共产主义 直接过渡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迂回过渡 粮食税
“意识到社会发展分阶段” 苏维埃俄国不能向“纯社会主义” 直接过渡,只能搞不纯的社会主义。并 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和自由贸易,利用 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的思想。
【图二】
生 产 力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过渡时期 资本社会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出现了这种 带有普遍性的错误:
(1)把社会主义看得很短暂,因而不去 划分阶段,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 (2)当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 史阶段后,又对本国社会主义所处 阶段估计偏高。
经常混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 渡时期的区别
混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与共产主 义高级阶段的区别
第五章
主要内容:
一、社/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二、社/初/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三、社/初/的含义、特征、 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大政方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提出
• 马、恩、列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发 展阶段做出划分。 • 毛泽东也没有说过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但做过有益的探索。 •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四、党在初级阶段的大政、方针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做 了明确的概括: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 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世纪的现代化不同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19世 纪日本的明治维新、20世纪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九大任务 序号 简单概括 具体内容 1、总特征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农业国工业国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 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 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自然经济市场经济 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 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科教文化落后较发达 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 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不富裕较富裕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 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不平衡平衡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 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 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 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 9、历史任务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图一】
生 产 力 共产主义 过度时期 资本社会
高级
低级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
1890年恩格斯:“我认为,所谓‘社会 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和 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 化和改变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 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的生产资 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 织社会生产。” 【过渡阶段的复杂性】 您的第二个写作计划——向共产主义 社会的过渡阶段——还需要认真考虑; 然而,我劝您:放它九年,先不拿出! 这是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 一个,因为情况在不断地变化。
马恩都看到了从资本主义走向共 产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但这个 过渡时期有多长,没有留下时间 表。 【怎样看待马恩的理论】
马恩都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对未来社会如何巩固、发展、 建设没有具体说明。 必须看到,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 只是行动的指南,决不是照搬的教 条。
《国家与革命》: 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中心任务:解决这一矛盾,发展生产力,以满足广大人民 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 的动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社会主义发 展方向。
这些混淆对党和人民产生了极大 的负面影响 今天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纠正这 些影响
好的设想:
1、严格区别“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成社 会主义”
2、
3、共产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有许多 发展阶段
我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也经历了曲折
• 第一阶段:1949——1956
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为标志, “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 不完全巩固,”认识基本正确。
政策
两个素质 二为双百
古代国外
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 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 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 领。
• 国民收入统计
农业 工业 建筑 运输 商业 人均收入 245亿元 45亿元 1亿元
250 200 150 100 50 0
12亿元 55亿元 66元
Å Ò © µ ¹ Ò ¤µ ½ Ö ¨þ Ô Ê Ë ä É Ò Ì µ
据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收 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水 平44美元的三分之二,也不足印 度57美元的一半。只相当于美、 英、法等国的十几分之一或几十 分之一。
(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