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解读2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解读2体验磨练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解读2体验磨练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解读《2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南靖四中黄良鹤我们知道《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准绳,也是复习的依据。

《考试说明》规定了所要掌握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及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且附有题型示例。

那应如何解读《考试说明》呢?一、我认为学习《考试说明》要总体把握这些:⑴了解和熟悉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学科中的知识点、能力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类型、题型题量、难度系数(物理:0.55-0.60)和分值分布等方面的延续情况和变动情况。

尤其是学科近来的微调和变动的情况更要了然于胸,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复习中落实。

⑵针对学科的能力点和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归纳概括,构建科目的知识的网络。

对《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⑶关注《考试说明》后面的各科题型示例。

示例,往往是《考试说明》规定的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具体体现,诸如知识和能力点的分布情况、题型、题量、分值比例、难度系数等等,它都显现得一清二楚,让人可感知。

更重要的是,示例,多少隐含着高考命题的信息和动向,因此,我们更不能忽视。

⑷以《考试说明》内容和形式为准绳,随时观察和分析各地试卷和模拟试卷。

分析各试卷中,体现《考试说明》某一类内容和形式的新题型及这种新题型出现的频率,分析并揣摩体现《考试说明》新精神的原创的新题型(如今的选考题),及时敏锐地把握考试的新动向。

二、2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与2009年考试说明的比较(一)、不变点:从命题指导思想至考试内容的第四点试题难度(二)、变化点:(1)Ⅰ卷中选择题题型由原来的“不定项选择”调整为“单项选择”(2)Ⅱ卷中选考部分的选项编码由原来的“编号”改为“字母”(3)考试内容的第五点题型示例由原来的13题修订为12题(选择题易2题、中、难各1题,实验题易、中、难各1题,计算题易、中、难各1题,两个选考模块各1题容易题)。

与09年相比替换了3题(2题多选选择题,1题实验题),删去1题计算题。

(4)参考试卷中只保留了一道选择题和实验题,其余试题均重新编入。

2010年高考试题——物理(上海秋季)(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物理(上海秋季)(解析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解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

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56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0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答题纸编号与试题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A) 粒子的散射实验(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D)质子的发现答案:A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院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聚集了院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运转。

本题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建立。

难度:易。

2.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a,b所示,则(A)图a、b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a、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a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a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D本题考查波的干涉和衍射。

难度:易。

3. 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C)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D)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解析】C本题考查波的衍射条件:障碍物与波长相差不多。

难度:易。

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解析】C本题考查原子核反应。

高考物理说明

高考物理说明

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已经出台,在此将其与2009年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备战2010年高考,更好地进行物理科目的复习,具体如下。

一、考试形式变化物理科目的分值、题型、难度、在试卷中的位置未发生变化,2010年理综试卷物理试题总分仍为12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48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72分,题目仍然以中等难度为主。

二、考试能力要求变化1.2009年说明中对物理科目的能力要求包括五个方面,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在2010年考试说明中这些能力要求发生了变化,能力要求仍为五种,分别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

2.2010年考试说明对能力提出分层要求,将以上五种能力分为基础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

3.除了能力分层外,考试说明还对每种能力的具体含义作了明确阐述,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化。

4.2010年考试说明更加注重能力的综合考查,在着重考查某种能力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其相关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1.2009年考试说明中指出的高考考试范围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2010年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发生变化,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等部分,涵盖六个模块,即必修物理l、物理2,选修3-1、3-2、3-4、3-5,删除了热学知识,不考查选修3-3模块。

2.2010年考试说明中将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调整,包括增加知识点、删除知识点、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调整,调整后共112条,下面就一些主要的变化进行说明。

(1)知识内容表的结构发生变化,2010年考试说明物理知识内容表调整为十四个部分,分别为: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机械能、动量,振动和波,电场,稳恒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光的折射,光的本性、近代物理知识,实验,单位制。

(完整版)山东2010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解读

(完整版)山东2010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解读

山东2010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解读山东2010年高考理综考试说明解读:选做题8选4多选错选无效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限定用时150分钟,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240分。

理科综合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其中物理题7题28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化学题7题28分,生物题8题32分,为单选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3题45分,化学3题42分,生物2题33分,共120分。

选做题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8道试题,每题8分。

考生山东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作文排除诗歌文体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

选做题共18分,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

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

作文方面,字数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其余文体都在考试范围中,所有的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中。

“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这一早在2007年高考阅卷中就已实行的规定,今年《考试说明》并未明确给出。

从去年的阅卷情况看,如果作文里有错别字,肯定会扣分,不少考生要扣3分左右。

山东2010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鼓励多角度解决问题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用时120分,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

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填空题共4题,16分。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

对2010年考试说明的解析及.

对2010年考试说明的解析及.
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境外投资的竞争力加强境外投资 主体合作,避免恶性竞争;不断优化境外投资结构, 招展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遵循和利用世贸规则,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目标:描述和阐释事物
要求:(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 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2)认识和把 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 释;(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现 象,并作出学科的或跨学科的综合描述 与阐释,意义完整。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 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内容 (9个纲28个目37个点)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来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考试限定用时 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II卷,满分为24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25题,每题4
例证:
(2007年山东文综)29. (5)图18、图19分别表明山东 境外投资领域域进—步拓宽、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以 这样的思路,你认为图20体现的山东境外投资的特点 应该如何概括?请对山东企业如何实现境外投资的新 突破提出合理化建议。

(5)①特点:境外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②建议: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境外投资经营战略;依靠
Ⅳ.题型示例
(共精选了58道不同命题形式的典型例 题,政治例题22道)
36.(09海南政治15)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 “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 在于它们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参考答案】B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分析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分析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分析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的确定,不同版本的《说明》所依据的《教学大纲》是不同的。

新课程版依据的主要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旧课程版依据的主要是《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新旧课程版生物部分依据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对考试范围除在文字方面进行了调整外,其他方面也作了一些调整,(一)新课程版调整
物理:删去了简谐振动中机械能守恒: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增加了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二) 旧课程版调整
物理:删去了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

增加了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

(三)新旧课程版调整举例
物理:删去了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

增加了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

2、试卷结构
(1)三种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题型分数比例变为约40%:60%;
(2)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为第一卷生物、化学、物理,第二卷物理、化学、生物,最后一题为物理:.
(3)试卷总题量有所减少,为31题,分配为:第一卷生物7题、化学7题、物理7题;第二卷物理4题、化学4题、生物2题:这样变化主要是考虑了高考后社会的反映,如有的教师认为,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难完成2004年的理综全卷。

(4)三科的分数分配比例为110:110-80
3.理科综合考试的实验题比重将继续保持2003年的水平。

4.物理学科的难度将继续保持,适当地增加推理题的数量,减少计算题的数量。

北京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北京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北京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2010年北京市将迎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首次高考。

昨日,北京市公布了新高考《考试说明》,新高考在考试指导思想和目标、考查能力体系、考试范围和内容以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等几方面都有变化。

学大教育有关学科专家就此在第一时间对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2010年的高考语文说明跟2009年相比,在考试的内容、形式、试卷的结构、背诵默写的篇目等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从试卷结构上看:原有的23道题将减为20道题。

原第二、四、五大题各减1题,取消原第六大题“语言运用题”,新增2道阅读延伸题,总题量减少3题。

二、从考试的内容上看:阅读延伸题作为新题型出现,题目以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为命题范围,在这两部分各出1题,每题约10分,要求考生用200字左右作答。

题目既涉及考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涉及对文章的延伸性思考,将为考生提供更广阔思考空间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三、从背诵默写的篇目看:《考试说明》附录的45篇背诵默写篇目中,加星号的7篇未列入2010年高考考查范围。

以上的这些变化,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十分可靠的信息:2010年的高考是以教育部新课标修订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新课标教材中的必修版本为基准,以2009年北京市高考试卷,以及率先进行新课标改革的部分省市高考试卷为参考,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知能并重,侧重学生基础与思维能力的考查。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备考建议:一、关于新增2道阅读延伸题的解答在2009年11月份海淀举行的高三期中统考试卷中,这2道题就有所展现,一道题为文言文阅读延伸题,答题步骤为:文本内容+个人观点。

另一题为现代文阅读延伸题,答题步骤为:文本内容+联想感悟。

两道阅读延伸题中联想感悟的文字多少要试题干要求而定。

二、关于作文的备考建议从2009年北京市的满分作文及其他新课标改革省份的满分作文来看,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向记叙性和散文化方向倾斜。

2010全国卷一物理详解

2010全国卷一物理详解

2010全国卷一物理详解从今年的全国卷一理综对于物理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高考物理越来越重视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先来看一下物理的选择部分,像14题的衰变,16题的场强,17题的磁场,19题的热学题,无一不是对于一些课本上的概念的应用,而对于15题的弹簧质点组题目,18题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则是对于一些基本公式的直接考察,像15题就要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18题要用到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解,选择题的20题和21题属于具有一定新意的题目,需要适量的计算和读题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下面来看一下实验部分,今年的第一个实验不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标卡尺啊,示波器等,而是一道光学的实验,又运动到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新意,但认真分析题目就会发现,只是考点上华丽外壳的包装而已,要善于剥离现实情景,还原物理模型。

第二道物理实验不出意料的是电学的实验,相比内测法外测法测电阻的题目,难度上有一定的下降,但其对于考生基本实验能力的考察还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五问的开放性问题更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看一下三道大题,第一道是v-t图像的考察,属于运动学考点的重要内容,根据v-t图像的斜率是加速度,和轴围成的面积是位移这两个课上给的结论就可以顺利拿下。

第二道是双星问题,我们曾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过,双星绕其连线某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该题就可以直接秒杀。

第三道是一道单纯的磁场问题,作为压轴题较09年最后一道难度有所下降,但更强调对于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2010年全国一卷物理说明高考日益强调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过程的能力,这和我们的改革精神是一致的,也为我们2011年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盲目的做题和对于概念理解的忽视都会和高考精神违背,只有牢牢抓住考纲,课本和真题才能见题拆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2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南靖四中黄良鹤
我们知道《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准绳,也是复习的依据。

《考试说明》规定了所要掌握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及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且附有题型示例。

那应如何解读《考试说明》呢?
一、我认为学习《考试说明》要总体把握这些:⑴了解和熟悉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学科中的知识点、能力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类型、题型题量、难度系数(物理:0.55-0.60)和分值分布等方面的延续情况和变动情况。

尤其是学科近来的微调和变动的情况更要了然于胸,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复习中落实。

⑵针对学科的能力点和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归纳概括,构建科目的知识的网络。

对《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⑶关注《考试说明》后面的各科题型示例。

示例,往往是《考试说明》规定的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具体体现,诸如知识和能力点的分布情况、题型、题量、分值比例、难度系数等等,它都显现得一清二楚,让人可感知。

更重要的是,示例,多少隐含着高考命题的信息和动向,因此,我们更不能忽视。

⑷以《考试说明》内容和形式为准绳,随时观察和分析各地试卷和模拟试卷。

分析各试卷中,体现《考试说明》某一类内容和形式的新题型及这种新题型出现的频率,分析并揣摩体现《考试说明》新精神的原创的新题型(如今的选考题),及时敏锐地把握考试的新动向。

二、2010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与2009年考试说明的比较(一)、不变点:从命题指导思想至考试内容的第四点试题难度(二)、变化点:(1)Ⅰ卷中选择题题型由原来的“不定项选择”调整为“单项选择”(2)Ⅱ卷中选考部分的选项编码由原来的“编号”改为“字母”(3)考试内容的第五点题型示例由原来的13题修订为12题(选择题易2题、中、难各1题,实验题易、中、难各1题,计算题易、中、难各1题,两个选考模块各1题容易题)。

与09年相比替换了3题(2题多选选择题,1题实验题),删去1题计算题。

(4)参考试卷中只保留了一道选择题和实验题,其余试题均重新编入。

我对不变点的理解:物理主干知识,物理的热点内容仍然试题的出点。

纵观几年高考试题,力学、电学都是考查的重点。

所占分值约80分。

物理主干知识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1)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如: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相结合。

(2) 圆周运动(特别是天体运动)和力及能量的综合;(3)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如: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
速与偏转问题(涉及到运动学知识); 从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中的加速与偏转问题;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性的几何条件)。

(4) 以电磁感应和电路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如:电磁感应+电路计算+安培力计算+做功与能量转化(5) 电路知识在实验中的综合。

如:根据电路理论及实验知识,选择器材、选择分压或限流电路、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数据处理的方法。

在高考物理试题突出学科内的综合的显著特点大都是拼盘式。

因此对物理主干知识,可用专题训练来突破。

对天体运动的考查,在几年高考试题都有出现,但不难。

因此对这部分不要讲得太深。

对选考内容试题简单,易出成绩,一定要抓实。

选择题《考试说明》要求为Ⅰ、Ⅱ的都可能出现,而非选择题大多只有要求为Ⅱ的才出现。

当然非选择题部分有时要用到Ⅰ,但是应用更多的还是在Ⅱ当中。

因此对《考试说明》要求为Ⅱ的,就要深入讲解。

我对变化点(1)的理解:目的在于改变中学物理教学过份注重选择题训练,引导教学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对于细致认真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更确定自己的判断,可以省出很多的时间去做物理后面的大题。

从而提高理综的整体成绩水平。

一旦确定答案其他的选项就可以不要去看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借助排除法加以判断选择,准确率较不定项选择会有明显的提高。

总体上可以说是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

这要与《考试说明》中命题指导思想及物理试题的整体难度不变相符,但这就要求在命题的时候,对选项的设置要很讲究,不能一下子就让学生看出答案,否则
学生是不会去看其它选项的,这些选项的设置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会形同虚设。

因此猜想高考对单项选择选项的设置会有更高的技巧,对学生能力上的要求也会更高。

当学生能力达不到要求时,摆在考生面前的是要么是“6分”要么是“0 分”,加大了风险。

我对变化点(2)的理解:此变化属一种说明,不必深入讨论。

我对变化点(3)的理解:2题多选选择题的替换属选择题题型变化,不必深入讨论。

而1题实验题的变化,也许就是在给我们指导这部份有关实验要尤为重视。

删去1题计算题也许就是在给我们指导这部份有关知识不必要求达到Ⅱ。

我对变化点(4)的理解:除了与题型变化相适应之外,也许就是在给我们指导今年试题要加大新题数量。

当然《考试说明》只是命题的依据,不要过分地揣摩"圣意"。

但一定要让学生训练与题型变化相适应的试卷,使学生适应单项选择题,适应选考部分的选择填空题的选项“字母”,适应题量及整体物理试题难度梯度的设置。

三、打好基础才是硬道理
我们有个不好的习惯,做事往往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研讨《考试说明》,揣猜“圣意”长篇大论,空头理论,实际上全是一些“政治口吻,甩太极”。

谁也不敢用肯定口吻,或用比较肯定的口吻来解读《考试说明》。

把本应实事求是的教学掺进了“赌性”。

要知:《考试说明》只是高考命题理论依据,理论的东西不好讲。

要知: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忽略课本,忽略挖掘课本,忽略基础,加高台阶,搞信息大战是不行的。

要知:只有打好基础才是硬道理,只有好好复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