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小品幽默言语解析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相声幽默言语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相声幽默言语分析胡璇【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19)003【摘要】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dvanced by Fauconnier and Turner claims that conceptual blending is a general and ubiquitous human cognitive activity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dynamic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languag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verbal humor in Chinese crosstalk by virtue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With explicit elaboration, it proves that Blending Theory has explanatory power on verbal humor in Chinese crosstalk and also enriches the current linguistic study on crosstalk from a relatively new angle.%Fauconnier与Tum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活动,在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中国相声中幽默言语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分析,一方面论证了该理论对相声幽默的阐释力,另一方面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国内关于相声的语言学研究。
【总页数】4页(P37-40)【作者】胡璇【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浦东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相关文献】1.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小品幽默言语解析 [J], 尹铂淳2.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幽默言语分析--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和《破产姐妹》为例 [J], 潘爱婷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诗歌双关语分析 [J], 王艺璇;高月琴4.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诗歌双关语分析 [J], 王艺璇;高月琴;5.交际导向下网络新词新语的概念整合研究--基于校级课题《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J], 张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欢乐一家亲》作为一部广受欢迎的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语言幽默和丰富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从概念整合的视角出发,对《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进行认知机制的研究。
通过对该剧中的语言幽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认知过程和机制,以期为情景喜剧的语言幽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会通过概念整合的过程,将不同概念、背景知识和语境信息等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意义。
本文将借助概念整合理论,对《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进行深入研究。
三、《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特点《欢乐一家亲》以其诙谐幽默的对话、巧妙的措辞和机智的反转等语言特点,吸引了众多观众。
其语言幽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巧妙运用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2. 借助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3. 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产生幽默效果。
四、概念整合在《欢乐一家亲》语言幽默中的认知机制(一)跨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在《欢乐一家亲》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往往涉及多个空间和多个概念。
通过跨空间映射,这些不同的空间和概念被整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和幽默效果。
例如,在某个场景中,角色之间通过将不同场景下的对话进行跨空间映射,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二)类比推理与概念整合类比推理是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常用的认知机制之一。
在《欢乐一家亲》中,角色之间经常运用类比推理来产生幽默效果。
通过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进行类比,使观众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产生幽默感。
(三)情感因素与概念整合情感因素在《欢乐一家亲》的语言幽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借助情感因素,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真实,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情感因素也促进了概念整合的过程,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剧中的幽默元素。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欢乐一家亲》作为一部典型的情景喜剧,以独特的幽默感和语言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本研究从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的视角,对该剧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该剧的详细分析,旨在揭示其幽默语言的生成机制、观众接收过程中的认知心理以及其对于喜剧创作和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通过分析不同概念之间的互动和整合,揭示了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认知过程。
在幽默语言的生成和解读过程中,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工具。
三、《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欢乐一家亲》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剧中的幽默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剧中的许多台词通过巧妙地运用词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使观众在听闻之后产生会心的笑意。
2. 语言的夸张和反差:剧中的人物经常运用夸张和反差的表达方式,如用庄重的词语形容轻浮的行为,以此达到幽默效果。
3. 人物关系的巧妙设置:剧中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复杂,通过巧妙地设置人物关系和情节,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和笑点。
四、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1. 幽默语言的生成机制:在《欢乐一家亲》中,幽默语言的生成往往基于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框架转换和映射机制。
通过对不同概念框架的整合和转换,创造出新的、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方式。
2. 观众接收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观众在接收幽默语言时,会运用自身的认知能力对语言进行解读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对剧中的语言进行解读和重构,从而产生笑意。
3. 幽默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剧中的幽默语言还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通过对剧中语言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进一步理解其幽默效果的产生。
五、结论通过对《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可以发现该剧在幽默语言的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下中国情景喜剧言语幽默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下中国情景喜剧言语幽默分析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幽默无处不在。
关于幽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
研究涉及的领域众多,如,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
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它们大多停留在对幽默进行静态研究的角度,如,幽默的生成、形式、作用。
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言语幽默的动态生成过程。
笔者从中选取441个言语幽默例子,并将它们分为三类,分别是语言言语幽默、情景言语幽默、文化言语幽默。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四个基本框架,即单一网络框架、镜像网络框架、单向网络框架、双向网络框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研究。
然后将符合概念整合理论的例子在三类言语幽默的基础上再分为12个子分类。
每个子分类挑选出一个典型例子运用概念整合相关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画出整合框架图分析言语幽默的动态生成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解读言语幽默的动态生成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主要通过概念合成的三个过程来实现,即组合、完善、拓展。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根据言语幽默的主要形成特点,可以用其中一种特定的概念合成框架来解读。
并且,在解读言语幽默的动态生成过程中,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情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概念整合网络伴随着人们的认知模式,可以反映出交谈者的情感态度、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研究,揭示了言语幽默的动态生成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对幽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幽默。
同时也加深了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并且,本文通过对中国情景喜剧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宣传中国情景喜剧的作用,也对文化传播、文化积累、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概念隐喻视角下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分析

概念隐喻视角下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分析《扶不扶》是一部具有概念隐喻视角的小品剧,通过幽默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在笑声中深思。
本文将从概念隐喻视角下,分析《扶不扶》的幽默效果,以期为观众解析该小品的幽默之处。
概念隐喻视角下《扶不扶》的幽默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固有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讽刺和反思。
通过小品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展示,观众能够看到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所持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在小品中女主人公遭受欺负时,身边的人却纷纷冷眼旁观,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这种情节设计就是在讽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冷漠观望”现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引起观众对这种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概念隐喻视角下,《扶不扶》的幽默效果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价值观的颠覆。
在小品中,通过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对话的精彩设置,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懒惰、虚伪等负面情绪和特质。
在小品中男主人公一开始表现得热心肠,但当遇到麻烦时却立即变得逃避责任、讳疾忌医,这种转变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小品还通过对社会价值观念的颠覆,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概念隐喻视角下,《扶不扶》的幽默效果还表现在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批判和反思。
小品中的情节设计和角色设定,都是以夸张、夸大化的手法来呈现出社会上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比如“阿谁帮一把”这一情节,就是在讽刺当下社会上的“人情债”、“官商勾结”等现象。
通过小品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嘲讽和批判,观众在笑声中也会对社会的黑暗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引发对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概念隐喻视角下《扶不扶》的幽默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固有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讽刺和反思、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价值观的颠覆、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批判和反思等方面。
这种幽默效果将让观众在笑声中不仅仅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引发对社会现象、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在娱乐的也能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闪光。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欢乐一家亲》作为一部经典情景喜剧,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从概念整合的视域出发,对剧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剧中语言的解析,探讨其背后的认知心理过程和语言运用策略,以期为语言幽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人类通过将不同概念框架中的概念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意义。
在语言交际中,概念整合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解释语言中的隐喻、转义等现象。
在《欢乐一家亲》中,概念整合的运用使得剧中语言充满了幽默感。
三、《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的巧妙运用:剧中通过巧妙运用双关语、谐音、反义词等词语手段,创造出丰富的语言效果。
2. 句式的创新:剧中经常运用夸张、比喻、排比等句式,使得句子富有节奏感和趣味性。
3. 情境的巧妙设置:剧中的情节往往通过巧妙设置情境,使得语言在特定环境下产生幽默效果。
四、概念整合在《欢乐一家亲》语言幽默中的运用1. 概念整合的过程:在《欢乐一家亲》中,概念整合通过心理空间之间的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阶段实现。
剧中的幽默语言就是在这些心理空间中进行概念整合,从而产生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2. 概念整合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心理空间组合方式,剧中的幽默语言可以分为并列型、主导型和背景型等类型。
这些类型的幽默语言通过不同的概念整合方式,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认知体验。
3. 概念整合的效果:通过概念整合,剧中的幽默语言能够突破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出奇制胜的感觉。
同时,这种认知机制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增强观赏体验。
五、结论通过对《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概念整合在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语言幽默的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情景喜剧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形式,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生动的情节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在众多情景喜剧中,《欢乐一家亲》凭借其轻松的剧情、丰富的人物塑造和巧妙的幽默语言脱颖而出。
本文将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欢乐一家亲》中的语言幽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认知机制。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将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语言理解过程,对语言的产生和解读过程进行解释。
在概念整合过程中,人们将来自不同心理空间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结构。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三、《欢乐一家亲》的语言幽默特点《欢乐一家亲》的语言幽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台词的巧妙运用:剧中人物台词丰富多样,通过巧妙的措辞、双关语、反语等手法,使观众在听台词的同时产生笑点。
2. 情境与语言的互动:剧情与人物台词的相互配合,使幽默效果更加突出。
3. 跨文化元素的融合:剧中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使得幽默具有更广泛的共鸣。
四、概念整合在《欢乐一家亲》语言幽默中的认知机制1. 概念整合的过程在《欢乐一家亲》中,观众通过听觉接收信息,然后在大脑中进行概念整合。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或多个心理空间的创建、映射关系的建立以及跨空间的概念整合。
通过这一过程,观众能够理解台词的表面意义,同时发掘其中的隐含意义,从而产生笑点。
2. 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1)隐喻与转喻的运用:剧中通过隐喻和转喻等修辞手法,将不同概念进行关联和转换,使观众在理解剧情的同时,产生幽默感。
(2)文化背景的融合:剧中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使得观众在理解剧情时,需要进行跨文化概念整合。
这种整合使得幽默具有更广泛的文化共鸣。
(3)语境与语义的互动:台词的幽默效果往往与语境密切相关。
在《欢乐一家亲》中,台词的语义与语境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
观众通过概念整合,理解台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从而产生笑点。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言语的解读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言语的解读黄曙光(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言语的解读,提出对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至少需要两次概念的整合过程。
关键词:概念整合;幽默言语;层创结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345+4’&"’+4."6+%7#(&4)/$%&#.’)&*+%!"#+’8&.+/0123,43564(!"#$%&’()’&*)&$+",,$&$,+-)’&.-)/’%0$#.%12"345%$’5$67$5-’","&2,+-)’&.-),8*’)’9:;;<=)920&’)7&:789:5;23<=39>?548698=@;>643>?A>B >6A895BA>=6A25A =@A868<8948?>6C5>;D B=6E89?5A>=6?F G9=<A28H89?H8BA>E8?=@A28B=46>A>E8;>643>?A>B?,A2>?H5H895><?A=H9=:8>6A=A28I64;>?2E89:5;23<=39>6A89H98A5A>=6A29=342J=6B8HA35;K6A8495A>=6L28=9D ,>A 2=;C?A25A >A >?68B8??59D @=9A28?3BB8??@3;>6A89H98A5A>=6=@56I64;>?2E89:5;23<=39A=25E85A ;85?A AM=A><8?=@A28H9=B8??=@A28B=6B8HA35;>6A8495A>=6F:#8;+’<0:B=6B8HA35;>6A8495A>=6;E89:5;23<=39;8<89486A ?A93BA398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小品幽默言语解析摘要:小品是一种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概念整合网络能清晰地展现出小品中幽默言语的动态形成过程,有助于大众对于小品幽默言语的欣赏,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小品幽默言语研究新的视角与方法。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小品幽默言语;概念整合网络小品,顾名思义,即为小而精致的艺术品。
广义上,小品的涵义十分广泛。
大乘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本叫小品《般若经》;在散文中,篇幅精辟短小的文章,亦称之为小品。
狭义上,小品指的是一种语言与表演的艺术,雅俗共赏,题材广泛。
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为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其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小品的幽默言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总是能够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令观众捧腹大笑。
关于幽默言语的语言学研究,已经不胜枚举,但多集中于语用学领域[1-3]。
这些研究均未能很好地揭示人们对于幽默言语的动态认识过程。
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述小品中幽默言语的认知机制,清晰地展现出小品幽默言语产生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得人们更好的理解小品中的幽默言语。
一概念整合理论简介1985年,美国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了心智空间(MentalSpace)这一概念,并将其描述成“小概念包”,认为要理解语言的意义,就要研究人们长期交谈或是听话时形成的认知域[4]。
例如,今天中午,我的一个男性同学在学校食堂吃饭,吃着吃着就吐了。
这句话中间就包含了多个心智空间:时间(今天中午),地点(学校食堂),人物(我的一个男性同学),事件(吃饭吃着吐了)。
这若干个“小概念包”相互完善,构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体系。
紧接着,“我的一个男性同学”和“吃饭吃吐了”这俩“概念包”再次激发了我们的背景知识,让我们了解到,那个男生可能是因为饭菜不合胃口或是身体欠佳而导致呕吐,绝不是由于怀孕引起的。
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进一步的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该理论为人类的创新思维和新概念产生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概念整合网络,它指的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
框架由说话人的背景知识所构建。
Fauconnier ﹠Turner认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了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 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
并将这四种空间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5](如图1)。
吴为善指出,类属空间向两个输入空间映射,整合反映出输入空间共同的、常见的、抽象的组织与结构,从而规定了核心跨空间映射。
他认为,人们对于某一概念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经历了如下过程:首先,笼统地将表象的东西进行“组合(composition)”;其次,在知识框架中使初步获得的材料加以“完善(elaboration)”;最后的“扩展(elaboration)”,是对“完善”了的概念进行精致加工整合。
经过这三个彼此关联的心智认知活动后,产生浮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即创新结构[6]。
概念整合网络同时也包括了四个“浮现意义”显著程度不一样的子网络:简单型网络,镜像型网络,单域型网络和双域型网络。
⑴简单型网络(Simplex)简单型网络,顾名思义,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在输入空间Ⅰ含有一个抽象的空白的框架,输入空间Ⅱ没有框架,只有用来填充空白框架的元素。
例如,叶惠美是周杰伦的母亲。
输入空间Ⅰ含有一个“母亲—儿子的空白框架”,而输入空间Ⅱ则含有“叶惠美,周杰伦”两个元素。
经过简单的跨空间映射,输入空间Ⅱ的元素被填充到了输入空间Ⅰ的空白框架之中。
⑵镜像型网络(Mirror)在镜像型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均提供框架,并且,两个框架是一样的,只是元素不同罢了。
例如,在冯友兰的追问下,康德无言以对。
两个输入空间拥有相同的“辩论”框架。
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得到浮现结构:冯友兰胜于康德。
⑶单域型网络(One-scope)在单域型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拥有不同的框架,其中一个将会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并继续在合成空间中运行。
例如,联想重拳出击戴尔。
输入空间Ⅰ是拳击战的框架,输入空间Ⅱ是商战的框架,他们是截然不同的框架。
经过“组合”、“完善”以及“扩展”,最终得到浮现结构,即商场上的竞争好比拳击场上血淋淋的竞争一般。
⑷双域型网络(Two-scope)在双域型网络之中,两个输入空间拥有着不同的框架,但区别于单域型网络的一点是,双域型网络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都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上,并在上面继续运行。
例如,著名的“The surgeon is a butcher”。
其含有两个不同的框架,一个是“外科医生施手术刀于病人”框架,另一个是“屠夫施屠刀于牲畜”框架。
类属域是“A施刀于B”。
一般认为,外科医生的手法是细腻的,目的是救治苍生;而屠夫的手段极其凶残粗鲁,目的是为了杀生。
由此可见,这两件事的目的和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接着,从每个框架上各截取一部分进行整合。
最后,便得到了浮现结构:这个外科医生动手术的刀法十分拙劣。
二概念整合网络和小品幽默言语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分类着手研究小品中的幽默言语,具体分析包括简单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镜像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单域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和双域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
⑴简单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如前所述,简单型网络,输入空间Ⅰ提供空白框架网络,另一个输入空间则含有用来填充的元素。
例如:赵本山:你找谁?毕福剑:我找莲花乡文化站站长赵铁柱。
赵本山(指着丫蛋儿):找对了,这就是赵铁柱的爹。
丫蛋儿:不是,你是!赵铁柱是我爹。
《不差钱》这个小品讲的是“星光大道”的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上东北挑选演员的故事。
赵本山饰演的赵老汉为了让自己的孙女丫蛋儿能被选上节目,在“苏格兰情调”高级酒店宴请毕福剑,这段对话发生在毕福剑和赵本山刚见面的时候。
赵本山言语表达所表征的心智空间(如图2)分别是家庭关系框架以及丫蛋儿与赵铁柱这俩元素。
经过初步组合,丫蛋儿对应着家庭关系中的父亲,而赵铁柱对应着儿子;接着进行第二步——完善,此时,我们的相关背景知识被激活,了解到,小品中丫蛋儿应该是赵铁柱的女儿,而这些与之前的关系产生了冲突,互为矛盾;经过最后一步扩展,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切都是由于赵本山的紧张,口误地道出丫蛋儿是赵铁柱他爹。
⑵镜像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拜年》,1998年春晚小品,讲的是赵本山和高秀敏饰演的老俩口为了保住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鱼塘,去寻求范伟饰演的乡长的帮助。
高秀敏:现在是不时兴送礼了,都讲究用感情沟通。
赵本山:咋沟啊?高秀敏:用语言,说好听的呗。
赵本山:完了,你让我玩鱼塘行,让我玩语言好有一比呀。
高秀敏:比啥呀?赵本山: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
四个心智空间的建立如图3所示,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赵本山之于社交”框架以及“瞎子之于南极找北,脑血栓患者之于劈叉,大马猴之于穿旗袍,潘长江之于吻郑海霞”框架。
可见,这两个框架属于同一个大框架,且类属空间是“施事者之于事件”。
经过第二步完善,激活了我们相关的百科知识,可以得知,瞎子在南极根本不可能找到北;脑血栓患者几乎丧失了运动能力,更别提劈叉了;大马猴穿上旗袍也是个猴样,不可能美;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由于个头有限,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亲吻到2.06m的“女版姚明”郑海霞。
通过最后一步扩展,可以得知“施事者”根本不能完成相应的“事件”。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段对话的浮现结构,即赵本山此话的目的在于非常幽默地表达自己非常不善于社交,令观众捧腹大笑。
⑶单域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2013年的春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博得了各界的一致好拼。
语言类节目更是为这次晚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最博人眼球的一个小品就是《想跳就跳》。
该小品中,蔡明饰演的“古怪”大妈不断地调侃着潘长江饰演的“小陀螺”。
下面这段对话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潘长江:那行,那你们那高跷队还缺人不?蔡明:高跷?潘长江:太好了,我去我去我去!蔡明:我嘞个去!潘长江:哎呀,不就踩高跷吗,你就告诉我踩多高的吧!啊?2米4的啊!蔡明:天哪,那是竹竿上插一土豆啊!对于这段精彩的对话,我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
输入空间分别为两个不同的框架(如图4),“土豆—插竹竿上”和“潘长江—踩高跷”。
类属空间是“事件的承载者与事件”。
首先,“土豆”和“潘长江”组合,“插竹竿上”和“踩高跷”组合;接着,我们的相关背景知识被激活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之中。
于是得知,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的个头不高,身材略显矮胖;并且认识到,2米4的竹竿是又细又长的,而土豆的形状却是近似椭圆形且个头不大,如果将一个土豆插在一根竹竿上,根据常识可以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极为细长的竹竿和一小坨被插在上边圆鼓鼓的土豆;在经过之前的“组合”以及“完善”之后,合成空间将按照自己的层创逻辑进行相关运作,最后得到新的意义解读。
根据本段对话的语境便能知道,输入空间Ⅰ的框架被投射到了合成空间并继续运行,紧接着,“潘长江”和“高跷”这两个元素被输入空间Ⅰ的框架所“支配”。
最后得到浮现结构,即新的意义解读:蔡明极具幽默地调侃潘长江的个头过于矮小,身材略显矮胖,如同土豆一般。
⑷双域型网络与小品幽默言语不得不说,1999年央视春晚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品就是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昨天,今天,明天》。
下面这段对话也堪称经典。
崔永元:这罪过不轻啊!赵本山: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给一个薅,薅的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在解读本段对话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两个心智空间,如图5所示。
经过第一步组合,“偷偷薅羊毛”对应“剃头”,“羊”对应“葛优”,“毛量前后变化不大”对应“头上没有一根毛发”,类属空间则是“动作,对象,结果”;接着,相关背景知识被激活,可知当时宋丹丹为了给赵本山织毛衣,便偷偷薅羊毛,通常来说,为了不引人注意,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给每只羊都薅一点毛;根据具体语境可知,两个输入空间的框架各截选了一部分——“偷偷薅羊毛”和“没剩下一根毛发”事件框架,投射到合成空间之中,并在上面继续运行。
经过最后的扩展,得到整合框架“偷偷薅羊毛,把羊的毛全给薅光了”。
另外,由于两个框架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也体现出了两个框架的不可协调性:偷偷薅羊毛的结果应该是每只羊的毛量前后变化不大,而葛优由于患有脱发症索性剃头的结果是头上是没有任何毛发。
正是由于这种不可协调性,我们可以得知宋丹丹在偷偷薅羊毛时,并没有像之前说的那样给每只羊薅一点,而薅的都是来自同一只羊的毛,最后导致那只羊的毛都被薅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