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几辆车课件3北师大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理与分类《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5.想一想,下面的图片可以怎样分。
① ② ③④⑤ ⑥ 按图片的外框形状分: 按图片里面的图案分:
第四部分 PART 04
拓展延伸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1F 通信数码广场 眼镜 应该去( )楼。
谢谢
1.分一分,说一说。
天上飞的有大雁、燕子。
1.分一分,说一说。
天上飞的有大雁、燕子。 地上跑的有小兔、熊猫和小羊。
1.分一分,说一说。
天上飞的有大雁、燕子。 地上跑的有小兔、熊猫和小羊。 水里游的有金鱼和虾。
第三部分 PART 03
新知讲解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2. 整理物品, 连一连。 玩具柜
3.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水果
蔬菜
(1)
水果
水果
地上跑的 地上跑的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2)
4.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①②
③④⑤
⑥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5.想一想,下面的图片可以怎样分。
先确定分 类的标准
图片的外框形状 圆形、正方形 图片里面的图案 月亮、太阳 ……(合理即可)
分
征、用途等,再把同类的物品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课件ppt

先加后门上车的2人,再加前门上车的3人 2 +2+3 = 7 4 7
新知探究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计算时,先把前 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新知探究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车上有 8人
车上原来有8人,从前门下去1人, 后门下去4人,还剩下3人
新知探究
列式计算
先减3
合唱队第一排有 4人,第二排有3 人,第三排有2 人:4+3+2=9
巩固练习 一共有多少人?
3 +3 + 3 9
巩固练习 看图填算式
9 -1 -2 6
巩固练习 还有几只鸟?
7 +3 -2 8
巩固练习
10 5
2 5
6 2
巩固练习
学校有5只白兔,4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4=9(只)
应用题要添加单位和书写答语。
新知探究
列式计算
先加前门上车的1人,再减后门下车的5人, 9 +1 -5 = 5
10
5
新知探究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续加减,计算时,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或者相减,再把得数和第三 个数相加或者相减
新知探究
你有什么启发?
上车用加法, 下车用减法
两步计算的要 按照从前到后 的顺序计算
新知探究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合唱队有4名男生, 5名女生:5+4=9
单位要加括号,答语另起一行,
答:一共有9只兔子。 把多少换成答案,问号改成句号。
拿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 9-3=6(只) 答:还剩下6只。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上车用加法 计算,下车用减法。 还学会了连加,连减, 连续加减的计算方法
7 3
新知探究
列式计算
先减后门下车的4人,再减前门下车的1人 8 -4 -1 = 3 4 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几辆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几辆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辆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景,让学生认识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减法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数数的能力,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实际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车辆的图片,如小汽车、卡车、自行车等。
2.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数字1-10。
3.准备一些实物,如小汽车模型、玩具卡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车辆的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几辆车。
让学生观察这些车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然后,通过实际情境,如小汽车模型和玩具卡车,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展示3辆小汽车和2辆卡车,问学生一共有几辆车。
让学生尝试用数字卡片表示这个情境,引导他们发现加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北师大版教案:《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第三章“加减法初步”,具体是第6课时“有几辆车”。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5以内的数的和。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法的实际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抽象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小汽车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小汽车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模型,告诉学生:“有一辆小汽车,现在又来了一辆,一共有几辆?”学生回答:“两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模型的数量,引出加法的概念。
2. 讲解加法的意义: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的意义,告诉学生:“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它们的总数。
”然后,教师用黑板和粉笔演示加法的计算过程。
3. 学生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小汽车模型,让学生将两个小汽车模型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法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有两辆车,又来了一辆车,一共有几辆车?”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并板书计算结果:“2 + 1 = 3,一共有3辆车。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有三辆车,又开走了一辆车,还剩下几辆车?”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2 + 1 = 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有两辆车,又来了一辆车,一共有几辆车?(2) 有三辆车,又开走了一辆车,还剩下几辆车?2. 作业答案:(1) 3辆车(2) 2辆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车(二)课件

变式训练
1.算一算。 9-4+2= 7 10-2-5= 3 5+3+2= 10 3+1+3= 7 6-6+6= 6 2+6-4= 4
变式训练
2.学校有5只白兔,4只灰兔,拿走了3只,还剩下 几只?
5+4-3=6(只) 答:还剩下6只。
填一填。
思维训练
2+2+2+2+2= 10
9人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2人 3人
?人
9-2-3=4
课堂练习 1.(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1)水中的鱼儿在游动,原来 有8条红金鱼,游走3条红 金鱼,又游来2条黑金鱼。
(2)现在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8-3+2=7(条)
(所提问题不唯一)
选自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2.算一算。 10-8+5=7 10-7-3= 0 4+2+1=7 2+7+1= 10 6-3+7=10 3+5-6=2
选自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3题
3. 10个小朋友做游戏。
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答。 3个藏在树后。
有多少人藏在房子后面? 10-3-1=6(人) (所提问题不唯一)
剩下的藏在这里。
9-2-2-2-2= 1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先弄清图中有 哪些信息,再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最后提出求总数的加法问题或求数量差的 减法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乘车(2)
第一排人数 第二排人数 第三排人数
+
+
2+3+4=9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共有多少》(教学课件)一年级 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小试牛刀
说一说,填一填
235
小试牛刀
说一说,填一填
2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试牛刀
说一说,填一填
23 5
小试牛刀
一共有多少?
试一试
314 1 +3=4
2 13 1+2=3
知识总结
1.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 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
2.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 数的计算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右手有3支铅笔?想一想, 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 着其中的一个数往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 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 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看谁最聪明。
探索新知
一共有多少
探索新知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
一共有多少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
学习目标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01 理解加法的意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 02 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 03 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说一说,数一数。
一只手有3支 铅笔,另一支 手有……
1,2,3,4,5 有……
探索新知
说一说,数一数。
探索新知
认一认。
3+2=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PPt

2.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认识数的意义
1个萝卜,1筐萝卜
说一说图上 的信息 引导学生能 用数说一说 生活中的实 物数量
数还可以表示顺序或代号
衣服上的数 既可以说是表示 小运动员之间的 顺序 也可以说是小运 动员的一个代号 (它代表某个人)
3.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中,认识1-5
数数、读数、写 数相结合,是本 节课的特点 数的书写应与实 物和图像结合起 来
建议课时数
5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练习一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跳绳:8、9的加减法 5
可爱的企鹅:应用
练习二 分苹果:10的加减 6
操场上:比多比少的应用
乘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练习三 机动 1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 捆小棒( 20以内数的认识) 搭积木(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建议课时数
第四单元 分类
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 通过活动,体验分类方法。
第九单元 统计
借助有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实践活动
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找两个和我同岁的人。找3个比我手大的人。 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调查你们小组男生/女生人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 试着做一做。 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 的。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 伴说一说。
案例研讨 1.比较物体轻重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学生“称”的 方法,而要经历“看”-“掂”-“称”的过程?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来 判断物体的轻重。 ——通过问题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富有挑战 性的问题中,在对三种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深刻 体会它们的适用条件和“看”与“掂”的局限性。 2.在“掂一掂”中教师不是让学生直接掂,而是 让学生先猜,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 ——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 问、激起求知欲望。帮助学生体会在判断物体轻 重时,“观察”手段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后面探 究“称”的方法起到铺垫作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时 还剩下多少(1)

413 或 4-3 = 1
(教材P28 练一练T2)
2.画一画,算一算。
3
14
532
(后两题答案不唯一)
(教材P29 练一练T3)
3.
413 或 4- 3= 1
312 或 3-2 =1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பைடு நூலகம்收获?
课后作业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三 加与减(一)
第3课时 还剩下多少(1 )
情境导入
树上原来有5个
掉了2个
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探究新知 树上还剩几个 ?说一说,数一数。 13 2
树上还剩3个 。
还剩几块 ?说一说,数一数。
原来有5块
搬走2块
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原来有5块
搬走2块
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吗?
原来有5块 还剩3块。
搬走2块
…
你能把这两个数学故事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5-2=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画一画,算一算。
1
13
312
(后两题答案不唯一)
练一练 1.
(教材P28 练一练T1)
312 或 3-2=1
523 或 5 -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