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综合控制的研究
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

一、概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是一种能够连续、无级变换输出轴速比的传动装置。
CVT通过改变带轮直径或链轮螺距来实现无级变速。
相比传统的离合器式变速器,CVT具有更加平顺的变速特性,能够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
CVT技术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CVT技术要求1. 动力传递效率高CVT在能够无级变速的还需保证较高的动力传递效率。
CVT变速器的主要部件包括轮系、变速机构、液压控制和电子控制系统等,其中轮系是CVT的核心部件。
轮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转矩输出的稳定性和高传动效率。
2. 变速范围广CVT需要具有宽广的变速范围,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车辆的变速需求。
在起步、加速和高速巡航时,CVT都需要能够保持在合适的转速范围内进行变速。
3. 可靠性高CVT变速器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这要求CVT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各种工况下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4. 驾驶舒适性好CVT在变速过程中应该保持平顺的动力传递特性,避免因为变速时的颠簸或者顿挫给驾驶员带来不便。
这要求CVT在变速时能够平稳过渡,并且响应迅速。
5. 燃油经济性优异CVT的设计要求在变速过程中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燃油经济性。
CVT的变速特性要求能够在各种转速下都保持较高的传动效率,以确保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三、CVT技术实验方法1. 性能测试对CVT进行性能测试是评价其设计和制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性能测试可以包括传动效率测试、换挡响应时间测试、持续工作时间测试等内容。
性能测试可以通过实车测试或者台架测试来完成。
2. 耐久性测试CVT的耐久性测试是评价其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手段。
耐久性测试可以包括持续高速运转测试、高温高压测试、冷热循环测试等内容。
通过耐久性测试,可以评估CVT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公路试验CVT的设计要求可以通过在实际道路环境中进行公路试验来验证。
公路试验可以包括加速性能测试、燃油经济性测试、怠速平顺性测试等内容。
汽车无级变速项目调研报告

汽车无级变速项目调研报告引言汽车无级变速技术作为现代汽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汽车无级变速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现状、技术原理和市场前景等内容。
1. 背景介绍汽车无级变速技术是指不依赖离合器和固定的传动比例来改变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之间的关系的一种传动技术。
相比传统的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可以实现更加平稳的加速和降低燃油消耗,因此在汽车领域备受关注。
2. 技术原理汽车无级变速技术主要基于转子和变速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转子通过传动带和滑轮的变化来改变转速,从而实现不同车速的变换。
而变速器则是负责控制转子转速的机构,通过软件和电子控制单元来实现无级变速过程中的精确控制。
3. 发展现状目前,汽车无级变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推出配备无级变速器的车型,如日本的丰田、本田,美国的福特、雪佛兰等。
同时,无级变速技术也在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技术优势无级变速技术相比传统的变速器具有以下优势: - 提高燃油经济性:无级变速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精细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下,降低燃油消耗。
- 提升驾乘舒适性:无级变速器换挡平稳,不会产生明显的震动和冲击感,提高了驾乘舒适性。
- 增加车辆动力输出:无级变速器可以调整转速和传动比例的关系,提高车辆的动力输出效率。
5. 市场前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和驾乘舒适性的追求,汽车无级变速技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无级变速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6. 挑战与展望尽管无级变速技术在汽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
如技术成本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以及对驾驶者的适应性等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逐渐成熟,这些挑战有望得到解决。
结论汽车无级变速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汽车传动技术,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驾乘舒适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基于ADVISOR的无级变速汽车速比的综合控制

α xp > 2 ( RDRm ax - RDRm in ) tg
3 CVT 速比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3. 1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速比的匹配规律
[5 ]
利用 ADV ISOR 软件中发动机建模程序 ,由 CAC480M 型 发动机试验数据可得出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模型 (图 2 ) ,将发 动机每个等功率输出条件下最小燃油消耗点连接起来得出 发动机最佳燃油经济性曲线 。试验表明 , 装有 CVT 的车辆 加速时 ,直到其降档速比停止变化后 , 才能感觉到车辆加速 性能 。这是因为速比变化率对汽车加速度具有负的作用效 果 ,即当突然加速时 , 若换档过快 , 则造成速比变化率过大 ,
EeM t
s) ; Bp
ωh =
2 Ee A 1
M tV t
2
2V t
+
4A 1
2V t 3eM t
主动缸位移引起主动轮节圆半径的变化由下式确定 : α RDRm in + xp / 2 tg
RDR =
α 0 ≤ xp ≤ 2 ( RDRmax - RDRm in ) tg
RDRmax
( 11 )
B
2
θ ・ DR ・ (
T in RDR
+ Fs )
式中 : Kqp 为阀的流量 - 压力系数 ;
( 5) Kqx 为阀的流量增益 。
Fs = B +
- 4AC / 2A
考虑液压缸活塞所受惯性力 、 粘性阻力和弹簧力 , 进行 受力分析 , 得出活塞受力的平衡方程 :
d xp dt
2 2
式中 : A = θ DN
W o rley推荐的经验公式可计算出被动轮的夹紧力在主动轮
汽车传动系统新技术应用——无级变速(CVT) 及电子车轮控制技术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系统主要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金 属带和液压泵等基本部件。金属带由两束金属环和几百个金属片 构成。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都由可动盘和固定盘组成,与油缸靠 近的一侧带轮可以在轴上滑动,另一侧则固定。可动盘与固定盘 都是锥面结构,它们的锥面形成V型槽来与V型金属传动带啮合。 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首先传递到CVT的主动轮,然后通过V 型传动带传递到从动轮,最后经减速器、差速器传递给车轮来驱 动汽车。工作时通过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可动盘作轴向移动来改变 主动轮、从动轮锥面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传 动比。可动盘的轴向移动量是由驾驶者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调 节主动轮、从动轮液压泵油缸压力来实现的。由于主动轮和从动 轮的工作半径可以实现连续调节,从而实现了无级变速。
3.电子车轮控制技术 将驱动系统放置在车轮上的概念始于1982年。如今,车 轮驱动技术M4已经具备了从一般设计投入实际使用的条件。 这一技术将米其林公司的PAX跑气保用技术与驱动和控制系 统相结合,已用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上。 M4技术是一个非常柔性化的系统,可作为2轮或4轮驱动 的燃料电池动力车、电动车、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车(公共汽 车、轻卡、观光车和重型卡车等)的辅助动力源。它带有自载 电器,不管扭矩大小,都能瞬时分配到各车轮。由于操控力 是分配到各个车轮的,而且各车轮直接驱动,因此车轮在加 速和制动过程都能完全独立控制。其结果是可以对正常驱动、 减速、防抱死制动和完全滑行等各种状态很好地控制。 这一系统于1994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重量已减 轻了约16kg。
汽车传动系统新技术应用—— 无级变速(CVT) 及电子车轮控 制技术
汽车传动系统新技术应用 1.无级变速技术(CVT) 无级变速技术(CVT, 即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能 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它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 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可以使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实现最佳匹配, 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改善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乘员 的乘坐舒适性。
无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

无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带轮侧压力控制 PCM根据压力传感器信号确认发动机的负荷状况,并根据节气门位置信号来确定 钢带的侧压力。 当车辆爬坡,发动机处于大负荷的状态下,PCM控制带轮有更高的侧压力,以防 止带轮打滑。 在巡航中速低负荷的状态下,节气门开度小而进气管真空度高的信号被PCM确认 后,PCM将控制低负荷时的带轮侧压,以减小带轮摩擦,改善燃油经济性。
7.失效保护控制 当电控部件出现故障后,电控系统提供了备用的失效保护模式,以使汽车能继续 行驶。 例如,当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PCM会引用ABS系统的车速信号。各电 磁阀一般被设计在一个默认的工作位置(断电状态),以便在电控系统的输入与 输出故障时允许变速器继续工作,若PCM检测到电控系统故障,则电子控制系统 停止工作,失效保护模式启用。
无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 二、电路图
7速模式无级变速器的电路
无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带轮压力控制(换挡速度控制) PCM根据各开关和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所反映的实际行驶条件,与存储的行驶条件 进行对比,通过控制主、从动带轮压力控制阀,改变带轮的传动直径,进而改变 变速器的传动比。 当换挡手柄置于D位和S位时,主动带轮通过连接钢带在0.407~2.367的传动比范 围内以无级方式驱动从动带轮。
无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带轮压力控制(换挡速度控制) 在换挡手柄置于R位时,如果踩下加速踏板,传动比被设定为1.326,此时,从动 带轮承受高压,以使其保持大传动直径,而主动带轮受到低压作用,以保持与从 动带轮成比例的传动直径,车速较高;反之(松开加速踏板),则传动比设定为 2.367,车速较低。
无级变速器研究

HONDA CVT 无级变速箱之研究前言:这里所介绍的CVT一款HONDA Multi-matic 无级式变速箱,然而目前在国内应该没有安装在任何车型上,但为什么要介绍这一型的CVT,因为个人觉得它集合了NCVT or ECVT 与一般有级变速箱的优点,后文有详述。
而且在国内甚少书籍有谈论这类的信息,就如同rhino-yang前辈所说:无级变速箱是未来之趋势,因此小弟就个人毛皮所学详细叙述其完整动作过程,较遗憾的一点就是没有相关图片,只能从国外的技术书剪辑上色来加以说明。
一、无级变速基本原理最早出现无级式自动变速箱,首推SUBARU的 ECVT ( Electron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搭载于Justy上,当时确实引起一波换档无震动的热潮,接着NISSAN的March也应用类似此种的无级式的变速箱 NCVT ( Nissa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其实早在1979年荷兰的VDT公司就已发表以钢带为驱动方式,使用于横置的变速箱即成为CVT。
CVT主要是利用一般小型摩托车的变速原理,即是使用可变宽度皮带盘来改变其传动之变速比,如图,当输入的皮带盘较窄,输出的皮带盘较宽,这时是属于低速传动状能;而当输入的皮带盘变宽,输出的皮带盘变窄,就成了高速传动,由于此种皮带盘间的变化属于无级性,因此可产生无阶级性的传动变化,也就是说并不会有一般的自动变速箱有级变速传动,所产生的引擎输出力间歇变化的震动感。
而皮带盘的宽度变化可利用侧边活塞进退来达成此一作用,如图,然而搭载于汽车上并不像摩托车的输出扭小,不可能使用皮带来带动,须使用钢带来驱动,这种钢带是由两组钢条其间套满小钢块所组成,如图,并利用活塞推动皮带盘来增加摩擦力,而推动的压力变化依车速而有所不同,如当起步起须要有较大的摩擦力来驱动整辆车子,当车速达到某一程度时,压力减少以增进油耗性。
车辆动力传动综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动力传动综合控制系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包括:
1、多能源融合控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多种能源的融合控制将成为研 究热点,如氢燃料电池汽车、油电混合汽车等。
2、高精度传感器与执行器: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精度,高精度传感 器和执行器的研发将成为关键。
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 个控制系统的性能。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程序流程控制、 误差处理等。输入输出接口负责传感器数据和主控芯片指令的传输,程序流程 控制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误差处理则可以提高控制精度。
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的稳定 性关键技术
稳定性关键技术是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噪 声处理、可靠性提高等。机械结构的设计应尽量采用优化后的结构形式,减少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噪声处理可以采用吸音材料、改变传动方式 等手段,降低设备产生的噪音。可靠性提高则需要选用高可靠性的零部件,并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可靠性试验,确保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3、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的智能 化关键技术
智能化关键技术是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机器学习、自主控制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监测能力 和准确性,机器学习则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学习,不断提高控制系统的 性能,自主控制使得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提高设备的适应性 和智能化水平。
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设计
1、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主控芯片、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其 中,主控芯片采用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如ARM Cortex-M系列芯 片,负责整个控制系统的协调与控制。传感器主要包括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 器、温度传感器等,负责实时监测压路机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主控芯 片。执行器包括电机、电磁阀等,根据主控芯片的指令来控制压路机的运行。
汽车无级变速(CVT)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可编辑修改MC68HC912DG128A单片机在汽车无级变速(CVT)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论述了基于MC68HC912DG128A单片机的汽车无级变速(CVT)控制系统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1 引言车辆行驶性能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发动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变速器及变速器与发动机的匹配。
在汽车上使用的自动变速器大致有三类:液力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AT)、电子控制机械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
前两种变速器都是有级或分段无级自动变速,无级变速器CVT避免了齿轮传动比不连续的缺点,具有传动比连续、传递动力平稳、操纵方便、可使汽车行驶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可改善汽车排放和降低燃油消耗等特点,真正实现了无级变速。
我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通过研制无级变速(CVT)控制系统对缩小差距和世新纪发展我国民族汽车工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级变速(CVT)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对整车的安全高效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研制无级变速(CVT)控制系统由传感器、MC68HC912DG128A单片机系统、LCD显示屏、无线MODEM、CAN 模块和输出模块等装置组成。
该系统装备于东风汽车公司开发的轻型客车EQ6480,促进我国CVT的发展。
2 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成,其中一个锥盘是固定的,另一个锥盘通过单片机输出模块控制液压阀使其移动达到变速的目的。
2.1 CVT控制系统原理图CVT控制系统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系统主要是由MC68HC912DG128A单片机系统、脉冲输入捕捉电路、模拟量输入电路、I/O量输入电路、PWM电磁阀驱动电路、LCD显示电路、CAN接口等电路组成,另外还有电源电路,通讯电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发动机输出角速度
卜一传动系统等价转动惯量
J。——cVT的Biblioteka 动惯量J。——发动机的转动惯量
J.——轮胎的转动惯量
i。——cvT的传动比
2呻0年2月
王红岩等:汽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综合控制的研究
i0_一主传动器传动比
m——汽车质量
,_汽车阻力 Fd——汽车驱动力
“——车速 。,——车轮切向速度 。——汽车加速度 r。——车轮半径 p——附着率 ^——滑转率 A——汽车迎风面积 cd——风阻系数
参考文献
c删dated l 毗e乌11i T出ya眦,et al Expe血蝴naI aIl出y蛐0f er咖e_CVT o毗llr01.自动车技术会议论文集.1995,26(4):
1卯~162
al,酬beh 2‰H,et
c、丌蚰d哪百ne 0p曲“叩e碰啪畸
Yolob dec岫一畸draIlIic cor州.In:PIoc 0f JSAE CvT‘96
产一路面附着系数
口——路面坡度角 p——空气密度 鼻——重力加速度 在系统模型中,发动机的输出转矩是在每个采 样周期内通过查表获得的,数表由发动机稳态试验 数据制成,它是关于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日和角速度 w,的函数。在图l的车轮一路的模型框图中,滑转 率^是车速”与轮速”。的函数。附着率岸是滑转率 A与车速。的函数,文中假设汽车在干燥的沥清路面 行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n一”,。
6周云山,裘熙定.王红岩.汽车无级变速传动(cvr)建模
与仿真.汽车工程,1998(5):285—289
7诸静摸糊控制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SnⅢⅣ0N S啊姐日ESⅡ噩D oD】啪唧【0IL
TRAN鳓麟10N ^d毗11日DD oF oDI哪皿吼10IIJsIⅣVARIABI凰 SYs=【驷M 0F CAR
为了使汽车和发动机工况均处于独立的任意工 作状态,保证更好地实现汽车和发动机性能,文中采 用具有双变量闭环反馈控制的综合控制系统,由两个 独立的控制器产生的控制量△日和△i。。分别控制汽
机械 工 程 学 报
第36卷第2期
车工况和发动机工作点,这种方法具有解耦的效果。
2.3 控制器设计
本文针对上述的控制算法,分别设计了模糊控
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为自由控制量。为了验证所 建传动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将系统在一定初始速度 下加速的试验结果【31与单变量PID控制的仿真结果 进行比较,试验样机具有相当于PI控制的液压控制 系统。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见图3。
?
? g ≮ 粥
*
角娃-.,(T一··4 J
图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
图l系统模型框图
由图1得
t(口,m。)一t=如e
(I)
J=J。+J州/(i州1)2+J/(Eof叭)2
(2)
n一,,=M
(3)
Fd=[严(^,口)+门嘴
(4)
F,=心d山2/2+啊(sin卢+,)
(5)
1忑 2Ⅱ7l∞e
‰5
(6)
A=(口,一口)/口。
(7)
式中 r,——发动机输出转矩 口——发动机节气门开度
。卺(去(一a+两)) 式(6)、(8)、(9)可以求得实现发动机沿最经济工作
线运行的目标速比
nO)
0
墨
C
.R
辞 一
车量。
图2 发动机燃油最经济算法示意图
当只<13.87 kw时,发动机在理想线m上运转,目
标速比为
。等%-
(11)
由式(10)、(11)得到目标速比值作为速比控制 器的目标输人量。
由系统模型可知,系统的输A量为发动机节气门 开度日和无级变速器速比‰。在通常情况下,对变速 器速比进行控制,而发动机油门设置为自由控制量。 2.2 综合控制算法
2 控制算法及控制器的设计
2.1 实现发动机燃油经济最优化的算法
图2表示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图。发动机燃油最 经济工作点是由各等功率双曲线与等油耗线切线的
连接点构成,近似为直线,称理想线n。设定发动机
的最低可控转速下限为m“,称理想线m。 理想线n由下式表示
t=Ⅲ。+6
(8)
式中 o,6——理想线n的斜率和截距
叫】=P(E)^P(△E) 刨2=Ⅳ(E)^Ⅳ(△E)(16)
各规则的输出为
zI=一一‘(刨1)
z2=Ⅳ_1(叫2)
(17)
总的输出 晶(c㈦:函=篙(18)
控制器输出控制量为
△u=磊t△。
(19)
式中 k。。——控制量的比例因子 按以上步骤求得的模糊控制的输入、输出关系
呈曲面形状,这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4 结论
(1)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汽车无级变速传 动系统模型,并通过系统加速性能的试验验证了所 建模型的正确性。
(2)提出了实现汽车加速度性能和保证发动机 万方数据
在最小燃油经济工作线上运转的双变量综合控制算
法,构造了具有闭环反馈回路的综合控制系统。设计 了相应的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
(3)通过对系统仿真分析得出:单变量反馈控 制系统在加速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满足汽车发动机最 佳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但受到外界扰动阻力时燃油 经济性变差。双变量综合控制时,模糊控制可以保证 汽车和发动机处于独立的工作状态,具有良好的解 耦效果。而PID控制的解耦效果较差。模糊控制算法 优于PID控制算法。
P(z)=l/[1+唧(一“)]
f14)
。
’
Ⅳ(z)=P(一x)
其后部隶属函数为
一(』)=d(x—1)+l .Ⅳ’(x):P’(一』)
,:,、 。1),
式中 c,d——隶属函数的趋向度,取正值,它通过
仿真优化选定
模糊推论法采用了日本学者提出的间接方
法【”。各控制规则的隶属度u。取相应隶属函数极小
的值
PaDer涮∞9606501
3王红岩.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分析、匹配与综合控制
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工业大学,1998
4裘熙定,王红岩,周云山.轿车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
发展现状与趋势.汽车技术,1998(4):l~5
5周云山,裘熙定,王红岩.无级变速传动(c订)电子控制
系统的动态建模.中国机械工程,1998(3):71~73
发动机功率由下式表示
P。=2ⅡR一。
(9)
如图2,当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时,容易找到
使发动机在最经济工作线上运行的速比。此时发动
机工作点为c,发动机功率为^,通过调节无级变
速器的速比i…使发动机在功率线与理想线n的交
点d(c—c。)上运转,即实现一定车速下的发动机 燃油经济最优化。
当汽车加速时(¨一如),将汽车看成连续匀速 行驶状态,在每个发动机输出功率下,调节无级变速 器速比i… 万使方发数动据机在理想线上运行(c‘一D’)。由
1系统模型
本文研究对象是包括由发动机一无级变速器一 车轮一车体一负荷组成的汽车,无级变速采用的是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将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向发
*
原国家科委重点攻关资助项目(雕^蝤蝴).国家自拣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 万{,方%数5】据∞)。19唰229收到初稿,1999∞30收到修改璃
动机输出轴上简化,对于由发动机一无级变速器一 车轮一车体一负荷组成的系统,可得图1所示的系 统模型。
无级变速传动能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比根据 行驶工况实现无级的连续变化,使汽车获得最佳的 燃料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排放污染等。目前,世界 上广泛使用的是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它除了具有 无级传动的优点外,还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容量、高 的传动效率和长的使用寿命等特点。当前,世界上 大约有100多万辆轿车装备了此种变速器【“…。
对于一定的汽车,发动机特性和传动系参数对其 经济性和动力性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汽车的动力 性和经济性,在设计阶段应使两者达到最佳匹配,在 使用中应使两者协同工作,即实现两者的综合控制。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和汽车的工况始终 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很难使发动机长时间 在最经济工作点运转。在采用无级变速器后,对发 动机节气门开度和变速器速比以柔性控制方式进行 综合控制,可使发动机沿最经济工作点运转。同时, 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还能满足驾驶员对汽车加速性 能的要求”-’。
对发动机节气门开度输人阶跃信号,通过仿真 考察汽车在一定的匀速状态下的加速过程中汽车和 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同时考察汽车遇到路面干扰阻 力时.控制器对变速器速比的控制以及发动机工作 点的变化情况。
图4为采用模糊控制和HD控制的仿真结果。由 图4可知,在恒油门加速的初始阶段,两种控制方法 均能控制发动机在最经济工作区运转。出现干扰阻 力后,控制系统控制速比向低挡方向变化以增加车 轮的驱动力,此时发动机工作点向该油门开度下的 最大功率点方向移动。干扰阻力消失后,发动机工作 点又向最经济工作I蔓移动。采用模糊控制,在干扰阻 力出现后跃向最大功率方向,而HD控制是逐渐滑
综合控制算法。建立了具有双变量闭环回路控制的综合控制系统,设计出模糊控制器和咖控制器,最后通过仿
真比较了两种控制方法对综合控制效果的影响。 叙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控制算法综合控制仿真 中圈分类号:u463
O前言
近年来,节能和环保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 汽车节能和降低排放擂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国 开始实行减少发动机油耗和降低排放污染的政策。
2.3.2 PID控制器设计
为避免PID控制中的积分饱和现象和微分突变
现象,需要对标准的PID控制加以改造。控制器中加
入了饱和限幅的非线性环节,微分环节对较为平滑
的辖出信号作用,以消除微分突变现象。 系统中两个控制器的目标输入分别为目标车速
和目标速比。
3.1 单变■控制 如图1,单变量控制只对无级变速器速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