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培训ppt课件

肿瘤培训ppt课件

组织学检查
穿刺活检、切取活检等 ,用于明确肿瘤的性质
和类型
鉴别诊断思路和方法
01
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 体,了解症状的特点和 变化规律
02
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分析肿瘤的可 能性和类型
03
排除其他相似疾病的可 能性,如炎症、结核等
04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 可组织多学科会诊或寻 求上级医院的帮助
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 与肿瘤发生相关,如EB病毒与 鼻咽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 癌等。
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等,增
加患癌风险。
免疫系统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
免疫系统监视功能减弱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系统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 力下降,导致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而生长。
肿瘤细胞具有自主性 生长、侵袭性和转移 性。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01
02
03
组织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 小;恶性肿瘤分化差,异 型性大。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 肿瘤生长快。
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为膨胀性生长 ;恶性肿瘤多为浸润性或 外生性生长。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继发改变
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 血和溃疡形成。
术后护理与观察
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放化疗并发症应对策略
放化疗前评估
根据患者肿瘤类型和身体状况, 制定合适的放化疗方案。
放化疗中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放化疗反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减轻并发症。
放化疗后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 处理措施,如抗感染治疗、营养支 持等。

肿瘤ppt课件

肿瘤ppt课件
221
E C T 示 多 发 骨 转 移
222
肿瘤的诊断与检查
二 超声诊断
223
原理:应用超声波的物理能量,通过超声诊断仪换能 器的转换进行声波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图 像显示等步骤,得到组织器官的二维图像。
超声诊断适应症:
腹部超声:观察胸腹部脏器的结构,鉴别肿瘤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等。
心脏血管超声: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心功能测定等。
特点:生长迅速,多伴有全身症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无包膜。
良性肿瘤:细胞在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起源组织相似,呈局 限性生长,而不是远处转移和播散的肿瘤。
特点: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以局部表现为主,肿瘤组织多 有包膜将其与周围组织分开。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演变为恶性。
5
第二节 肿瘤的预防治疗
肿瘤的流行病学概况
220
放射性核素影像
•原理 核素显像是一种以脏器和病变聚集放射性显像剂 的量为基础的脏器病变显像方法。
•优点:功能依赖性显像,提供脏器血流、代谢、功能 和引流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优于多种结构显像。
•适应症:甲状腺、骨显像、肝血管瘤的诊断脑部,头 颈部,脊柱和脊髓,胸部,心血管系统等。瘤,颌面 部肿瘤,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盆腔肿瘤, 骨肿瘤,脊柱肿瘤等。
•控制吸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加强职业防护和环境保护 •避免阳光过度照射 •生殖因素 •有些药物增加患癌的危险 •病毒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与肿瘤的关系
110
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即为二级预防,
其目的是延缓病程进展,及早恢复健康。
常见癌症的十大危险信号
•体表或浅表科处级的肿块逐渐增大,如乳腺、皮肤。 •持续性消化异常,或食后腹部饱胀感。 •吞咽食物时,胸骨后不适感乃至哽噎感。 •持续性咳嗽或痰中带血 •耳鸣、听力减退,鼻咽分泌物带血 •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特别是接触性流血 •大便潜血、便血、尿血 •经久不愈的溃疡 •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现象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肿瘤的发生PPT课件

肿瘤的发生PPT课件
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化疗
通过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全身给药或局部给药。
04
肿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肿瘤的基因治疗
01
基因治疗概述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肿瘤治
疗中,基因治疗旨在纠正肿瘤细胞的基因异常,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02 03
基因治疗方法
目前,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置换、基因敲除、基因沉默等。这 些方法通过向肿瘤细胞导入正常基因或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以达到治 疗目的。
谢谢观看
个性化治疗方法
个性化治疗主要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和精准医学等。这些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和分子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药物 或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化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 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个性化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细胞免疫疗法和肿瘤疫苗 等。这些方法通过不同机制激活 或增强免疫反应,以达到控制和
消灭肿瘤的目的。
免疫治疗进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 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免疫疗 法已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并 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
用。
肿瘤的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概述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干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来修复或替换受损组织的治疗方法。在肿 瘤治疗中,干细胞治疗旨在通过干细胞分化形成的正常细胞替代肿瘤细胞,以实现治疗目 的。
干细胞治疗方法
干细胞治疗主要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方法通过采集患者或供体 的干细胞,经过处理和扩增后,再输注到患者体内。

肿瘤ppt课件

肿瘤ppt课件

36
3.外生性生长
病理学
与部位有关,良、恶性肿瘤皆可呈外生性生长 但恶性肿瘤会外生加浸润,恶性可形成溃疡。
精选可编辑ppt
37
病理学
(三)肿瘤的扩散 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1.直接蔓延
2.转移:血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精选可编辑ppt
38
病理学
1.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
即使氧供充分
恶性程度越高,糖酵解关键酶的活性也越高
线粒体功能障碍 酶谱改变
精选可编辑ppt
29
(四)酶的变化
病理学
1.恶性肿瘤中氧化酶减少,蛋白分解酶增加,无质变
2.分化幼稚的肿瘤特殊酶消失 酶谱趋向一致性
3.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增加 骨肉瘤碱性磷酸酶增加
具有诊断价值
精选可编辑ppt
30
病理学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缓慢
迅速
一般较少见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感染等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 者常有包膜,边界清楚,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可 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与 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固定不易推动; 后者常伴有浸润性生长
不转移
常有转移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等治疗后易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 严重,除压迫、阻塞外,还可破坏原发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破坏器官结构和功能
(二)并发症 多见,出血、坏死、感染,发热、疼痛
(三)恶病质 概念、机制★
精选可编辑ppt
55
(三)恶病质
病理学
1.概念: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乏力 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称恶病质。

《病理解剖学肿瘤》PPT课件

《病理解剖学肿瘤》PPT课件
详细描述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 位。良性肿瘤通常不会扩散,而恶性肿瘤则具有浸润和转移 的能力。根据组织来源和特点,肿瘤可分为上皮组织肿瘤、 间叶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等。
肿瘤的发病机制
总结词
肿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状态和生活方 式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最终形成肿瘤。
详细描述
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可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环境因素如化 学致癌物、辐射和慢性炎症等也可促进肿瘤的发生。此外,免疫状态和生活方 式如吸烟、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也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肿瘤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类型、部位和进展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全身症状等。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防肿瘤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吸烟 和饮酒。
定期体检与早期筛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早期筛查
针对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等,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详细描述
局部肿块是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疼痛和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症状等也较为常 见。随着肿瘤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此外,不同部位的肿瘤还可能表现出特定 的症状和体征。
02
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发生转 移,预后较好。
心理调适与康复护理
心理调适
面对肿瘤时,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 虑。

肿瘤 PPT课件

肿瘤 PPT课件
间变(anaplasia):明显的异型性 称为间变。多为高度恶性肿瘤。
(一) 结构异型性
结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 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小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大
(二) 细胞的异型性
(1) 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原始小细胞 (2) 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状不一 、瘤巨细胞 (3) 核增大,核浆比增加 ⑷ 核的多形性 ⑸ 核仁明显 ⑹ 核分裂像增多,见病理性核分裂
常见肿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肺癌
del(3)(p14~23)
肾母细胞瘤
del(11)(p13)
肾癌
del(3)(p14~23),t(3;5)(P13;q12)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t(17;22)(q22;q13)
滑膜肉瘤
t(X;18)(P11;q11)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㈠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 织—浸润)
特点:无包膜,界不清,活动度差,不易切除, 术后易复发。
手术中快速切片可帮助确定手术范围
浸润性生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性质
良性
良、恶性
恶性
结节状、有包膜,乳头状、息肉状、溃疡状、蟹足状,
大体
分界清楚 蕈伞状、溃疡状 无包膜,分界不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增生
单克隆性
多克隆性
分化程度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分化成熟
与机体协调性 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
病因去除
持续生长
停止生长
形态结构功能 异常

肿瘤PPT演示课件

肿瘤PPT演示课件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 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影像学诊断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 置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内窥镜检查
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肿瘤的表 面和内部结构,获取病理学诊 断依据。
生化指标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标本中 的生化指标,辅助诊断肿瘤及
评估病情。
肿瘤的分期与分级
分期
根据肿瘤的侵犯范围、扩散程度 和转移情况,将肿瘤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分期有助于制定治 疗计划和评估预后。
分级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恶性程 度,将肿瘤分为低级别、中级别 和高级别。分级有助于预测肿瘤 的生长速度和恶性程度。
03 肿瘤的治疗肿瘤的手术治疗Fra bibliotek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 组织彻底切除,以达到根 治的目的。
肿瘤干细胞与耐药性
肿瘤干细胞在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克服肿瘤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思 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肿瘤ppt演示课件
目 录
• 肿瘤概述 • 肿瘤的症状与诊断 • 肿瘤的治疗 • 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肿瘤研究进展
01 肿瘤概述
肿瘤的定义
01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肿块,具有占位性病变和侵蚀性 生长的特点。
02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 大类,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
肿瘤的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肿瘤可以分为上皮组 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组 织肿瘤和神经组织肿瘤等。
通过阻断免疫系统中负向调控信号,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已成功应 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肿瘤疫苗
针对特定肿瘤抗原设计的疫苗,能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特异性反应, 为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2)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染色不一致
a、细胞核体积增大 b、核大小、形态、数目不一 c、核染色质凝集成块,分布不均 d、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e、核分裂像多,病理性核分裂像, (3)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染色偏兰。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生长速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如下三种: (1)膨胀性生长(expansile growth) (2)浸润性生长(invasive growth) (3)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
1、结缔组织染色法
区分肌纤维和胶原纤维 Van Gieson、Masso
网织纤维 银染色
弹力纤维 Schmorl染色
2、组织细胞中特殊成分染色
显示糖原和粘液
PAS
显示脂肪 油红O、苏丹III
骨髓增生性疾病
Giemsa
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
浸银染色
(二)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 由肿瘤细胞产生、与肿瘤的性质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或体液中,
肿瘤
tumor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一、定义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表现为局部肿块。
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 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 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tumor 拉丁语 neoplasm 希腊语
二、特点: 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 成体干细胞/祖细胞
分期:描述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根据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T),范围
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脏器转移 情况(M),TNM分期,要结合临床综 合考虑。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 对机体的影响小,局部压迫和阻塞 内分泌腺的良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论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
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过度增生与 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特性: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 不受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 织与器官。
肿瘤
良性 恶性 已成为目前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男性
为第二死因,女性为第三位主要死因 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二、病因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化学因素
1.环境因素 2.机体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A、烷化剂:如有机农药,硫芥,消毒剂、灭菌剂等
可致造血器官肿瘤及肺癌等 B、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 : 3、4苯并芘,易致皮肤 癌与肺癌 C、氨基偶氮类: 为染料类(纺织品、食品、饮料) 易诱发膀胱癌,肝癌.

4.肿瘤的转移
• 直接蔓延 • 淋巴道转移:多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但也可 出现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肿瘤细胞 绕过淋巴结 淋巴结
淋巴结内自毛细淋巴管直接转移到毛细血管

种植性转移
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

血道转移
腹腔肿瘤 四肢肉瘤 椎旁V系统 门脉系统 体循环 肺脏 脊柱 肝脏
四 、肿瘤的临床表现
D、亚硝胺类: 与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生有关
E、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 黄曲霉素(B1、B2),
苏铁素,黄樟素等
F、其它: 金属致癌剂(铬、砷)---皮肤癌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放射线,致皮肤癌,白血病
紫外线:致皮肤癌
其它:烧伤深瘢痕长期存在易癌变,皮 肤慢性溃疡可致皮肤鳞癌,与局部刺 激有关
生物因素
主要为病毒因素,如EB病毒与鼻咽癌等,单纯泡 疹病毒反复感染与宫颈癌有关。 DNA肿瘤病毒
致癌病毒
RNA肿瘤病毒 此外,寄生虫与肿瘤有关。
2.机体因素
遗传因素 癌症有遗传倾向性,即遗传易感性, 如结肠息肉病综合征,内分泌腺瘤病,乳 癌,胃癌等。
内分泌因素
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激素,较明确的激素 为雌激素,如雌激素及催乳素与乳癌有关,子 宫内膜癌与雌激素也有关。
第二节 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一、痣与黑色素瘤
Mm
二、脂肪瘤
三、血管瘤
m
四、皮脂囊肿
m
CT显示肿瘤位于肝脏(箭头),呈现不均匀增强
高度恶性表面成骨肉瘤。A.X光平片显示肿瘤位于股骨后 面。该处是表面成骨肉瘤的好发部位。B.MRI显示该部位 的肿瘤不是低度恶性,病变已侵蚀了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
五、肿瘤的诊断

1. 病史
①病人年龄 ②病程 ③个人史 ④既往史

2. 体格检查
①肿瘤的部位 ②肿瘤的性状(恶\良性) ③区域淋巴结

3. 实验室检查
①常规检查 血RT、ESR ②血清学检查 ③免疫学检查 ④流式细胞分析术及基因诊断

4. 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 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③超声显像 ④放射性核素显像 电子胃镜 ⑤磁共振成像(MRI)
免疫因素
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恶性肿瘤
关于肿瘤发生还有其它方面因素,如营养,微
量元素,精神因素等。
三、 肿瘤病理学
1.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30~40年 10年 3~5年
正常细胞→→癌前期→→原位癌→ →浸润癌( 1年最长10年)
2.肿瘤细胞的分化
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其恶性程度不一。
七、治疗
1.手术治疗
①根治性手术
②扩大根治术 ③姑息性手术 ④其它: 如激光、超声、冷冻手术
2.化学疗法
3.放射疗法
4.生物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
八、预后
影响恶性肿瘤转归和预后的好坏取决于
病期早晚 、组织学特点 、治疗水平
生存率 治愈率
指在同时治疗的病例,生存者
的百分率 ,包括带瘤生存者。
是指无瘤生存的百分率。
肿 瘤 tumour
商丘医学高等专 校学校
外科教研室 王文青
教学目标

授课形式:大课理论
学时安排:2学时
知识目标 1.熟悉肿瘤的病因、分类、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2.掌握恶性肿瘤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3.掌握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能力目标 1.能熟练说出恶性肿瘤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2.能对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做出初步的诊断。
城市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
农村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
一、分类
目的:明确肿瘤性质,组织来源,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并能
提示预后。按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生 物学行为), 一般分为 1.良性肿瘤 一般称为“瘤” 来源组织+瘤 2.恶性肿瘤 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胚胎性肿瘤称之为“母细胞瘤” 3.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类型
呼吸道
阴道

E、梗阻
肿瘤致空腔脏器梗阻,而随部位
食管癌
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
完全性 梗阻
不完全性
F、浸润与转移
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分静脉回流 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 骨转移→疼痛或触及硬结,病理性骨 折。
腹水,血胸等。

2、全身症状
良性 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 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高分化: Ⅰ级— 细胞接近正常分化程度,恶性程度低 中分化:Ⅱ级— 中度恶性
恶 性 肿 瘤
低分化:Ⅲ级— 核分裂象多,恶性程度高
3.肿瘤的生长方式及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为外生性或膨胀性生长。 恶性肿瘤:除上述生长方式外,主要为浸润性生长。

生长速度
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
出血感染 良性——生长慢 恶变时 恶性 生长快

决定于肿瘤性质,发生组织,所在部位以及
发展程度。
1.局部表现
A、肿块
良性→生长慢
恶性→生长快→相应转移灶

B、疼痛
肿块的膨胀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神经末 稍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出现刺痛、灼热 痛、隐痛或放射痛。

C 、溃疡
供血不足,继发感染→溃烂

D、出血
体表及与体外相交通的肿瘤发生破溃, 血管破裂→出血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胆道与泌尿道

CT

5. 内镜检查 6. 病理形态学检查
①细胞学检查 ②病理组织学检查
术中病理
六、肿瘤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TNM法 T (tumor,原发肿瘤),N(node,淋巴结), M(metastasis,远处转移)。 1.根据肿瘤大小和局限范围分为T1、T2、T3、 T4,原位癌为TIS,未见原发肿瘤为T0 2.根据临床检查所发现淋巴结播及范围为N0、 N1 、N2、N3,无法估计者为NX; 3.无远处转移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为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