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凹陷西部地区构造样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合集下载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文章编号 :6 35 0 (0 6 0 —0 20 17 —0 5 20 ) 10 2 —4
高邮 凹陷油气运移特 征研究
吴 向阳 一 李 宝刚 ,
(. 1 中国科 学院 研 究生院 , 北京 1 0 3 ; . 苏油 田 物探技 术研 究院 , 0 0 92 江 江苏 南京 2 0 4 ; 10 6 3 中国石油 大学 地球 资源与信息 学院, . 山东 东营 2 7 6 ) 50 1
sac e .Th eut h w ta tetedo ol n a mi aindge so i et ers l so h t h rn f ia dg s s r o ereilw nvri lo g t c we p r whl g nhg e p r,ad eh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3 O卷
中国石油 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l f iaUnv ri fPer lu o ma n iest o toe m o Ch y
V0 . O NO 1 13 .
第 1 期
F b 20 e .0 6
( . rd aeSho 1 G a u t col C ie A a e yo c iw s I  ̄n 0 0 9 hn hns cdv e n fS o e, J i g 1 0 3 ,C ia; ei 2 T e mpyi l e ac nt ueo in s lid,Najn 10 6 hn . h G h s a s r Is tt fd guOi e c R e h i a fl nig 2 04 ,C ia; 3 F cl ’e- e uc a d lJr t ni hn nvri erl m . og i 5 0 1 hn ) . aut o G oR s r n nomai nC i U iesyo t e yJ o e o a t fP o u D n yn 2 7 6 ,C i g a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
薄永德;梁兵;周彬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高邮凹陷面积约4500km2,是苏北盆地资源潜力最大、油气最富集的凹陷,长期以来以构造勘探为主。

随着勘探的深入,有利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寻找隐蔽油气藏成为必然。

与众不同,高邮凹陷有构造破碎、生烃强度低、油气分布散、生储盖分属不同层系且组合单一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综合地质评价选区选带,以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精细落实构造,运用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预测技术,尤其是反演预测中曲线重构、叠前弹性波反演等特殊手段,最终多口探井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
【作者】薄永德;梁兵;周彬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以金湖凹陷戴南组为例 [J], 吴东胜
2.裂陷盆地伸展方位与构造作用及对构造样式的控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为例 [J], 吴林;陈清华;刘寅;王玺;张晓丹;孙珂;陈传浩
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玉城
4.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探讨——以高邮凹陷为例 [J], 邓丽娟;夏连军;张列平;邓利红
5.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J], 张喜林;朱筱敏;钟大康;梁兵;曹冰;杨立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

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

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二连盆地自勘探至今已经经历了近40个年头,但已经出油的凹陷较少,只占已知凹陷的一小部分,在新区的进展不大。

从当前形势上看,深入了解已经登记的区域,优选出最为有力的目标,是日后勘探过程中必须要打下的基础,也是当前形势下必须要做的工作。

本文便以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的地震资料解释为研究基点,讨论其圈闭目标的落实,并给出勘探井位的建议,标签: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地震资料;井位优选前言:二连盆地坐落于我国内蒙占自治区,整体走向呈东西转北东延伸,以高原为主要地势。

高力罕凹陷位于乌尼特凹陷的东北部地区,总体勘探面积约3040km2,主要分为高力罕、查干诺尔、图力嘎、哈拉根图、哈拉根图南五部分洼槽,其中,面积最大,且資源储量最多的便是查干诺尔,勘探面积约有800km2左右。

一、地震资料解释本文中对地震资料的解释来源于2007年施工的二维地震迭偏剖面,共14条,其中包括11条主测线与3条联络测线。

以标准标定层位为依托,对连井剖面与过井主测线进行解释,并构建起骨架剖面,骨架剖面要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3条主测线与2两联络线,选择原则有三个:其一为过井线;其二为横跨洼槽较多;其三为能够在横向上完成连续的对比追踪[1]。

通过骨架剖面的构建,便能够将本区构造样式基本确定下来。

之后,南于方向不同,叠片剖面在交点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移,由此产生相互之间的闭合差,但在这种条什下,交点处所反射出来的特征仍然是一致的。

因为一部分工区剖面存在较稀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平面组合的过程中难度较大,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分析剖面断层的形成原因,根据剖面断裂的相似性以及平面位置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综合解释主测线与联络线,并与地质特征相结合,便可以完成工区地震资料解释与断层组合。

二、圈闭目标落实自垩统腾格尔组腾1段是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构造带,分别为:延高1-9构造带、延高2 8构造带以及北部构造带,这三个部分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地区。

高邮凹陷阜宁组沉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阜宁组沉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阜宁组沉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高邮凹陷位于扬子地区中部,是一个两翼高,中部低的凹陷。

阜宁组位于下古生界,是高邮凹陷区域的重要地层。

研究阜宁组沉积体系,对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高邮凹陷阜宁组。

(2)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调查、岩心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多种方法,研究阜宁组沉积体系的发育情况、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3)研究方法:a.野外调查: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各个地点进行野外调查,并记录观察点位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b.岩心分析:通过对阜宁组岩心的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岩性、结构、组合和特征。

c.地震资料解释:利用高邮凹陷地区的测井、地震等资料,绘制地层剖面,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探究阜宁组沉积体系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等。

三、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高邮凹陷阜宁组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阜宁组沉积体系在高邮凹陷的发育情况和沉积特征;(2)阜宁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3)阜宁组沉积体系的演化历史和油气勘探前景。

四、研究的进展和计划目前,通过野外调查和岩心分析,已经初步了解了高邮凹陷阜宁组的岩性、组合和特征等信息。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重点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和模拟实验研究,以探究该地区的沉积体系演化和形成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油气勘探前景。

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数据采集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2)研究方法有待完善,需要针对研究对象优化研究方法;(3)单独从阜宁组探讨油气勘探前景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地区构造演化和其他地层进行综合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加强数据采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2)不断优化研究方法,探索适合该研究对象的多种研究方法,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3)结合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其他地层资料,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高邮凹陷位于扬子地台中部,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地区。

阜宁组是该区域晚中生代的主要储层之一,储层厚度大、空间分布复杂,研究其特征和成因对于深入理解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岩性、物性、构造特征、油气分布及成藏机制,为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
(1) 进行文献综述,了解阜宁组储层在该区域的地质背景、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方法,对阜宁组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3) 利用地震资料,对阜宁组的构造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

(4) 通过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阜宁组油气分布及成因。

(5) 结合以上内容,提出阜宁组储层的成藏机制。

4.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阜宁组储层在该区域的基本情况。

(2) 野外地质调查法,利用地质实验、露头检查等方法对阜宁组的岩性、构造等特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3) 数值模拟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阜宁组储层油气分布及成因。

5. 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的岩性、物性、构造特征、油气分布及成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预计能够获得以下研究成果:
(1) 描述和分析阜宁组储层的岩性、物性特征。

(2) 解释和分析阜宁组储层的构造特征。

(3) 研究阜宁组油气分布及成因,并提出成藏机制。

(4) 对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高邮凹陷断裂调节带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高邮凹陷断裂调节带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体, 远离生油 中心 , 不利于成藏 。
关键词 : 高邮 凹陷 ;断裂调节带 ;真武断裂系 ;吴堡 断裂系 ; 油地质意义 石
中图分类号 : 4 . ; E 12 3 1 P5 2 3 T 2 .2 文献标识码 : A
De e o m e t c r c e itc f f u t a c m m o to o e a t v lp n ha a t r si s o a l c o da i n z n nd is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3 2卷 第1 期
中 国石 油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n lo hn ies yo erlu o ra fC iaUnv ri fP toe m t
Vo . No. 132 1
F b2 0 e .0 8
文章编号 :6 350 (0 8 0 -0 90 17 —0 5 20 ) 10 1 -5
高 邮 凹陷断裂调 节带发 育特征 及其石油地质 意义
李 宝 刚
( 中国石 油大学 地球 资源与信息 学院, 东 东营 2 7 6 ) 山 5区调节构造平衡 的一类重要 的地质构 造 。综合 地质 、 地震 等分析资料 对高 邮凹陷主要 断裂 系构 造的分布特征及其各构 造带的石油地质意义进 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 , 高邮 凹陷 内存在 真武一 吴堡 断层 同向 类叠 置型 、 真②断层 内同向类叠置型 、 吴①断层 内同向类共线 型 、 留一 汉 吴② 断层 间共轭反 向类共线 型 4种 断裂调节 带类 型。凹陷内同 向类调节带易形成 主水 系通 道 , 种沉 积扇体 和鼻 状圈 闭发育 , 且临近 凹陷 内生油 中心 , 各 而 易于 形成油气 富集 带 , 是油 田的主要 分 布区 ; 而共 轭反 向类 调节 带则 位 于 凹陷 内低 幅 凸起 , 其水 系不发 育 , 乏沉积 砂 缺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高邮凹陷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被认为是北海盆地向西延伸的一部分。

随着近年来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高邮凹陷地区发现了大量油气资源潜力。

然而,由于该区域的构造格局复杂,地质构造特征不明显,因此构造分析成为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一大难点。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是影响该地区构造演化和油气藏分布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展开:
1.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的分布及走向特征研究。

通过野外走访、取样、测量等方法,绘制该区主要断裂体系的分布图,分析其走向特征,并与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相结合,探讨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2.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的性质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断裂体系的形态、切割关系和运动规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其对地层变形和构造演化的影响。

3.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与油气藏分布关系研究。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球化学和地震等多种方法,研究断裂体系对油气藏分布的影响及成藏规律。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
通过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油气藏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

此外,对断裂性质和郊区的岩石特征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地区岩石圈发展演化的规律和机制,具有一定的地质学理论价值。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第 3 卷 第 6期 1
20 0 9年 1 2月
文章 编 号 :0 1 1 2 2 0 ) 6 5 O 0 1 0 —6 1 ( 0 9 0 一O 7 一 6
石 油 雾 诒 沾 质
PETRO LEUM EOLO GY & EXPERI ENT G M
V o131. . No. 6
sn n rc n e r ,t ee po ain tr esh v r d al hfe ot e ei h r awih lw / r — i t a eg a u l s i dt h s t ea e t o S N a y t n
to a ih og ct a s o e p s g be t Ba e n hef t rs r t a o ii n,d ai t her l — i nd lt ol i r p fd e a l. s d o t urhe tuc ur lc gn to e lng wih t ea ton a ng s r c u a t l s e s i a a a d d ilng d t i mo t u t r ls y e ,s im c d t n rli a a,a ol i he c nta c i mon he nd s v ng t o r diton a g t m a e sg fc nt o i x l a i n i a u e e l r to r a . Si u t n o l r i niia f r fne e p or to n m t r xp o a i n a e s m la e usy,t s u o a a o he t dy n p l e — s r c ur a k o nd a p le — e g a y c l i e t ih og c r s r o r x l a i n o he un— t u t e b c gr u nd a a o— o r ph ou d gu d he lt ol i e e v i e p or to f t — g k wn d s rc 。whih i n e f c ie t i i . I e r t d wih t t u t r lge l g c t or no i ti t c s a fe tv h nk ng nt g a e t he s r e u a o o i he y,t o gh hr u t e e r h o h t u t r ls y e o he c m plx f u t n t oy u Sa nd t e c a i g oft n he r s a c n t e s r c u a t l ft o e a ls i he Ga o g a h h ng n he i — t r e a in s he e f rc m p e a a a e e pr t to c m o o l x d t r a,n w o ii n h s b e u ma ie n t ompl x f ul e t e c gn to a e n s m rz d i he c e a tb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阶 梯 状 断 阶 构 造样 式 ( j1 线 ) h 0测 5

个 垒块 , 而两倾 向相 反 的 断层 为 同一个 下 降 盘 时
就构成 了一 个 地 堑 。这种 以 堑 和 垒 为 特 征 的构 造 样式 大小不 一 , 以出现在 盆地 中央和 凹陷之 间。 可 在研 究 区 内也 可 以见 到 垒堑 组合 , 是 工 区 内 但
关键 词
高 邮凹陷
构 造 样 式
油 气成 藏
中图法分类号
T l2 1 E2 . ;
文献 标志码

高 邮 凹 陷是 在 晚 白垩 世 仪 征 运 动 和 新 生 代 喜 马拉雅 期 吴堡 运动 作 用 下 , 于 断块 差 异 升 降而 形 由 成 的一 个 箕状 凹陷 。在 新 生 代 发 育 了北 东 东 向 、 北 东向、 北西 向三组 断 裂 , 自南 向北 发 育 了真 ① 号 、 真 ② 号 断裂 , 成 了 凹陷 的边 界 , 将 凹 陷切 割 成 次 构 并

2 1 SiT c. nn. 0 c ehE g g 1 .
高 邮 凹陷 西部 地 区构 造 样 式 特 征 及 其 油 气 勘 探 意 义
张伟 忠 张卫 海
( 国石 油 大 学 ( 东 ) 球 资 源 与 信 息 学 院 , 营 2 7 0 ) 中 华 地 东 5 0 0


利用地质 、 地震 、 测井等资料对高 邮凹陷西部地 区构 造样 式进行 了深入 解剖 , 并分 析 了它们 与油气成 藏 的关系。研
同时 具有右 扭 动 的应 力 场 环 境 , 致 断 块 旋 转 , 导 地
层倾 向与断层 相反 , 块 的排 列方 式 像 歪斜 的 多米 断
诺 骨牌 , 故称 为 多米 诺 式 断 阶构造 ( 3 。断块 上 图 )
倾 方 向断层 侧 向封 闭 性 是 控 制 断块 油 藏 产 生 的重
图 1 “ 字型断裂组合 Y”
动后 开始 发 育终 止于 三垛 运动 不 整合 面 。 “ ” 型 Y字 断 裂主 断层 上盘 一般 发 育 滚 动背 斜 , 以形 成 由断 可
层 和背斜 共 同 作 为 遮 挡 物 的圈 闭 。主 断 层 的发 育 期一 般较 长 , 如果 与 生 油 期 和 油气 大 规 模 运 移 期 相 匹配 的话 , 往能 形成 有利 的油 藏 。 往
带和北 部 斜坡 带 。西部 地 区受 真 1 汉 留断裂 的控 及
制作 用 , 育 了多 种 伸 展 构 造 样 式 。 特定 的 断裂 及 发
其组合 样 式控 制 了各类 砂体 及 圈 闭的发 育 。
在 工 区拉张 应 力 背 景 下 , 断 层 两 盘地 层 发 生 主
垂 向位 移 , 盘地 层 下 陷 来 弥 合 产 生 的 空 间从 而 形 上 成 了反 向或 正 向的补 偿 断层 , 面上 呈 “ 字 型 , 剖 Y” 平 面 上多 为分 支状 排列 , 为 同向“ 字 型 、 向“ 分 Y” 反 Y” 字 型 _卫 。多条 补 偿 断 层 相 互 平 行 , 部 交 于 主 断 1 底 层 之上 就产 生 了多级 “ 字型 构造 样 式 。高 邮 凹陷 Y” 南 部 “ 字 型 断裂 发 育 最 为 广 泛 , 要 分 布 于 深 凹 Y” 主

1 构造样式
根 据地 震 解 释 资 料 并 结区主要 发 育 伸 展 型 断裂 构 造 样 式 , 主要 类
型 有 : Y” 型 、 阶和堑 垒构 造等 。 “ 字 断
1 1 “ 字 型 . Y”
级 构造 单元 。由南 向北 为 南 部 断 阶带 、 中部 深 凹
的地垒发 育不 多 , 多数 由 “ 字 型 断裂 的分 支断 层 Y” 与相邻 的断层 组成 。在 个 别地 堑 中发 育 堑 中背斜 , 这 种构造对 油气 藏的 富集 更为有 利 。
究 表 明 , 邮 凹 陷西 部 地 区 主 要发 育 “ 字 形 、 阶 、 垒 等 3种 伸 展 构 造 样 式 类 型 , 控 制 了这 一 地 区主 要 的 油 气 藏 类 型 , 高 Y” 断 堑 并 复
杂 断 块 油 藏 及 构 造 — — 岩 性 油 藏 是 这 一地 区今 后 勘 探 的主 要 目标 。
要 因素 , 在构造 单 元 内 已发 现 多个 断 块 油藏 ( 2 韦 、
韦5。 ) 1 3 地 堑与地 垒 .
在伸 展断 陷盆地 中 , 常可 见 一些 倾 向相反 的 常 正 断层相 互 组 合 , 沉 积 盆 地 分 割 成 地 堑 和 地 垒。 将 当两 条倾 向相 反 的 断层 为 同一 个 上 升 盘 时 就 构成
21 0 0年 l 2月 8 日收 到 ,0 1年 2月 1 日修 改 21 5
第一作者简介 : 张伟忠 (9 5 ) , 士生 , 18 一 男 硕 研究 方向 : 油气 藏形成
与分布。
35 06







1 卷 1
12 2 ..
多米 诺 式 断 阶 构 造
受 到郯庐 断裂 右旋 扭 动 的影 响 , 留断 裂 带也 汉
第 1 1卷
第1 3期
2 1 年 5月 01







Vo.1 No 3 Ma 011 1 1 .1 y2
1 7 — 1 1 ( 01 ) 3 3 5 — 4 61 8 5 2 1 1 —0 5 0
S in e T c n l g n n i e r g c e c e h oo y a d E gn e i n
带 边缘 及北 部斜 坡带 。 “ 字 型断 裂 主 断 层 一 般 为 二 级 断 层 , 距 相 Y” 断
对较 大 , 同层 位 封 闭 性 不 同。“ 字 型 断 裂 分 支 不 Y”
a反 向“ 字型 Y” b同向“ 字型 Y” C多级“ 字型(d 9 ) Y” g 7 9
断层 一般 为 三 四 级 派 生 断层 , 距 较 小 , 吴 堡 运 断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