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黄水疮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单选题]1.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古代称为滴脓疮、天疱疮,这种疾病是A.湿疮B.疥疮C.油风D.(江南博哥)黄水疮E.白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

掌握“黄水疮”知识点。

[单选题]2.下列关于黄水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B.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C.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D.皮损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E.没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

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本病治疗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

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健脾为主。

掌握“黄水疮”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符合黄水疮暑湿热蕴证表现的是A.破后糜烂面淡红B.四周红晕不显C.皮疹多而脓疱密集D.食少,面白无华E.苔薄微腻,脉濡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黄水疮暑湿热蕴证证候:皮疹多而脓疱密集,色黄,四周有红晕,破后糜烂面鲜红,附近伴臖核肿大;或有发热,多有口干、便干、小便黄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马齿苋、藿香。

除了C选项,其他选项都是脾虚湿滞证的表现,因此选C。

掌握“黄水疮”知识点。

[单选题]4.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的代表方为A.龙胆泻肝汤B.消风散C.化斑解毒汤D.当归饮子E.清营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证候:起病较急,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色红,肿胀轻,其上为红斑或丘疹,自觉瘙痒,灼热;心烦,口干,小便微黄;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掌握“接触性皮炎”知识点。

[单选题]5.以下哪一项为淋病临床特点A.龟头红肿,包皮内有多量脓性分泌物B.外生殖器有多个痛性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口红肿C.尿道分泌物少,为黏液状D.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E.外生殖器多为单个无痛性溃疡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淋病临床表现: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度刺痛,继而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后症状加剧。

黄水疮和疱疹怎么区别

黄水疮和疱疹怎么区别

黄水疮和疱疹怎么区别一、黄水疮的定义黄水疮的全称是传染性脓疱病,而黄水疮这个名字只是我们在生活中俗称的名字,它还称为脓疱疮。

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的皮肤病,在临床中是最常见的儿童细菌性皮肤感染,当然,成人同样会发生。

黄水疮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它能够通过浅表皮肤的接触,发生传染。

黄水疮能够发生在身体中的任何一个部位,如果抓挠会导致细菌扩散,触碰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形成新的黄水疱。

二、疱疹的定义疱疹是皮疹的一种。

对于疱疹,相信很多朋友并不是很了解,其实该疾病主要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而这类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一旦入侵患者的皮肤,就可能导致患者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发生变化,也就导致疱疹出现后遗神经痛。

另外,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时患者会感到全身疲乏,伴有低热的症状,皮肤出现灼热、刺痛感,部分患者会有明显的神经痛,触碰时疼痛感强烈。

疱疹病毒会长期潜伏在体内,当人体一旦处在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会出现再次感染。

1.黄水疮和疱疹如何区别1.感染源不同黄水疮的主要感染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能是由两种菌混合感染。

传染途径有密切接触患者,或者是共同使用过一条毛巾、床上用品、衣服、玩具等,都会发生传染。

而且黄水疮有特别强的传染性,一般多发学校与幼儿园。

疱疹还可以分为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主要的传染途径,其一是感染者与正常人密切接触会出现传染,1型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其二是通过性行为传播,2型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此传播途径。

其三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例如空气中的飞沫等,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1.临床表现不同黄水疮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等。

水疱大多数发生在口唇周围、生殖器、腰部、胸部等,感染后容易出现皮肤表面松解毒素,皮肤表面的颗粒层会出现明显的松解。

在临床中寻常型脓疱疮是最常见的,一般容易出现在面部和四肢,没有疼痛感、但是会有痒感;而大疱性脓疱疮一般容易出现在身体躯干与四肢,会有疼痛感,也会有痒感,在水疱内的半月形脓液是特有的表现。

什么是传染性脓疱疹

什么是传染性脓疱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传染性脓疱疹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皮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皮肤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不受外界的侵犯,如果皮肤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麻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皮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皮肤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不受外界的侵犯,如果皮肤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麻烦,皮肤疾病不但会让我们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及时去治疗皮肤疾病,传染性脓疱疹就是皮肤疾病里面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传染性脓疱疹。

脓疱疹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在医院临床上也称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表现为浅在性脓疱与脓痂。

好发于口周及鼻周,具有接触传染性,能自身接种。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脓疱病分为两型:1、大疱型脓疱病大疱型脓疱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初起为粟粒大水疱,迅速增大到花生米大或更大些。

开始水疱内容清澈,约1日后,疱液变浑,脓汁沉于疱底,浅层液体仍清亮,呈半月形的积脓现象,是为本型的特征之一。

疱破后成为糜烂面,其上有脓痂。

其周围可发生新的水疱。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四肢等露出部位。

病理变化为表皮角质层下脓疱,疱内可见多数嗜中性细胞。

2、脓痂性脓疱病脓痂性脓疱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易破而结成密黄色厚痂,并不断向四周扩展。

好发于面部、口周、鼻孔周围以及四肢外露部位。

病理变化同大疱型。

此型可伴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新生儿脓疱病属此型。

传染性脓疱疹的预防: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龙珠软膏治疗黄水疮120例

龙珠软膏治疗黄水疮120例
次 ; 药 2d 脓 疱 收 敛 , 损 处 结 痂 , 肿 消 失 , 用 , 4d皮 红 6d皮 损 干 结 , 疹消退 。 皮
参照 19 9 4年卫生 部颁 布 的《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中医药 行业 标 准 ・ 医 皮肤 科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制 定 。皮 损 为 浅 在 性 中 …

2 4・
J un lo xen lT ea yo C Au 01 2 ( o r a fE tr a h rp fT M g2 2。 1 4
龙 珠 软 膏 治 疗 黄 水 疮 10例 2
左 子 平
( 四川省资中县中 医医院 皮肤科 , 资 中 6 10 ) 四川 42 0
关 键 词 : 水疮 ; 珠 软 膏 ; 倒散 ; 黄 龙 颠 蒲地 蓝 消 炎 口服 液 中 图 分 类 号 : 7 3 1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7 X(0 2 0 0 2 0 R5. D 10 9 8 2 1 )4— 0 4— 2 黄水疮是一种 发 于夏秋季 节 有传染 性 易于 在儿 童 中引起 流 行 化 脓 性 皮 肤 病 。 中 医 古 代 文 献 称 为 “ 脓 疮 ” “ 疱 疮 ” 滴 、天 。 参 照 19 卫 生 部 颁 布 的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医 药 行 业 9 4年 中 标 准 ・中 医 皮 肤 科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将 疗 效 分 为 3个 组 … 别 。痊 愈 : 疹 全 部 消 退 ; 转 : 新 起 脓 疱 、 疱 , 疹 涸 结 痂 , 皮 好 无 水 皮
其特点是表现为潜在性 的脓包 , 脓痂 ; 有接 触史 , 夏秋 多见 。笔 者 于 20 0 9年 6月 ~ 0 1 8月间 , 21 年 采用龙珠软膏外用治疗黄水 疮 10例 , 2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治疗小儿黄水疮验方

治疗小儿黄水疮验方

11 () . 1 反复 发作 的或持 续 的腹泻 , 液血 便, 黏 腹痛伴 有不 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 并经 临床及 化验 检查 , 排除 了特 异性病 因, 大便培养 3次 以上 : 均无 阳性 发现 者。( ) 2 肠镜 检查黏膜 粗糙或呈细颗粒状 , 明显充 血水肿 或糜烂 、 有 溃疡 者。( ) 3 具
20 年 1 月 2 日 07 1 0 收稿
治疗 , L 水 疮验 方 , 黄 bJ
郝小玲 张 勇 刘建 强
关 键 词 : - ; 水 疮 ; 方 儿 黄 2 验
中图分类号 : 2 95 R 8 .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0 6 9 9 2 0 }3 0 9 2 1 0 —0 7 (0 8 0 —0 3 —0
溃疡 性 结 肠 炎 屑 中 医 “ 风 ” “ 毒 ” 畴 , 性 期 多 属 肠 ,脏 范 急 湿热 郁 结 大 肠 。 现 代 治 疗 多 用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 杨 酸 偶 氮 水 磺 胺 吡 啶 等 , 症 状 的 控 制仅 有 短 暂 疗 效 , 发 率 高 , 时 对 复 服药
1 临床资料 慢性 非特异性 溃 疡性 结 肠 炎, 目前 尚无特 效疗 法 , 们 我 从 20 0 4年 以来采用 自拟 菊榆合剂 灌肠 治疗 5 5例, 收到较好 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 诊断标准
异性 炎症 。
2 治疗方 法 药物组成 及用法 : 菊花 1 g地 榆 1g 苦参 9 , 芩 9 , 5, 5, g黄 g 水煎
有 非 特 异 性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阳性 X 线 征 象 者 。 具 备 上 述 两 个
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或轻 度异常, 肠镜 或钡剂 灌肠检查 局部病 变减 轻 ; 无效 : 临床症状 、 大便常规检查 以及 肠镜检查 均无改

中西医皮肤病对照

中西医皮肤病对照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1、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2、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3、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4、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5、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6、硬红斑:腓肠发7、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8、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9、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10、痈:痈、有头疽11、寻常性狼疮:流皮漏12、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13、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14、红癣、丹癣15、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带状疱疹:C 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2、风疹:风痧3、水痘:水痘、水花、水疮4、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5、传染性软疣:鼠乳6、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7、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8、扁平疣:扁瘊9、疱疹样湿疹:痘风庖10、幼儿急疹:小儿发痧11、传染性红斑:丹痧三、真菌性皮肤病1、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2、手癣:鹅掌风3、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4、甲癣:灰指甲、鸡爪甲5、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6、股癣:阴癣7、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8、叠瓦癣:刀癣9、癣菌疹:脚气疮10、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四、变态反映性皮肤病1、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N 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2、婴儿湿疹:奶癣、胎看3、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4、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5、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6、药品性皮炎:中药毒7、尿布皮炎:湮尻疮8、水田皮炎:水渍疮五、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1、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2、硬皮病:皮痹、皮痹疽3、皮肌炎:肌痹4、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5、干燥综合征:燥毒6、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7、成人硬肿病:肉痹六、神经功效障碍性皮肤病1、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2、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3、痒疹:粟疮4、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七、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银屑病:白 H、松皮癣、干癣、蛇风2、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3、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4、毛发红糠疹:狐尿刺5、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6、扁平苔藓:紫癜风7、汗管角化症:鸟啄疮8、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9、连圈状秕糠疹:远山八、大庖性皮肤病1、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2、类天庖疮:天庖疮3、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4、庖疹样皮炎:火赤疮5、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九、物理性皮肤病1、痱子:痱疮、热痱、痱毒2、冻疮:冻风、冻疮3、严寒性多性红斑:寒疮4、日光性皮炎:日晒疮5、火激红斑:火斑疮6、手足皲裂:皲裂疮7、鸡眼:鸡眼、肉刺8、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9、植物日光皮炎:红花草疮十、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1、疥疮:干疥、湿疥2、虫咬皮炎:毒虫咬伤3、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4、蛲虫病:谷道痒5、钩虫皮炎:类毒块6、隐刺虫皮炎:虫毒疮十一、皮肤血管性皮肤病1、结节性红斑:瓜藤 C、梅核丹2、过敏性紫癜:葡萄疫3、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4、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十二、皮肤附属器疾病1、痤疮:肺风粉刺、面庖2、脂溢性皮炎:白屑粉、面游风3、斑秃:油风、鬼剃头4、酒渣鼻:酒糟鼻5、腋臭:体气、狐臭、体臭6、色汗症:黄汗、血汗7、汗庖症:蚂蚁窝8、脂溢性脱发:发蛀脱发9、多汗症:汗症十三、内分泌、代谢和遗传性皮肤病1、皮肤淀粉样变:顽癣2、鱼鳞病:蛇皮癣、蛇身3、硬肿病:肉痹十四、色素性皮肤病和粘膜疾病1、白癜风:白驳风、白斑2、黄褐斑:黧黑斑、面尘、黧黑3、雀斑:雀斑、面4、黑变病:黧黑斑、面尘5、色素痣:黑痣、黑子6、文身:文身、刺花7、皮肤异色症:紫白癫风8、女阴白斑病:阴痒、阴瘘、阴蚀9、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疮、阴蚀10、唇炎:唇风11、龟头炎:袖手疳12、女阴萎缩:阴瘘十五、皮肤肿瘤1、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2、疤痕增生:肉龟疮、蟹足肿、锯痕症3、湿疹样乳头癌:乳疳4、鳞状细胞癌:翻花疮、5、基地细胞癌:翻花疮、恶疮6、神经纤维瘤:瘤赘7、淋巴管瘤:足肿8、皮脂腺囊肿:脂瘤9、皮角:脑湿10、脂肪瘤:痰核十六、性传输疾病1、艾滋病:瘟毒、虚痨、瘟病、瘟疫2、梅毒:霉疮、杨梅疮、广疳、疳疮3、淋病:膏淋、热淋、劳淋4、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症、热淋、劳淋5、锋利湿疣:臊疣、臊瘊6、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痒7、滴虫性阴道炎:阴痒8、细菌性阴道炎:阴痒9、阴虱:阴虱疮10、软下疳:妒精疮11、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12、腹股沟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13、生殖器疱疹:阴疮、热疮。

中西医结合妙治“黄水疮”

中西医结合妙治“黄水疮”

的健身运 动 , 打太极 拳 、 练 气功 。③ 交感 型颈椎病 : 健身 、 健 美等各项体育活动 , 水
疗 以调 整 植 物 神经 。④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
评分升高 ,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0 .
O 5 ) ; 中药熏 洗 结合 理 疗 组 、 运 动 手 法 治
CHl NES E C0M Ⅻ UNi T Y DoCT0Rs
著 ・ 社 区 巾医 药
中西医结合妙治 “ 黄水疮 "
咸 红 金
康 复。 方 药组 成 : 中药 黄 柏 、 苍术 适 量 ( 根 据黄水 疮病 患 疮 面 的大小 而 定 ) 焙 干 研
②直接用消毒 棉签 蘸上 调和好 的药 膏涂
天后痊愈 。
合剂治疗黄水 疮 , 临 床治 疗患 者 1 6 4例 ,
取得 了意想不 到 的效果 , 现 总结 于后 , 以
膏合在一起调匀成药 膏待用。
使用方法 : ① 清洁 皮肤 , 可 以用 生 理
盐水清洗疮 面部 位 , 让 其局 部 自然 风干 ; 疗效判断标 准 : ① 显效 : 经 1个 疗 程 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 消除 , 主要关节 功 能基本恢复 或 明显正 常 ; ② 有效 : 主要症
易, 操作方便 , 因此价格低廉 ) 。
典型 案例 : 患者 , 女, 6岁 , 患黄 水疮 多 口, 经用 口服西 药 , 抗生 素静 脉 用药 5
黄水疮 义名 “ 浸淫 疮 ” , 是临床 l 的

苍术适量 ( 一 般各 2 0 g ) , 痢 特灵 片 2 0片 研末 , 然后找一个消过毒 的容器将成末 的
黄柏 , 苍 术 粉 和 痢 特 灵 片 粉 末 及 红 霉 素 软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疱液细胞学检查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疱液 病毒培养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本病需与硬下疳、软下疳及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硬下疳表现为 无痛性溃疡与无痛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时易与生殖器疱疹的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混淆;但硬下疳溃疡基底较硬,可检测到梅毒 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生殖器疱疹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治疗目的为缩短病程,减 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防止病情复发。强调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内外结合治疗。肝经湿热证宜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毒恋证宜滋阴降火、解毒除湿,用知柏 地黄丸加减。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外治 可参考“热疮”。
证候:间歇发作,反复不愈;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 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减。常用玄参、麦冬、生地黄、板蓝根、紫草、 生茵仁等。
2.外治疗法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刺 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水疱初期可用二味 拔毒散调茶水或紫金锭磨水外搽。 (3)水疱破溃,以糜烂、渗出偏重者,可用马齿苑水外洗或湿敷。 (4)皮损以结痂为主者,可用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3.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①围针沿疱疹或疼痛分布带边缘每隔3cm取一针刺点,捻转得 气后,留针30分钟,取针,每日1次,连刺7天。 ②体针取内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支沟、 阿是穴、夹脊穴等。 ③火针以毫针针尖经酒精灯火焰烧红后,迅速对疱疹进行快速 点刺,再用棉签清理疱液,针刺不宜过深,过皮即起,5〜7日1 次。
第二节蛇串疮
病例
王某,男,32岁。5天前自觉左侧胸背作痛,到当地医院拍X 线片检查未见异常。2天前局部出现水疱,皮肤灼热刺痛,可见 粟米至黄豆大小成簇水疱,色红,局限于躯干左侧,呈带状排列。 体温最高38.4°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水疮是一种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黄水疮是一种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其临床特点是皮损为红斑、 其临床特点是皮损为红斑、浅在性脓疱和 脓痂, 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的特性。 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常在托儿所、 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 本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 行。本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 天疱疮” 疮”、“天疱疮”等,明清多部医书 提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提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一般选用敏感的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 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青霉素过 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详述) (详述)本完水 痘脓 窝 疮
• 清暑汤 连翘、花粉、赤芍、甘草、滑石 清暑汤—连翘 花粉、赤芍、甘草、 连翘、 • 车前子、银花、泽泻、 车前子、银花、泽泻、淡竹叶 • 【功用】清暑利湿,利尿解毒 功用】清暑利湿,
•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 (一)寻常型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 本型传染性 寻常型脓疱疮( ) 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 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故又称接触传染性 脓疱疮( )。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 脓疱疮(impetigo contagiosa)。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 )。 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 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 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 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 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的痂一般于6~ 天后 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的痂一般于 ~10天后 脱落,不留瘢痕。 脱落,不留瘢痕。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伴淋巴结 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者多与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 (二)深脓疱疮(ecthyma) 又称臁疮,主要由溶血性 深脓疱疮( ) 又称臁疮, 链球菌所致,多累及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 链球菌所致,多累及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好发于小腿 或臀部。皮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 或臀部。皮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 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 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可见边缘 陡峭的碟状溃疡。疼痛明显。病程约2~ 周或更长 周或更长。 陡峭的碟状溃疡。疼痛明显。病程约 ~4周或更长。
• 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为多见,有传染性。好发于 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为多见,有传染性。 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 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 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经 d后 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 1~2 d后,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 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混浊。脓疱较大者, 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混浊。脓疱较大者,疱 痂 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由于体位关系, 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由于体位关系,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 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 疱壁破裂后, 半月状坠积性脓疱。 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疱壁破裂后,显出 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痴, 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痴,痂 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瘢痕。 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瘢痕。脓液流溢之处又常引起 新的脓疱发生。 新的脓疱发生。(图) • 皮损处自觉瘙痒。破后形成糜烂时疼痛, 皮损处自觉瘙痒。破后形成糜烂时疼痛,常可引起附 核的肿痛。 近臖核的肿痛。 • (西医详述) 西医详述)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 金黄色葡萄球菌( aureus) 者约占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50%~70%, 者约占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streptococcus), ),两者亦可混合感 (Hemolytic streptococcus),两者亦可混合感 染。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出现浸渍时有利 温度较高、 于细菌在局部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 于细菌在局部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 湿疹) 搔抓可破坏皮肤屏障而利于细菌定植。 湿疹)时,搔抓可破坏皮肤屏障而利于细菌定植。 • 本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细菌主要 本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 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阳性噬菌体 71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 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 Ⅱ组71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 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抵抗力低下患者, 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抵抗力低下患者, 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患者可诱 发肾炎或风湿热。 发肾炎或风湿热。
• 暑湿热蕴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 暑湿热蕴夏秋季节,气候炎热, 夏秋季节 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 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 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 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 • 脾虚湿滞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 脾虚湿滞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 若小儿机体虚弱 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 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 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 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 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 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
证候:皮疹少而脓疱稀疏,色淡黄或淡白,四周红 证候:皮疹少而脓疱稀疏,色淡黄或淡白, 晕不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白无华、 晕不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白无华、 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渗湿。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食欲差者加砂仁、鸡内金; 加减。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欲差者加砂仁、鸡内金; 大便溏薄者加葛根、冬瓜仁、广藿香。 大便溏薄者加葛根、冬瓜仁、广藿香。
1)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 1)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 脓液多者 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2)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 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 2)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 脓液少者 每日3 或青黛散或煅蚕豆荚灰外扑, 每日3~4次。或青黛散或煅蚕豆荚灰外扑,或用麻油调 搽,每日2~3次;颠倒散洗剂外搽,每日4~5次。 每日2 颠倒散洗剂外搽,每日4 3)局部糜烂者,用青黛散油外涂。 3)局部糜烂者,用青黛散油外涂。 局部糜烂者 4)痂皮多者,选用5 硫黄软膏或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 4)痂皮多者,选用5%硫黄软膏或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 痂皮多者 (方药) 方药)
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 参苓白术散 陈皮、山药、甘草、莲子、 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山药、莲子:健脾益气 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 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载药上行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功用】益气健脾
本节完
证候:皮疹多而脓疱密集,色黄,四周有红晕, 证候:皮疹多而脓疱密集,色黄,四周有红晕,破 后糜烂面鲜红,附近伴臖核肿大;或有发热, 后糜烂面鲜红,附近伴臖核肿大;或有发热,多有 口干、便干小便黄等;舌红,苔黄腻, 口干、便干小便黄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 数。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 若壮热者加黄连、黄芩、山栀、 加减。 方药:清暑汤加减。若壮热者加黄连、黄芩、山栀、 马齿苋;面目浮肿者加桑白皮、猪苓、藿香。 马齿苋;面目浮肿者加桑白皮、猪苓、藿香。
• 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 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 合感染。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皮脂较少, 合感染。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皮脂较少, 而且皮肤容易污脏,常有轻微外伤, 而且皮肤容易污脏,常有轻微外伤,所 以容易感染。而成人发生脓疱疮的较少。 以容易感染。而成人发生脓疱疮的较少。 往往是与患者接触,或是在理发店、浴 往往是与患者接触,或是在理发店、 池等地间接传染有关。 西医详述) 池等地间接传染有关。(西医详述)
1/2



(三)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萄 大疱性脓疱疮( ) 主要由噬菌体Ⅱ 型金葡萄 所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所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 脓疮,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后松驰, 脓疮,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后松驰,直径 1cm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 左右, 左右 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 烂结痂,痂壳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烂结痂,痂壳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发生于新生儿时又称新生儿脓疱疮( ),起病急 发生于新生儿时又称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 neonatorum),起病急,传 ),起病急, 染性强。皮损为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尼氏征阳性,疱周有红晕, 染性强。皮损为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尼氏征阳性,疱周有红晕,破溃 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可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易并发败血症、肺炎、 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可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易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 炎而危及生命。 炎而危及生命。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 SSSS),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 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 ),由凝固酶阳性 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 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 个月内的婴儿。 致。多累及出生后 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 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 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 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驰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驰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 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 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 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 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病 情轻者1~ 周后痊愈 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周后痊愈, 情轻者 ~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