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廊道视野下徐州市黄河故道(市区段)沿线总体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徐州故黄河-大郭庄机场对城市线型滨水空间规划的启示 陈圆

徐州故黄河-大郭庄机场对城市线型滨水空间规划的启示  陈圆

徐州故黄河-大郭庄机场对城市线型滨水空间规划的启示陈圆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塑造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空间载体。

针对基地内徐州故黄河与大郭庄机场缺失的联系,重新审视如何延续故黄河历史景观文脉,起到生态廊道作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城中留园”、“通廊链接”的设计理念,构建了“水生态、绿都芯、续文脉”的空间设计策略。

通过构筑网络化的生态廊道,在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又起到生态价值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线型滨水空间生态廊道历史景观文脉水为城市的开发建设带来了特色与活力,是居民休闲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连接区域的生态廊道,城市依水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对塑造城市的特质具有积极意义。

如何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协调和处理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发挥其历史景观与生态价值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拥有线型水体空间的城市不在少数,以徐州故黄河为例,是一条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是市区的主要防洪排涝河道,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繁华—衰颓—再开发的过程,目前借着工业向新城扩展的契机,将河道重新治理,恢复通航能力,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1.故黄河沿岸地区生态空间的现状问题与规划挑战故黄河沿岸地区生态空间的现状问题基地位于徐州中部,对接老城与新城,规划范围1497.5公顷。

故黄河全长730km,基地段长约8500M,河道宽度约60-115M,是徐州市不可多得的极其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

周边散落着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但是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使文化资源不能更有效地服务城市的发展(图1)。

故黄河将大郭庄机场环绕在基地内部,使城市空间戛然而止,二者联系薄弱,导致滨水可达性差,无法满足亲水和亲近自然的基本需求。

图1 故黄河与基地的关系资料来源:笔者自绘1.1.1现状故黄河沿岸景观连通性差故黄河现状滨水岸线开放空间不均衡,绿化网络缺乏有机联系,降低了两岸滨水区之间的连通性与共享性,缺少娱乐活动空间,导致城市活力不足。

黄河流域水利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黄河流域水利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9(下)遗产Heritage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水利遗产。

黄河水利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水利遗产面临着保护利用的重大挑战。

如何妥善开展黄河水利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黄河水利遗产体系的构成黄河水利工程遗产第一,河道遗产。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从古至今其流经地区的河道都是交通要道。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河道交通航道、码头、堤坝等设施成为沿岸城镇的历史遗产,如商丘黄河故道。

第二,防洪工程遗产。

黄河流域历来是洪涝灾害重灾区,为了有效控制洪水,人们修建了大量的防洪工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第三,灌溉工程遗产。

早在商朝时期,黄河流域就已开始了灌溉用水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历史的演变,各地相继兴建了不同类型的灌溉工程,比如3600多年前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考古发现的灌溉渠系,2200多年前的淮阳于庄汉墓出土的井灌模型,都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灌溉发展的延绵不断。

第四,运河工程遗产。

在黄河沿岸地区,由于航运的需要,历史上修建了许多运河和渠道,为当时的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大运河山东段流经5市,包括了8段运河以及15处遗产点,河段占据了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整个大运河遗产的重中之重。

第五,城乡供排水工程遗产。

城市和农村的供排水工程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利遗产之一。

在历史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建造了许多池塘、井、水渠等设施,并发展了灌溉、养殖等多种水资源利用方式。

例如,山东寿光市的长堤渠,就是一种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代表设施,它将城区排放的废水引入渠道,再输送到下游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

第六,水土保持工程遗产。

黄河流域分布着大片的黄土高原和丘陵山地,因此,水土保持工程在这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山西省运城市的照阳沟水土保持工程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治理面积较大的水土流失区之一,该工程主要包括林草植被建设、山塘治理、退耕还林等,经过数十年的治理,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阴程彦民66生态环境。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28•【字号】政发[2013]18号•【施行日期】2013.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发〔2013〕18号)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铜山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

2013年2月28日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根据《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徐州境内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意见》(徐委发〔2012〕46号)有关要求,特制订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绿色廊道、生态屏障、特色林果、休闲基地”总体目标,建设两侧各50-100米宽的“绿色生态走廊”,完善农田林网、路域林网、水系林网,打造黄河故道区域特色经济林基地、湿地公园或保护小区。

2013年-2015年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0万亩,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

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绿化工程中注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注重打造绿色(或彩色)的植物廊道和生态景观。

2.适地适树。

充分考虑沿线土壤等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增加常绿树种、彩叶树种比重、应达到70%以上,常绿树种以大叶女贞、雪松、枇杷、高杆石楠等为主,落叶树种以栾树、重阳木、垂柳、三角枫等为主。

3.突出重点。

以旅游景区和交通交汇处为重要节点,进行差别化设计,注重与水利工程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着力打造一批重要景观。

4.合理密植。

绿色生态廊道工程采用株行距为2×2米或2×3米。

关于加快推进徐州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徐州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徐州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调查与思考李琳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2(000)018
【摘要】自90年代国家将黄河故道治理纳入黄淮海开发的总盘子,特别是2006
年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列入了省级专项扶持以来,通过治水、改土、建路、造林
等综合配套开发,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业。

但故道沿线流经区域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是徐州的一条"贫困带"。

实施黄河故道二次综合
开发,是事关徐州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

本文深入分析了黄河故道的基本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制约因素,挖掘了实施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李琳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江苏徐州22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4
【相关文献】
1.遗产廊道视野下徐州市黄河故道(市区段)沿线总体规划研究
2.徐州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初步研究
3.徐州打造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示范带
4.江苏省黄河故
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5.徐州市全力打造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样板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州市黄河故道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初探

徐州市黄河故道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初探

徐州市黄河故道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初探
程冰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年(卷),期】2024()4
【摘要】一、徐州黄河故道研学课程探究背景。

地理研学旅行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徐州黄河故道(市区段)为研究对象,以“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研学”“黄河故道沿岸景观研学”“黄河故道红色足迹研学”三大块为研学旅行内容,从地理学科视角出发,进行徐州黄河故道研学旅行课程探索,以期为徐州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程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潇湘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研学旅行课程生本化的探索——以"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2.高校野外实习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启示——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开发为例
3.基于乡土地理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初探——以苏州“灵天线”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为例
4.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以“茶山竹海、松溉古镇”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5.徐州市汉文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5_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竞标1

45_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竞标1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五、旅游产品与市场营销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提升5大传统产品:
两汉文化旅游(汉风徐州)、山水生态旅游(山水徐州)、军事文化旅游(军 事徐州)、红色旅游(英雄徐州)、农业乡村旅游(田园徐州)
新推5大主题产品:
“活力徐州”、“快乐徐州”、“商旅徐州”、“饕餮徐州”、“月光徐州”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徐州旅游发展格局
12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空间 结构
“一核、两辅、一轴、三板块”
一核:徐州城市核心区 两辅:邳州、沛县两大旅游辅中心 一轴:徐连旅游发展轴 三区:环城游憩动力圈、生态山水度假板块、刘邦故里旅游板块 .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4
5、故黄河奇石文化廊道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跳出两汉看徐州,着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回顾徐州历史、发掘地 域文化,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在中华文化上占有重要 地位,鼓是徐州与生俱来的底蕴,是徐州最高层面的文化象征之一。
第一,伴鼓而生!鼓声嘭嘭徐州生!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唯一因鼓声而得名的城市。古彭城徐州 ,是中国鼓的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鼓的故乡。 第二,伴鼓而兴!鼓声阵阵徐州兴!一些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往往选择徐州作舞台,尽显才华, 大展身手;伴着鼓点,无数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发生在徐州,气壮山河,震人肺腑。 第三,伴鼓而游!鼓不仅是徐州战争文化的结晶,也是徐州祭祀文化、乐舞文化、生活文化的重要 象征。鼓是世界共鸣的和声,是休闲时代的赞音!鼓天生便于赏玩游乐,是开发旅游的一把利器!
徐州旅游唱响新大风歌

黄河故道两岸生态改善与高质量发展

黄河故道两岸生态改善与高质量发展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01黄河故道两岸生态改善与高质量发展◎沈方摘要:本文基于徐州地区黄河故道两岸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从土壤、水体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农林、交通、政策配套设施完善,借助黄河故道两岸天然优势,提出以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水产养殖、田园生活体验、垂钓休闲等多个方面实现黄河故道地区经济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故道沿岸居民生活改善提供支撑。

关键词:黄河故道;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综合开发黄河故道为明清时期黄河决口,经夺泗、夺淮后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留下的旧河滩。

在徐州地区黄河故道长度高达258 千米,河滩总面积为27.03万平方千米,沿岸居民人口约为137万人,占徐州地区总人口的15%。

21世纪初期之前,徐州地区黄河故道多因泥沙塞堵,河道蓄水、行水能力逐渐减弱,沿线防洪、排涝能力较差,亦不能为沿岸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抗旱保障。

黄河故道两岸河滩土壤类型多以黄潮土和盐湖土为主,盐碱量较高,容易板结,土壤贫瘠,改造较为困难。

土壤质地多以持水力较差的砂质土为主,极易水土流失,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未经改良,无法用于农业生产。

加之沿岸政府和居民环保意识较低,将未经处理的工业用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于河道中,造成河水富营养化,水草疯长,水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此外,受行政管辖和地理条件的制约,黄河故道两岸交通欠佳,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经济收入较低,是徐州地区典型的“经济贫困带”,又因经营方式多以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农林牧渔生产,进一步加剧黄河故道两岸生态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自2012年以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合力支持下,从中泓疏通、水资源供给、农村水利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和水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出发,徐州地区黄河故道的蓄水、行水能力大为改善,为沿岸农业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徐州地区沿黄河故道已修建二级公路227公里,并成功打造丰县二坝湿地、沛县安国湿地、铜山吕梁山风景区、王集鲤鱼山风景区、睢宁县房湾湿地公园、姚集镇万亩果园、睢宁县幸福乡村“高党模式”示范基地、古邳镇下坯古城等一系列观光、休闲、文化、旅游景区,大力提升黄河故道观光带的知名度。

生态廊道构建指引下的城市外围片区组团式布局规划 ——以徐州市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例

生态廊道构建指引下的城市外围片区组团式布局规划 ——以徐州市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例

生态廊道构建指引下的城市外围片区组团式布局规划——以徐州市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例摘要]: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是合理制定城市外围片区有序发展、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衡量外围片区生活服务城市化、生态文明乡村化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徐州市东南片区发展为例,重点研究城市生态廊道现状特点,探究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在响应城市片区不同功能诉求的同时,遵循生态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合理划分“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城市组团布局。

[关键词]:生态廊道;组团式发展;城市功能;发展策略引言我国城市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多数城市发展呈现“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部分城市生态空间呈现碎片化、不连贯的现象。

城市生态廊道不成系统、生态单元孤立、空间结构分裂等。

同时城乡结合部片区发展连片无序,城镇风貌雷同,缺少城乡融合发展特色。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城乡发展应有序融合,应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合理构建生态廊道网络结构,组团化布局城市空间,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城市。

本文通过对徐州市东南片区规划的解读,一方面通过探讨如何利用现状故黄河、顺堤河、六堡水库、杨洼水库、水口水库等自然资源禀赋,有效沿承片区山水林田湖自然肌理和山水文化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对片区内轨道交通、高铁、城市快速路等基础设施布局的研究,构建线性生态空间廊道,结合产业布局要求,合理划定城市组团空间。

1、概念背景1.1生态廊道(1)概念“城乡生态廊道”是指城乡生态环境中以植物绿化为主、基于自然或人工走廊形成的线状或带状景观,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

生态廊道类型主要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然山系、河流、湿地、绿楔、绿道、林荫道、滨江(河)绿化带、快速路林带、环城林带等都属于生态廊道。

(2)作用建立生态绿色廊道,增强不同板块间的连通性,以利于人群和物种之间的交流,减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利影响,增加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时 问 里 ,黄 河 重 要 的 改 道 有 二 十 次 ,其 中 比较 火 的 有 六 次 。历 史时 期 , 黄 河 的 变 迁 可 分 为八 个 时
期。
图 2 徐州 I市 黄河 放道 ( 市l 蔓段 ) l 地 利用 现 ( 来源:徐州 I 市城乡规划局改绘 )
类 特 殊 的遗 产 保 护 方 法 ,是 结 合 了 线性 遗 产 保 护

二、 徐州市黄河故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问题
1 . 徐 州 市 黄 河 故 道 的 历 史 演 变 黄 河 故 道 亦 称 占黄 河 或 淤 黄 河 ,占为淮 河 尾 阀 ,
源 于河 南 桐 柏 t [ 1 ,流 经 河 南 、 安 徽 、江 苏 , 至 云梯 关 独流 入 海 。 从 先 秦 时 期 到 2 O t 廿 = 纪中叶约 3 0 0 0年
美 国 的 黑石 河 国 家 遗 产 廊 道 位 于 马 萨诸 塞 和 罗 德 岛 内 ,其 见 汪 了 人 们 定 居 』 : 业 化 和 环 境 退 化 的 整
个 过 程 。在 文化 遗 产 系 统 利 用 方面 , 由于 黑 石河 地 区 拥 有 人 量 的历 史 和考 古 资 源 以及 工 业遗 存 下 来 的
1 .“ 遗 产 廊 道 ”保 护 方 法 的解 读
清成丰五年 ( 1 8 5 5年 ) ,黄 河 在 兰 阳 铜 瓦 厢 ( 今
兰 考 附 近 )决 口 ,在 山 东 寿 张 县 张 秋 镇 穿 过 运 河 ,
携 大清 河 入 渤海 , 这 是 黄 河 历 史 上 的第 六次 大 改道 。
以而 且 应 当包 括 多 种 不 同 的 保 护 规 划 系统 。 总体 归 纳 起 来 ,一 般 南 文 化遗 产 系 统 、 自然 生 态 系统 、 支
≤ :
【 关 键 词 ]遗 产: 廊 道 徐 州 市 黄 河 故 道 总 体 规划 保 护 模 式
持 系 统 三 部 分 组 成 ,这 三 者 其 同 形 成 了遗 产 廊 道 的 保护规划体系内容。
并 具 有 游 憩 、生 态 、美 学 等 多 功 能 的 线 性 开 放 空 间 , 是 一 种 追 求 自然 与 遗 产 保 护 、区 域 振 兴 、居 民 休 闲 、
文 化 旅 游 及 教 育 等 多 目标 多赢 的保 护 规 划 方 法 。


“ 遗 产 廊 道 ” 保 护 规 划 模 式
遗 产 廊 道 是拥 有 特 殊 文 化 资 源 集 合 的 线 性 景
观 。 通 常 情 况 , 在遗 产 廊 道 中 包 括 老 建 筑 的适 应
性 再 利 朋 、休 闲 及环 境 改 善 、篷 勃 发展 的旅 游 以 及 明 鼹 的 经 济 中心 等 多 重 构 成 元 素 。因 此 ,其 内 部 可
遗产廊道 ( H e r i t a g e C O 1 ’ r i d o r )理 念 起 源 于 美 国 ,其 作 为 一种 新 兴 的 遗 产 保 护 方法 , 革 新 之 处 在 于 对 遗 产 保 护 范 围 的 扩 大 。就 其 概 念 来讲 , 遗 产 廊 道 是 在 遗 产 保护 区 域 及 绿 色 通 道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2 “ 遗 产 廊 道 ”保 护 体 系 的构 成
发 展 ,随 之 而来 的 足 资 源加 速 消 耗 、水 I 设 施增 多 、 河 道 局 部 硬 化 。沿 线 零碎 建 设 的 滨 河 公园 、森 林 公 同 质 化 观 象 严 再 , 徐 州 仃黄 河 故 道 止 逐 步成 为 ‘ 般 的城 市滨 河 公 园 。具 体来 说 ,存 任 以 儿 点 ¨题 :
Hale Waihona Puke 厂 房 ,规 划 中对 历 史 工 业 建 筑 重 新 利 用 改造 成 新 型
光绪元年 ( 1 8 7 5年 ) , 黄河 伞 线 筑 堤 ,黄 河 均 由 大 清 河 入 海 ,产 生 今 天 的 黄 河 下 游 河 道 ,这 是黄 河 八
人变迁时期的最后 ‘ 个时期,I 司时 也是 日前 保 存 最 为 完 好 的 一 段 黄 河 故 道 ,现 阶 段 的 徐 州 I 订黄 河 故 道 就 是这 个 时 期 黄 河 南 徙 形 成 的 ( 图 1 ) 。
城市 建 筑 { 勰 划一 1 殳 计 }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P L A N N I N G・ D E S I G N
遗产廊道视野下徐州市黄河故道 ( 市区段 )沿线总体规划研究
■ 刘 聘 黄绍辉 王伟波
( 1 ) 现 状 交通 系统 不 完善 , 道 路 等 级 较 为模 糊 徐州 市 黄 河 故 道 沿 线 ( 市 区段 ) 涌 盖 较 为 复 杂 的 交 通 系 统 , 诸 如 铁 路 、城 『 f 快速路 、城 l 订 欠T道 、 滨 河 步 行 道 、 桥 、 闸等 。 山于 未 形 成 完 帮 的 交通 络 体 系 , 加 之 老 城 区部 分道 路 过 窄 、 交 通 混 乱 ,造 成道 路 的通 行 率 低 ,形 成 r较 多拥 堵 点 。 滨 河 步 道 功能 较 弱 , 整 体 连 续 性 不 足 , 未 能 与 水 系 形 成 J 良
[ 摘 要】通 过 对 圈 外 遗 产_ J 都道 的 分 析 与 借 鉴 . 总 结 r遗 产 廊 道 类 河 流 的 保 护 规 划 模 式 。以 徐 州 市 黄 河 故 道 ( 市l x段 ) 总体设计 为例,追溯 J 其 历 史 沿 革 , 并 客 观 解 析 r黄 河 故 道 沿 线 面 临 的 现 状 问题 以 及 价 值 内 涵 , 从 而 提 卅 了 从 题 功 能 、 交 通 游 线 、 土 地 利 用 、 支 持 系 统 四个 方 面 来 构 建 徐 州 市黄 河 故 道 “ 遗 产 廊 道 ”的 策 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