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原学最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
l9 9 1年 荷 兰 学 者 W e so r 首 nv ot 次 用 猪 肺 巨噬 细 胞 ( AM ) 分 离 到 该 P
滨 兽 医研 究所 郭保清 等首 次在 国 内疑 似P RRS病 毒 感 染 的 猪 群 中 分 离 出
P S病毒 。 RR 根 据病 原 基 因组和 血清 型 特性 主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 RRs P V)
将 其 列 为 B 类 传 染 病 。 该 病 最 早 于
基 因 组 9个 开 放 性 阅 读 框 架 ( ORF , ) 即 ORFa l、OR l 、O 2 、OR 2 Fb RF a F b、 ORF3 ORF 、 4、 ORF5 ORF 和 、 6
OR 7 F ,其 中 OR 2 F b编码 的 蛋 白被证 实是一个结构蛋 白。 Me ln eg等对 L ue b r V毒 株 进 行 了 克 隆 测 序 ,结 果 表 明基 因组 5 端 存 ’
在 一 个 功 能 尚 不 清 楚 的 帽 子 结 构 ,3 ‘
率 为 特 征 的 猪 传 染 性 综 合 征 。 引起 该 病 的病 原 称 为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病 毒 , 它 属 于 l9 9 6年 第 l 0届 国 际 病 毒 学 大 会 上 新 设 立 的 动脉 炎 病 毒 科 动脉 炎 病 毒 属 ,一 同 归 入 该 属 的 还有 小 鼠乳酸 脱氢 酶病 毒 ( DV) L 、 马 动 脉 炎 病 毒 ( AV)及 猴 出 血 热 E 病毒 ( HF 。 S V)
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P RS 病 毒 粒 子 直 径 为 R V
5 ~ 6n ,核 衣 壳 2 0 4m 5~ 3 n 5 m, 表 明 有明 显的 纤突 ,核 衣壳 呈立 体对称 的 二 十 面 体 , 为 有 囊 膜 的 单 股 正 链 RNA 病 毒 ,基 因组 全 长 约 lk 。 5 b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技术
针等。
04
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与限制
免疫学检测的应用范围与限制
应用范围
免疫学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 抗体,能够快速、大批量地检测样品,适用于猪群普查 和筛选。
限制
免疫学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出隐性感染和潜伏期感染,且 不同毒株的抗体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病毒分离鉴定的应用范围与限制
优点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 性和快速性等特点,可以检测出极低浓度的 病毒核酸;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可以快速 获得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有助于病毒的溯源 和变异研究。
缺点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 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检测成本较高;同时, 由于病毒基因组序列存在变异和重组等情况 ,需要设计针对不同变异株的检测引物和探
03
诊断技术的优缺点
免疫学检测的优缺点
优点
免疫学检测方法相对简单、快速,易于批量 检测;可以检测出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有助 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
缺点
免疫学检测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出病毒抗体, 无法直接检测病毒,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同时,由于免疫系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猪 只的抗体水平可能存在差异。
病毒分离鉴定的优缺点
THANKSHale Waihona Puke 感谢观看血清学诊断
01
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评估猪群的感染状况和免疫应答情
况。
病原学诊断
02
通过分离培养病毒、检测病毒抗原等方法,确定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病毒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诊断
03
应用PCR、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判断病
毒的感染情况。
06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分析与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专 论 与 综 述
猪繁殖 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亚 , 蔡

( 1 . 上 海 市 浦 东 新 区农 业 服 务 中 心 ,上 海 2 0 1 2 9 9 ;2 . 大 连 森 林 动 物 园 。大 连 1 1 6 0 1 3 )
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是 引起猪繁 殖与 呼吸综合症的病原 , 本文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症病 毒的分子生物学
其中 T L R 3 、 T L R 7  ̄ 以及 T L R 9等 能诱导 分泌 I 型干扰 素等
而产生抗病毒作用。P R R S V在病毒复制过程 中会产生 d s R —
N A, T L R 3能通过对 d s R N A的识别而产 生抗病毒作用 。相关 研究结果表 明 , P R R S V感染猪后 , 体 内的 T L R 3 、 T L R 7  ̄ 以及
化的小 R N A, 全 基因组大小 约为 1 5 k b , 有 8 个 开放 阅读 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个开放 阅读框之 间有部分重叠。其 中 O R F 1 为最大的一个
编码框 , 长度约为整个基 因组 的 8 0 %, 主要编码病 毒 的复制 酶。O R F 5、 O R F 6和 O R F 7分 别 编 码 P R R S V 的囊 膜 蛋 白 ( G P 5 ) 、 基质蛋 白( M) 和核衣壳蛋 白( N ) 。 P R R S V的 O R F 5所 编 码 的囊膜 蛋 白 G P 5又称 为 E蛋
现于美 国 , 随后 在全世界范 围 内流行 , 给各 国养猪业 造成 了 巨大 的经济 损失 ,引起 了国 内外学 者 的广 泛关 注 。 由于 P R R S V属 于 R N A病毒 ,突变率 极 高 , I 型P R R S V和 I I 型 P R R S V之 间的基 因组 差异较大 , 此外 , 同一基 因型的不 同分 离株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现有的疫苗对不 同的 P R R S V毒株 之间缺乏交叉 保护性。本文主要就 P R R S V免疫学方面的 国 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思路分析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思路分析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思路分析1. 引言1.1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简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病。

这种疾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引起猪只生长缓慢、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效益。

据统计,每年因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导致的猪只死亡和养殖损失都在数以百万计,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主要是一种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毒不仅能在猪只之间传播,还可以通过病毒携带者传播给健康猪只,传播途径较为复杂,难以控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及机制,开展病因研究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研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增强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正文2.1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因研究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控制措施。

目前关于这一疾病的病因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感染: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通常由病毒引起,包括PRRSV、PCV2等病毒。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猪体免疫系统受损,引起呼吸道症状和生殖系统异常,进而引发严重的疾病症状。

2. 环境因素:猪场环境的卫生状况、养殖方式、饲料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

研究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可以为疾病的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3. 遗传因素:猪的遗传背景也对疾病的易感性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变化和表达水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遗传特征。

2.2 病理学特征分析【病理学特征分析】是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病理学上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着重观察病变的组织学结构、病变的类型和程度等方面,以揭示该病的病理学特征。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治措施研究论述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治措施研究论述

发 多种传染性疾病 ,其 中猪繁 殖与呼吸障碍 综合征 的发病 率较 高,该病会造成 怀孕母猪流产 、仔猪死 亡。本文将
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的症状 、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 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 可靠依据 。
关键词 :母 猪 ;仔 猪 ;繁 殖障碍 综合征 ;呼吸 障碍综合征 ;诊治措施
猪 繁殖 和 呼 吸障 碍 综合 征 属 于流行性的传染病 , 主要是 由动脉 炎 病毒 感 染 引发 ,其 传染 ' I  ̄O F - 常 高,又被称 为 “ 猪蓝耳病 该病
以妊娠 母猪 出现死胎 、流 产、木乃
温度达到 4 ℃时其感染性将缓慢丧 失。 。 。此外。该病对有机溶剂具有 较强 的敏感性 , 在经过氯仿处理之 后 ,病毒 的感染性几乎为零。
碍综合征
发病母猪会表现出食欲减少、 精神沉郁 、发热、废绝、呼吸 困难
等症状。而妊娠后期 的母猪会出现
性的疾病曾经在养猪业引发了 “ 流 产风暴" , 并造成 巨大的经济损失,
已经成 为 了规 模化 养 猪场 需 要防 治的主 要疫病之 一。 ,
1 猪繁殖 与呼吸障碍综合 征
上。
相 关的研 究报道称 ,猪繁殖与 呼 吸障碍 综 合征 的病 原为 单股 的 正链 R N A病毒 ,呈球形,宿主专一
性强 ,对 巨噬细胞具有专 嗜性 。
要传染源,而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 了接触 传播 、精液 传播 和 空气 传 播 、胎盘垂直传播 。在感染病毒
后。 猪 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能够 在 2周一 1 4周之内通过接触等途 径 将病毒传播 出去 。 在病 猪的粪便、鼻腔以及尿液
射4 m L 。
[ 2 ]司兴奎 ,姚建聪 ,韦官秋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思路分析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思路分析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思路分析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PRRSV病毒引起的严重的猪类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发热、厌食、流感样症状等,对幼猪的影响尤为严重,甚至可导致生产力的降低和死亡。

病理学研究是深入了解PRRS病毒感染机制、病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PRRS的病理学研究,可以揭示病毒在机体内的感染途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病毒感染途径、病理变化和致病机制等方面,对PRRS的病理学研究思路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从病毒感染途径入手。

PRRSV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猪只,而母猪向胎儿的垂直传播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

病毒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猪体内,对哪些器官和组织进行感染,以及感染后的传播途径和动态变化等问题,都是研究的重点。

可以通过采集临床病例和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感染病毒的部位和数量,了解病毒在机体内的传播规律和变化过程。

我们可以关注病理变化的研究。

PRRSV感染后,对猪体内多个器官和组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肺部出现渗出性病变,淋巴组织和脏器出现红白髓质增生,肝脏和肾脏出现变性坏死等。

病理变化的研究可以通过解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镜检,观察病变类型、范围、程度和发展规律,了解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直接影响和缺损,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致病机制是研究的重点。

PRRSV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由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包括病毒入侵和扩散、宿主细胞的病毒复制和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等多个环节。

可以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感染不同毒株或突变株的PRRSV对不同类型猪只的致病效果,分析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等问题,深入了解PRRSV的致病机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开 始 发病 时 。母 猪 出现 体 温 升 高 、精 神 沉 郁 、 嗜 睡 、厌 食 甚 至 出现 呕吐 .个 别 母 猪 甚 至 绝 食 3 7 。 随 着病 毒 在 猪 群 ~d 中 的 传 播 。 它 影 响 妊 娠 后 期 母 猪 。患 P R R S的 母 猪 在 怀 孕 7 d后 。流 产 率 为 05 4 。死 胎 率 为 正 常 的 2 倍 ,死 亡 0 . %一 % 率 达 2% 以 上 。 且 弱 胎 数 增 加 .导 致 断 奶 前 仔 猪 死 亡 率 增 0 加 。 通 常 达 2 一 0 。木 乃 伊 比 率 由 2 % 0 5 % % %上 升 至 1%一 5 2 % 。在 P R 0 R S暴 发 期 间 ,一 般 会 有 4 %以上 的存 栏 母 猪 发 生
过 对 该 病 原 的 形 态 、结 构 、基 因 组 组 成 和 免 疫 学 特 性 的 研 究 .确 定 P R R S是一 种新 发现 的病 毒病 。 19 年 欧 盟 提 出 该 91 病 命 名 为 猪 繁 殖 和 呼 吸 综 合 症 .该 提 议 于 19 9 2年 得 到 了 国 际兽 疫局 的认 可 。并 将 其 列 为 需要 通 报 的 B类 传 染 病 。2 0世 纪9 0年 代 中期 P R R S先 后 在 亚 洲 的 菲 律 宾 、 日本 、韩 国 等 地
3 猪 繁 殖 和 呼 吸 综 合 征 临床 症 状
31 种 母 猪 .
流 行 .就 造 成 了 lo万 头 以 上 猪 的 死 亡 。给 养 猪 业 及 其 产 品 0
贸 易 带 来 严 重 威 胁 。 当时 由于 P R R S的 暴 发 的 毁 灭 性 。 危 害 很 大 .又 不 明病 因 。l9 9 0年 1 0月 美 国 家 畜 保 健 学 会 称 之 为 猪 的 神 秘 病 ;在 英 国 .该 病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所 生 仔 猪 体 质 弱 、 死 亡 率 高 .耳 缘 、腹 内 侧 皮 肤 因 缺 氧 而 发 绀 ,19 年 6月 英 91 政府称之 “ 蓝耳病” 猪 .简 称 “ 耳 病 ” 蓝 :也 有 人 根 据 临 床 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

8840卷第11猪群保健H E A L T H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俗称猪蓝耳病,猪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猪繁殖障碍及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传染高的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的发生严重地阻碍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在1980—1990年,该病在世界上各养猪的国家,或生猪养殖密集的区域广泛流行,给世界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自1996年我国研究人员从流产死胎中分离得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证实我国存在该病。

自2006年起该病在国内各地区生猪养殖区域频频发生,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严重损失,该病也成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严重阻碍,是影响生猪行业发展的疫病之一,而且对于该病的预防还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疫苗免疫依然是该病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该病的疫苗主要存在有活疫苗、灭活疫苗、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等不同类型疫苗,使生猪养殖过程中对该病的预防得到极大保证,但要更好地预防及控制该病的发生,还需更清楚地了解疫病的流行史、生物学特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结合疫苗免疫研究,减少该病的发生及流行,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被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关秀春,葛忠凯,冯 阳,周忠号,党启峰(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8)作者简介:关秀春(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汉族,本科,初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猪蓝耳病,猪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后引起以繁殖障碍、呼吸障碍、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划分为二类动物疫病。

早在1987年该病在美国暴发并广泛流行,在1987—1991年间,美国及加拿大遭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侵袭,给两国的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严重的损害,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不断地变异,使全球各地对该病治疗束手无策。

1990年,该病开始在欧洲流行,对欧洲各国的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冲击,其中荷兰、英国等国家影响较为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型 。
3 . 1 物 理特 性
P R R S V负 染 后呈 卵 圆形 , 耐酸 不
耐碱 , p H小 于 5或 大 于 7时 ,病 毒 活性 丧 失 9 0 %。
在蔗 糖 中 的浮密 度 为 1 . 1 4 g / mL , 在 氯化 铯 梯度 中浮 密度为 1 . 1 9 g / e m ,对 高 温 、干 燥 条 件 特 别 敏 感 。
粒 子 直径 为 4 5 ~ 8 3 n m,内有 一个 呈 2 O面立 体 对称
P R R S V 的这些 特性 也 部分 说 明 了 P R R S V流 行 期 间
并 不 能持 续 地 从 流 产 胎 儿和 死 胎 中 分 离 到 病 毒 的
原因。
3 . 2 化学特性 P R R S V易溶于有机溶剂, 对氯仿、 乙醚 等 脂溶 剂较 敏感 , 用 一般 消毒 剂就 能将 其杀 灭 。
福建畜牧兽医 第 3 5 卷
第4 期
2 0 1 3 年
1 5
猪繁殖 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 原学最新研究进展
曾亮 明 游 仁华
文献标识码: A
朱海侠
福州 大北 农 生物技 术 有 限公 司 福 州
3 5 0 0 1 4
文章编号 : 1 0 0 3 — 4 3 3 1 ( 2 0 1 3 ) 0 4 — 0 0 1 5 — 0 7
( 8 — 1 2 n m ) 颗 粒状 突 起 , 核 衣 壳外 绕 脂质 双 层 膜 , 内 含 单股 正链 R N A( 见图 1 ) 。
根 据 系统 发育 学分
, P R R S V可 分 为 2个 基
殖 障碍 、 仔猪 断乳前后高死亡率 、 育成猪 的呼吸道
疾 病 为 主 要 特 征 的传 染 病 [ 1 ] , 主 要 表 现 为厌 食 、 发 热、 怀孕后期母猪流产 、 弱产 、 死产 、 木 乃 伊 胎 以及 各 年龄 猪 的呼 吸 障 碍 性疾 病 。该 病 于 1 9 8 7年 首次 在 北 美 发 现[ 2 ] , 随 后 在 世 界 范 围 内迅 速 传 播 , 曾被 称 为“ 神秘 猪 病 ” 、 “ 猪 生 殖 与 呼吸 综 合 征 ” 、 “ 猪 流 行 性流产和 呼吸综合 征 ” 、 “ 新猪病 ” 、 “ 蓝 耳病 ”等 , 1 9 9 2年 国 际 兽 医 局 在 国 际 专 家 研 讨 会 上 采 用
3 P R R S V 的生物 学 特性
目前 有关 P R R S的真 正起 源 推测 为 该病 毒 可 能 是 由 鼠乳 酸脱 氢 酶增高 症病 毒 ( L D V ) 通 过伤 口感 染 中欧地 区 的野猪 群 后产 生 的变 异病 毒 。这 些被 感染 的野 猪 被 引进 到美 国 , 从而 在北 卡 莱罗 纳州 传播 。 该 病 毒在 两大 洲 的野 猪群 中独 立 变异 、 进 化后 , 从野 猪 群传 播 到家 猪群 ,形成 了 目前 的美 洲和 欧洲 两大 基
在 朝鲜 分 离得 到 。 而 我 国近年 来暴 发 的“ 猪 高热 病 ” , 其 病 原“ 高 致病 性 P R R S V” 也 是 由 Ⅱ型 基 因变 异 而 来 [ 9 - 1 0 ] 。不 同 的 P R R S V毒 株对 猪 的致病 力 差 异很 大, 而且 P R R S V可 引起 免疫 抑制 和 持续性 感 染 。
P R R S这 一 名称 [ 3 - 6 ] 。 1 P R R S的起源
因型 , 即 I型 ( 欧洲 原型 L V代 表 株 ) 和 Ⅱ型 ( 美 洲
V R 2 3 3 2代表 株) 。最 新 的研 究 表 明 , Ⅱ型包 含 9个 亚型 ,I型有 3个 亚型 , 对先 前 的系 统进化 和 分支 分 析显 示该 病毒 还会 在各 国之 间广 泛传 播 ,其 中一种 新 的 I型 P R R S V 和 类 似 MN一 1 8 4 的 Ⅱ型 P R R S V
猪 繁殖 与 呼 吸 障碍 综 合 征 ( P R R S ) 是 由猪 繁 殖
与呼 吸障碍 综合 征病 毒 ( p o r c i n e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a n d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e v i r u s , P R R S V ) 引起 的 以母猪 繁
72prrsv的复制特点病毒的复制周期是从复制酶基因orflaorflb的表达开始的基因组rna的复制以及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转录均依赖于复制酶基因orflaorflb的表达紧靠orfla起始密码子的上游有一保守的核苷酸序列5uuaacc一3而每个结构蛋白基因orf27也均具有1个或多个类似的序列大多数位于这些orf的上游这种序列称之为转录调节序列trs位于前导序ylj3端的称为leadertrs位于结构蛋白基因5端的称为bodytrs不同结构蛋白基因以及同一种结构蛋白基因的不同trs其核苷酸组成不一定相同
用脂 溶剂 氯仿 和 乙醚 处理 后 , 病 毒囊 膜被 破 坏 , 丧 失 活性 , 同时释 放 出无感 染性 的核 心粒 子 。 3 - 3 体 外生长特性 P R R S V具有严 格 的宿 主细胞特
异性 , 最 早 认为 巨噬细胞 是 P R R S V 的专 嗜细 胞[ “ ] 。 后来 发 现 P R R S V也 可在 单 核 细 胞 、 神 经 胶质 细 胞 、
P R R S V 的热 稳 定 性 差 , 感染滴度 在 5 6℃、 1 5 ~
2 0 m i n , 3 7℃ 、 1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4 h , 2 0℃、 6 d条 件 下 可 下 降
1 0倍 ; 5 6℃ 、 4 5 mi n , 3 7℃ 、 4 8 h可 使 病 毒 丧 失 活 性 。4 ℃可 存 活 1个 月 , 一 2 O 一7 O℃可 长 期 存 活 。
2 P R R S V的形 态 与结构
P RR S V属 于 尼 多病 毒 目 ( N i d o v i r a l e s ) 、 动 脉 炎 病毒 科 ( A r t e r i v i v i r i d a e ) 、 动脉 炎病 毒 属 , 是 一种 有 囊 膜 的单 股 正链 R N A病 毒 【 7 ] 。此 属 成 员 的主 要 特 征 是具 有 巨噬细 胞 内复 制 的能 力 ,并可 诱发 自然 宿 主 持续 感染 。电镜 观 察 P R RS V呈球 形或 卵 圆形 , 病 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