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
语文修辞知识点

语文修辞知识点修辞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运用一定的表达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人,从而达到增强语言表达力的目的。
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知识点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语文修辞知识点展开论述,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运用。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一种事物。
比如,我们常说“他像一只疯狗一样奔跑”,这里就用比喻的方式形容了他的快速奔跑。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性和行为。
通过拟人化,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这里就将树叶拟人,给人一种树叶有生命的感觉。
3. 夸张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处理,以达到强调作用或者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我已经等了一万年了”,这里的“一万年”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用来强调等待的漫长。
4. 反问反问是指在陈述的句子中,用问句的表达形式来进行肯定性或否定性的表达。
反问常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或者强调某种观点。
比如,我们常说“这样做有错吗?”,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事情的正确与否。
5.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结构,使文本更加具有节奏感和语言韵律感。
排比可以使文本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喜欢的不是它的外表,不是它的声音,更不是它的香味,而是它内心的善良。
”这里通过排比的方式来表达对某种品质的喜爱。
6. 比照比照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照,来解释或强调某种特征或态度。
通过比照,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或者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她像夏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这里就通过将她与夏日的阳光进行比照,来表达对她温暖性格的赞美。
7. 省略省略是指在表达中省略一些必须的部分,通过补充性的信息或者上下文的联系来使意思更加完整。
省略常常用于口语表达和修辞手法中,可以使文本更加简洁明了。
【精品】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7:《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7: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安徽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9分)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淌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⑷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分)【答案】2.(9分)⑷拟人排比(共2分。
每空1分)【北京市】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踏,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痛,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答案】4.B【解析】考查对联,但非考查“词性对应”,而须注意词性的搭配,及对联内容所表述的情感。
5.“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
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A.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B.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C.打草惊蛇浑水摸鱼调虎离山D.暗度陈仓金蝉脱壳欲擒故纵【答案】5.C【解析】考查运用比喻的定名的计谋。
【重庆市A卷】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初三语文知识点速记常用的修辞手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速记常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速记一下初三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则是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如“像”“仿佛”“似的”等。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是明显地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
例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在这个句子中,“月亮”是本体,“大圆盘”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暗喻则是用“是”“变成”“成为”等词语将本体和喻体直接联系起来。
比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这里,“老师”是本体,“辛勤的园丁”是喻体,“是”是比喻词。
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
像“天上的乌云翻滚,像一群脱缰的野马。
”这里只出现了喻体“脱缰的野马”,而没有出现本体“乌云”和比喻词。
比喻的作用是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等。
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歌唱”这个动作本来是人才有的,这里赋予了小鸟,使小鸟具有了人的特征,让读者感到更加亲切、生动。
拟人能够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有趣,富有感染力,同时也能表达出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则是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像“他的心眼比针尖还小。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通过语言的运用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
它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也是语文考试中常考的一种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是指用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本质不同、但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事物来形象地说明、描绘,这种比较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比喻常用于描写实物、人物、景象、感情等语言表达中。
比如:•他的笑声像春天的溪水,欢快而清脆。
•她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美丽而清新。
•他的心情像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母亲的手就像是一座温暖的港湾,为我带来莫大的安慰。
拟人拟人是指对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表现力。
拟人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夜已深,大地沉睡,只有柳树在轻柔地摇曳。
•桂花睡了,醒来早已八九月。
夸张夸张是指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方面,使文本更加夸张生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夸张可分为正向的、负向的、局限性的夸张。
比如:•他哭得像一个出嫁的女儿,痛哭流涕,让人不忍心。
•疲惫的我,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教室,好像走了半个世纪。
排比排比是指将一个关键词平行地列举多个方面,形成一种句式并列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将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同样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能使语言更为鲜明、突出和生动。
比如:•欢快的音符,跳跃的旋律,缠绵的歌词,组成了一首首美丽动人的情歌。
•茫茫大地,他没有惧怕;陡峭山岗,他飞跃而过;奔腾激流,他横渡阻挡。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不同,以突出其中的某个方面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比可以使言论更加鲜明有力、形象生动、具有矛盾和冲突性,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那个男孩黑瘦苗条,那个女孩白胖丰腴。
•东风吹来的一片片晚霞,配合着落日,映衬出一片片深深的藏红花。
总结以上是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和对比。
学会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理解和感受到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
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

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总结: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共同点来体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例: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而明亮。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气和活力。
例: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害羞的姑娘。
3.借代: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
借代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夜色如墨,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
5.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表达的层次和变化。
例:他如初春阳光,温暖而明媚;她如秋天雨露,清冷而坚定。
6.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天空的云朵在风中飘荡,白绵绵的,轻轻的,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7.对偶:通过在同一句子中使用成对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对称的结构。
对偶可以增加表达的幽默感和美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例:他说:当时的我义无返顾,此刻的我并不悔悟。
8.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引人入胜和氛围感。
设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思考。
例:你知道那天的风为什么如此温柔吗,请你感受那微风的柔情蜜意。
9.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例:他的笑声如雷霆万钧,犹如炸雷一般响亮。
例:他的坚持和毅力,如同岳飞临安的忠诚和勇敢。
以上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大家在语文学习和写作中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五章 修辞 复习

第五章修辞修辞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积累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准确的各种调整语言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修辞方法。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有如下: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的地方,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甲乙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集中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比:他的性格像爸爸。
(2)表示猜度:这支笔像我的。
(3)表示想象:老师一番话,使我好象回到了童年。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渝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像、好象、似、如、仿佛、好比、好似、恰似。
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是、成、成为、成了、变成。
3、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没有比喻词例:(1)露水像珍珠粘在草上。
桃花红似火。
(明喻)(2)党是阳光我是花。
他的头发乱成了鸡窝。
(暗喻)(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喻)比喻和比喻义的区分;比喻义是由比喻修辞用法的固定形式,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意思,跟比喻修辞方法不同,比喻修辞方法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存在了。
例:(1)鲁迅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用文章唤醒民众追求光明。
“光明”是比喻义,比喻“自由”“平安”“幸福”“进步”,它是个固定的新意。
(2)月亮弯弯像镰刀。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亮的形状,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镰刀”的比喻就不存在了。
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人物形象鲜明,使景物形象化,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能是标题醒目动人。
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包括把物当人写(叫拟人),把人当物写(叫拟物),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叫拟物)。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修辞方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准备中考语文的同学们,要对常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复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形象修辞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这个比喻用“银铃”来形容笑声,增加了形象感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使表达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大地在微笑”、“风儿轻轻地告诉我”。
3.夸张: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夸张处理,增加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我累得连蜜蜂都能感受到”。
4.括号:用一些有特殊形象的词语进行修饰,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阳光明媚(灿烂),万物生长(蓬勃)”。
二、符号修辞法1.象征:用一个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概念,增强作品的哲理性和深度。
比如:“红灯亮起,象征着危险”、“白鸽代表和平”。
2.比照:将一组事物相比较,以反映其中一种观点或道理。
比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像是冬天和春天的交汇”。
三、对比修辞法1.对偶:通过对照对比的方式表达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使语言更加鲜明。
比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反复:通过反复的对比,突出其中一种观点或感情色彩。
比如:“我疾奔在黑暗的夜路上,追赶着光明”。
3.省略:通过省略一些极具对比性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我则犹豫不决,止步不前”。
四、排比修辞法1.并列:通过列举多个具备相同特点的事物,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红红的花朵、绿绿的叶子、黄黄的果实”。
2.重复:通过重复一些词语、句子或句型,使表达更为突出。
比如:“我需要勇气,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需要勇气去实现梦想”。
3.省略:通过省略一些极具对比性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山川、爱它的湖泊、爱它的人民”。
五、夸张修辞法1.对景生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观,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