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早期影响

合集下载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一、学习的意义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杜威教育思想发展历程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

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

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C.S.皮尔斯和W.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

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

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

杜威说,如果把哲学看作必然有影响于人的行为,把教育看作塑造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给哲学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定义,即"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时"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因此在美国,认为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教育哲学的一派。

(一)杜威是唯心主义经验论者,他所使用的" 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或"经验的实验主义"等哲学名词,基本上都是同义的,其中心概念是" 经验 "。

实用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的经验,正如В.И.列宁所指出的,"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

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胡适实用主义思想对近代大学生的影响

胡适实用主义思想对近代大学生的影响

志学会 、 山西省督军署 、 全 国教育联合会 、 天
津青年会等地 , 受到热烈欢迎 。经胡适的整
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他的改革践行上 : 介入学
制改革 、 参与北大革新 、 推动女陛高等教育解 禁、 在中国公学实行革新等。

理, 很快在 1 9 2 0年 6月出版 了《 杜威五大演
讲》 集。 这些关于“ 科学的思想方法” 、 “ 民主的 的演讲, 对整个中国教育界影响至 露西于 日本讲学 , 胡适得知消息后 , 一边 以致 生活方式” 对胡适本人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如果说他 函、 请同事登门拜访等方式约请杜威到 中国 深。
台 纵 横
在 1 9 、 2 0 世纪之交 , 面 对积 弱 积 贫 的 中
麟等教育界名人 , 在上海码头接到了欣然来 临的杜威 , 在杜威巡讲中国的两年多时间里 , 胡适一直陪伴左右 , 充当翻译 、 协调人 、 造势 者等多个角色, 在他陪同下的杜威的演讲 , 留 在 了中国北方十多个教育机构和学校 , 他们
博士时, 常 听到 对杜 威 的批判 , 因此 引发 了他 年》 杂志上。这些演讲及其讲稿用语通俗 , 深 二、 介入学 制 改革 , 推动教 育 民主进 程
胡适认为 , 教育这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传承方式 , 除传
自身也应肩负推动 研究杜威和实验主义的兴趣 , 于是决定转学 入人心 , 影响极大 , 因此 , 江苏省教育会在约 承人类的文明和经验外 , 回国以后的胡适 , 积 到哥大师从杜威。 在哥大, 他深受杜威这位实 请杜威讲演 的前两天 , 还特意请来胡适进行 社会进步的责任 。因此 ,

师从 杜威 , 形成 实 用主义 教育 观
一边在 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宣传杜威 当年师从杜威时接受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归国 1 9 1 0年 , 1 9岁 的胡 适 考 上 了 庚 款 公 费 讲学 , 那么这次的行程不仅将 他以“ 实验主义” 为 主 后教育实践的基础 , 留美生, 开始为期七年 的留学生涯 , 他初期是 思 想 的 活动 。3月初 , 而且促使了他的“ 生活即教 在康奈 尔大学读 了两年 自己并不感兴趣 的 题 , 在教育部作了四场演讲 , 从实验主义的历 这种思想深刻化 , 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的成型。 农学 ,后转入文学院, 1 9 1 5 年转学哥伦比亚 史, 一直讲到杜威的教育哲学 , 并将其 中六个 育” 大学 , 据说原因之一, 是在康奈尔大学读哲学 部分 的演讲稿整理之后 , 陆续 发表 在《 新青

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美国人——杜威

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美国人——杜威

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美国人——杜威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美国人——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之父”?又被誉为“美国十大伟人之一”和近代四大哲学家之一”?或被称为是“教师的教师”。

生平杜威出生於美国佛蒙特州的普通家庭里。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

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

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

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

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著美国以外的地区。

1952年6月1日,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约翰-杜威因患肺炎病故,终年92岁。

杜威的教育哲学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

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身已是最终的目的。

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麼目的。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一、概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源自美国,以其实用、灵活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过程,成为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教育界对外来教育思想的接纳与融合,更展示了中国教育实践者对于本土教育情境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应对。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初步接触到广泛应用的历程。

世纪初,一些留学海外的中国教育学者开始接触并研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们将这些理念带回国内,通过著书立说、演讲交流等方式,向国内的教育界推广。

随着中国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

中国教育者结合本国的教育实际,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

他们不仅借鉴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更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影响,揭示其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再创造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者的智慧与创新。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源自19世纪末的美国,由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等人提出并发展,是一种强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它主张教育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可借鉴性(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可借鉴性(1)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JIAOSHUYUREN·GAOJIAOLUNTAN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它在美国风行一时,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仅如此,它也对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活动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919年5月,杜威来华讲学,宣传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很快,胡适、陶行知等便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追随者。

此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便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国内教育界对这一思想不断地进行讨论。

有学者认为杜威的这一教育思想面向社会,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有利于改变学校的“象牙塔”局面,因此极力提倡借鉴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来改革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也有学者认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是错误的、片面的,因此我们应摈弃这一学说。

讨论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贬毁誉、各执一说。

一、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看其产生的合理性美洲原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的土地。

自1492年哥伦布“地理发现”之后,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者先后侵入美洲。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贫苦农民、工匠为逃避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压迫和迫害,也潮水般地涌入美洲;到美洲去的还有被殖民者贩卖去的黑奴。

因此,美国除印第安人之外,其余都是外来民族。

由于民族杂乱,宗派众多,在一片未开发的大陆上生活又十分艰苦,自给自足是他们面临的现实和生存的先决条件。

拓荒者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甚至冒险的移民精神,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所以,自我依赖和个人主义一开始就注入了美国人的血液。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非常重视个人自主精神的培养。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正是在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美国人生活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同时,它也是美国经济发展发生巨变的产物。

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到一战时,美国已和欧洲的先进之邦并列了。

经济的发展,大工业社会的出现,客观上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浅谈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理论前沿
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才是真理。这里所讲的其实也是一种“效用”,一种对人民群众 社会实践的效用。另外,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 因此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必 须在实践中经过多次检验,并不断丰富其内容、不断发展。实用 主义也认为“真理是从经验中产生,并随时随刻代表我们各个人 的最有利的反应”,并且“坚持事实与具体性,根据个别情况里的 作用来观察真理,并予以概括。”也就是说真理是随着时间和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此时此地是真理(指有效用的认识) 到了彼时 彼地则可能不是真理(有效用的认识)。这当然不违背马克思主 义。第三,实用主义的实践意义。实用主义注重实际效果、注重 个人进取,反对空谈、反对形式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它能较好地 调动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务实、首创精神。这也正是它能够在美 欧风行一时的主要原因。另外,尽管实用主义本身在本质上是唯 心主义的,但它所主张的方法对我们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是 有借鉴意义的。杜威由他的工具主义出发,指出认识或科学研究 必须经历五个步骤: (1) 感到困难; (2) 寻找疑难;(3) 提出假设; (4) 根பைடு நூலகம்假设推理; (5) 通过行动以检验真理。可见他并不把认识简 单归结为人的思想活动的结果,而认为是困难引发问题而导致 的,最后的检验还要付诸行动。这在客观上促使人们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综上所述强调真理的具体性、相对性,反对静止、僵化的真理 观,把真理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人们不断探索实验,积极 进取,无疑包含了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它对于反对因循守旧的思 维方式,反对教条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指导我国现代 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但完全可以说,真理必然是有用的。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就 是真理或理论用做指导实践或行为的价值,亦即真理作为工具的 价值。由此说来,就是工具主义——作为实用主义另一个价值观 结论——也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论意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派别之一。

强调行动、实践、注重功效是其显著特点,实用主义作为经验论哲学的重要流派,在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也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探析实用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从而论述实用主义存在的理论缺陷及其实用主义在市场经济下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来抵制粗俗的实用主义思想,从而来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实用主义;实践;经验;功效一、实用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实用主义一词来源于希腊文“行动”(action),是由实践(praction)与实际(pratical)演化成为pragma(行动哲学),最终成为实用主义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实用主义本意认为知识来自“活动”,认识来自“经验”和“实践”。

然而他们所说的实践绝非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

而是一种先验的内心体验。

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派别,实用主义源出于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否定。

它主张“实践的”“实用的”“有效用”的哲学观点。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啊,在他论述历史的著作中就曾将自己的历史观点称为“实用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提出”目的说明手段正当“的原则。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在用因果性解释历史过程时,仅限于用思想动机去说明而未能找到思想背后的政治经济根源,因而没有真正去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

实用主义兴盛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发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先是在资本主义各国广泛流传,而后曼延到世界各地。

创始人是美国的皮尔斯。

1871-1974年间,美国哈佛大学组建一个学术团体称作“形而上学俱乐部”。

1872年,皮尔斯在这个俱乐部作了一个报告,首次表述了他的实用主义基本原则:任何一个概念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在于它所能引起的效果。

1901年,他正式提出“实用主义”这一术语。

此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人物,如:查理、皮尔士、威廉、詹姆士、杜威、胡适等。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教育家。

他继承了皮尔斯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将他们的思想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广到教育、宗教、政治、道德等多个领域,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教育革新运动(“新教育”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杜威来、访华讲学为契机,该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高潮,在众多西方教育思想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五四”之后在中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

一、杜威访华行程及主要讲演1919年4月30日,杜威偕夫人艾丽丝(Alice) 、女儿露茜(Lucy)一起来到中国,在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光里,杜威在中国各地巡回讲学,曾到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一共作了200多次的讲演,内容基本上均涉及教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所作讲演场场座无虚席,这些演讲经过中文口译、记录、整理并校正后,随即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有的则汇编出版。

1921年8月2日,杜威离开中国返美,而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二十世纪20年代乃至三四十年代都影响着中国的教育。

浙江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王剑依据北京《晨报》、上海《申报》、上海《民国日报》、长沙《大公报》等近代报刊,以及蔡元培、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相关历史人物的年谱、传记等的记载,并加以细致的辨析考证,整理出杜威的中国行程以及主要讲演概况表。

①杜威的中国行程以及主要讲演概况表①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J].教育史研究,2002,9(3):34-36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1915年后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继之而起的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急需理论的武装和思想的指导,因此在这个时期,西方各种思潮繁荣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实用主义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 中国早期影响 后续思考
【 中图分类号 】 G 4 0 —0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3) 0 2 —0 0 3 6 — 0 3
成为一个 比较系统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 他把实用主义看做 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的方法 , 他所提 出的彻底经 验主义和 “ 有用就是真理”的观点成 了实用主义的经验和真
[ 2 ] 吴庆 麟主 编. 教 育 心理 学— — 献给 教 师的 书 [ M] . 上海 :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 3 ] [ 美] 保罗 埃根( P a u l E g g e n ) 、 唐 考 查克 一 D o n K a u c h a k
教 育心理 学 ・ 课程之窗 ( 郑 日昌主译 ) [ M] . 北京 :北 京 大学 出版社 ,2 0 0 9 [ 4] 丁海东. 论儿 童精 神 的 自我 中心 主义 [ J ] . 福 建 师 范大学 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2 0 0 6( 2 )
们 实 现与 现实 、 环境 的联 系 、沟通 。如果一 种思 想 与理论 不 能与 时俱进 , 不 能适应 已变 化 了的新条 件 , 不能 帮助 人们 应 对社会 环境 与解 决实 际 问题 , 那 么这 种思想 与理 论就 必须 加 以修 正或扬 弃 。杜 威认 为 ,思想 “ 是 成功行 动 的一个 工 具和 手段 ” 。1 9世 纪末 2 0世纪 初 ,杜威 详尽地 阐述 了实用 主义
斯在 1 8 9 8 年宣称 , 《 怎么使我们的观念清晰》的公开发表 ,
是 “ 实用 主义 ” 的出生证 明。
1 8 9 8 年 ,詹姆 斯 重提 皮尔 士 的这一 原 理 ,并把 它 发展
哲学的基本要义, 并将其广泛运用于教育 、 哲学 、 学术研究
达 到感染 儿 童 , 激 发儿 童探 求知识 的欲 望 , 甚 至 引起儿 童意 识 到 自己 的不 当行 为并 主动 改 正的积 极心 态 。 4 . 鼓励 儿 童发 挥 自身 潜能 ,遇 到 问题积 极 寻 求解 决办 法 ,在 自己力所 能及 的 范围 内分析 并解 决 问题 在 皮亚 杰看来 , 思 维发 展处 于 “ 自 我 中心 ” 阶段 的儿 童 ,
学园 I A C A D E MY
2 0 1 3年 第 2期
实用主 义及其在 中国的早期 影响
郑大伟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 要 】实用主义是从希腊词 n p c t T g a( 行动 ) 派生而来的,诞生于 1 9世纪 7 0年代的一个现代哲学派别 ,其主要代
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杜威等人。实用主义较为突 出地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和 生活方式,在 2 0世 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想范畴。简而言之 ,实用主义哲学非常重视实践 、目的与多 元化。 在他 的推动下 , 实 用主 义很快 就发 展成 为美 国最 时髦
的哲学 。
继皮尔士和詹姆斯之后 , 杜威对实用主义作了进一步的
发挥。 杜 威对实 用 主义哲 学发 展 的重 大 贡献被 美 国学术 界认 为是 “ 实 用主 义哲 学家 中的 巨人 ” 。在杜 威 的实用 主 义理论
在该校任教的教员组成 的一个学术团体 , 其主要成员有实用 主义创始人皮尔士和后来 成为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的詹 姆 斯 以及 实用 主义 的集 大 成者 杜威 等人 。1 8 7 2年 皮 尔士 在
“ 形而 上学 俱乐 部 ”作 了一 个报 告 ,并 于 1 8 7 7年把 这个 报
致 性 以及那 些企 图压 制现 实生 活 中所 有不 端 的 、 圣 洁的思
告整理为 《 信念 的确定 》 和《 怎么使我们的观念清晰》两篇 文章 , 先后 在 《 通 俗科 学月 刊 》发表 ,从而 确立 了实 用主 义
的基本 观点 。 实用 主义 哲学在 美 国的诞 生与 发展 皮 尔 士认 为 :“ 思想 就是 行动 ” 。“ 思 想 的全部 功 能是 要
不仅认为一切事物都为他所设 , 还认为一切事物都为他所控 制。 儿童的这种 “ 人为主义”倾 向, 恰好为教育者创设活动 情境提供了一个 良好的教育契机。 教师要善于体察儿童思维 的出发点和归宿 , 创设有利于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
题 隋境 ,以贴 近儿 童实 际生 活水 平 , 这 样儿 童才 能根 据 自己 对 事 物 的理 解 及 运用 其 生 活 经验 对 问题 做 出分 析判 断 并 最
总之 ,皮尔士认为 ,如果我们要把一个信仰或观念弄清楚 , 只需考 虑 它可 能包含 什 么样 的意义 或结 果 。 这些 论述 被称 为 皮尔 士原 理 ,即实 用主 义 的基本 原理 。皮 尔士在 《 怎么使 我
们 的观念 清晰 》一 文 中虽 然没 有使 用 “ 实用 主义 ”这个 词 , 但实 用 主义 的原理 与概 念显 然是他 首先 提 出的 。因此 , 詹 姆
产生行 为 习惯 ” 。“ 每 个行动 的涵 义 , 只需 要看 它卷入 了什 么 样 的行 为 当 中去” 。 “ 每个 目的是 要产 生某 种有 意义 的结果 ” 。
中, 经验主义与工具主义是其主要内容。杜威相信,思想与 信仰就像人们的双手 , 是用来应付环境的工具 。 他说 , 双手 的功能是帮助人类对付环境 ,同样 , 思想的功能也是帮助人
理论 的典 型形 式 。 詹 姆斯 的实用 主义 强调 多元 化 、 创 造性 与 变革 , 赞成思想的不同与差异 , 反对思想的绝对性、 终极性 、

实用 主义 作 为一 门哲学 派别 ,发端 于 1 8 7 1 ~1 8 7 4年 间 在 哈佛 大学 所建 立 的 “ 形而 上学 俱乐 部 ” 。这 是 由一 些 先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