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小说阅读知识整合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稀粥南北味张抗抗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
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
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
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
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
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
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焖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
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
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
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
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
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
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做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

-9-
3.微观勾勒,搜索关键信息 ①勾勒关键词。简单勾画,并且勾画可能在选项中出现的考查的 词,以及对答题有用的关键词。尤其是一些修饰词(“已经”“将 要”“或许”“可能”“都”“或许”等)、关联词(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 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否定词(多重否定的考查)。 ②用好找、比、判断。可根据题干确定选项的大致范围,开始找 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再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及判断。比较 时重在关注意思、关注逻辑关系。推断时,切不可只凭主观臆断, 一定要找到确切的根据,找到合理的解释。
-6-
2.厘清文本思路,关注典型事迹 厘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 思路。 传主一生经历的很多,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 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 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能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在典型 事件的叙述中,着力刻画传主的言行细节,鲜活地再现传主神态、 心理,塑造出传主丰满的形象。
-21-
第三步,结论推断要深析 有些选项是基于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这类选项需要进一 步进行分析判断。一般来说,在与原文的比对中可以解决大部分选 项的问题,深析的只是极少数选项。故第二步和第三步有时可以合 并进行。图示如下:
-22-
例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 A.吴文俊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六年中学数学教师,是恩师陈省身帮 他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说明学术前 辈的提携引领至关重要。
找 准
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直到 1946 年见到了影响他一 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 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带解析)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带解析)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XXX为什么能够写成《茶经》XXX能够写成《茶经》,首先是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大发展的时代。
唐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
到了XXX开元年间,北方饮茶随着的兴起而盛行起来,北方盛行饮茶的风气极大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当时,茶叶产量与全国人口平均茶叶消费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XXX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另外,唐代儒、释、道三家融合为《茶经》的产生注入了文化基因。
晋代XXX《魏都赋》中有“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一句,可以说是对唐文化海纳百川的生动写照。
在唐代,茶成为沟通儒、释、道三家的媒介。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净化思想,纯洁心灵。
具体而言,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的。
XXX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有助于茶人的修身养性。
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为茶道树立灵魂的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XXX的《茶经》正是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他创立的茶道以“中和”为本,是中国儒、释、道三家优秀文化思想的集结。
再有,唐代文人士子对茶的推崇,并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圈为XXX《茶经》的写作提供了文化土壤。
唐代文人常常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俗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提高,使茶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可以清醒头脑,增强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他们争相讴歌茶事。
像XXX、XXX、XXX、XXX、XXX等人,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2020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一 小说阅读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研究考情·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把握考向
赵一曼女士是在 6 月 28 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 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 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 宾县方向逃去。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研究考情·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把握考向
一、(2018·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 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 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 人的风度。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研究考情·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把握考向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 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 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 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研究考情·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把握考向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 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 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 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一得》中说:“一篇好小说,无好题目,必定减色不少;有好题目,无好结构,亦然。
”小说题名是最先入读者之耳目的,如果题名新颖(别致/精致),符合读者的阅读(等待/期待),就能助益小说的销售。
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代表精英文化的经史子书,书商一般不敢篡改,但小说地位向来很低,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因而就少有(顾忌/忌惮),常随意改易书名,造成一书多名的现象。
这在明清小说史上是极为普遍的。
笔者据XXX、XXX主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粗略统计,该书收录小说有异名者约二百部,而且很多小说不止一个异名。
有的小说在写作、传抄、成书、出版等过程中,就产生过多个书名。
明清小说的命名方式很多,你念总在《余之小说观》一文中概括道,“有短至一二字者,有多至成句者,有以人名者,有以地名者,有以一物名者,有以一事名者……种种方面,总以动人之注意为宗旨”。
这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小说一书多名的一些原因,但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二:第一,读者阅读体验的差异。
读者因受到个性喜好、知识结构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很多小说再版时,书商或编辑作为特殊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定书名,有的对小说中的武打内容感兴趣,如《南北两宋志传》晚清再版时易名为《北宋金枪传》,突出杨家将所使用的兵器;有的看重小说的劝惩功能,如《绣戈袍全传》本以物命名,后改名《果报录》。
书商还擅长蹭热点,紧扣读者的兴趣。
如晚明内忧外患,时代呼唤豪杰,故书商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合刻改成《豪杰谱》。
鸦片战役迸发,国人开始产生海洋意识,为更能吸引读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XXX改名为《三宝开港西洋记》。
高考语文真题体验: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第1讲把握小说情节(标*的为本考点题)[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彩端午苗理洁①如果要用色彩去界定惠州端午节的话,我认定它是多彩的。
②蝉鸣荔熟时,迎来端午节。
于是,市场上飘荡着一缕缕果香和青草的气息。
一筐筐火红的荔枝中,又可见一抹抹青葱的绿色映入眼帘,那是农家大娘和小妹担子上一捆捆的粽子叶,还有一扎扎的桃枝、艾叶与菖蒲。
“这些叶子也能卖钱么?”一个操着外省口音的大妈好奇地问。
“过五月节(惠州人管端午节为五月节),这些叶子都能卖钱!”小妹子爽爽地答道。
是的,走过两千多年岁月的端午节,从古老的农耕历史深处传承至今,已深深扎根民间。
人们期盼这个传统的节日,用各自虔诚的心装扮,包括大娘翻山越岭采来粽子叶、艾叶,小妹攀着梯子采摘桃树枝,当然也包括那些买菜的阿姨大嫂们开心买着带回家。
③这个源于纪念屈原的节日,如今已被纷纭的色彩所衬托。
衬托得喜庆鲜亮,像个待嫁的新娘,给了人们不少遐想的余地和欢喜的空间。
④龙舟竞渡,惠州人称之“扒龙船”。
扒龙船,民间比较广泛的说法是源于渔夫们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的真身演变而来。
《惠州府志》记载,惠州是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开始才有扒龙船。
数百年过去,惠州人一直视扒龙船为端午节重头戏。
先不说藏在水下的龙船每年出水时的神秘,也不说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抬着金猪等祭品祭拜的庄严,单说龙船赛,就展现十分明丽的色彩。
前年端午时节,我在惠东的赤岸村,就观看了一场海上扒龙船。
赤,红也。
这个红色海岸的村庄生长着上百棵古老的荔枝树,成熟荔枝如小小红灯笼悬满枝头,成为村庄最美的景致,也标志着扒龙船的日子到了。
那日的龙船,船头披上大红花球,助威的大鼓是红色的,运动员的衣裤也是红色的,海岸旁,海风吹拂一排排鲜艳的红旗,哗啦啦作响。
十里八乡来看扒龙船的人挤满了岸边,吉庆的色彩激动着所有人的心。
当龙船箭一般冲出蓝色的海面,紧接着锣鼓震天,呐喊声声,海湾沸腾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①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②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③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意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
④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⑤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下面将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对本考点的考查预测如下:
考点设
置
素材来源考查方式考查方向
小说和散文
选择题1个
简答题2个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分析手法、鉴赏人
物、体会含意、赏析内涵
第一节小说阅读
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分析作品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分析小说线索:人物,事物;单线,双线;主线,副线;明线,暗线。
(2)概括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概括作品主题:蕴含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对情节、人物、环境的具体描绘及其叙述的语言风格。
故事发展的表现手法:顺序,倒叙,插叙。
叙述人称的表现手法: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小说特色的表现手法:(营造环境,安排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描写方式。
1.衬托:使主体鲜明突出,主题说明充分,思想表达更强烈。
2.悬念:有设悬和释悬,先设置谜面,适时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3.抑扬:可使文势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4.对比:形成反差,达到表现人物、凸显事件、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
5.突转:起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6.细节: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景物描写: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
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1)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
(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文章主旨。
(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
2.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品味小说叙述性语言的表现力:讲故事,交代情节,交代人物,第一人称记叙的小说也交代“我”的经历和感受。
(2)品味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幽默,庄重;委婉含蓄,直来直去;简洁,啰嗦;羞羞答答,大大方方;粗野,文雅。
有的人物语言常表现地方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情趣。
(3)品味小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朴素,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四、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欣赏作品的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分析人物外貌特征,揭示人物性格。
(2)分析人物行为动作、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3)分析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4)紧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性格。
2.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内涵:作者褒贬的态度,喜怒的情绪,作品的主旨,社会意义。
艺术魅力: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艺术力量。
五、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评价方面:小说思想是否积极,健康,深刻,与时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批评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挚,是否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习惯。
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意蕴:在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述。
人文精神: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精神文化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七、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创作背景。
(1)宏观:政治格局,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2)微观:作者的心境,影响心境的因素。
2.创作意图:挖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八、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是多层次的。
2.答案不是唯一的,须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
3.试题是半开放的,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是漫无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