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净之莲(有删选)林清玄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⑥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⑦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⑧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静之莲呢?⑨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

题型2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方法突破
理解句子含意的“六条路径”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之中,其中有 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其含意。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必须把所问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 其前后句子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句子的含意。-般来说,所问句子的含意常在其 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 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 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考生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 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能力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方法突破
解答词语含义的“三联一依” 1、三联。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含义必须联系语境, 做到“词不离句”,多用来理解具有临时性意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用来分析具有深层含义和特定意义的 词语。③联系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社会背景。 2、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 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挖掘作者要表 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材聚焦
体裁
《到橘子林去》(李广田):赞
2022 新高考Ⅱ
散文
颂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散文
2021 新高考Ⅱ 》(废名):用儿童的纯真来看 +小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5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含解析

专题3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飞飏李春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秋,李白行游燕山,作名篇《北风行》。
其中有佳句如斯,极尽燕地苦寒和战事残酷之意。
轩辕台,今何在?恰好位于举行北京冬奥会的主场馆所在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北京市延庆区之间。
这一带,皆属燕山。
燕山,系华北地区北部的天然屏障,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张家口等均为长城重要关隘,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
最东端之山海关,更是咽喉所在,号称“天下第一关”。
常常的,凝视着燕山的燕字,我疑云满腹。
燕之名,来自谁?为了打开这团疑雾,我查阅不少史书。
令人意外的是,关于这个问题,文史资料极其稀少。
经过反复比对、相互佐证,得出了一个大概:商代,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一带,曾有一个匽国(也作郾国)。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召公奭于此地,史称燕国。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十分吊诡的是,查询现有记载,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战国七雄之燕国,在当时并非此名,而是“匽国”或“郾国”。
史书何时始称燕国呢?六国统一之后。
为何改称燕国呢?据多数专家推断,“医”“郾”与“燕”字音义相通,相互假借。
《说文解字》曰:“匽:匿也,妟声”,“妟,安也,从日、女”,其本意为“黄昏时与女眷相聚而欢”。
比喻幸福安逸。
“燕”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即燕子貌相:鸟头、长而尖的翅膀、尾巴分叉。
这种候鸟的最主要特征,便是在巢内呢喃相亲。
燕字的另外寓意,便是春使者和吉祥鸟,进而表示生活美好、邦国安宁。
周朝开国时,最大功臣有三人,即周公旦、姜公尚和召公奭。
那么,为何将功臣之首的召公奭封于距离都城最远的燕地呢。
答案只有一个:国之屏障、无比重要。
既希冀幸福温暖,又呼唤和平安宁。
燕,蕴含着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但是,两千多年来,燕地,恰恰是苦寒、战乱之地。
秦统一之后的第一场农民起义的引信,由此拉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散文文本阅读之文本意蕴解读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散文文本阅读之文本意蕴解读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通用)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Ⅰ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段落作用、理解句子含义、辨析作者观点态度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理解句子含义、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书信散文鉴赏作品内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3新高考Ⅱ卷乡土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写作手法、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重要段落作用北京卷游记散文理解重要词语、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散文语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天津卷叙事散文归纳内容要点、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2新高考Ⅱ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全国乙卷书信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者情感北京卷生活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天津卷写景散文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情感2021新高考Ⅱ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北京卷回忆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概括文本、分析标题的含义天津卷书信散文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文学形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0新课标Ⅲ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梳理概括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新高考Ⅰ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行文结构北京卷文化散文理解词语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天津卷文化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梳理文章结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命题趋势在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基础之上,强化对重点词句、段落的深入理解,对文本意蕴的整体把握,同时有意识地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专题题型及答题思路梳理

9.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官方标答:①通过场景的转换,表明“机械的诗”到处都存在,写出了它的 普遍性; ②通过对上海建筑工地的描写,进一步说明“机械的诗”的内涵和功能,深 化了主题; ③由旅途见闻引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充分发挥了随笔自由灵活的特点。
[2022年·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李广田]
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 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审题:考查理解分析散文标题意蕴和文本结构思路的能力,以标题切入点全面梳理文本行 文思路。“仍以”→这个标题好!
建立答案模型:
标题意蕴:自身含义/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主旨义 标题作用:①线索/结构思路/写作内容。 ②作者情感/态度。 ③手法(双关、象征、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和读者。
如何读懂散文
明形
捉线
辨法
聚神
首先,明确何为散文的“形”便于在阅读时“形”
其次,思考“怎么串”这就需要“捉线”和“辨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谓“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根据文中写的景、物、人、事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二、三类题材散文的通常行文思路
类别 写景状物 类散文 叙事散文
议论散文
行文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 比反衬→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 主旨 写作缘起→写人记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 感悟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 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 议论升华(升华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答题必备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作用请参看以下各条: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开篇点题,引出 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 铺 结尾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 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回 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Ⅱ)散文阅读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线索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1 概括要点类题 ➢综合考法2 剖析思路类题 ➢综合考法3 品味语言类题 ➢综合考法4 鉴赏手法类题 ➢综合考法5 作用类题 ➢综合考法6 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
1.常见题型 赏析画线的景物描写,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中的景物描写,说说作者的描写意图。
2.答题必备 景物描写一般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时间、地 点、气候、景色、场面等;②渲染气氛,奠定 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③烘托写作对象(人 或物),突出其某种特征;④具有象征、暗示作 用。
综合考法6 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
再次,准确概括答案。可先说“窗子”的表层 含义,再分析其深层含义,最好分条表述,使 答案更清晰。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 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 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 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 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4.注意事项 (1)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 (2)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综合考法5 作用类题
(一)句段作用题 (二)人称作用题 (三)标题作用题 (四)景物描写作用题
(一)句段作用题
1.常见题型
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好处)?
×××句(段)话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句(段)话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中心,统领全文;含意深刻,耐 人寻味。 情感句——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直抒胸臆。 线索句——使文章结构紧凑,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 警策句——寄寓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文本深 刻的内涵;表达某种深刻的见解。
(二)人称作用题
1.常见题型 (1)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实与虚
染与点
微与著
离与合
直与曲
古与今
物与我
命题者的评价。复述部分着重看复述是否准确, 评价部分着重看分析是否恰当。如本题,A项 对应原文第2段,复述及评价均准确。B项对应
原文最后两段,“通过健康的旅行……就会获得 深刻的认识”错,根据最后一段“那无形中的 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 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 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 色……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 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健康 的旅行”可以使人“领略”到一些窗外的气息, 但人仍与外界有隔膜,无法“获得深刻的认 识”。C项主要对应原文最后一段,对“时髦的
综合考法4 鉴赏手法类题
1.常见题型
▶ 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 文章运用了×××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艺术效 果。 ▶从表现手法中选择一个角度,对×××段作赏 析。
2.解题方法 一弄清手法的所在位置;二确认运用了什么手 法;三体味手法在文中是怎么运用的。
3.答题步骤 (1)运用术语,点出所使用的手法。 (2)结合文本,阐述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3)简述好处,鉴赏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 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
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 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 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 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 ,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 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其次,由外及内,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 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 本文中,最后一段提到“无形中的窗子”,可见
“窗子”还含有象征义。从文段来看,无形的 窗子具体指向“罐头食品”“帆布床”“零星 用品”“钞票”,这些具体的物品指代的是 “窗子之内”舒适的生活,象征的是将自我封 闭在“窗子”之内的生态与观念。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应试基础必备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线索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分类
写景状物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 议论说理散文
散文的线索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以事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 托物言志 衬托
渲染 对比 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 以小见大 联想与想象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考例
[课标全国Ⅱ2017·4~6,14分]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1~3题。
【文本主旨】作者通过精巧的构思,对窗子以 外多样的远近生活做了铺陈,既写了鲜活的人、 事、景,又透过描写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 题:要打破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窗子”,才 能真正与外界融合。
学者”的复述准确,语带讽刺,分析正确。D项 主要对应原文第1段第1句,开头独具匠心,分 析准确。 再次,确定答案。确定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 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 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 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考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
【应考思路】对于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物象的 题目,首先需结合原文内容,明了形象的外在特 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在本题中, 通读原文可以看出,文中提到了诸如铁纱窗、玻 璃窗等各种具体的窗子,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存在 于客观现实中,分隔了“我”“你”与外界不同 的生活场景。
3.答题模式
(1)概括抽象的句子要具体化。 (2)生动具体的句子要概括化。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要突出其特点。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要进行切分。
(二)赏析语言特色题
1.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从句式入手 (2)从修辞手法入手 (3)从用词角度入手 (4)从表达方式入手
2.分析整篇散文或某一段落的语言风格 先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然后结合具体段落和 句子进行分析。
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1 概括要点类题 ➢综合考法2 剖析思路类题 ➢综合考法3 品味语言类题 ➢综合考法4 鉴赏手法类题 ➢综合考法5 作用类题 ➢综合考法6 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
综合考法1 概括要点类题
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题
(1)概括某些原因 (2)围绕标题关键词进行内容概括 (3)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探讨作者的创 作意图
【应考思路】对于考查人称使用的题目,首 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交替使用 ……两个不同的人称”体现了文本中人称使用的 独特性,“态度”指明了答题的思考方向。 其次,结合文本分析。每种人称都有独特的 表达作用。人称一旦转换,既可表示观察对 象由一方转变为另外一方,也可表示对本体 观察角度的变化。文中先写“我”,“我”往往主 观色彩较浓,后将观察描写对象转变为“你”,
1.常见题型 本文以“×××”为题,有什么好处? 文章为何以“×××”为题?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2.答题必备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线索作用;②突出 叙述的对象(人、物);③点明主题,强化作者 情感;④具有象征意味,或有着特定的寓意; ⑤吸引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景物描写作用题
使观察角度更客观,由此可见作者对“无形的 窗子”造成的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隔膜的冷静 审视。“我”和“你”混用,写“你”也是写“我”: 写“你”的浅陋、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对“我”的 自嘲;写“你”的“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及 其原因,实际上是对自我的反思。
再次,梳理逻辑关系,分中作者的态度。
?
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这些句(段)的用意是什么?
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或某一段)删去,好不好?
2.解题方法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 用也不同。因而这是答作用题首先要考虑的。 (2)紧扣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把握句段、材料 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另外,还要抓 住句段、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3)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解答。
(一)体会语句含意题
1.常见题型 ▶ 怎样理解×××句在文中的含意? ▶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结合文本,说说你对×××句的理解。 ▶ ×××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解题方法 (1)句内三看:①看关键词。②看内部结 构关系。③看本身表达特点。 (2)句外三看:①看句子位置特点。②看 相邻句。③看段、章的中心。
【答案】B
【考点】分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 结构
【应考思路】对于分析鉴赏类的综合性选择题,
首先,快速浏览选项,把握选项的关键内容。 A项解说的是原文第2段的描写,B项解说的是 通过旅行改变“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的效果, C项解说的是对“时髦的学者”的讽刺,D项解 说的是文章开头的结构。
其次,分析选项哪些是对原文的复述,哪些是
【写作特点】①在对日常生活的体察入微中 反映深刻主题;②文笔清淡细腻,富有张力, 略带嘲讽;③善于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和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