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随堂巩固
-8-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 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 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 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 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 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 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 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 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 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 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 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随堂巩固
-14-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手法,用“碎锦”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 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②具有统摄全篇 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处景 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③作者以 “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 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内涵和作用。内涵主要是从内容和主题 的角度思考。作用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 行分析。
随堂巩固
-10-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 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 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 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 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 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 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 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 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一、必备知识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考生应该通过分析作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对作品主旨的表达起到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
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③评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睦与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方法(1)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方法2007-07-13 13:24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熟知考查侧重点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常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
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常考点。
(2)分析归纳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
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遵循鉴赏阅读原则要从整体上理解作品。
整体把握散文,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理解词句含义考点解读: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在命题中往往不是指其词典中的规范义,而是指文中的具体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其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
它往往指以下三类状况: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相关的词,如标题或标题中的词语;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如含有某种修辞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如容易表面化理解的词语。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
所谓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包含以下三层意思:1.理解句子的表层含意。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语境意义),即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
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
3.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
提问方式:1.如何理解XX—词的含义?2.根据全文概括XX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思路聚焦:[方法点拨]理解词语的含义1.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包括有临时义和指代义的词语。
2.结合中心来推断一般包括有深层意义和特定意义的词语。
3.结合修辞手法来挖掘为了表达需要,在散文写作中作者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等,理解词语含义可以依据修辞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句子的含意1.看句子关键词语体会句子含意一定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了关键词,有时就能领悟到句子的含意。
2.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在分析句子含意时要注意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如转折、递进、并列等。
如果能做到合理、有条理的切分,也能获得句子的丰富含意。
3.看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在分析句子含意时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就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4.看句子的位置特点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理解时根据句子的位置,找到答题区间,确定句子含意。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

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篇,占80%。
而且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3分,单题权重15%。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据统计,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没不超过50%。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高考散文阅读作具体说明。
一、熟悉文体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为便于学生熟知散文的阅读思路,我们把常考的散文分三类进行梳理。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
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
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
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这类散文数量较多,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
如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65第三部分 专题16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2讲 强化整体阅,准解选择题

第2讲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一、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步1.紧抓两点“两点”是指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即“写什么”与“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
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
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巧用三步真题示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②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③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④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7
②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 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现形式上,议论说理类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 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 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 更真切感人。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9
文本展示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 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 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 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 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6
2.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 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 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类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 随笔、哲理散文等。 体裁特点: ①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说理类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 作者将平日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 运用,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 读者。
上一页
下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一、散文阅读常识(一)散文的特点1.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风格:华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二)散文的分类1.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
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
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般说来,最受人们喜爱、历代传诵不已的散文,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多属此类。
抒情性散文大都以作者情感的展现为构制线索,溶吉光片羽式的描写、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浮光掠影式的叙述为一体,所以有形散神凝之谓。
抒情散文同诗歌一样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表现。
不过,意象、意境与其它诗歌要素都因溶解稀释到更大的语言系统之中而相对地“淡化”了。
2.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或以记人为主,或以叙事见长,也有二者并重难分主次的综合类型。
除了经典的文学散文之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等也属于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性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政治性、科学性论说文。
它托物言理、寓论于事、寄说情景,以充沛的感情、雄辩的论理汇成一种情理交融的气势和意韵,具有较鲜明的文学性和审美特质。
它虽以论说见长,但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现象或言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由表及里地剖析、议论,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生成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感染力。
4.写景散文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三)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四)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二、各题型解题思路(一)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字面意思;第二步,分析语境;第三步,挖掘隐藏含义。
(二)赏析语言特色例句:(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解题思路:第一步,概括语言特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第二步,举例分析;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
(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四)分析概括物象特征及其作用1.物象特征三方面:外在形象:形态、声音、色彩、气味内在形象:性格、精神蕴含的情感:喜爱、憎恶、高兴、悲伤2.物象作用;主要物象:在主旨表现上的作用;在艺术构思上的作用。
次要物象:对主要物象的作用;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对结构形式的作用。
(五)分析句段作用例句:《浣花草堂》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从4个角度分析:1.内容主题上:内容上就是要考虑该句段的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上就是要考虑对强化、深化、突出、揭示主题的作用。
2.结构思路上:结构: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思路: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的作用。
3.表达技巧:4.读者的情感或心理:加深印象、激发感情、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引人想象、回味无穷。
(六)鉴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七)探究类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一、梳理文章思路题1.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文章围绕着xxxx展开,请梳理文章思路。
2.解题思路:就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3.答题模板: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4.变式:(1)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2)做此类题,必须将感情词或心理词按合理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需要自己概括。
二、分析概括谋篇特色题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2.必须在梳理全文思路的基础上指出其构思特点(技巧)。
3.(1)分析文章思路;(2)看写作顺序特点: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3)看开头、中间、结尾的特点:开头倒叙、中间衬托照应、结尾以景结情;(4)个别情况可考虑选材特点:大量引用诗文。
三、分析线索作用题1.(1)放在散文整体谋篇构思中考察: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友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
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2)单独考察,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1)找出线索。
第一,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一般把“物”作为线索或情感作为线索,写景一般把游踪或景物作为线索,叙事记人一般把事件与人的交往作为线索,抒情一般把情感作为线索;第二,看标题;第三,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第四,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
3.线索的作用: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物象:象征、呼应作用;情感:使散文情感浓郁、不断深化。
四、局部句段作用题1.(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析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3)文章以xxx内容开头(结尾),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结尾)为什么要写xxx内容?2. 4个角度。
见散文处。
3.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名了全文的……主旨;卒章显志,表达了……。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内容:是为了写(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五、词义、句意理解类两大题型(一)词义理解类1.(1)文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指什么?(2)文中以某个词语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3)“xx”一词强调的是什么?2.“三联一依”:第一步,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第二步,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第三步,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时的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第四步,依托手法发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来挖掘其背后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3.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二)理解句子含意1.(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2)请分析某句在文中的含义。
(3)请简析划线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2.“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句内三看:看句中的关键词;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语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看句子本身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否使用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与理。
句外三看:看该句子的位置特点,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或者是段首还是段尾,明确其结构作用;看上下文,了解语境;看段落或文章的中心主旨,弄清楚深层含义,特别注意有警策意义的含义。
3.体会语句含意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有各自的答题特点:(1)概括抽象的句子要具体化。
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2)生动具体的句子要概括化。
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作抽象画管理。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要突出其特点。
如语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或象征、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答题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手法表达效果的解读。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要进行划分,即把这些句子划分成几层,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六、探究题1.(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一句段内涵的理解。
(2)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物包含了哪几层深意。
(3)xxx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2.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思考:从不同角度挖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做多侧面的探究,具体的角度有:作者的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作品的角度(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读者的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从不同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做出深浅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挖掘。
要注意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和选择层面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