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专项
国家“水专项”研究课题——华东河网地区县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 5 g 椰壳 炭 3 0 / k 2 k 5 元 25 g.柱状 炭 1 2元/g 破 碎炭 1 元/ g k 2 k。
参 考 所 查 文 献 资 料 ,水 厂 生 物 活 性 炭 滤 池 常 用 f15 质 柱 状 炭 和 .煤
2 适 用 于 华 东 的 A2 NSBR生 活 污 水 处 理 技 术
供水 长 期 面临 水 质 性 缺水 的困 境 。 “ 专 项 ”课 题 华 东河 网地 区县 镇 饮 用水 安 全 保 障技 术 研 究 水 与示 范 ) )为华 东 地 区老 水厂 的升级 改造 与小 规 模 自来 水 厂 的达 标 运行 提 供 了充 分 的技 术 支持 。
《华 东 河 网 地 区 县 镇 饮 用 水 安 全 保 障 技 术 研 究 与 示 范 》 (O 8 2 O Z×0 4 50 7 是 水专 项 ” 7 2 —O ) 饮用 水 安全保 障 技术 研 究与
别 简 称 为 果 壳 炭 、 椰 壳 炭 柱 状 炭 、 破 碎 炭 ) 。 从 吸 附 速 率 上
型 的基 本结 构 。模 型设 定 六个 状 态变 量 总 人 口 、农 业 总产 值 、
工 业 总 产 值 、第 三 产 业 总 产 值 、 绿 地 面 积 和 道 路 面 积 。通 过 仿 真
经 济 子 模 块 。其 中 , 供 水 子 模 块 中 包 括 本 地 水 资 源 量 引 水 量 和
污 水 回 用 量 ;需 水 子 模 块 中包 括 生 活 需 水 、农 业 需 水 、 工业 需
水体 的水 源保 护 和人 工原 位修 复技 术 、基 于生 化作 用 的 气浮/ 生物
W trcec d eh o g ae ine n c nl Y■ S a T o
2024年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总结饮用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我国于2024年开展了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旨在改善饮用水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对这项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工作内容及进展情况1. 水环境治理: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水库封堵和水源地生态修复工作,大力推广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净化技术,严禁乱倾倒污水和废弃物。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饮用水被污染的风险。
2. 水质监测与评估: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饮用水质量监测体系。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使各地政府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饮用水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3. 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在城乡饮用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投入力度,提升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实现了水源的净化和提升,确保了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
4. 饮用水管网改造:加快老旧饮用水管网的改造,并大力推广滤芯净水器和其他家用净水设备。
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水管老旧、渗漏、二次污染等问题,确保了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和方便。
二、取得的成效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成效明显,水库和采石矿山等重点整治区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2. 饮用水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饮用水质量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3. 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使得饮用水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4. 饮用水管网的改造和家用净水设备的推广,解决了水管老旧、渗漏、二次污染等问题,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地方工作落后、整治力度不够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饮用水问题的关注不够,整治力度较小,导致饮用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张晓健)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张晓健)6月19日~20日,由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环境系联合主办的“2021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在论坛的第四单元中,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以“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题,作了精彩发言,以下内容根据其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是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希望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目前我们国内供水科研界准备开展的一些项目。
我们国家庄严承诺要让人民喝上放心的水。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现在实行饮用水的新国标,新国标比原来85年的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总共有106项,是去年的7月1号开始实施,这个标准的提出对全国的供水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国家把“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作为一个战略目标,而且现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节水减污、保护水”,这样的重大决策对饮水水保护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为此,国家还特地启动实施了重大科研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这是“十一五”的重大专项。
但是我们也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水的水质还在不断下降,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这样的一个趋势。
其次,饮用水水质标准在不断提高。
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安全事故贫乏,水厂的应急能力不足,而水厂升级改造现在还缺少新的动力等问题。
在国家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当中,一共设置了五个主题和一个软课题,五个主题分别为湖泊、河流、城市水环境、饮用水和管理监控,另外还有一个政策方面的课题。
“饮用水安全保障”课题的目标设置,根据水的污染情况和不同区域的特征,以新国标为基础,来构建水保护、水质监测、风险控制、净化处理和饮用水输配为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这个课题现在一共是分了七个项目:一是管理,管理是行业的共性问题,管理的第一个就是水的标准。
我们现在有饮用水的标准、水的水质标准、水地的划分等等。
二是监测、预警、应急。
三是长江下游重点地区。
水专项简介

子课题三项目简介子课题三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特殊类型河流项目,黄河上游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控制与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第三子课题,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总体技术路线,子课题旨在从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两方面的技术角度来解决灌区退水污染。
与第一和二子课题相互映衬、相互联系和补充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共同凸显主课题的中心作用,为形成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农业退水污染综合控制体系,确保农灌区退水水体与黄河水质安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也为特殊河流项目及总课题目标的完成具有直接的支撑作用。
一、主要研究内容:1、宁蒙灌区湿地结构与功能调查宁蒙河套灌区湿地的种类、面积、生物结构、地域分布、水文水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构建湿地资源分布图,研究湿地演变的动力学因素与过程,揭示湿地生物生产力和多样性与水质净化功能的关系,探讨湿地保护策略。
2、退水污染沟渠修复与回灌技术设计具有污染物拦截作用的生态框,种植水生植物;选择典型排水农、斗、支沟开展沟渠退水污染拦截试验,研究流失氮、磷、COD 的沟渠生物与生态框基质滤析效应及生产力形成机制,提出典型沟渠退水污染的生物—工程联合修复技术、及退水生态沟渠设计与技术改造方案。
在对农田退水沟渠修复的基础上,研究退水回灌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和作物响应,制定退水农业安全利用指标与合理灌溉制度,研究沟渠退水回灌农田水盐平衡和水质状况,探明退水资源化利用合理比率与施肥配比。
3、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人工湿地构建技术揭示灌区湿地退化的生态过程及人类影响机制,探讨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途径,选择典型退化湿地重新构建,注重当地原生植物的筛选与应用,研究人工湿地构建技术及其污染物滤析效应,探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最佳地形条件、景观配置与生态系统结构,凝练最佳农田退水主要污染物消减的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提出相应的工程配套设施与技术方案。
水专项“饮用水主题”取得初步成果

处 理 - 全输 配全 过 程 的 .集 水 质 监控 .风 险评 估 、运 行 管理 、 安
应 急 处 置 于 一 体 的饮 用水 安 全 保 障 技 术 、标 准 和 监管 体 系 , 为
2 突破 净化 处理 关键技 术 ,保 障 出厂 水水质达 标。 、
针 对 一 些重 点 地 区水 厂 处 理 工艺 单 一 、难 以适 应 多样 化 水源 污染 的 问题 开展 了强 化 常规 处 理 、深 度 处理 、超 滤膜 处 理 等水 厂 净 化 处 理 关键 技 术 研 究 与应 用 示范 ,形 成 系列 水 厂 净化 技 术 和工 艺 .指 导 完成 了 1 余 座大 型水 厂 的技 术改 造或 新建 工程 。 O
课题 设置 数
7 8 6 6
0 5
0 6 0 7 0 8
珠江 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建 设 .初 步 建 立 了应 对 不 同 种 类 污 染 物 的供 水 行 业 应 急 处 理 技
术体 系。
6
、
初 步 构 建 了饮 用 水 安 全 管理 的 基 础 技 术体 系
针 对我 国城 市水 质 风 险 问题 不 明确 、供 水 管理 技 术 体 系不 完 整 等 问 题 ,全 面 开展 了水 质 调 查 和风 险评 价 、水 质标 准 制 定 、水 源 保 护 区 划分 、供 水 系统 风 险 管理 和 供 水绩 效 评 估管 理 等 研究 ,
序 号
O 1 0 2 0 3 0 4
项 目名 称
饮用 水安 全保障 管理 技术 体系研 究与 示范 饮用水 水 质监控 预警及 应 急技术研 究 与示范 长 江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黄河 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与挑战

北京官厅水库检出的嗅壬味基酚物( 4-N质P)
辛基酚( 4-t-OP) 双酚A( BPA) 三氯生( TCS) 雌酮( E1) 雌二醇( E2)
《生态毒理学报》,2013,6:981-992
臭氧化副产物溴酸盐的生成
在饮用水中曾检测 到超过500种的卤代 消毒副产物,包括 已知的总三卤甲烷 、卤乙酸等;还有 大于60%为未知物质
问题都解决了? 技术完美了?
二.面临的问题
技术进步与现实——巨大的反差
饮用水安全的基本问题:龙头水可以直饮吗? 和发达国家比的差距是什么?缺自信? 业内明确吗? 老百姓怎么办? 谁来回答?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发展任重而道远
✓中国问题——中国特色解决方案
二.面临的问题
2.1 水源水质的复杂性
二.面临的问题
2.5 保障水质安全的水处理技术与工艺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水处理系统:
(1)如何在水中大量各种杂质中, 选择性高效去除影响水质安全的 微、痕量物质?
(2)大幅度变工况系统——如何及 时调控,适应原水水质变化?
1.
2.
3.
解决生物安全问题 解决化学安全问题; 解决生物安全问题
~20世纪中叶
十二五 深化完善技术体系
1.基本解决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技术难题 2.技术和产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系统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4.实现技术体系的规模化应用示范
4
十三五 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
一.技术现状
•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框架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从源头到龙头 ”全流程 工程技术体系
“从中央到地方 ”多层级 监管技术体系
水
净化处理技术
管
源
网
调 控 技 术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八月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 (1)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课题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 (4)课题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7)二、放射性污染原水的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9)三、城镇水务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支撑平台示范研究与建设项目 (13)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一)指南说明本项目针对我国饮用水管理技术的薄弱环节开展系统研究。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从水质科学基础方法论入手,初步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一五”研究成果,并增加了供水管理机制与模式等若干新的研究内容,加强了对研究成果产出及应用的要求,着眼于完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逐步强化政府的行业监管能力,以及提升供水企业的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
(二)指南内容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1.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源污染严重与水源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结合重点流域不同类型水源地水质风险特征的研究,提出我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指标体系,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建议值,制定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技术指南和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浓度控制技术指南,为我国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饮用水源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根据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以及典型水源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合流域污染源分布、污染控制水平和常规处理工艺水质净化能力,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限值的确定方法,开展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评价技术研究,完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本项目紧紧围绕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需求,根据地区范围内供水设施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重大集成、成套的工艺技术方案,构建区域水源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多样化水厂升级技术,建立多环节水质安全输配网络,实行一体化信息监控管理,全面提高珠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源季节性水量水质波动明显、城市水源可调控性差、原水低硬低碱以及南方湿热地区管网输配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本项目分解为4个课题:“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季节性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工艺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与系统化集成”,“南方大型输配水管网诊断改造优化与水质稳定技术集成与示范”,除“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论证,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通过单一水源的蓄水储备与调控、咸潮影响地区的抑咸水资源调配、城区水源水库的污染监控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三)研究内容1、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安全构建与水质保障技术“咸潮、排涝、突发水源污染”是长期困扰珠江下游城市,特别是东莞市供水的三大棘手问题,对于单一水源地区其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建设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对于降低单一水源的安全风险,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提高珠江下游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典型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紧紧围绕我国村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低、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趋势日益加重、净水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供水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管理与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以国家新颁布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为基础,在华北、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华东和海岛等典型村县镇,开展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水质净化处理和安全供水等关键适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完善的分散式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体系、村镇饮用水质监测与控制管理体系;支撑国家水环境质量目标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促进村县镇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村县镇饮用水源地受到COD、氨氮、硝酸盐、氟、苦咸水、微生物等有机毒害污染问题,以分散式地表水、地下水和集雨水等饮用水类型为对象。
项目分解为8个课题:“华北村镇地下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华南村镇塘坝地
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东北村镇地下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北村镇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华北县镇地下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华东县镇河网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沿海岛屿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除“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华北县镇地下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26日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论证,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华北县镇地下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两个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西南山丘区村镇饮用水源地主要受到有机物、有害微生物、氮磷等的污染问题,以库泊地表水为对象,选择典型的村镇开展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水质净化消毒和安全供水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初步建立分散式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体系与运行管理体系;实现示范区域饮用水源地主要水污染物削减20-30%,饮用水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改善。
(三)研究内容
1、针对西南山丘区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特点,查明示范地村镇地表饮用水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针对饮用水源中氮磷超标的问题,研究水源地氮磷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和模式,研究水环境修复技术,改善水源水的水质状况。
3、针对水源地村镇生活污水引起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研究集成低投入、易维护的综合处理技术。
4、针对西南农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安全供水率低、装备落后和管理不足的问题,集成开发经济适用的户用和村镇集中供水设备,研究相关管理措施。
5、集成水源地污染控制,修复以及安全供水技术,推广适用运行管理模式,建立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示范基地。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建立2-3处村镇规模的农村饮用水污染控制与供水安全保障示范基地,各示范点面积不低于3平方公里,削减COD负荷20%,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40%以上,使水源水质的有机污染物及卫生指标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2、开发适用于户用和村镇的小型一体化净化消毒装置一套;通过实施村镇安全供水主要模式,包括单户、联户和村镇集中供水的工程示范,使示范地村镇饮用水安全人口比例提高10%,
饮用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发表论文8-10篇,申请专利2-3 项。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2010年。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1648万元,承担单位和地方政府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