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58 l【2018.03】i
解 读 《神 农 本 草 经》口 钟 耀 欣
胡麻 原 文 :胡 麻 ,味甘 ,平 。主 伤 中虚 赢 。补 五 内 ,益 气 力 ,长 肌 肉 ,填 脑 髓 。 久 服 轻 身 ,不 老 。 一 名 巨 胜 。 叶 ,名 青蓑 (r0 ng)。 青蓑 ,味 甘 ,寒 。 主 五 脏 邪 气 ,风 湿 寒 痹 。益 气 ,补 脑 髓 ,坚 筋 骨 。 久 服 耳 目聪 明 ,不 饥 ,不 老 增 寿 ,巨 胜 苗 也 。 译 文 :胡 麻 ,味甘 ,性 平 。主 治 内脏 劳 伤 , 身 体 虚 弱 消 瘦 而 疲 乏。 能 补 助 五脏 ,使 气 力 增 加 ,肌 肉丰 满 ,填 补脑 髓 。长 期服 用 使 身 体 轻 巧 而 不 衰 老 。 另 一 个 名 字 叫 巨胜 。 胡 麻 的 叶 片 叫 青囊 。 青 蓑 ,味 甘 ,性 寒 。 主 治 五 脏 的风 寒 湿 邪气 ,治 疗 风 寒 湿 痹 。 能 益 气 力 ,填 补 脑 髓 ,使 筋 骨 坚 固 。长 期 服 用 能 使 听 力 灵 敏 ,视 物 清 楚 ,没 有 饥 饿 感 ,不 易衰 老 而 且 能 增 加 寿 命 的 是 巨 胜 苗 。 解 读 :胡 麻 即 黑 芝 麻 ,又 称 黑 脂 麻 、乌 麻 子 等 ,为胡 麻 科植 物 脂 麻 的 黑 色种 子 。《本 草 图经 》日 :“或 云 本 生 云 中 ,形 体 类麻 ,故 名 胡 麻 ,又 ,八 谷 之 中最 为 大 胜 ,故 名 巨胜 。”是 食 药 两 用 的滋 补 佳 品 ,可 炒 熟 直 接 食 用 ,亦 可 作 为 糕 点 食 品 的 辅 料 ,也 是 食 疗 的 上 好 食 材 。胡 麻 味甘 ,性 平 ,含 有 脂肪 油 可 达 60% , 油 中含 油 酸 、亚 油 酸 、棕 榈 酸 、花 生 酸 、廿 四 酸 、甾醇 、芝 麻 素 、芝 麻 酚 、叶 酸 、卵 磷 脂 、戊 聚 糖 、钙 及 维 生 素 E等成 分 ,具 有 ¥1-aT肾、润 五 脏 的功 效 ,用于 治 疗 肝 肾 不 足 、虚 风 眩 晕 、 耳 呜 、头 痛 、血 虚 风 痹 麻 木 、肠 燥 便 秘 、须 发 早 白、病 后 脱 发 、妇 人 乳 少 等 症 。《本 草 经 疏 》
神农本草经白话精解

序序原文李濒湖云:神农古本草,凡三卷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首有名例数条。
至陶氏作别录,乃拆分各部,而三品亦移改,又拆出青葙、赤小豆二条(按本经目录,青葙于在下品,非后人拆出也,疑葙当作P D序以今考之本经,而误注别录者四种(萆、葱、薤、杏仁)。
从本经拆出,而误注他书者二种(土蜂、桃蠹虫)。
原无经文,而误注本经者一种(绿青)。
明注本经,而经文混入别录者三种(耳实、鼠妇、石龙子)。
经文混入别录,而误注别录者六种(王不留行、龙眼、肤青、姑活、石下长卿、燕屎)。
别录混入经文,而误注本经者四种(升麻、由跋、赭魁、鹰屎白)。
夫以濒湖之博洽而舛误至此,可见著书难,校书亦复不易。
开宝本草序云:朱字墨字,无本得同,旧注新注,其文互缺。
则宋本已不能无误,又无论濒湖矣。
今去濒湖二百余载,古书亡佚殆尽,幸而证类本草灵光岿然,又幸而纲目卷二具载本经目录,得以寻其原委,而析其异同。
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之文,章章可考,无阙佚,无羡衍,岂非天之未丧斯文,而留以有待乎?近孙渊如尝辑是书,刊入问经堂中,惜其不考本经目录,故三品种数,显与名例相违。
缪仲淳、张路玉辈,未见证类本草,而徒据纲目以求经文,尤为荒陋。
大率考古者不知医,业医者不知古,遂使赤文绿字埋没于陈编蠹简之中。
不及今而亟为搜辑,恐数百年后证类一书又复亡佚,则经文永无完璧之期矣。
爰于阅之余,重为甄录其先后,则以本经目录定之,仍用韩氏之说,别为序录一卷。
而唐宋类书所引,有出证类外者,亦备录焉。
为考古计,非为业医计也。
而非邃于古,而明于医者,恐其闻之而骇,且惑也。
甲辰九月霜降日顾观光识。
序梁代陶弘景先生的《名医别录》,开始把玉、石、草、木部的三品药分为三卷,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部的三品药分为三卷,又有序录一卷,合为七卷。
所以《别录》序后说:《本草经》卷上,叙述药物性能的根本原因,论列各种疾病的诊断名目,题写药品目录,以备临床运用。
《本草经》卷中,记录玉石草木部三品药物。
解读《神农本草经》

克; 或浸酒 或入丸 、 散, 亦 可外用 , 捣 烂 敷 于 患 处 。常 用 方 : 治头风 : 蔓荆 子 5 0 0克 , 捣 碎 入 1 0 0 0毫 升 白酒 浸 泡 一 周 , 每 次 温 服 一 小
杯, 日服 三 次 。治 风 寒 侵 目 , 肿痛 出泪 , 涩 胀
羞明: 蔓 荆 实 9克 , 荆芥 、 白蒺 藜 各 6克 , 柴 胡、 防风 各 3克 , 甘草 1 . 5克 , 水 煎服 。 洽 劳 役 饮食不节 , 内 障 眼病 : 黄芪、 人参各 3 0克 ,
之 。” ( 《 本草经疏》 ) 胃 虚 者 慎服 。“ 胃虚 人 不 可服 , 恐生痰。 ” ( 《 医学 启 源》)
小荆 实 即牡 荆 子 , 为 马 鞭 草科 植 物 牡 荆 的果实 , 与 蔓 荆 实功 效 相 似 , 有祛风化痰 , 下
气, 止 痛 的作 用 。
的通 透 性 , 有镇痛 、 抗炎作用 ; 水 煎 浸 膏 对 结 核杆 菌 、 孤儿病 毒 有抑 制作 用 ; 有 明 显 的祛
子碱和 维生 素 A等成 分 , 具有 疏散风 热 、 清 利 头 目的功 效 ,用 于 治 疗 风 热 感 冒 头 痛 、 齿
神农本草经原文及译文

神农本草经原文及译文
神农本草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涵盖了古代医药
的各个方面,既有草药学的知识,也有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的介绍。
以下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肺之所生,气之所行也。
藏于皮毛之间,以生百草。
所食精微,化而为气,津液并行,经脉内外。
其变化,不可得闻。
缩
悬俯仰,无停时刻。
【译文】
肺部能够发挥出气的作用。
肺部藏在皮肤之间,使各种植物得以生长。
肺部可将食物分解成微小的精华,然后转化为气体。
津液通过经脉在
内外部流动,其变化过程难以察觉。
肺部收缩时上下晃动,不停地作
用着。
这段原文主要介绍了肺部的作用和功能。
肺部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一
个重要器官,负责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肺部在中医理论中还承担着多种职能。
本篇原文中提到,肺部能够“生百草”,也就是说肺部的作用不仅仅是呼吸,还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
同时,原文中还介绍了肺部的“缩悬俯仰”等形态变化。
这些变化其实是指肺部在呼吸时的展开收缩,此处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
总之,神农本草经中的原文充满了古代医学的智慧和精华,对中医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浅谈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

浅谈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
而《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药领域里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神农本草经》进行浅谈。
一、背景介绍《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草药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医药领域的圣经。
该书作者是古代传说中伟大的医师神农氏,共记载了365种植物,并按照药用价值和功效进行了分类。
通过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草药分类《神农本草经》将中草药按照其药性分为了上品、中品和下品。
其中上品草药多具有温补、益气血、调理脏腑等作用;中品草药则主要用于平衡和调理身体的阴阳;下品草药适用于一些轻微的症状或者辅助治疗。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三、中草药的功效与应用《神农本草经》详细地介绍了每一种草药的功效与应用。
例如,黄芩可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黄连有燥湿清热、降火解毒的效果;川芎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等。
这些具体的功效与应用方便了医生和药师在使用中草药时的指导,同时也方便了患者对草药的了解。
四、中草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虽然《神农本草经》是古代的著作,但其中记载的很多中草药的功效和应用至今仍然被现代医学所采用。
例如,秦皮具有抗菌、抗炎和止痛的作用,广泛用于现代制药工业;当归有调节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也被现代医学广泛运用。
中草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五、对中医药传承的意义作为一部古老而重要的中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承载着中医药千百年来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医师和药师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
同时,通过对中医经典的研究,我们也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六、结语总结来说,《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领域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读《神农本草经》

【2019.09】81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桑螵蛸原文:桑螵蛸,味咸,平。
主伤中疝瘕,阴痿。
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
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一名蚀胧。
生桑枝上,采蒸之。
译文:桑螵蛸,味咸,性平。
主治内脏损伤,疝瘕,阳痿不举。
能补益肾精,治疗不孕不育使人能生孩子。
可以治疗女子闭经,腰痛。
治疗劳淋、气淋、热淋、石淋、血淋五种淋证。
能利小便以疏导水液。
另一个名字叫蚀胧。
生长在桑枝上,采后要略蒸一下。
解读:桑螵蛸又名螳螂子、尿唧唧、桑蛸,有的地方俗称猴儿包,古籍上记载名为螵蛸的,指的就是产于桑树上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干燥卵鞘。
现代临床上应用的桑螵蛸并非完全采于桑树之上,其原动物也并非一种。
每年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
采得后,要经过炮制。
常规的方法是除去树枝,上笼屉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即可入药。
经蒸制后可消除生品的致泻作用。
还有根据需要,将其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或加入盐水或黄酒拌炒以增效。
桑螵蛸性平,味咸甘,入肝、肾经。
据测定,桑螵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及脂肪等,卵囊附着的蛋白质膜上含柠檬酸钙的结晶,卵黄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早泄等症。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曰“主伤中”,即内脏受伤而虚损的病证。
“疝瘕”,指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热搏结,症见小腹郁热疼痛,痛引腰背,小便混浊,排尿不利的病。
“阴痿”今称阳痿,指男子阴茎疲软,不能勃起,无法完成正常性交活动的病。
“益精,生子”言可以补益肾精,治疗不孕不育症,能怀孕生子。
“女子血闭”即闭经。
“五淋”即热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五者。
“利小便水道”,盖取以泄下焦虚滞也。
《本经逢原》亦载:“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
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虚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临床上,凡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早泄,腰膝酸痛者,可与五味子、补骨脂、附子配伍;或与鹿茸、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以增温肾止遗之功;凡肾气虚弱,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者,可与龙骨、白茯苓相伍,增益气固精之效;凡肾虚不固,尿多白浊者,可与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黄莲合用,以补肾固精,分清别浊;用于治疗各轩岐纵横橘井一瓢46【2019.09】轩岐纵横橘井一瓢相传,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学者、医学家、炼丹家、养生家葛洪,在他的家乡句容茅山上修道养生,采药炼丹。
解读《神农本草经》

核 菌 的生 长 , 有一 定 的 抗结 核 作 用 ; 可 降低 血 液 中 的 高 胆 固醇 , 抑 制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的形 成 , 有较 好 的降脂 作用 ; 蒲 黄水 煎剂浓 缩外 敷 , 能改善 局部 循环 , 促进 重 吸收 和降低 毛 细血管 的通透 性 , 对烫 伤; i f - 明显 的消 肿作用 。
译文 : 蒲黄 , 味甘 , 性平 。主治心 、 腹 、 膀胱
腹 、 膀胱 所 致 之证 。如 邪 在膀 胱 之 血 淋 , 邪 在 肺 、 胃之 咯 血 、 吐 血 等 。正 如 《 本草逢原》 所说 的 , 寒 热形 成 的原 因是 “ 良由血结其 处 , 营 卫 不 和故 也 ” 。现代 药 理研究 证实 , 蒲 黄煎 剂 、 酊 剂 均 有 兴 奋 子 宫 的 作 用 ,使 产 后 子 宫 收 缩 力 增 强 ; 对 血管 稍 有 扩 张作 用 而 降低 血 压 ; 其 提 取 物 可增 强 肠 蠕 动 , 有解 痉 作 用 ; 能 缩 短凝 血 时
l [ 2 0 1 5 . 1 0 】 l
4 9
治重舌 、 口疮 、 耳 亭耳 流 脓 、 耳 中 出血 、 阴 下 湿 痒
临床 上 , 蒲 黄 配 白茅 根 、 小 蓟有 清热 利湿 、
凉 n l i 止血 之功效 , 用 于 治 疗 湿 热 之 邪 所 致 之 血
淋 、 尿血 等 症 ; 配 伍 青黛 、 栀 子有 清 肝 泻 热 、 凉
血止 血之 功效 , 用 于治疗 肝火 上攻 或肝 火犯 肺 之 衄l I I t 、 咯血 、 吐血 之 症 ; 配 伍 乌贼 骨 , 其收 敛 止 血 之 功 效 更 著 ,用 于 治 疗 外 伤 出 血 ;配 元
神农本草经白话精解

神农本草经白话精解神农本草经,又称为《本草纲目》或《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载草木药物的巨著。
本文将对《神农本草经》进行白话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一、神农本草经的起源神农本草经是由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创作而成。
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农业、医药和草木的创始人。
神农本草经是他们世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智慧,对于研究古代中医和草木药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神农本草经的组织结构神农本草经按照草木的性质和功效进行分类,共分为三十二卷。
每卷都详细描述了草木的名称、产地、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及使用方法等内容。
这种系统的分类方法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每种草木的特点和用途。
三、神农本草经对中草药的贡献神农本草经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汇集了古代中医草木药物的智慧和经验,推动了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
许多古代的草木药物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在神农本草经中都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使用方法,为后世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神农本草经的地位与影响神农本草经被誉为中国古代药学的圣经,对于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外国学者都对神农本草经进行翻译和研究,试图从中了解中国古代医药的智慧。
五、神农本草经的现代价值尽管神农本草经是一部古代著作,但它的价值在现代仍然不可忽视。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和研究,神农本草经中的许多草木药物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
许多草木的活性成分被提取和研究,为现代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六、结语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篇章,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对于草木药物的丰富智慧和经验。
其系统的分类和详细的描述使人们能够充分了解每种草木的特点和用途。
神农本草经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世界医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神农本草经的精神,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