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实验室设计方案书

实验室设计方案书

实验室设计方案书实验室设计方案书「篇一」一、一般规定1、科学实验室建设应由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用房等组成。

其设计应合理安排各类用房,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及研究工作室宜采用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其结构选型及荷载确定应使建筑物具有使用的适应性。

3、条窗(1)设置采暖及空气调节的科学实验建设,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外窗面积。

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及隔热性,且宜设不少于窗面积1/3的可开启窗扇。

(2)底层、半地下室及地下室的外窗应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

4、条门(1)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10m。

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2)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门洞尺寸应按具体情况确定。

(3)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

(4)外门应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

5、走道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6、楼梯(1)楼梯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设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科研实验人员经常通行的楼梯,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7m。

(3)四层及以上的科学实验建设宜设电梯。

7、厕所(1)厕所距最远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2)厕所应设前室,并配备洗手盆及镜箱。

(3)男厕所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25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0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且大便器和小便各不宜少于两具。

女厕所每15人设大便器一具,且不宜少于两具。

8、科学实验建设内应设卫生用具间,可独立设置或与厕所结合设置,其内应设拖布池及拖布吊挂设施和地漏。

9、更衣间(1)科学实验建设宜设更衣间,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60㎡,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2)更衣间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布置方式。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5篇通过组织“班级读书会”、美文诵读角逐、读书演讲角逐、故事会、书签制作、小小报、报刊剪辑、古诗擂台赛等各类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呈现读书成果。

2、主动开展小课题争论。

在全校“主题学习”试验的大框架下,各试验老师可依据个人状况和学段特点申报开展小课题争论,例如:“主题学习”课型、教学模式、小组建设、导学案设计、主题作文教学、阅读呈现汇报、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集中识、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将争论成果在校内推广,丰富试验争论的内涵,提升试验争论的效果。

3、认真开展试验争论。

依据试验目标的要求,深入到到理解“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实质,努力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争论。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

尝试学案导学,单元集中授课,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方案,合理支配教学课时。

建设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留意培育同学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4、留意积累试验成果。

试验老师要留意收集积累试验过程性材料,结合试验经受认真撰写试验论文、教学反思、个案报告、试验总结等,并将试验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通过学校组织的老师论坛、试验论证会、小课题相互沟通会、成果推动前进会等途径进行汇报、相互沟通、研讨。

(三)同学层面1、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老师指导下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案”进行小组互助自学,合作探究,相互沟通呈现。

2、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语文教材和《主题学习丛书》的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3、主动参预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呈现自我,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争当“阅读之星”。

(四)家长层面1、支持孩子购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课外阅读书籍。

2、协作语文老师开展试验争论,指导孩子认真完成课文预习和课外阅读任务。

实验设计方案有哪些类型

实验设计方案有哪些类型

实验设计方案有哪些类型实验设计方案是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案类型。

1. 前后对照设计:前后对照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案,它通过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来评估某个处理或干预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而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状态不受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异,可以得出处理或干预的效果。

2.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是一种强大的实验设计方案,它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至不同的处理组或对照组,来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这种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个体差异和其他潜在的干扰变量,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因子实验设计:因子实验设计是一种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

通过将多个自变量进行组合,可以确定每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果的影响。

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研究对象的综合影响。

4. 反事实实验设计:反事实实验设计是一种特殊的实验设计方案,它通过模拟或重建某个事件或处理未发生的情况,来评估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果,从而揭示因果关系。

5. 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是一种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案,它只考虑一个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通过在不同水平上操作这个自变量,可以观察到结果的变化。

这种设计适用于初步探索和评估特定因素的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的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各种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以满足具体研究的需求。

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合理选择和设计实验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方案设计引言试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严密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可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通过描述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数据分析,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将比较常规施肥和有机施肥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施肥方法。

实验设计我们将采用随机实验设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常规施肥和有机施肥方法进行处理。

每组实验对象的数量将根据实验需要进行确定。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所需的植物品种和种子。

–准备所需的施肥材料,包括常规肥料和有机肥料。

–准备合适的实验容器,如花盆或培养皿。

–准备实验所需的土壤和其他生长介质。

2.实验组建–将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施肥组和有机施肥组。

–每组实验对象的数量根据实验需要确定,确保组内对象数量均衡。

3.施肥处理–常规施肥组:按照常规施肥方法,根据产品说明选择适量的常规肥料进行施肥。

–有机施肥组:按照有机施肥方法,根据产品说明选择适量的有机肥料进行施肥。

–控制组:不进行施肥处理,仅提供基础的土壤和生长条件。

4.种植和管理–将处理后的实验对象种植到实验容器中,确保每个容器内的植物数量相同且生长条件相同。

–每天按照相同的时间和方法给植物浇水,确保土壤湿度的一致性。

–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目和根系发育情况等数据。

5.数据收集–在植物生长期的不同时间点,测量并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目和根系发育情况等数据。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收集其他相关数据,如植物产量等。

6.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等。

–对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等。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讨论和结论。

预期结果我们预计,有机施肥组的植物生长高度和叶片数目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组和控制组。

有机施肥方法能够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实验设计方案1药品: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仪器: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实验方法: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实验步骤:一、药品、仪器的准备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三、样液的制备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生物碱沉淀反应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设计方案2一、【实验题目】: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二、【实验设计思路】: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

实验室设计方案(精选3篇)

实验室设计方案(精选3篇)

实验室设计方案模板实验室设计方案模板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室设计方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室设计方案1实验室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专业众多,更需要同时精通实验室使用知识和建筑知识作为技术基础。

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都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家具,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强弱电、给排水、供气、通风、空调、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

一、实验室规划设计理念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设计出安全的整体设计,功能化的产品,美观实用的家具,是我们成功的前提。

面对不同客户、不同实验室,把顾客的信息准确传递到设计部门,设计部门进行合理设计,给客户一个“经济、实用、安全”的全新实验室设计方案,这正是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

二、实验室规划设计主要内容(1)建设单位:如某某研究所、某某学院或某某工厂。

(2)建设项目:如某某实验楼或某某研究楼。

(3)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或改建。

(4)建设地点及用地、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5)公害处理、对废气、废水、废物、噪声、辐射、振动等的技术处理措施。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主要工作(1)总体布局中的各栋建筑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活区采用什么方式解决;(2)各类实验楼的工艺布局及工艺流程;(3)平面组合的几种可能性,建设实验楼的层数;(4)选择合适的摸数(包括开间、进深、层高以及走道尺寸);(5)主要仪器设备的布置方式以及实验台、通风柜等的位置;(6)实验室与研究室之间的布局形式,辅助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布局;(7)工程管网的布置原则(如明管或暗管,垂直管网或水平管网);(8)灵活性的要求;(9)环境保护,公害处理方面的详细技术措施。

三、实验室规划设计流程建设一座功能完善的实验室,要由专业的实验室装修设计人员进行专业设计,要全面综合考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成正规化、标准化的实验室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精选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精选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精选5篇)实验设计方案1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实验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实验设计方案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详细描述了进行实验所需的步骤、材料和方法。

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介绍实验设计方案中包括的几个方面内容。

1. 实验目的和背景:首先,实验设计方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这部分内容描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以及该实验的重要性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实验的意义和预期结果。

2. 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实验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研究问题是指研究者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假设则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猜想或预测。

清晰明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能够指导实验的进行。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设计方案的核心部分。

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步骤和流程,包括实验的样本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等。

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4.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实验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这包括数据的收集方式,如实验观察、问卷调查或实验测量等,以及数据的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图表展示或质性分析等。

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合理性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5.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在实验设计方案中,可以简要提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来指导实验结果的解读,并与研究问题和假设进行对比。

然而,详细的实验结果应该在实验完成后的报告中进行描述。

综上所述,实验设计方案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实验目的和背景、研究问题和假设、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等方面。

一个完整和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研究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仔细设计和准备实验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共聚物防腊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方案一,实验原理
CH2=CH-COOH+CH3(CH2)n CH2OH CH2=CH-COOCH2
(CH2)n CH
3
CH2=CH-COOCH2(CH2)n CH3+ 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共聚物
二,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马来酸酐,丙烯酸,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过氧化苯甲酰,柴油,蜡等实验仪器:油浴锅,水浴锅,回流管,三口烧瓶,温度计,电热套,分水器等。

三,实验过程
1、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三口
烧瓶的中加入一定量的醇(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
醇,开始都是10g)、甲苯、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和对苯
二酚(阻聚剂),加热使其全部溶解,再加入1.2倍量(相
对摩尔量而言)的丙烯酸。

加入几粒沸石。

继续升温至
110-120℃,反应6h,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位置,
当不再有水产生时反应完成。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将分
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
溶液洗涤至弱碱性,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至中性,分出有机层,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

蒸馏除去溶剂,得到丙烯酸高碳醇酯,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2. 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共聚物的合成
将丙烯酸高碳醇酯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另外加或不加一定量的交联剂N,N’-二亚甲基丙烯酰胺),再加入一定量的马来酸酐,加甲苯溶解,加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60℃,搅拌下回流反应4h。

冷却至室温,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酸十二醇酯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四醇酯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醇酯共聚物)。

3. 防蜡率的测定
准确称取100g石蜡和300g0#柴油于500ml烧杯中,将其放入电热恒温水浴中,温度控制在50℃,并对其进行搅拌,直至石蜡完全溶解,封存备用。

选取多片外表面相近的钢片,将其表面打磨光滑,直至表面无锈,然后放入酒精中。

数小时后将其风干,选取表面相近的五块将其分别编号、称量并记录。

准确称量钢片质量(含固定线),量取含蜡油50ml于碘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腊剂,钢片悬垂在油中,其中一组不加防蜡剂做空白对照,,在60℃下恒温1h,自然冷却到30℃,取出钢片,准确称量钢片质量。

按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不加防腊剂时的钢片质量。

计算防蜡率:
η=
12
1
100%m m m -⨯ 式中:η为防蜡率%, 1m 为不加防腊剂时测得的钢片结蜡质量,
2m 为加防腊剂是测得的钢片结蜡质量。

4. 化合物结构鉴定
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5. 实验条件对防蜡剂的影响
在共聚过程中,影响防蜡剂性能的因素有引发剂加量(相对单体质量浓度ω%),溶剂(甲苯)浓度,单体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用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选择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表。

1)实验评价指标:防蜡率/%
2)实验因素和水平:引发剂加量A 、溶剂浓度B 、单体摩尔比(酯比马
来酸酐)C 、反应时间D ,反应温度E ,都有4个水平。

3)制定因素水平表 见表1
4)选择正交表L 16(45)
四,实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