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1

合集下载

环境材料有哪些

环境材料有哪些

环境材料有哪些首先,可再生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材料。

它们通常来源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降解性。

比如,木材、竹材、纸张等都是常见的可再生材料。

这些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是环保的理想选择。

其次,生物降解材料也是环境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材料通常由植物纤维、淀粉、藻类等天然物质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一旦被丢弃到自然环境中,这些材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微生物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等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再生材料也是环境材料的重要类型之一。

再生材料是指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品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来制造新的材料。

比如,再生纸、再生塑料等都是再生材料的典型代表。

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对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环保建材也是环境材料的重要领域。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环保建材被应用于建筑领域。

比如,节能隔热材料、环保涂料、绿色建筑材料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些材料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打造更加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材料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可再生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再生材料和环保建材等多个方面。

这些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都能够起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的作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产、生活和消费中尽量选择环境材料,共同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环境调研材料

环境调研材料

环境调研材料
环境调研材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调研目的:明确调研的动机和目标,例如了解某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评估其生态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等。

2. 调研方法:描述所采用的调研方法,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验室分析等,并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3. 调研范围:说明调研的地域范围,如某个城市、地区或国家,以及调研的时间范围。

4. 调研内容:详细描述调研的内容,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况、生物多样性等,并说明如何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

5. 调研结果:呈现调研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以采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6. 数据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

7. 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8. 参考文献:列出调研过程中引用的文献和其他资料,以证明调研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请注意,具体的环境调研材料应根据实际调研的主题和目的进行编写,并遵循学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完整版)环境材料学_第一章_绪论

(完整版)环境材料学_第一章_绪论

环境材料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材料环境性能 评价
材料可持续发 展理论
材料生态设计
LCA方法学、环境性能数据库 资源效率、物质流分析、工艺生态学 生态设计理论、非物质化理论
材料的生态加 清洁生产、再循环利用、降解、废物

处理
环境材料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材料 环境净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环境 替代材料
英语
Ecologically beneficial material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Ecomaterials
环境材料学定义
环境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开发、生产与使用 过程和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协调的科学。
其目的是寻找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 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
最终在环境和材料两大学科间开创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 材料(Ecomaterials)
标志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 重要作用
• 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 源、信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 16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 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 结合ISO14000,LCA方法评价材料产业的资源和能源消 耗、三废排放等将成为一项常规的评价方法
• 结合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和 再生资源化研究将成为材料产业的一大热门
• 各种环境材料及绿色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材料产业发展的一 个主导方向
主要研究课题
环境净化材料(如废油固化剂、二氧化碳固化剂、 用于分解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新型 高效触媒材料)
稻壳餐具(天然材料、废物利用)

环境材料试题精简

环境材料试题精简

1.以砖块的发展为例分析环境材料的发展最早为青砖和兰砖,用泥土作胚,柴火烧七天。

但是效率低,污染重,强度低。

以煤炭烧只需24h就可烧成红砖,强度高,时间短,污染相对小。

红砖相对青砖就是环境材料。

红砖烧结过程中,有大量煤渣,烧结速度慢。

就将煤与土混合,煤燃烧后的渣成为砖的一部分,煤渣强度较高,且烧结速度提高一倍,这种混合砖相对红砖又是环境材料。

随着砖的用量加大,大量用土破坏农田,于是将矿渣煤渣加入水泥中制砖,通过加气产生气孔使密度更小,强度更高,且不用烧结。

这种矿渣砖相对以前的砖又是环境材料。

青砖---红砖---空心砖---矿渣砖---……---环保砖通过上例看出环境材料的几个基本概念:1环境材料的发展是阶段性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2环境材料是终极目标,但每一步发展需要靠技术进步来解决主要问题。

2.对环境材料评价的具体内容1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2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3原材料的可再资源化4不可过度的消耗资源5使用后或解体后能否再利用6保持原料的持续生产7废弃物最终处理不影响环境3.环境材料的分类节约能源类材料节约资源类可重复使用类可循环再生类结构可靠性化学稳定性生物安全性舒适性有毒有害替代环境清洁治理4.环境清洁治理功能类材料的定义,舒适性材料的定义及举例清洁:具有对污染物分离.固定.移动和解毒以便净化废气废水和粉尘的材料舒适:使用时能给人提供舒适感的材料,如纯棉衣物,天然材质,吸水吸汗5.环境材料定义、包含的内容定义:在原料的开采.制造.使用到废弃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最小,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再循环利用效率最高或可分解使用的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材料即为环境材料。

内容:1环境材料是新发展的材料类型或研究领域,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治理需求的提高而派生的新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要求。

在过去发展中为了追求利益而污染了环境,而环境的治理又产生新的污染,迫使人们从根本上治理,于是提出环境材料的概念。

《环境材料》课件

《环境材料》课件

资源(能源)、环境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高
新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 的发展,高质量、高性能的新材料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材料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行业是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

▪材料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行业又是造成地球环境问题的
主要责任者
材料生产:要从地球索取大量资源
材料在生产、运输、使用、再生、废弃等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 段:要消大量能源
材料在生产、运输、使用、再生、废弃等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 段:要产生大量的CO2、CO、SO2、NOx、废水(水污染)、固体 废弃物等等,造成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3、废弃物污染 等)。
化石燃料使用量 (换算为石油,2001年预测) 煤 221,200万吨/年 (70.1吨/秒) 石油 351,100万吨/年 (111.3吨/秒) 天然气 223,300万吨/年 ( 70.8吨/秒)
它不仅是从源头治理或减轻环境污染的实体材料,而且应 当是新时代材料研制与生产的发展方向。
纸杯和塑料杯的评价
评价一种材料是否为环境材料,首先必须确定其评价 标准.
从环境材料的定义看,制定评价标准实际上是对材 料的环境协调性、经济性和功能性等主要的几个方 面进行标准指标的定量化。
评价原则:质量判据、经济判据、资源判据、能源判据、
★ 人类生存面临危机
★ 环境难民
世界人口(100亿)
1999年世界人口(62亿 )


全球

气温 物

变暖


(气温 上升

1℃ ,

海平面
上升
20cm)
1990 2000

环境材料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材料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材料学知识点总结1. 环境材料的分类环境材料根据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环境材料包括耐候材料、耐腐蚀材料、耐高温材料、防护材料等。

这些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地工作,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氧化、腐蚀、结构损伤等问题的发生。

2. 环境材料的性能环境材料的性能指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特性和表现,主要包括耐久性、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等。

耐久性是指材料在长期使用和特定环境条件下不会发生质量变化和性能衰减的能力,它是评价环境材料是否适合特定环境应用的重要指标。

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表现,包括抗拉强度、硬度、韧性和弹性等特性。

化学性能是指材料与化学物质接触时的反应和耐受能力,主要包括耐腐蚀性和耐化学侵蚀性。

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低温等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3. 环境材料的评价方法对于环境材料的评价,通常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测试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和功能适用性。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测试、数学建模、计算模拟等。

实验测试是通过实际试验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耐久性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测试等。

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模型对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计算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

4. 环境材料的设计和改进环境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是环境材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旨在通过材料结构、成分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应用需求。

常见的材料设计和改进方法包括材料合金化、表面涂层、添加抗氧化剂、改变晶格结构等。

5. 环境材料的应用环境材料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子设备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环境材料通常用于承受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外部气候、化学药剂、热能等影响,以保障工程设备、结构和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减少材料老化和损坏。

环境材料学1

环境材料学1

概念的提出
日本东京大学山本良一教授在1992年提出 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环境材料” Ecomaterials(Environmental Conscious Materials)或 Ecological Materials
最初的定义
环境材料是指那些不仅具有优异的使用性 能,而且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 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中必须具 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以及舒适性的 材料
1.2它研究什么内容?
研究材料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生态环境对 这种作用的反应和行为;研究与材料生产、 使用和废弃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手段:定量评价材料寿命周期中(Life 手段 Cycle Assessment)的环境负荷,研究材 料的环境问题或材料的环境负荷值及其特 征。
研究什么内容?
目标:如何对材料和物质进行再利用和再 目标 生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日益短缺, 大量废弃物所的无污染的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技术基 础 b. 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 c. 可循环性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的分解和分离 技术基础 d. 废弃材料的综合再生技术基础 e. 现用材料中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 f. 自然资源中枯竭性金属元素的替代技术
评价系统:
包括使用性能和环境性能两方面的评价。 a. 生态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度量标准和基准 b. 现用材料的合理性评价 c. 人类活动废弃的可再生资源的核算体系 d. 各种材料的环境负担的基础数据库 e. “绿色标志”材料的论述体系、方法及其标准 f. 自然资源的容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的评价
研究意义
环境材料是一种反映人们对生态环境所持态度的材料,其意义在于 1.(观念):培养环境意识的科学工作者,使他们具有新的观念,在 材料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时首先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珍惜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发展新材料和解决目前所使用的材料中的有 关问题。 2.(预测工具):有助于决策者(政府部门)的选择,从制度、政策 上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基于环境材料的理论在材料开发和新材料工 程技术研究之前,超前对其环境影响及变化进行预测,指导开发。 3.(评价):寻找具有最低环境负荷的人类所需材料 4.(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5.(国际竞争):环境材料的研究与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国际 竞争相联系。

环境教育材料初一

环境教育材料初一

环境教育材料:初一1、沙暴与尘暴①谈到风暴,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发生在太平洋洋面上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它会造成我国东南沿海极严重的强风和暴雨灾害。

然而,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生在戈壁沙漠中的黑风暴,它在我国也是一种较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②黑风暴和台风都是一种由低压系统产生的风暴现象,是以强风为主角的灾害性天气,但它们也存在许多显著的差异。

一是台风和黑风暴发生的下垫面不同;二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两季,发生时伴随强风的是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雨涝成灾。

而黑风暴集中在春季,来临时狂飙卷夹了大量沙尘,伸手不见五指,破坏和掩埋近地面物体和良田,几乎没有降水现象。

由此可见,台风和黑风暴是很不相同的。

③黑风暴实际上是强沙尘暴现象,俗称为黑风。

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

强风是启动力,具有丰富沙尘源的荒漠和半漠地面,是造成黑风暴的物质基础,当然还必须具备发生近地面大风的有利天气条件—一大范围强冷空气入侵和对流不稳定。

④沙暴现象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度,水平能见度可维持在千米以上,通常就地形成,卷起的沙尘物质一般在就近的障碍物或绿洲边缘沉积,造成沙埋、沙割之害。

还有一种与沙暴不同的尘暴现象,它是8级以上强风把大量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达500—3000米翻腾霾墙的风暴。

尘暴携带的尘土滚滚向前,在高空可飘到数千公里甚至一万公里之外。

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尘暴与沙暴往往结合发生即为沙尘暴,黑风暴是特大的强沙尘暴天气,我国气象上定义发生沙尘暴时最大瞬间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就称为黑风暴。

⑤全球有四大沙尘暴区,它们分布在具有大沙漠和风蚀地的中非、北美、中亚及澳大利亚。

我国西北地区属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有大沙漠和风蚀地603800平方公里,戈壁569500平方公里,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60376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风蚀性的低山丘陵、戈壁面上零星分布的风蚀残墩以及大面积风蚀性土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材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材料研究学科,是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

第一章绪论当前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资源、能源与环境都与材料有密切关系。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缺的物质基础。

生产材料是消耗资源与能源的大户,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但是材料又是开发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

前言一、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以材料划分人类发展的历程材料与文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子材料时代(Si)2、材料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工农业生产实现电气化和自动化,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类活动的全球化和立体化;现代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从以经验为基础的农业改造为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

石墨变金刚将石墨放在1500℃到2000℃的高温和4~5万个大气压的装置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就能把石墨的结构“改造”成金刚石,黑黝黝的石墨摇身一变就成了光灿灿的“人造宝石”了。

超塑金属某些坚固的金属进行特定的高温处理或添加某些元素,就可以使它们变得象“软糖”或“粘糕”—样,只用很小的力,就能把它们拉长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随你加工成什么形状。

人们形象地把这类金属称为“超塑金属”。

例如,纯镍、铁镍铬合金、钛合金等。

超塑合金槽筒将金属镍和钛以9:11的比例掺合在一起,如果在某一较高温度下,用这种材料做成一根笔直的金属丝,冷却后,把它随意地盘卷起来,只要用火一烧,就会立即恢复到原来的笔直形状。

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是材料家族中的一个后起之秀,由于它的奇特性能,人们已经给它派了一些恃殊用场。

如航天器上体积较大的天线、新型发动机……卫星“避火衣”外表燃烧形成牢固多孔的碳化层,成为一种良好的隔热层,同时表面燃烧时放出大量气体,一方面把热量带走了,另一方面在回收仓外面形成了一个气膜保护层,也起到隔热作用。

“瞬时耐高温材料”,是由浸有树脂的合成纤维布或玻璃布等高分子复合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固化而成的。

航天飞机的防热盔甲一种新型人造耐高温陶瓷材料,以纯度99.7%、直径为1~1.5 m的石英纤维加水混合成浆状,倒入模具中脱水加压成型,然后浸胶体石英,干燥后在1290℃的电炉中烧成。

再按要求切成外形不同、大小不等的“砖块”,最后粘贴到航天飞机的铝合金蒙皮上,把外表严严实实地封盖起来,就象给航天飞机穿上了一身防热盔甲。

扫描隧穿显微镜1990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科学家,经22小时的操作,把35个氙原子移动到位,组成IBM三个字母,加起来不到3nm。

为实现交通的立体化,就需要高性能的飞机,一般来说:飞机性能的提高,2/3靠材料。

航空发动机对材料的依赖程度更高,达到80%以上,除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还要求耐高温、抗疲劳、抗氧化和腐蚀能力。

喷气发动机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时的工作温度在700℃左右,而今民用机接近1500℃,而军用机在2000℃左右。

这就要求发展耐高温材料(高温合金)。

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增产也是决定性的。

利用锇作为催化剂,哈伯(Haber)于1909年合成了氨作为肥料,1940年发明的除草剂,及采取灌溉、农膜育苗及机械化作业等措施,可使粮食大幅度增产。

目前,再加育种技术,亩产吨级以上,但是化肥用量过大,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用了1/3化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材料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金属材料有资源枯竭问题向海洋要金属:经过亿万年的地球表面的风化和雨水冲刷,海水溶解各种金属,有的浓度很高,如Mg(1536g/m3),Li(0.192g/m3)等。

A:海水中溶解金属含量20世纪初,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

1975年按体积计算,世界合成树脂产量与粗钢体积比达1.18:1,美、德分别达2.85:1和1.94:1。

对合成有机材料来说,目前以石油为主要原料,正在研究以天然气或煤为原料的流程,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它们可供开采的年限有限(石油40年,天然气62年,煤225年) 。

当然,近年来对甲烷水化物颇受重视,其储量可超过现有化石燃料资源的总和,但距实用化还很远,而且CH4和燃烧产物CO2都加剧温室效应。

一个可行的有机物来源是通过光合作用,在地球上产生绿色植物和海藻类,每年可贮存6×1017kcal,合成有机物约2200亿吨,相当于人类当前每年全部能耗的10倍;生物质能是固定CO2的产物,每产一吨生物质能,可减少相当于化石能源2吨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机材料有些无机非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水泥所需原料在中国仅供30~40年之用,因此开发新型建材也是当务之急。

至于工程陶瓷如Si3N4、SiC等,资源丰富,但需提高韧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

近年来岩石的用途不断扩大,如玄武岩、蒙脱土等,为材料的开发开辟了途径。

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源形势:UNDP估计的能源两种可能的变化现代能源主要出自化石能源(>80%),一直到本世纪中叶,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仍为最主要课题。

从长远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估计到本世纪末有两个可能结构变化。

能源太阳能辐射于地面的太阳能1万倍于目前人类所需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密度低(1kw/m2),受地域和气候影响大。

太阳能可分为光伏能和太阳炉,光电转换效率不高!几种成熟和正开发的光伏转换材料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开发出多波段半导体光电转换材料,其转换率高达37%中国生物质能有更大的发展前景:1、中国秸秆7亿吨/每年2、高产作物,如玉米、薯类、速生林等3、乡镇大力发展沼气4、沙漠地区的改造:蒙脱土+生根剂(保水植木)核能仍是重要能源,也是未来能源希望之所在。

1、无CO2排放2、安全性正在提高3、资源丰富全世界产生裂变能的原料U和Th的资源储量分别为330万吨和400-600万吨,可提供600×1021J)能量,是目前世界能源年需求量的1500倍。

我国铀储量不够丰富,但钍的储量仅次于印度,看来核裂变能仍不失为今后的重要能源。

4、海水中有40万亿吨氘(一升海水中氘的聚变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称作永恒能源,但难度太大,物理证明可行,工程问题难解决(耐高温、高通量中子辐射材料),预计50-100年后实现,目前已组织国际合作。

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污染是另一个严重问题。

如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约10亿吨,排放8亿吨CO2,80万吨SO2,160万吨NOx和800万吨粉尘,还有大量污水。

此外,一吨钢出2吨CO2,炼焦和有色金属冶炼排放更多的SO2、固体废渣、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每年都以亿吨计,累计起来已有百亿吨,占地面积几百万亩。

固体废渣目前在水泥工业用量很大,SO2一般可回收制硫酸,当前人们最关心的是CO2,因为它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祸首。

环境污染几种温室气体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如下三个主要问题第一,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的方式粗放。

从工业的能源效率来看,8个主要耗能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了40%以上,而这8个主要的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耗的7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到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当然建筑、节能问题,建筑能耗,高能耗的问题也都十分突出。

第二,近年来的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的矛盾不断加大。

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的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增长速度。

资源约束的矛盾不断加大,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资源总量是居世界第三位的,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

第三,环境污染严重,中国还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了较明显的伤害。

三、环境材料的起源和定义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传统材料的升级换代开发资源丰富的新材料体系现有材料性能的提高与新材料的开发3.1 环境材料概念的提出90年代初,日本东京大学的山本良一教授等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Ecomaterials,由Envrionmental Conscious Materials或Ecological Materials缩写而成)。

按英文字面含义可理解为环境意识的材料或生态材料,也即环境友好型材料或环境协调性材料。

(绿色,环境友好,生态,环境协调,生态环境材料)材料的使用对环境损害的必然性:大规模的生产和人类生存活动所必须的材料总是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损害生态环境。

为了人类的持久生存和发展,人们所面临的迫切课题,即如何设计和生产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再生率增至最大的材料。

要考虑材料“生命过程”的完整性,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最终废弃的一个全过程。

最初的定义环境材料是指那些不仅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而且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以及舒适性的材料。

比较一致的定义:环境材料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

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材料的概念或定义应当是确定的或不变的,而判别环境材料的标准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或变化。

当所有的材料都“环境材料化”了的时候,那么,环境材料这个术语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环境负荷:是指某一具体材料在其生产、使用、消费或再生过程中耗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能源数量,以及其向环境体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如气态、固态和液态废弃物)的总和。

即材料的环境负荷={资源,能源,排放物}环境负荷主要包括:资源摄取量;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危害;废弃物排放量及其回收、处置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3.2 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先进性:满足功能需求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舒适性:经济性、可接受性环境材料的主要判别标准(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舒适性(9)有毒、有害替代(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3.3 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3.3.1 基础理论研究材料的开发、应用、再生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规律;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的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低环境负担的合金理论,无机材料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理论;可循环性的材料自分解和分离理论;材料再生循环难易程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3.3.2 应用研究:清洁的无污染的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技术基础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可循环性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在环境治理中应用技术废弃材料的综合再生技术基础现用材料中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自然资源中枯竭性金属元素的替代技术3.4 研究意义观念:培养环境意识的科学工作者,使他们具有新的观念,在材料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时首先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发展新材料和解决目前所使用的材料中的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