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材料

合集下载

第七章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第七章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2)采用组合式结构,将拉应力状态尽可能地转化为较软的应 力状态。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生态化改造实例
1.成分设计实例—新型粘土质复相陶瓷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假定的化学通式为 Al2O3·2SiO2·2H2O,此外还含有Fe、Ti、Mg、Ca等氧化物
3C+SiO2SiC+2CO 煅烧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则最终制成Si3N4和Al2O3。
2)粉煤灰、煤矸石制备高性能陶瓷
2.建筑废料、废混凝土、废陶瓷
3.高炉渣、钢渣
7.4 生态建材
水泥、混凝土、建筑玻璃、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 一、建筑材料与环境
1)建筑材料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地球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3)建筑材料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二、生态建材基本概念
生态建材就是赋予优异环境协调性的建 筑材料,故又称环境协调建材,这一类材 料环境协调性好,既具有优异性能,又有 益于人体健康。
材料品种示例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和其他胶凝材料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石灰石膏等陶瓷粘土质长石质滑石质和骨灰质陶瓷等耐火材料硅质硅酸盐质高铝质镁质铬镁质等玻璃硅酸盐硼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和卤素化合物玻璃等搪瓷钢片铸铁铝和铜胎等铸石辉绿石玄武岩铸石等研磨材料氧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等多孔材料硅藻土沸石多孔硅酸盐和硅酸铝等碳素材料石墨焦炭和各种碳素制品等非金属矿粘土石棉石膏云母大理石水晶和金刚石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频绝缘材料氧化铝氧化铍滑石镁橄榄石质陶瓷石英玻璃和微晶玻璃等铁电和压电材料钛酸钡系锆钛酸铅系材料等磁性材料锰锌镍锌锰镁锂锰等铁氧体磁记录和磁泡材料等导体陶瓷钠锂氧离子的快离子导体和碳化硅等半导体陶瓷钛酸钡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钒氧化锆等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系材料等光学材料钇铝石榴石激光材料氧化铝氧化钇透明材料和石英系或多组分玻璃的光导纤维等高温结构陶瓷高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硼化物等难熔化合物超硬材料碳化钛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人工晶体铌酸锂钽酸锂砷化镓氟金云母等生物陶瓷长石质齿材氧化铝磷酸盐骨材和酶的载体等无机复合材料陶瓷基金属基碳素基的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二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原料及其生态化改造对策地壳中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明显优势它们和其他一些氧化物矿物是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最主要原料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52·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4-0052-01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张 喆,王 捷,孙学超(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摘 要:生态环境材料以其优越的使用性能、与环境的相协调性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主要对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优势、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比得出生态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生态化改造是今后材料行业发展的趋势这一结论。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协调性;材料设计;新工艺中图分类号:TB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24.0521 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和特点1.1 生态材料的概念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协调性指消耗少、污染小、循环利用率高。

生态环境材料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性,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是未来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生态材料的特点生态环境材料的特点主要有:①先进性。

能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

②环境协调性。

协调人类的活动范围与外部生态环境,减轻环境负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③舒适性。

能使人类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2 生态环境材料的产生与发展曾经的材料领域忽略了材料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着重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教授山本良一首次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国际上由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生态环境材料的出现不仅仅是材料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生态环境、社会全体、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目前各种无毒的涂料、环境净化材料、生态资源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及环境降解材料已经被相继开发。

任何材料在经过改造后可达到节约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均可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3 环境协调性评价与生态设计根据1997年修订的ISO14000标准引入生命周期评价。

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

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

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材料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先导和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史的里程碑。

材料的使用、发现和发明,使得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走出了混沌蒙昧的落后时代,发展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可以说,我们的现代文明就是一个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材料、能源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过多地追求了材料的使用性能,而对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却没有节制,其结果必然是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各种统计数字已经表明,传统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使用和废弃过程是造成当今世界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和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客观现实要求人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和评价人类过去在材料研究、材料开发、材料使用和材料回收等方面的行为,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1.环境友好材料的概念环境友好材料也称生态环境材料,简称环境材料,是1990年10月在一次关于材料服务于人类生活、行为的未来状况与环境关系的讨论会上,由日本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来的.目前,对于环境材料的概念国际上仍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经过近20年的研究,材料工作者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环境友好材料是指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是从原材料采集、加工、使用或者再生循环利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乃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最高或可分解、安全处理的具有优异使用性能的材料.简言之,它是指在加工、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大使用功能及最低环境负荷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对减少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保护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环境友好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先进的功能性、良好的工艺性、合理的经济性、协调的环境性和舒适性。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再生循环技术
回收技术 再生循环技术 土理处理
高分子结构与降解性的关系
易降解高分子结构 直链 柔软 脂肪族 低相对分子量 亲水性 表面粗糙 难降解高分子结构 侧链、支链、 侧链、支链、交联 晶态 芳香族 高相对分子量 疏水性 表面光滑
第四讲
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
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广泛使用的石油是保护环 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利用生物资源合成环境材料是当前环境材料化 学的重要内容 。
生态环境材料学的研究内容
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方法( 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方法(LCA)和标 ) (ISO14000)的建立 准(ISO14000)的建立 材料的新技术设计(生态、可循环再生、 材料的新技术设计(生态、可循环再生、 可拆卸) 可拆卸) 建立教育体系
生态材料物流和能流循环再生
由于资源的 有限性和环 境容量的有 限性,21世 纪的材料应 当是可循环 再生的。
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
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特征是: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 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 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材料”概念,是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
CH2 H3C N O
Lyocell
Newcell Tencel
CH2 O
CH2
CH2
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
有关Lyocell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1
有关Lyocell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2
有关Lyocell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3

生态环境材料和设计

生态环境材料和设计

didaii@
• 波音747 寿命30年 • 未來10年 8000架退休 • 机队回收协会、机场处理废机、法国中 部夏特洛市、美国亚利桑纳州 • 载具生命终结管制法:废车拆解的成本 由汽车制造厂负责 • 波音787,50%使用碳纤 回收只需20分钟
didaii@
1.2 环境状况
didaii@
2.1对Ecomaterials的不同理解 • 环境材料 • 环境协调材料 • 环境意识材料 • 生态材料 • 绿色材料 • 环保型材料
didaii@
2.2生态环境材料学
原料制备
产品制造
使用及再生利用 废弃物处理
didaii@
环境负荷最小 有利于人类健康
didaii@
因应之道
◎优先保护地球生物圈 “所有生物形成生命共同体” (以CO2 循环为例) ●对地球生物圈的保护、对生态系统(相互依 存的一大群生物)的保护高于一切的原则 ●超越个人生命价值,至高无上的“生命伦理 观念” ●建立维持地球生物圈为大前提的“环境伦理 ” 生态用水 ※人类属于地球 但地球不单单属于人类 didaii@
◎从追求物质丰富、生活舒适 转至与环境协调共存
工业生态学 减轻地球环境负担
科学技术 制造业-研发清洁制程(减少环境负担) -开发资源能夠持久利用的产品 消費者-环保标志产品 ●材料和产品的完全循环利用 ●环境协调型产业-绿色产业 21世纪发展方向 didaii@ 环境材料-支撑21世纪高度文明的物质基础
从1970年至1995年的25年间,人类消 耗了地球自然资源的1/3。现实要求人类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评价以往研究、 开发、生产和使用材料的活动;改变单纯 追求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材料而忽视生存 环境恶化的做法;探索发展既有良好性能 或功能,又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低,并且 与环境协调较好的材料及制品。 图为材 料的“生命周期’’示意图。

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背景
目前,生态环境材料已经成为了全球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 生态环境材料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推广困 难等。因此,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促进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1: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概 念和特点
主题1: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谢谢观看
1、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4)生物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生物活性矿物,如生物玻璃、生物陶瓷等。这些 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可用于生物医学工程、药物载体等领域。
2、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制 备方法、选择依据和优缺点
2、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依据和优缺点
(1)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机械研磨、热 处理等;化学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 物进行合成。
(2)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如利用磁性矿 物和生物活性矿物等建立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3、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3)能源开发: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在能源开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利用 光功能材料和电功能材料开发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3、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例
背景
背景
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定物理、化学、生物性能的天然或人工矿 物材料,能在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能源 利用及医药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正文
1、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主 要功能和特点
1、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光功能材料:主要包括各种荧光矿物,如稀土元素掺杂的荧光矿物。这些 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能转化等领域。

生态环境材料第三章2011

生态环境材料第三章2011

寿命循环过程。1993年。
ISO的定义:LCA 是对某一产品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中的输入、和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这里的产品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与物 质和能量相关的操作过程单元的集合,该产品系统既包括产品的 生产过程,也包括服务过程。寿命周期是指产品系统中连续的和 相互联系的阶段,从原材料的获得或天然资源的投入一直到最终 产品的废弃为止。1997年。
点在于环节概念清楚, 且将材料的生命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 研究。
投入
原料 能源
材料制造与加工 原料获得
排出
排往大气 排往水中
再 生 循 环
产品生产
排往其他 环境 固态废弃物
使用 流通 消费
作用,有用的 产品
在整个寿三节
LCA 的方法学框架及评价过程
一、LCA 的方法学框架
σ
-1

400 360 1000
150 193 495
73~292 348.9 125.3
194~ 776 650.7 253.1
510 400
300 500 190 960 86 50 38 100 14 5
86000 37300
26000 26000 17500 45000 2850 1680 10000 30000 4500 2000
60Cu/40Zn 板
铝 板 杜拉铝板 镁合金棒 6Al-4V钛棒 尼龙66A-100棒 PVC(R)板 钢筋水泥梁 玻璃 硬木材 软木材
二、常见的环境指标及其表达方法 1、能源评价法:在材料的生产过程中, 单纯用所耗能源的 多少来衡量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举例来说, 如生产同样 1t重的
钢、 铝、水泥材料时, 分别要消耗掉31.8、36.7、142.4 百万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1. 引言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替代传统塑料、降解塑料废弃物的研究和应用也愈发重视。

本文将就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开讨论,并对其相关概念、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2.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和特点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是指能够通过生物降解、可循环再生或对环境产生较小影响的材料。

与传统塑料相比,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具有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特点。

这些材料从材料的设计、生产、使用、处理到最终的环境归结过程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在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领域,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我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也在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在材料学、化工、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为解决塑料污染等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4.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应用领域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包装材料、一次性餐具、农业覆盖膜、医疗器械、纺织品等。

其中,包装材料是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生物降解包装袋、可降解的塑料膜等在食品包装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还被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如生物降解性吸收缝合线、注射器等,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 个人观点和展望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从长远来看,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将在环境保护、资源替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相信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材料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高分子材料论文题目生态环境材料学院理学院年级 2013级专业材料化学姓名魏佳学号生态环境材料魏佳(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

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

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

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

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

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

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

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

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

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

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一、定义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

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

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

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它的新材料体系,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这种定义、概念有助于调动更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对量大面广的材料产品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实现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的目的。

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不可分离,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

同时,要大力提倡和积极支持开发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取代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材料。

还应该指出,从发展的观点看,生态环境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应贯穿于人类开发、制造和使用材料的整个历史过程。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

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就是一种清洁的,低能耗的低污染的一种新型材料。

是以后材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研究生态材料对现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特点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①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

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②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

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

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③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关于环境材料的先进性、舒适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难以判断与把握,它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

因此认为环境材料的特征可以具体改为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

这有利于环境材料的评判,也符合现实情况。

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材料研究所追求的优异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环境负担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材料具有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把材料的使用性能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材料技术与工程的革新。

三、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方向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有:①减少人均材料流量,减少材料集约化程度;②减少寿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使用生态化的生产工艺;③开发天然能源,使用藏量丰富的矿物和天然材料;④避免使用有害物质,使用“清洁”材料;⑤使用长寿命材料,强化再生利用,强化生物降解性;⑥修复环境,强调生态效率(性能一环境负荷比);⑦环境负荷小的高分子合金设计;⑧可再生循环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⑨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设计;⑩高分子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生态环境材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研究,以下几点已为世界公认:①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l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②用LCA方法评价材料产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等将成为一项常规的评价方法;③结合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和再资源化研究将成为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④各种生态环境材料及其产品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其发展的重点。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①开发高效生产技术,使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以及生态化;②优化设计,根据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品用途进行可降解或长寿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③探讨与环境协调的再生循环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总之,生态环境材料必将成为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等学科的新型材料,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该类材料,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该类材料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几种生态环境材料简介1.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

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被细菌、霉菌、藻类等微生物降解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真正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下,能被酶或微生物水解降解,从而使高分子主链断裂,分子量逐渐变小,以致最终成为单体或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2.仿生物材料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功能、生物活性或者与生物体相容的材料称为仿生物材料。

仿生物材料在生物兼容性的基础上,从材料的制备到应用都与环境、人体有着自然的协调性。

已经研究开发的仿生物材料主要有生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仿生智能材料等。

组织工程材料是用于取代某些生物体组织器官或恢复、维持以及改善其功能的一类仿生物材料。

常见的组织工程材料包括组织引导材料、组织诱导材料、组织隔离材料、组织修复材料和组织替换材料等。

仿生智能材料是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双重功能的材料。

仿生智能材料刚刚出现十余年,但已经发展成为生物材料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主要有智能高分子凝胶材料、智能药物释放体系以及仿生薄膜材料等。

参考文献[1]环境材料学.翁瑞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第四版[2]生态环境材料.王田明主编田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2第一版[3]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师昌绪主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4]环境材料.山本良一着,王天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5]环境材料导论.刘江龙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6]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王伟中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21世纪新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8]阳光学习网---新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9]中国十二五纲要规划生态环境材料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