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仍缺钱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逼近7_
年收益率7% 银行理财产品抢占年末市场

年收益率7% 银行理财产品抢占年末市场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5年第1期银行不敢“坐以待毙”年收益率7%银行理财产品抢占年末市场投资者应该积极参与这一轮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盛宴”,锁定高收益理财产品。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这有可能是理财产品收益“盛宴”中的最后一次“大餐”。
本刊记者李彩凤2014年岁末,如往常一般,最后一个月依旧是银行最缺钱的时间。
受银监会“236号文”、“央行降息”和“A股暴涨”的影响,相信大家和小编一样,以为201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将走下坡路了吧?事实上,银行为“留客”逆流而上,推出了不少年收益率不错的理财产品,甚至有的达到了7%,那么,年末的理财末班车你有搭上吗?“央行降息”和“股市暴涨”两面夹击一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2014年12月22日,距离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央行降息”政策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许多银行存款利率不但没有下调,反而出现逆势上调的现象。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主要原因是受股市影响,银行间市场陷入短时“缺血”状态。
A股近期一波又一波大涨行情,沪指冲破3100点,创下4年多新高,月内沪深股指均涨超25%,年内中国股市暴涨47%。
这充分点燃了投资者进入股市的激情,各路资金纷纷流向股市,银行自然挡不住投资者“任性”的撤离了,更何况是抹上了“央行降息”的色彩。
可是,时至年末,面对理财资金的流失,银行也不敢“坐以待毙”。
各大银行纷纷解开了“央行降息”的枷锁,冲破“A股大涨”的围墙,将存款利率逆势上调,五大行利率甚至上浮至顶,为的就是在资金流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推出新型产品的方式“留客”。
《投资与理财》记者近期走访了众家银行,发现近一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是处在一个上升的态势,特别是在近月末,上升最为猛烈,由此可见,年末银行“吸金”确实“捉急”了。
百姓与银行那点事

近年来,除了地方银行积极揽储,不少国有大行也开始积极争抢存款。
岁末年初,吸储大战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是张贴在银行大厅的宣传海报,还是现场工作人员的推介讲解,都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三点:银行年底冲考核指标。
业内人士透露,“年底的存款数,是一年里最大的考核指标之一,特别是最后一个月。
为此,各大银行都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提前发动了存款攻势,争取从有限的‘存款汤锅’里分得更多份额。
”再一方面,存款换地方,银行也缺钱。
如今,在大的经济环境下,银行都比较缺钱。
由于市民的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有的人选择将存款从银行取出用于投资。
部分小微企业和各种小型金融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很迅速,其中民间融资的需求也十分旺盛,他们往往以高额的利息回报吸引储户或公司的空闲资金,特别是老百姓的存款,这些也构成了对银行一般存款的压力。
除此之外,银行风险资产额度偏紧。
银行在四季度风险资产额度收紧,存贷比仍然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条红线,如果增加存款,风险资产额度自然会有相应的增加,在存贷比固定的情况下,如果银行的存款多了,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空间和余地自然也就多了,年末揽储百姓与银行那点事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
”如今的社会,衣食无忧,人们关注的重心早已从温饱转向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风度翩翩也好、姿态婆娑也罢,无论男女,不为悦己者容,只为响应社会潮流。
着装风格瞬息万变,得体与否,众说纷纭;赚取眼球、设法吸睛才是目的所在。
然而,不是模仿,也绝非造作,金融业运营之道的标新立异,一点不亚于个体对潮流的追逐。
银行为了完胜揽储之战,使劲浑身解数,赠豪礼、送保险,服务贴心,手段层出不穷;老百姓为给老本找个安稳地儿,一股脑把钱存进银行,理由无二:安全——旱涝保收无风险。
可近期不少存款的凭空蒸发,让人们心里对银行的信任之墙瞬间坍塌。
如何给半生积蓄“上保险”,本期大城小事,就银行与百姓那点事,小编与大家一起唠唠嗑。
汇编|郝丽霞对银行来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银行理财下降原因汇报材料

银行理财下降原因汇报材料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下面将分析造成银行理财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银行理财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市场利率水平整体下降。
这导致银行面临较小的资金供给压力,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其次,监管政策的收紧也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造成了冲击。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标的、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进行了限制和加强监管。
这不仅增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还限制了产品的创新和投资渠道,从而影响了产品的收益率。
此外,理财市场竞争加剧也是导致银行理财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市场上的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理财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客户,银行不得不逐渐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换取更高的销售量。
在应对银行理财下降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首先,银行可以通过提高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水平,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提高产品的收益率。
其次,银行可以加大对创新型理财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增加投资渠道,优化资金配置,以获得更好
的投资回报。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监管政策收紧和市场竞争加剧。
在应对这一问题时,银行可以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推广创新产品和寻求合作等方面入手,以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2024年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前言理财产品是指通过投资某种金融工具来实现财务规划和增值的一种金融产品。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理财产品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简述理财产品市场现状目前,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品种多样化:理财产品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2.风险收益平衡:理财产品市场提供了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产品,投资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产品来平衡风险和收益。
例如,风险较低的货币基金适合保值,风险较高的股票基金适合追求高收益。
3.供求关系紧张:随着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理财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日益紧张。
一些热门的理财产品往往很快售罄,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购买到心仪的产品。
4.监管加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加强了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保护。
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理财产品市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多元化: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理财产品市场将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包括一些结构性产品和智能投顾产品等。
投资者将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产品。
2.个性化:理财产品市场将趋向于个性化的发展。
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推动理财产品市场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
3.科技驱动:科技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理财产品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和选股能力,使投资者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投资决策。
4.更加严格的监管: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增加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
总结理财产品市场是当前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和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选择。
银行理财迎来“年终奖”季_部分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接近8%

“年终奖”季8%岁末年初,银行通常会推出一些带有“年终奖”字眼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因收益会高于普通理财产品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如截至1月24日,2024年以来,部分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接近8%,大幅高于业绩基准,更远高于存款利率。
市场机构预计,随着理财产品净值的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调利好理财产品,2024年理财产品的规模将继续回暖,并有望重回30亿元规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银行理财产品配置中,固收类资产占比仍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
银行理财迎来“年终奖”季部分产品年化收益接近8%历年来,银行都会在岁末年初推出一些“年终奖专属”类产品,以争取到这笔非常态化资金。
通常而言,这类型产品的相对收益率会更高一些。
今年也不例外,自2023年底开始,各种带有“年终奖”“薪享”字眼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
在当前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6%的市场环境下,这类产品的1~2年的业绩比较基准能达到3.5%~4%。
如平安理财的新起航第119期一年封闭(年终奖专属)给出的业绩基准为年化收益3.5%~4%;宁银理财的宁欣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1338(年终奖专享)-A给出的业绩比较基准为3.7%,投资期限为2年。
在本刊走访的多家银行中,多数银行理财经理都会建议投资者买入投资期限相对更长的产品,理由是,“因吴海珊历年来,银行都会在岁末年初推出一些“年终奖专属”类产品,以争取到这笔非常态化资金。
通常而言,这类型产品的相对收益率会更高一些。
在当前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6%的市场环境下,这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能达到3.5%~4%。
附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及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银行交银理财上银理财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工银理财工银理财民生理财民生理财民生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光大理财光大理财理财产品名称稳享灵动慧利日开2号(60天享有期)安鑫版鑫享利-3个月周期开放式2号招睿颐养丰润180天持有期1号固收类理财计划核心优选固定收益类1年定期开放净值型产品双周鑫添益固定收益类开放式鑫稳利固定收益3个月定期开放式4号富竹固收稳健两年封闭9号富竹固收稳健一年半封闭5号富竹固收增利半年持有期1号富竹纯债182天持有期2号阳光金月添利1号阳光金12M添利3号阳光金添利天天天购-利率债存款策略(30天最低持有期)A业绩比较基准(年化%)2.75%~3.75%2.6%~4.1%2.8%~4.0%3.75%N/A32.5%~3.0%3.8%~4.0%3.55%~4.05%3%~4.2%2.5%~3.2%2.4%~3.4%3.0~4.0%1年定期存款利率+1%久期60天3个月持有180天N/AN/AN/A734天551天182天182天N/A12个月30天(%)3.873.785.587.976.626.567.927.384.194.994.344.52%4.4%数据来源:本刊编辑部整理数据截止1月24日表2近两年各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走势(万亿元)为未来利率会继续下调”。
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新兵”2024_年理财产品规模有望增长10%

2024/01/13证券市场周刊第02期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新兵”2024年理财产品规模有望增长10%2024年的第一天,浙商银行宣布筹备3年多的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获准筹建,成为国内第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
从注册资金和潜在理财规模来看,其相较于建信理财等头部理财子公司仍有差距。
就整个理财子公司行业发展来看,进入2023年,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承压,甚至在当年6月末首次被公募基金规模超越。
不过,从最新趋势来看,理财规模出现反弹趋势。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在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居民存款正向高收益理财产品转移,预计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有望实现10%的增长。
浙银理财获批为第32家理财子公司头部理财子公司马太效应显现2024年1月1日,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新成员加入。
当天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2023年12月29日收到了监管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
按照以往惯例,筹建周期通常为半年,之后浙银理财将向国家金融监督总局提出开业申请。
随着浙银理财获批,6家国有大行及12家全国性股份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均“配齐”。
浙银理财成立后,将成为国内第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源于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
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开业,2019年也是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快速落地时期,当年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多达11家。
公开信息显示,浙商银行筹备理财公司已3年有余。
2020年11月浙商银行就发布公告称,浙银理财的拟注册资本为20亿元,浙商银行100%持股。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资本。
从目前已获批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看,同样为20亿的注册资本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有渤银理财和恒丰理财等。
这与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仍有差距。
如2019年成立的农银理财注册资本达到120亿元,中银理财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这一趋势从理财规模上也可窥探一斑。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回归“6时代”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回归“6时代”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4年第8期近来,曾经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7%甚至8%的互联网理财“宝”们收益率全线下滑,跌回“5”时代。
相比而言,逢一季度末揽储压力上升,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小幅回升,反而把理财“宝宝”们的风头压过去了。
投资与理财记者孙晓宇细心的投资者都能发现,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银行总要上演一场揽储大战,通过各种方式留住存款,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银行留住钱的压力更甚以往。
这个季度末也不例外。
今年春节过后,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曾经出现过一波收益率普遍跌至6%以下的走势,让不少投资者觉得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明显不如春节。
但近日,银行理财产品又“满血复活”,大幅攀升。
相反,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近期的走势却日渐“消瘦”,几乎全线跌破5.5%。
余额宝荷包每天少了好几块这几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低至5. 4%,与高峰时的7%相比,身上的光环消退不少。
一直用货款买余额宝的淘宝店主张小姐坦言,余额宝推出之后,她一直把货款存在余额宝账户里,每天都有十几块钱进账。
不过现在,眼见着余额宝收益率越来越低,每天荷包收到的钱都少了3块多,而她身边的不少朋友甚至把余额宝里的钱取出来,买了银行理财产品。
除了余额宝之外,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都遭遇滑铁卢。
根据3月2 8日互联网基金收益播报,包括余额宝、理财通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均跌破5. 5%。
按照此前支付宝方面对余额宝收益情况的披露,余额宝自成立日到2013年12月31日,年化收益率为4.9%。
“我们预估,余额宝长期的收益也会在这一收益水平上下波动。
”支付宝方面称。
对此,中国银行理财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互联网理财产品挂钩的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会随着市场上资金面的宽松程度而变化,目前市场上资金相对宽松,所以货币基金的收益自然下降。
另外,进入3月以来,互联网金融一直风波不断,除了叫停扫码支付业务、给第三方支付机构限额等,近期最受关注的还是四大行和阿里的纷争。
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发展趋势分析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呈下滑趋势进展,以下内容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进展趋势分析:产品预期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牛雯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也是导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放缓的重要缘由之一。
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呈现趋势性下跌,据数据库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2022年1月份达到近年峰值,之后由于货币环境宽松的原因,从2月份开头持续下跌。
不过这轮下跌至6月份才显现拐点。
牛雯对此指出,主要缘由是银行面临半年度考核,对资金消失时点性需求,导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消失收益率“小爆发”。
而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4月份开头也开头下跌。
据数据统计,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今年年初跃升至3%的台阶,尤其在今年头3个月收益率上升势头强劲,但从4月份开头,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面临普遍回调。
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澳元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今年1月份达到4%以上,甚至超越了部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从6月份开头,澳元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破4%,进入“3时代”。
而美元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从今年1月份升至3%平台,但从5月份开头消失拐点。
欧元和港币理财产品也面临同样状况。
“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低。
一般来说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人民币产品来说明显偏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吸引力有限。
另一方面,即使获得了收益,在汇率方面仍旧会存在较大风险。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有限,风险又来自多方面,因此市场占有量小。
”方亮说。
将来将涌现更多开放式理财产品从发布的《2022-2022年理财产品德业将来前景猜测报告》数据统计来看,2022年上半年各收益类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均有大幅提升,其中保本浮动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上升幅度最大。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总计发行20221款,占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71.15%,环比上升12.41%;保本浮动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总计发行6075款,占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1.6%,环比上升29.2%;保证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总计发行2039款,占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7.25%,环比上升7.6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近岁末,随着市场对于资金需求
的持续吃紧,各家银行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平淡了许久的理财产品终于显现出“年末效应”, 收益出现普涨。为了争夺客户和资金,不少银行纷 纷推出“买理财送礼品”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在 股市回暖、银行年末考核的
刺激下,理财产品除结构性产品外,收益率相比前 几周有了明显提高。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银 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6%(包含)的产品数量高 达109款,创造了今年下半年单周高收益理财产品发 行数量的最高纪录。
虽然央行实行降息政策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但理 财产品并未进入下行通道,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 随着年末临近,市场间资金利率的走高,银行理财 产品的收益率一路冲高逼近7%。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平安银行与南京 银行日前发行的产品,收益率分别高达6.7%和6.4%。 其中,平安银行推出的“财富和盈资产管理类2014 年851期”以及其他两款平安夜、
又动用了提高理财收益的传统手段,通过更高的预 期理财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留住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增长乏力,不少研究 机构都预测还会有1-2次降息空间,一旦成真,理财 产品未来还有下行
趋势。同时,有消息称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硬性考 核提上日程,一旦取消存贷比考核,银行发售理财 产品的动力会随之减少,未来高收益理财产品或更 加罕见。
银率网理财组分析师牛雯建议,这有可能是理 财产
品收益“盛宴”中的最后一次“大餐”,投资者应 该积极参与这一轮理财产品收益“盛宴”,锁定高 收益理财产品。
Hxjssas 火线互联网金融社区
另一方面,本轮理财产品收益爆发点主要集中 在超短期理财产品,这表明银行对短期资金需求强 烈,但中期来看,随着“打新”资金的解冻和财政 存款集中投放,年底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将会很快得 到缓解。
其实,不仅是理财产品出现飙高,近期互联网 “宝宝”也迎来了一波小高潮。微信理财通易方达 基金易理财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5.3120%,较 12月26日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4.851%,较12月15 日的4.057%上涨了19%。
事实上,自央行上个月宣布降息后,银行理财 产品收益率水平曾受到冲击。据统计,降息后一周, 理财产品
发行数量较降息前一周下降1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 降幅度达7%。但年末本身就是银行考核、对资金需 求比较旺盛的特殊时期,而今年却伴随着股市大热, 不少股民将银行存款搬到股市或基金市场,面对年 终考核,银行只得
财神节专属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为6.7%,同时 起点也并没有走高,都为5万元,期限在30天-40天不 等,同时该行还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2%-6.65% 的多款产品。
华融湘江银行发行
的“2014年融智理财富盈计划14012号人民币理财产 品”,预期收益率7%,投资期限为365天,投资起点 为10万元。产品仅在个别地区销售,并非全国性产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