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课程设计
机械培训的课程设计

机械培训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简单机械的构造、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常见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范。
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操作简单机械装置,进行基本的组装和分解。
2. 学生能运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机械维修和保养。
3. 学生能运用图表和说明书解读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尊重和珍视生命。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培训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合作与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机械中-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基础- 内容列举:杠杆的分类与原理、滑轮系统的效率、斜面的应用。
2. 常见机械设备操作与安全规范:介绍实验室及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显微镜、车床、钻床等,并学习其操作步骤和安全使用规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内容列举:设备操作流程、安全标志识别、应急预案处理。
3. 机械运动与力的作用:结合物理知识,分析机械运动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如加速、减速、转动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运动与力- 内容列举: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4. 实践操作与维修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简单机械装置的组装、分解以及维修保养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 内容列举:工具的正确使用、机械装置的拆装、润滑与保养。
5.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机械专业所有课程设计

机械专业所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领域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原理、机械自动化等四个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设计: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和工具。
2.机械制造: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流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3.机械原理:深入剖析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
4.机械自动化:介绍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智能制造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领域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保障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相信学生能够在本课程中学到扎实的机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 场景。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方法,能够绘制运动曲线图。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计 算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接类型(如平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楔键连接等) 及其特点,掌握各类型键连接的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销孔的加工方法和装配要求,能够正确加工和装配销连接。
07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任务书解读与选题指导
解读任务书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 和限制条件。
选题指导
提供选题建议,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专 业方向的课题。
课题分析
帮助学生分析课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 计划。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明细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明细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对机械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力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分工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年级机械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和创新能力。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数学和机械原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
1. 熟练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完成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
2. 独立使用CAD软件进行零件设计和工程图纸绘制。
3. 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优势,与他人协作完成复杂机械设计任务。
4.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关注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5. 养成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为未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步骤,分析机械结构的功能和组成,以课本第二章内容为基础,深入讲解设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机械零件设计:以第三章为参考,详细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零件的设计。
3. 受力分析与计算:运用力学知识,对机械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以第四章内容为依据,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受力计算。
4. CAD软件应用:结合第五章内容,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零件设计和工程图纸绘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经验总结
分享团队成员在课程设计中的经 验和教训。
实际应用
解释为何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重要。
设计目标
设计和开发
性能优化
确定要设计和开发的物品或系统。 阐述优化性能的具体目标。
可持续性
说明设计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 考虑。
设计方案
1
研究和分析
开展研究,分析设计要求和约束。
概念设计
2
生成多个概念设计,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设计并创建相应的图纸和模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课程设计任务简介
背景
解释为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必 要的。
团队合作
讨论小组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学习工具
介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使用的 工具。
问题陈述
挑战性问题
提出一个挑战性的机械原理问题。
解答方法
概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相关设计要素
1 材料选择
2 结构设计
选择适合设计需
解释如何控制设计中的运 动。
性能测试计划
测试目标
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指标。
测试方法
阐述测试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分析
解释如何分析测试数据以评估 设计性能。
结论
团队成果
展示团队完成设计任务的成果。
证书颁发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引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手册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课程的设计要点、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设计概述1.1 目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1.2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机械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制图等环节。
1.3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功能、性能、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材料、成本、可制造性等因素。
二、设计步骤2.1 问题分析对设计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设计要求和限制条件,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范围。
2.2 方案设计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多种设计方案,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案。
2.3 详细设计对选择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设计计算、选材、零部件设计等。
学生需要运用机械设计相关的知识和软件工具,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4 制图根据详细设计结果,进行制图工作。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符号,绘制各种视图、剖面图和装配图等。
2.5 设计报告完成设计后,学生需要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任务的概述、设计过程的描述、设计结果的分析等内容。
三、设计注意事项3.1 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3.2 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设备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选择材料、结构和工艺,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3 成本和制造工艺学生需要在设计中兼顾成本和制造工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方式,确保设计的可制造性和经济性。
3.4 环境和可持续性学生需要关注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资源推荐4.1 课程教材推荐使用《机械设计基础》等经典教材,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和关键要素。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相关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绿色设计,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但可能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研究机械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系统性能与结构设计的关系b. 机械零部件设计- 分析并设计常用机械零部件(如轴、齿轮、轴承等)- 了解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c.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d.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学习并运用设计优化和评价方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第2周:机械零部件设计(1)- 第3周:机械零部件设计(2)- 第4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5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第6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2)3.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第2章:机械零部件设计- 第3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4章:机械设计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内装:1.设计任务书1份2.设计说明书1份3.装配图1张4.低速轴零件图1张5.低速级大齿轮零件图1张学号:100107131姓名:徐韬班级:数控101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目录任务书绪论一、电动机的选择1.确定传动装置所需功率2.确定传动的装置效率3.选择电动机二、传动装置总传动比计算及传动比的初步分配1.总传动比计算2.传动比分配三、初步计算传动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参数1.电动机轴输出参数2.高速轴的参数3.滚筒的参数四、齿轮传动设计1.高速及齿轮的设计五、轴的计算1.高速轴的设计2.低速轴的设计六、滚动轴承的选择1.高速滚动轴承2.低速滚动轴承七、设计带传动八、联轴器的选择1.计算载荷2.选择联轴器的型号九、键的选择十、减速器的润滑十一、减速箱体的尺寸计算绪论本设计主要内容是进行一级圆柱直齿轮的设计计算,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多门课程知识,并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另外培养了我们查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计算、绘图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
(4)加强了我们对Office软件中Word功能的认识和运用。
任务是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的减速器。
要求传动系统中含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及V带传动。
一、已知条件:1.运输带工作拉力F=2300N2.运输带工作速度V==1.5m/s (允许速度误差±5%)3.滚筒直径D=320mm4.滚筒效率η=0.96 (包括滚筒与轴承的效率损失)5.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6.使用折旧期8年7.工作环境室内,灰尘较大,环境最高温度35℃8.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电压380/220V9.检验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10.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二、传动方案= 设计说明书一、1.2.3.二、4. 电动机的选择确定传动装置所需的功率PwP=FV/1000=2300X1.5÷1000=3.45KW确定传动装置的效率η由表11—7查得:普通V带的传动效率带η=0.96一对滚子轴承的效率η轴承=0.98 (圆锥滚子轴承,稀油润滑)闭式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η齿轮=0.97 (8级)弹性联轴器的效率η联轴器=0.99滚筒效率η滚筒=0.96故传动装置的总效率η=带ηXη轴承 2 Xη齿轮Xη联轴器Xη滚筒=0.96X0.982X0.97X0.99X0.96=0.850选择电动机电动机所需最小名义功率 P=P/η=3.45/0.850=4.059KW电动机所需额定功率 P e=1.3P0=1.3X4.059=5.277KW根据表12—1选择Y132S-4电动机,则Pe=5.5KW ne=1440r/min 堵转转矩/额定转矩=2.2 最大转矩/额定转矩=2.2表10-1 电动机主要参数名称符号参数值额定功率Pe5.5KW满载转速ne1440r/min伸出端直径 D 38-0.002+0.018伸出端安装长度 E 80mm安装基础地脚螺栓距离216mmX216mm传动装置总传动比计算及传动比初步分配总传动比的计算滚筒的转速nw=60X1000V/Dπ =60X1000X1.5÷320÷π=89.525r/min总传动比 i= ne/nw=1440/89.525=16.08传动比初步分配因总传动比较大,拟采用二级传动,即普通V带减速和减速器内单级斜齿轮圆柱齿轮传动,初步分配各级传动比如下:普通V带传动比i1=3.5齿轮传动比 i2=4.594滚筒的实际转速 nw=ne/i1i2=1440÷3.5÷4.594=89.558r/min传送带线速度V=πDnw/60/1000=πX 320 X 89.558÷60÷wP=3.45η=0.85P=4.0955.三、6.7.1000=1.5006m/s滚筒线速度误差ΔV=|(V-V)/V|x 100%=|(1.5-1.5006)÷1.5|x100%=0.04%<5%初步计算传动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电动机输出参数Pe=5.5KW ne=1440 r/minTe=9550x( Pe/ne)=9550 x (5.5÷1440)=36.476 N.m高速轴1的参数P1=Pe带=5.5 x 0.96=5.28KWn1= ne/i1=1440/3.5=411.429 r/minT1=9550x(P1/n1)=9550x(5.28÷411.429)=122.558 N.m低速轴2的参数P2=P1η轴承η齿轮=5.28 x 0.98 x 0.97=5.019KWn2= n1/i2=411.429÷4.594=89.558 r/minT2=9550x(P2/n2)=9550 x (5.019÷89.558)=535.2 N.m滚筒轴参数Pw=P2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5.019x0.97x0.99x0.96=4.627 KWnw= n2=89.558 r/minTw=9550x(Pw/nw)=9550x(4.627÷89.558)=493.400 N.m表10-2各轴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轴名称转速n/( r/min)功率P/KW 转矩T/(N.mm)电动机轴1440 5.5 36476高速轴1 411.429 5.28 122558低速轴2 89.558 5.019 535200滚筒轴89.558 4.627 493400普通V带传动设计选择普通V带型号查表19-10得 KA=1.2计算功率 Pc= KAPe=1.2 x 5.5=6.6 KW根据图19-1选用型普通V带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d1dd2查表19-11 A型V带最小基准直径ddmin=75mm选取主动带轮直径 dd1=100mm取带滑动率ε=0.02KA=1.2Pc=6.6 KW8.9.10.11.12.13.14. 则从动带轮直径dd2=i1dd1(1-ε)=3.5x100x(1-0.02)=343mm根据表19-11选取从动带轮基准直径标准值 dd2=355mm普通V带传动的实际传动比 i1= dd2/ dd1=355÷100=3.55<4(符合要求)验算带速v =10006011⨯nddπ= (πx100x1440)/(60x1000)=7.540m/sV在5~ 25m/s范围内确定带的长度Ld和中心距a初定中心距ao按照 0.7( dd1+ dd2)<ao<2( dd1+ dd2)即 0.7³(100+355)mm<ao<2³(100+355)318.5mm<ao<910mm初取 ao=600mm计算所需带长Ld0()()221210422addddaL dddddo-+++=π=2³600+(π÷2)³﹙100+355﹚+﹙100-355﹚2/(4³600)=1942mm查表19-2选取V带的标准基准长度L d=1800mm标注为A1800 GB/T11544-1997确定实际中心距a= a0+(L d+L d0)/2=600+(1800-1942)÷2=529mm安装中心距a min=a-0.015 L d =600-0.015³1800=573mma max=a+0.03 L d =600+ 0.03³1800=654mm验算小带轮的包角αα≈180°-(d d2-d d1)÷a³57.3°=180°-(355-100)÷529³57.3°=152.38°>120°确定普通V带的根数z查表19-5得普通V带的额定功率P0和i≠1时的额定功率增量ΔP0;P0=1.32KW ΔP0=0.17KW查表19-2的普通V带长度系数K L=1.01查表19-12的小带轮包角修正系数Kα=0.93Z=P c/[ (P0+ΔP0)K a K L]=6.6÷[﹙1.32+0.17﹚³0.93³1.01]=4.7故V带根数z=5计算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力F Q计算单根普通V带的张紧力F0查表19-1得普通A型V带每米长度质量q= 0.10kg/m=+⨯=+-=20.10x7.5401)-0.932.5(×7.5402x56.6×10002)1α5.2(21000qvKZVPF C153.4ao=600mma=529mmα=152.38°四、15.16.五、17.18. 6N计算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力F Q1490238.152sin46.153522αsin2=⨯⨯⨯==ZFFQN带轮结构设计查表19-14可知,主动带轮为实心式带轮,孔径为d d=38mm(与电动机伸出端配合);键槽为A型,b³h³t1=10mm³8mm³3.3mm;轮槽角ϕ=34°从动带轮为六孔板式带轮,辐板宽度S=18mm,孔径由高速轴设计时确定(d k=35mm);键槽为A型,b³h³t1=10mm³8mm³3.3mm;轮槽角ϕ=38°。
两带轮的基准宽b d=11mm,基准线上槽深h amin=2.75mm,基准线下槽深h fmin=11.0mm,槽间距e=(15±0.3)mm,槽边距fmin=9mm,最小轮缘厚minδ=6mm。
带轮宽度=⨯-+⨯=-+=15)15(92)1z(f2eB78mm带轮材料选用HT200齿轮传动设计高速齿轮设计重新计算减速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由于带传动的实际传动比与事先分配的传动比有所变化,故减速器各轴的转速和所受扭矩也变化,必须重新计算这些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