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提纲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案)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儿童是最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涌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梦幻般的想象力。
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师要在文本与学生能力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大胆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神奇而有趣的事情。
本文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三、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由此可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最后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教学目标(1)会写“零、狐、狸”3个生字,读准“希望、鳄鱼、糖醋排骨、香肠、痒痒的、丁零丁零、狐狸”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并写一写。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写“零、狐、狸”3个生字,读准“希望、鳄鱼、糖醋排骨、香肠、痒痒的、丁零丁零、狐狸”。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大胆想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七、教学方法讲授法、想象法、讨论法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大家都认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如果你也拥有这项神奇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生自由说)2、揭示课题:一位叫英英的小朋友,他想变成一棵树,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去看看吧!3、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学生最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训练学生说句子这两个目标较好地融为一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1篇】《我变成了一棵树》联想在本课的落脚点为关联关联生活特点、细节进行想象。
至此,本课想象方法,据理论文献梳理聚焦为变身和关联。
接下来,我又利用AI智能测评软件进行朗读字音、字形、字义等前置学习的数据收集。
精准教学起点,并借助摘星班整体改制,课文厘清了文本的结构,进入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通过对本单元想象要素的纵向分析,梳理出低段的假象为遐想,中段为奇思妙想,高段为畅想和科学幻想。
所以,本单元想象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感受奇思妙想。
在横向分析想象要素时,我发现本科的核心任务为变身想象,所以本课主要梳理变身、关联两种想象方法。
因此,我先和孩子们梳理了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想象的神奇,了解变身的原因,变身后的神奇想象。
以及想象方法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我据此设计了出口成章词语我过关,整体感知故事我会讲品味想象方法我,探秘梳理,总结想象,我会说四个教学板块,其中重点是第二个板块儿,叛逆想象新方法,学习关联的想象方法。
我重点汇报第二版块的设计,结合线上教学的独特性,我创设游戏情境,设计了三个支架。
一、关联生活来想象,利用云端连线共分享关联特点来想象,利用分享视频了参与关联细节来想象,利用学生表演入情境,首先关联生活想象板块,教师推荐。
录播习得方法,交流导学性质的摘星单以及孩子们经常总结云连线的一些小妙招,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断迭代关联特点和细节。
想象板块利用播放学生云端合作学习微视频以及合作小组圈儿聚焦表演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将孩子们最感兴趣。
元素融入课堂,调动多重感官。
在第二板块儿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分享两点线上经验,第一点,学习协作,架构时空连线,善用学生协作体,利用导学资源将自主学习固定化。
每晚的筠连县将合作学习常态化,打破空间障碍,极大提高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
第二点,要用导学突破线上困境,将学习内容方式,学习要达到的程度设计成导学班,通过国家云平台共享平台的直播,录播微课展开本课,利用导学性质的摘星单,第一板块儿出口成章,智能测评。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教案教学提纲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教案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 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
(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
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鳄鱼()陈醋()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用时:20分钟) 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一棵树的形象。
2.体会课文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
3.同桌探讨找出运用多种修辞的语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设计: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是一棵树,你会因此感到骄傲还是自卑?为什么?二、初读课文,总体了解1.自由阅读课文。
2.同位合作解决生字词。
3.自由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再读课文,概括诗歌各部分内容。
2.合作探讨:诗歌中一棵树的形象。
3.归纳课文主旨。
四、三读课文,品味欣赏1.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从文中找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并讨论它们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探究练习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棵树的形象——主旨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2设计说明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
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同时,关注文章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一棵有各种形状鸟窝的大树。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梦。
如果你会七十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揭题:无独有偶,当代儿童文学家顾鹰也喜欢七十二变,她最喜欢变成什么呢?(动画:人变成了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我变成了一棵树》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下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我"变成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掌握想象的方法。
3.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重点:感受“我”变成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和乐趣,体会其中的神奇。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过程:一、想象游戏:我想变变变师:上一课我们乘着想象的飞舟,一起去宇宙的另一边,欣赏了一个颠倒的世界。
这一堂课,我们要打通想象跟现实的通道,一起玩转变变变的游戏!很多大作家也玩过这个游戏,想不想看一看?还记得这个大胡子的泰戈尔吗?他给我们写过什么文章,你还记得吗?生:他给我们写过花的学校师:没错,就是三年级上册的那个泰戈尔,他想变成什么,你能猜出来吗?生:他想变成花。
师:你怎么一猜就中?为什么?生:因为他说花儿有个学校,所以他想变成花。
师:聪明的孩子真会联想!看,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在空中摇摆,在星月上跳舞。
真有趣,再来一个!这是美国的天才大叔谢尔,这个光头大叔,谁来猜猜他想变成什么?生自由猜测师:好的,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想变成什么?生读:如果我变成一寸高,我就可以骑着虫子上学去学校。
师:你想变成什么呢?我相信你们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来,你说看。
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今天怎么把一个神奇的想法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先到一个小女孩英英的故事里面去发现想象和写作的秘密。
英英说我变成什么?好,那我就贴一棵树。
我们把课题读一读。
生读: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自学梳理:词语情节巧过关师:现在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不能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生大声地读课文师:每个同学都读完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上面的词语,我请一组来开火车。
现在去掉最后一排,这些词语是有秘密的。
你发现了吗?生:第一排的词语都是有关动物的词,第二排的词语都是图形,第三排的都是吃的!第四排的都是拟声词。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选6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
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
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椭圆形菱形鳄鱼香肠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
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
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
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1)第四段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7《我变成了一棵树》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想象的神奇,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能仿照课文大胆想象并说说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思维能力: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审美创造:感受课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的童趣,以及想象的神奇与乐趣。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有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的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
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关注课题:本课题目新颖,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起到了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我”的愿望,从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描述了发生的一系列奇特、有趣的事情。
关注课文:课文中作者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
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章中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
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关注想象:文中“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
教师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
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关注字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或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认读。
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原创部编版三年级《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继”等13个生字。
会写“狐狸、继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感受想象的神奇。
3、展开大胆的想象,自己想变成什么,以及会发生什么奇妙、有趣的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激发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设置情景: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引入新课。
想象是那么奇妙有趣,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想象世界。
二、检查预习,培养习惯。
要想读懂课文,我们必须扫清认读的障碍。
(一)生汇报预习字词情况。
1、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师生正音。
重点强调:后鼻韵:零平舌音:醋。
(多媒体出示图片,识记“鳄”。
联系生活识记:醋)把刚才指导的难读字回归到句中,多读几遍,强化识记。
2、齐读生字、词,读正确。
把自己认3、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字形,进行归类。
(2)生观察生字,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标记出来。
全班交流。
师重点强调、示范书写:状、零、继、续(3)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姿势与要求。
(二)汇报朗读情况。
1、抽读。
师生正音。
2、练习朗读,读流利。
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轮读,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2、交流,师指导。
四、细读课文,学习表达(一)自读课文,寻奇妙,初入想象世界1、带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2、围绕问题,生交流。
3、引导归纳总结:由愿望引发想象,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
(二)自由朗读,品味奇妙,感受想象的世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想象有意思的部分。
2、小组交流。
提问引导:“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预设:(1)奇特之一:观察插图,想象各种形状的鸟窝跳舞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变成了一棵树》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吃饭、形状、狐狸、担心、失望、背包、巧克力、香肠、继续、饭菜、排骨、水珠、秘密。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文本丰富的想象力。
3、分析妈妈的形象,理解英英明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出示一个字,相信同学们都认识【出示变】指名读,大家一起读。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或者故事中的哪个人?指名说。
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请看:孙悟空会变,匹诺曹也会变;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就连青蛙也是王子变的,就是应为他们会变,所以他们的故事才那么吸引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变化有意思的故事。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能认识吗?【出示词语】1、指名读(2名)2、齐读3、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狐狸】4、师:同学们写的真好,老师把大拇指送给我们每一位同学,课前读了几遍课文(很充分),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呢?(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学习1---4段】出示句子。
师:同学们,美好的故事开始了:师生同读。
生:“英英,吃饭了!”师:妈妈都不耐烦了。
生: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师:想着想着莹莹的愿望实现了。
【出示句子】生: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师:想变成一棵树,它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英英是怎样变化的?2、指导说句子【出示句子】生: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认读痒痒的师:我觉得胳膊上痒痒的。
肚子上痒痒的。
师:你哪里痒痒的,能仿照句子说一说吗?生交流:师:小树枝就这样冒着、冒着。
【出示句子】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师: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它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这种变化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神奇(板书)3、【学习5---23段】导入:英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1、出示默读课文5---23段,一边读一边拿笔划出让你觉得神奇的地方?2、生交流神奇的句子。
a、出示(我变成了一颗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跳起了舞)师:是呀,这种树太神奇了,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师: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生交流。
师:形状真是太多了,真是说也说不完,课文就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生:省略号师:省略号表示……生:还有很多形状。
师:这么多的形状,真神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b、交流句子:【唉,变成了树真麻烦。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神奇小树会流口水。
c、出示句子:【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那么容易】师:哪里让你感觉很神奇?生:小树弯一弯腰,小动物们就能住进去。
师:是呀,做一个弯腰的动作,小动物们就能住进来。
师:小兔子来了,我怎么让小兔住进来?生:读句子:师:小鳄鱼、小鸭子也来了,我怎么让他们住进来?生:读句子:师:我的小树多神奇呀,不管谁来,小树总有办法让小动物们住进来,轻轻一爬,轻轻一跳,多么轻松呀。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师:同学们除了神奇的形状,神奇的动作还有……生:声音。
d、出示词语【嗵嗵的跳、丁零丁零、咕噜噜】隔着肚皮我都听见了。
师: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1)(我的心嗵嗵的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2)(咕噜噜------怪怪的声音)(3)(咕噜噜------越来越响了)e、师:英英变成小树之后,发生了这么多神奇的变化,不仅把小动物们引来了,连英英的妈妈也来了,她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文中除了写英英,还写到了英英的妈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英英妈妈的句子,用~~~~~~~~~~~画出。
生:交流思考。
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有关妈妈和英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1、英英吃饭了我真想变成一棵树……2、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
我的心嗵嗵的跳着,树上的鸟窝却一动一动的,发出了丁零丁零的声音。
师: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吗?在这个神奇变化的世界里,什么是不变的呢?生:妈妈对英英的爱,妈妈对英英的了解是不变的师:是呀,不管英英怎么变,妈妈对英英的爱是永远不会变化的。
板书:爱不变(五)拓展升华小练笔(配乐)导入:好了,同学们,现在请你拿出笔,发挥你的想象,加上你的感受,写写你想变成什么?变完之后,有哪些神奇的经历?生:写分享师:同学非常有爱心,老师被你们深深地感染了,回家之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阅读《逃家小兔》这本书。
(六)积累感悟、拓展阅读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逃家小兔》。
(七)板书设计17 我变成了一棵树神奇变爱不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人教(部编版)17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
(谜底:狐)同音字歌示例: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4)多音字。
背⎩⎨⎧ bēi:背包 背负bèi:后背 背井离乡秘⎩⎨⎧ mì:秘密 秘而不宣bì:秘鲁(5)形近字。
⎩⎨⎧ 状zhuàng:形状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于yú:于是 ⎩⎨⎧ 克kè:克服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
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
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
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状态狐狸丁当零食轻巧克服香肠继续抬头秘密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
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明确: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明确:花、叶、水果……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明确: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明确: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明确: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明确:“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