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计算表

合集下载

测量计算表

测量计算表

1.133 1.479
155 49 35 278 49 15
4.593
-29.601 7096.064 4514.421 1108.114
12 11 21.506 21.503 0.334 1.309 168 25 33 267 14 48 -1.033 -21.478 7095.031 4492.943 1108.376
144 24 26
260 27 52 224 52 18
-8.857
-8.818
6883.82 6874.963
4199.762 1104.563 4190.944 1104.285
145 53 22 190 45 40 -24.177 -4.595 6850.786 4186.349 1104.872
192 53 29 286 23 18 9.277 -31.544 7119.55 4395.272 1105.75
186 10 21 292 33 39 6.684 -16.089 7126.234 4379.183 1106.589
144 50 02 257 23 41 -8.428 -37.686 7117.806 4341.497 1107.087
35
34 36
36.277 89 27 20
36.275
0.345
36 35 91.96 91.96 -0.207 37 90 07 44
37
36 38
63.039 89 57 01
63.039
0.055
1.021 1.007 0.901 1.073 1.157 1.013
171 16 07 186 17 04 -36.057 -3.971 6527.554 4099.961 1103.905 181 31 40 187 48 44 -91.107 -12.5 6436.447 4087.461 1103.526 180 25 51 188 14 35 -62.388 -9.038 6374.109 4078.423 1103.725

煤矿巷道断面尺寸计算表(全)

煤矿巷道断面尺寸计算表(全)

H1=h3+h0+d0
7
巷道的计算掘进高度
毫米 H2=H1+δ
H2=H1+δ
8
巷道的净宽度
毫米 单轨B=a+c 双轨B=a+b+c
单轨B=a+c 双轨B=a+b+c
9
巷道的设计掘进宽度
毫米 B1=B+2T
10
巷道的计算掘进宽度
毫米 B2=B1+2δ
11
净断面
米² S=B(0.39B+h2)
12
掘进断面积
B1=B+2T
10
巷道的计算掘进宽度
毫米
B2=B1+2δ
11
圆弧拱的曲率半径
毫米
R=0.542B
12
净断面
米²
S=B(0.24B+h2)
13
掘进断面积
米²
S2=B2(0.35B2+h3)0.1B²
14
净周长

P=2.27B+2h2
15
巷道允许通过风量
米³/秒
Q≦SVm
每米圆弧拱形巷道断面掘砌工程量计算公式
掘进
量(米³)
300
350
75
0.11 0.16
0.11
2
100~150
3
150~200
4
200~250
350
300
400
75
0.13 0.18
400
350
400
75
0.15
0.2
400
350
450
75
0.17 0.23

煤矿小改小革自主研发电子化测量成果计算表

煤矿小改小革自主研发电子化测量成果计算表

集团公司员工“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申报表
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
自主研发电子化测量成果计算表
应用地点:31总回风巷贯通
主要完成人:
【摘要】:地测防治水根据31总回风巷跨水平贯通的实际情况编制成果计算程序,实现快速计算、快速查找、避免粗差、精确提供成果。

攻克了人工计算资料时,对算有误后查找原因困难、反复计算,增加工作量,工作效率低。

【关键字】成果计算程序快速计算避免粗差
创新背景:
xxx煤矿原来贯通测量中成果计算测站数多,工作量大计算时间长,人工计算时错误率较高,测量成果资料需要累积计算,对算有误后,往往查找原因很困难,造成重复计算,增加工作量,工作效率低。

设计步骤:
地测防治水科测量组通过认真研究,结合计算方法,输入计算公式,对方位角、平距、(X、Y)坐标增量、(X、Y)坐标值、高差、高程分别编制公式,累积计算。

实现快速计算、快速查找、避免粗差、经与人工计算核对后快速精确的提供测量成果。

效果评价:
大大避免了贯通测量资料计算粗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操作性强,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今后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图示:成果计算程序表。

矿山测量计算方法

矿山测量计算方法

O

B 右
-6
274 26 06
-4 26 00 -4 26 06
钢尺量距计算
1、今用同一钢尺丈量两段距离。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126.78m,返测值为 126.68m。另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357.23m,返测值为357.38m。试问这两段 距离的测量精度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哪段距离的精度高?
答案:
答案:
( )尺长改正 1 ∆l 0.009 = 75.813 × = 0.0227 m l 30 (2)温度改正 ∆Dl = L ∆Dt = Lα (t − t0 ) = 75.813 ×1.25 ×10 −5 × (- 5 - 20 ) = -0.0237m (3)斜距化为平距 L′ = L + ∆Dl + ∆Dt = 75.813 + 0.0227 − 0.0237 = 75.812m D = L′ ⋅ cos α = 75.812 × cos 30o = 65.655m
3500.000
4680.000
1
3584.045
5049.067
2
3221.361
5324.501
3
2965.706
4692.931
A
3500.000
4680.000
1 2049.733 -0.018 -0.090

359 59 36
f x = ∑ ∆x = −18mm, f y = ∑ ∆y = −90mm
)
31.26
=90°-L
=2.871-1.128
= 1.743 ×100 × cos 2 3o 447′ + 1.42 − 2.00 = 173.54 × tan3o 7′

瓦斯和二氧化碳测定计算基础表.

瓦斯和二氧化碳测定计算基础表.

k=3.526T/P 式中:K-修正系数:T-测点绝对温度,273+℃:P-测点大气压,hpa。

k=3.526T/P 式中:K-修正系数:T-测点绝对温度,273+℃:P-测点大气压,hpa。

4.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1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2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k=3.526T/P 式中:K-修正系数:T-测点绝对温度,273+℃:P-测点大气压,hpa。

4.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1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2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k=3.526T/P 式中:K-修正系数:T-测点绝对温度,273+℃:P-测点大气压,hpa。

4.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1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2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k=3.526T/P 式中:K-修正系数:T-测点绝对温度,273+℃:P-测点大气压,hpa。

4.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1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4.25日早班测风员: 记录员: 中班测风员: 记录员: 夜班测风员: 记录员:。

变形测量全站仪计算表格

变形测量全站仪计算表格

变形测量全站仪计算表格篇一:全站仪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表观测日期:年月日起止时间:点点地点:观测人:计算人:第页利民煤矿全站仪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二0一六年篇二:全站仪观测计算方法全站仪观测方法及计算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测量应该严格按照原测精度进行,及时提交成果报告。

一般测量成果小于两倍中误差时,可以使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者有更大的粗差,应由项目部测量组会同监理部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并将结果报送第三方测量检测单位。

附合精密导线或者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Wβ),不应大于下式计算值Wβ=±2mβn式中mβ______________为上表中的测角中误差(");n__________附合导线或者闭合环的角度个数;精密导线网测角中误差(M0)应按下式计算:M0=±1?f?*f?? ?N?n??式中fβ___________为方位角闭合差;n___________附合导线或者闭合环的角度个数;N____________附合导线或者闭合环的个数;精密导线网边长改正1 测距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测后各读取一次,取平均值做为测站的气象数据。

温度精确至0.20C,气压读至50Pa (气象数据可以输入全站仪内自动改正)。

2 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值S,应按下式计算:S=S0+S0*K+C式中S0___________ 改正前的距离;C____________ 仪器加常数;K____________仪器乘常数;利用垂直角计算水平距离D时应按下式计算:D=S*cos(a+f)f=(1-K)pS*cosa/(2R)式中a__________垂直角观测值;K___________大气折光系数;S___________经气象及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m)R___________地球平均曲率半径;f___________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修正量(");p___________弧与度的换算常数,p=206265(");高程归化、投影改正高程归化。

煤矿测量计算台账1960...2012.10.7

煤矿测量计算台账1960...2012.10.7

工作地点:测量日期:计算者: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对算者:30〞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工作地点:计算者:对算者: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1960水平东A9轨道下山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东二采区A5、A6、A9、回风巷A甲441720086注:资料来源,点的位置分别用丄、丅代表顶底板,并在左、右侧填上距左帮、右帮的距离。

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A9运输巷井底车场变电所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东二采区A9运输巷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东二采区A9回风巷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东二采区A6回风巷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1915东A9轨道上山A甲441720086注:资料来源,点的位置分别用丄、丅代表顶底板,并在左、右侧填上距左帮、右帮的距离。

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东二采区+1960m运料巷工作地点:计算者: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东二采区A5回风巷工作地点: 计算者:毛东二采区A6运输巷30〞 级 导 线 点 计 算 台 帐日期:日期:帐日期:日期: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5.7下转 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5.26本第 1 页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5.27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5.27计算者:毛吾拉尼江日期:2012.7.9 帐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8.21下转 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5.7本第 9 页下转 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5.27计算者:日期:计算者:毛吾拉尼江帐日期:2012.10.11计算者:毛吾拉尼江日期:2012.5.30 帐。

煤矿计算公式大全(附示例和说明)

煤矿计算公式大全(附示例和说明)

煤矿计算公式大全(附示例和说明)一、常见断面面积计算公式1、半圆拱形面积=巷宽×(巷高+0.39×巷宽)2、三心拱形面积=巷宽×(巷高+0.26×巷宽)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巷高÷24、矩形面积=巷宽×巷高二、风度测定计算V表=n/t(m/s)(一般为侧身法测风速)式中:V表:计算出的表速;n:见表读数;t:测风时间(s)V真=a+b×V表式中:V真:真风速(扣除风表误差后的风速);a、b:为校正见表常数。

V平=K V真=(S-0.4)×V真÷S式中:K为校正系数(侧身法测风时K=(S-0.4)/S,迎面测风时取1.14);S为测风地点的井巷断面积三、风量的测定Q=SV式中Q:井巷中的风量(m3/s);S:测风地点的井巷断面积(m2);V:井巷中的平均风速(m/s)例1:某半圆拱巷道宽2m,巷道壁高1m,风速1m/s,问此巷道风量是多少。

例2:某煤巷掘进断面积3m2,风量36m3/min,风速超限吗?四、矿井瓦斯涌出量的计算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Q瓦)Q瓦=QC(m3/min)式中Q:为工作面的风量;C:为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回风流瓦斯浓度-进风流中瓦斯浓度)例:某矿井瓦斯涌出量3m3/min,按总回风巷瓦斯浓度不超限计算矿井供风量不得小于多少。

2、相对瓦斯涌出量(q瓦)q瓦=(m3/t)式中Q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440:为每天1440分钟;N:工作的天数(当月);T:当月的产量五、全矿井风量计算: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为数计算Q矿=4NK(m3/min)式中4:为《规程》第103条规定每人在井下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立方米;N:井下最多人数;K:系数(1.2~1.5)2、按独立通风的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Q矿=(∑Q采+∑Q掘+∑Q硐…+∑Q其他)×K式中K:校正系数(取1.2~1.8)六、采煤工作面需风量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采×KCH4(m3/min)式中100:为系数;q采: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相对);K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4~2.0)2、按采面气温计算:Q采=60×V×S(m3/min)式中60:为系数;V:采面的风速(温度为18~20℃时取0.8~1.0m/s,温度为20~23℃时取1.0~1.5m/s);S:采面平均断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